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27)
- 2023(22613)
- 2022(19157)
- 2021(17609)
- 2020(14911)
- 2019(34158)
- 2018(33632)
- 2017(64704)
- 2016(34881)
- 2015(39053)
- 2014(38831)
- 2013(38500)
- 2012(35679)
- 2011(32165)
- 2010(32704)
- 2009(30902)
- 2008(29779)
- 2007(26702)
- 2006(23952)
- 2005(21781)
- 学科
- 济(159021)
- 经济(158853)
- 业(111785)
- 管理(107331)
- 企(96397)
- 企业(96397)
- 方法(66604)
- 数学(55643)
- 数学方法(54841)
- 中国(43481)
- 农(41956)
- 财(40664)
- 业经(39345)
- 地方(34826)
- 学(31127)
- 制(30798)
- 融(30757)
- 金融(30755)
- 银(29725)
- 银行(29656)
- 农业(29366)
- 行(28537)
- 务(27266)
- 财务(27171)
- 财务管理(27119)
- 理论(27043)
- 贸(26338)
- 贸易(26315)
- 企业财务(25739)
- 易(25427)
- 机构
- 学院(501834)
- 大学(500183)
- 济(209278)
- 经济(204908)
- 管理(194836)
- 研究(172210)
- 理学(166855)
- 理学院(165000)
- 管理学(161862)
- 管理学院(160968)
- 中国(134885)
- 京(107468)
- 科学(104868)
- 财(97219)
- 所(87879)
- 农(85454)
- 研究所(79315)
- 中心(78360)
- 财经(76823)
- 江(76434)
- 业大(73961)
- 经(69704)
- 北京(68377)
- 农业(66752)
- 范(64170)
- 经济学(63650)
- 师范(63463)
- 院(62389)
- 州(61556)
- 经济学院(57047)
- 基金
- 项目(330296)
- 科学(259741)
- 基金(239492)
- 研究(239173)
- 家(209540)
- 国家(207740)
- 科学基金(178591)
- 社会(151198)
- 社会科(143369)
- 社会科学(143329)
- 省(129414)
- 基金项目(125198)
- 自然(116746)
- 自然科(114110)
- 自然科学(114080)
- 自然科学基金(112075)
- 教育(110470)
- 划(108536)
- 资助(100765)
- 编号(96503)
- 成果(78179)
- 重点(74412)
- 发(72650)
- 部(72422)
- 创(69318)
- 课题(67438)
- 创新(64406)
- 科研(63014)
- 国家社会(62339)
- 教育部(62145)
- 期刊
- 济(239133)
- 经济(239133)
- 研究(152539)
- 中国(102508)
- 学报(78771)
- 管理(78065)
- 农(77897)
- 财(76915)
- 科学(73077)
- 大学(60286)
- 学学(57139)
- 融(55286)
- 金融(55286)
- 教育(54492)
- 农业(52905)
- 技术(47044)
- 财经(39026)
- 经济研究(38748)
- 业经(38421)
- 经(33631)
- 问题(30163)
- 业(29446)
- 技术经济(27004)
- 统计(25158)
- 贸(23418)
- 现代(23059)
- 策(22900)
- 图书(22836)
- 版(22834)
- 理论(22802)
共检索到76930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本文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K模型)出发,理论上推导出金融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三个可能途径,然后选择我国金融业最为发达的上海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上海有关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Johanson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来分别研究上述三种途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检验,认为上海金融业发展主要通过便利储蓄转为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而提高储蓄率和边际资本生产率未构成金融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俊刚 王鹏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本文以AK模型为基础,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模型,通过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应从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农村合作性金融、重构农村商业性金融、加强农村金融监管等方面优化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AK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江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采用河南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数据构建了双变量VAR模型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证明河南省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且两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目前河南省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一阶段河南省的金融业发展目标应该由高增长向高效率进行转变,从提高金融效率,加强金融创新等角度来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春霄 贾金荣
农村经济增长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基于1985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等三个指标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内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结构的关系明显,与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关系则不明显。基于此提出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提高农村金融效率等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金春雨 韩哲 张浩博
本文采用1997-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Panel-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总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金融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效应;经济增长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发展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总人数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对金融业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就业总人数对金融业发展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雅君
根据1990~2008年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说明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考察金融相关率变动与GDP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表明,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河南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芳
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农村金融发展的数理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3年的农村时间序列数据,使用线性内生增长的AK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农村金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来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农村存款、农村贷款和农村存贷款之比对农村经济增长起正向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AK模型检验 储蓄投资转化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焱林 陈青青
本文从企业角度测度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利用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建立了绿色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和技术进步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而绿色金融发展尚未有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据此,本文建议继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强支持绿色业务开展和完善监督激励机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钊 李国平 王舒健
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的研究侧重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微观经济基础和关联机制,通过两部门模型揭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方式:外部性和边际生产力差异。中国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M2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与经济长期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两部门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书华 胡中立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萎靡不振,但金砖国家却在以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其表现让世界为之瞩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利用1981-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并验证了金砖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金砖国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不仅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在银行间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中存在门槛效应。因此,推行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完善银行间信贷市场,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可以帮助金砖国家突破金融发展的门槛,有利于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功为 刘洪涛 郭建华
本文以2004-2014年我国31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比对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尝试解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虚拟经济需要适度发展,而虚拟经济的‘度’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用熵值法构建的各项指标的Moarn’I值及变化趋势表明多项指标空间相关性不仅存在,而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和多种态式并存;过去的那种粗放、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将是无法持续;东部地区正在发生深刻的经济转型,西部地区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多项指标正出现积极变化,排头兵的作用日益显现,其自身的发展,越发依赖于路径突破;西部地区,依据适宜理论,路径依赖应该是当下最佳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书华 胡中立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萎靡不振,但金砖国家却在以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其表现让世界为之瞩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利用1981-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并验证了金砖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金砖国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不仅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在银行间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中存在门槛效应。因此,推行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完善银行间信贷市场,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可以帮助金砖国家突破金融发展的门槛,有利于推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春 王伟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成为更加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东北地区1983—2013年金融相关比率、存贷比率和投资水平与人均GDP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是区域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东北地区在金融产值贡献、金融总量以及投融资规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并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新常态"下更应该全面优化东北区域金融结构,提高区域金融效率,以保证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史安娜
本文从经济增长方式质量、经济增长过程质量和经济增长结果质量三个方面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根据中国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质量和经济增长稳定性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二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协调性的影响,短期是增强,长期是弱化;三是金融发展会降低经济增长持续性,提高经济增长结果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持续性和经济增长结果质量变化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对经济增长协调性变化的贡献非常有限。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质量 VAR模型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