- 年份
- 2024(7104)
- 2023(10308)
- 2022(8800)
- 2021(8106)
- 2020(6786)
- 2019(15763)
- 2018(15490)
- 2017(30521)
- 2016(16067)
- 2015(17664)
- 2014(17402)
- 2013(17081)
- 2012(15368)
- 2011(13519)
- 2010(13044)
- 2009(11530)
- 2008(10752)
- 2007(8791)
- 2006(7118)
- 2005(5750)
- 学科
- 济(64039)
- 经济(63970)
- 管理(45297)
- 业(44408)
- 企(34891)
- 企业(34891)
- 方法(33676)
- 数学(30685)
- 数学方法(30266)
- 中国(18225)
- 财(16375)
- 农(14804)
- 地方(13055)
- 业经(12514)
- 学(11816)
- 贸(11014)
- 贸易(11011)
- 务(10836)
- 财务(10796)
- 财务管理(10773)
- 易(10698)
- 制(10630)
- 企业财务(10304)
- 技术(10181)
- 环境(10072)
- 农业(10003)
- 理论(9356)
- 和(8906)
- 银(8749)
- 银行(8737)
- 机构
- 大学(215132)
- 学院(213729)
- 管理(88843)
- 济(87362)
- 经济(85425)
- 理学(78340)
- 理学院(77500)
- 管理学(76141)
- 管理学院(75717)
- 研究(66721)
- 中国(48633)
- 京(43807)
- 科学(41909)
- 财(38212)
- 农(33033)
- 业大(32835)
- 中心(32476)
- 财经(31878)
- 所(31117)
- 江(29407)
- 经(29354)
- 研究所(28848)
- 经济学(27330)
- 范(27089)
- 师范(26776)
- 农业(26101)
- 北京(25927)
- 院(25293)
- 经济学院(24906)
- 财经大学(24293)
- 基金
- 项目(161539)
- 科学(129444)
- 基金(120432)
- 研究(114806)
- 家(105505)
- 国家(104704)
- 科学基金(91862)
- 社会(75672)
- 社会科(71949)
- 社会科学(71930)
- 基金项目(64796)
- 省(62396)
- 自然(60712)
- 自然科(59425)
- 自然科学(59410)
- 自然科学基金(58330)
- 划(53035)
- 教育(52648)
- 资助(48027)
- 编号(44889)
- 重点(36212)
- 部(35924)
- 发(34189)
- 创(34063)
- 成果(34048)
- 国家社会(32289)
- 创新(31934)
- 科研(31725)
- 教育部(31155)
- 人文(30476)
共检索到288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芳 尚海洋 宋妮妮
文章建立城市服务视角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网络分析法(ANP)系统评估了我国31个省会城市的适宜性。研究表明:天津、上海等5个城市属于高度适宜等级,海口、北京等5个城市属于比较适宜等级,西安、武汉等8个城市属于一般适宜等级,沈阳、济南等10个城市属于临界适宜等级,兰州、呼和浩特等3个城市属于不适宜等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海洋 宋妮妮 丁杨
文章通过建立城市服务视角下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网络分析法(ANP)构建评估模型,系统评估2005年、2010年、2015年我国31个省会城市的适宜性等级,划分了特征城市组群,预测2016—2020年城市适宜性发展及特征城市组群的变化趋势;同时,采用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3期城市适宜性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从2005—2015年,处于高度适宜等级的特征城市组群变化较小,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处于不适宜等级的特征城市组群主要处于西北地区,整体适宜性程度有所提高;31个省会城市适宜性整体空间分布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2010年在东北—西南方向出现分散,2015年在东北—西南出现极化;而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高度适宜等级的特征城市组群分布趋势又有所变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素红 方洁 苑颂
运用R聚类和变异系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中心性概念为基础构建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对2014年全国35大中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中心性值可将35个城市分为养老地产开发适宜程度不同的4类,各类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均受到三方面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素红 方洁 苑颂
运用R聚类和变异系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中心性概念为基础构建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对2014年全国35大中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中心性值可将35个城市分为养老地产开发适宜程度不同的4类,各类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均受到三方面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恬 谷达华 郑财贵 郭欢欢 杨丽娜 马世五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正面临着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合理使用建设用地提供依据。[方法]评价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度、地质灾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均用地面积、人均GDP、交通便捷性和距建成区距离等指标对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1)重庆市受耕地保护限制的区县9个,主要分布于渝西地区;受生态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14个,主要分布于渝东北和渝东南;受耕地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4个;受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限制的区县2个,分别为长寿区和江津区。(2)限制性等级划分结果为6个区县限制性等级为弱, 5个为较弱, 9个为中等, 7个为较强, 9个为强。(3)重庆市适宜建设区面积有限,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95%,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渝东北地区;较不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所占比例较高,多数受地形坡度、地质灾害、农业用地及生态限制。[结论]重庆市土地资源限制性主导因素有耕地保护限制、坡度限制和生态保护限制,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大部分地区和渝东南适宜建设的区域较少且分布零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素红 赵瑞 尹志军
我国一些城市养老地产实现了品质地产和优良健管家服务的有机结合。然而,对于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缺乏有效评价。本文通过构建人口因子、生活舒适度、居民消费能力、房地产市场成熟度和服务业发展程度五个维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对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构建改进突变级数法模型,选用2017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指标数据,对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利用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影响各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最后,提出提高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水平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利林
将GIS网络分析与改进引力模型相结合,从生活便利性视角对泉州中心城区不同功能区居住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泉州中心城区不同功能区居住适宜性取决于居民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认知度和公共服务设施自身的吸引力;居住适宜性与该区域的建设历史和功能定位密切相关;对居住适宜性的改造应根据其适宜水平采取差异性策略,Ⅰ级适宜区应合理地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及其服务边界且改造重点放在居民非物质层面上,Ⅱ级适宜区应继续提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且应避免大拆大建,Ⅲ级适宜区应当增配次一级公共服务设施并加大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Ⅳ级适宜区应尽可能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Ⅴ级适宜区应依托项目改造提升区域居住环境质量和通达能力。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居住适宜性 生活便利性 泉州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小娜 宫雪 田丰昊 李明玉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快速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每年使得很多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结果导致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需合理规划以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是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鉴于此,论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限制三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构建阻力评价体系,运用"阻力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可分为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涛 郑新奇
本文阐述了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与人居环境优化的关系 ,并对城市居住用地的适宜性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居住用地 人居环境 适宜性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轶 赵楠琦 李贵才
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应对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入手,针对不同地域类型的特征,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研究认为,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研究难点。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生态适宜性评价 综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嘉巍,刘惠清
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因素分析,确定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长春市建设用地评价系统。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适宜性 评价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小娜 宫雪 田丰昊 李明玉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快速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每年使得很多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结果导致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需合理规划以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是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鉴于此,论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限制三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构建阻力评价体系,运用"阻力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可分为重点建设区(538.55 km~2)、优化建设区(743.53 km~2)、限制建设区(1 887.46 km~2)和禁止建设区(1 919.16 km~2)。论文明确各区空间分布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规划布局提供理论、技术、决策支撑与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丁一 何玉婷
新型城镇化要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粗放、低效、拼资源型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按照综合效益最优和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生态保护层面构建了宏观的、分用途的低效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4类用地的综合适宜值,根据土地用途最适合、优先级排序和邻域协调的配置规则,融合低效用地基础数据库与宏观确定的综合适宜值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方向优选。结果显示优化选择后土地利用组合类型依次为居住—商服—工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低效用地"宏微观基础数据库—宏观评价体系标准—宏微观数据融合"的再开发方向优选方法将为其他发达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低效用地 土地利用 方向优选 广州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仕廉 周思野
近年来,我国各地养老地产的开发呈上升趋势。为协助养老地产的科学决策,构建熵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的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二线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养老地产的开发实践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春华 胡远满 黄培泉 刘淼 任东风
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产资源枯竭后有很多的"后遗症",如沉陷、坍塌等地质灾害频现。综合考虑阜新市当前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稳定等因素去确定城市的扩展及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规划尤为重要。本文以阜新资源型城市为例,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对其城市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为其转型发展在用地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支持。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及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分析,从交通设施、矿产资源、地形地貌、土壤土质、灾害防治、土地利用类型及水体6个方面对阜新市城市与农村居民点发展建立阻力面,通过栅格计算得出阜新城市及农村居民点发展的综合阻力面。利用ArcGIS提取阜新市584个农村居民点的阻力值,对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