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0)
2023(13746)
2022(11727)
2021(10666)
2020(9341)
2019(21269)
2018(20815)
2017(39677)
2016(21956)
2015(24465)
2014(24331)
2013(23883)
2012(21963)
2011(19730)
2010(19291)
2009(17787)
2008(17494)
2007(15450)
2006(12974)
2005(11003)
作者
(66772)
(56134)
(56095)
(53092)
(35355)
(27260)
(25450)
(22216)
(21141)
(19765)
(19061)
(18930)
(17817)
(17667)
(17506)
(17389)
(17339)
(16651)
(16177)
(16099)
(14219)
(13738)
(13564)
(12800)
(12751)
(12479)
(12405)
(12260)
(11459)
(11370)
学科
(87539)
经济(87441)
管理(61385)
(59472)
(48640)
企业(48640)
方法(46042)
数学(41255)
数学方法(40715)
(23317)
(23208)
(20942)
中国(20147)
业经(18302)
(17502)
贸易(17501)
(17035)
农业(15614)
地方(15411)
(15301)
财务(15258)
财务管理(15222)
企业财务(14449)
(14070)
环境(13808)
技术(13486)
理论(13068)
(12949)
(12146)
银行(12070)
机构
大学(318466)
学院(316777)
(124641)
经济(122274)
管理(121615)
理学(107333)
理学院(106052)
研究(105304)
管理学(103840)
管理学院(103273)
中国(76121)
科学(71309)
(65764)
(64473)
业大(55995)
(54834)
(54492)
农业(51859)
研究所(51087)
中心(49010)
(45530)
财经(45322)
(41302)
(40489)
师范(39882)
北京(39702)
经济学(38488)
(37794)
(35722)
经济学院(35242)
基金
项目(227962)
科学(178526)
基金(167483)
研究(153951)
(150818)
国家(149650)
科学基金(126907)
社会(97717)
社会科(92731)
社会科学(92702)
基金项目(89822)
(89420)
自然(87410)
自然科(85450)
自然科学(85417)
自然科学基金(83931)
(76910)
教育(71678)
资助(68178)
编号(59538)
重点(52473)
(49763)
(47939)
(47531)
成果(46268)
计划(46056)
科研(45719)
创新(44607)
教育部(41717)
大学(41679)
期刊
(122150)
经济(122150)
研究(78812)
学报(62028)
(55979)
科学(53637)
中国(51166)
大学(45088)
学学(43260)
(42494)
管理(40542)
农业(38068)
教育(26211)
技术(26069)
(22366)
金融(22366)
财经(21711)
(20698)
业经(20397)
经济研究(20101)
(18559)
(17802)
问题(16887)
业大(16738)
统计(16089)
科技(15638)
资源(15422)
技术经济(15354)
(14775)
商业(14273)
共检索到430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彦龙  刘普幸  
论文基于新疆53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大气环流指数和太阳黑子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arc GiS反距离加权插值、mannKendall(m-K)检验、morlet小波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其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ai指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3 a来,新疆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潜在蒸散量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8.81 mm/10 a和-28.73 mm/10 a,ai指数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05/10 a,多年平均值为0.5,表明新疆气候有变湿趋势。从年内分布看,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呈单峰型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宾建华  窦新英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16个气象站1961年-2009年的逐月气候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干湿指数、水分亏缺量等干湿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各要素多年平均值、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昌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干湿指数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山区大,平原小;西部大,东部小"的格局,年潜在蒸散量和水分亏缺量表现为"平原大,山区小;东部大,西部小"的格局。近49a,乌昌地区年降水量和干湿指数分别以13.843mm/10a和0.016/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的上升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旭东  吕光辉  
以2001-2015年新疆农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新疆14个地州市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测评,通过投入产出冗余模式和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2)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偏低,存在地区间不平衡性;(3)技术进步指数对农业生态效率提升贡献最大,是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而综合技术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对农业生态效率起制约作用;(4)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物过量排放是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5)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产业结构、人均农业GDP、财政支农力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工业化发展水平、机械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江群  刘登峰  黄强  
【目的】揭示渭河流域气候要素变化规律,明晰干湿状况分布及演变规律,为该流域减灾防灾决策提供支持。【方法】利用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1960-2010年共5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该流域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量和干燥指数,通过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法、R/S法、小波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对该区域气候要素、干燥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干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渭河流域51年来的降水量以1.69mm/年不显著线性趋势减少,潜在蒸散量以0.24mm/年不显著线性趋势增加,两者均存在17年和28年左右的变化周期;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差异较明显,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洪岩  龙恩  程维明  
向海湿地以保护国家级珍稀鸟类及其栖息繁殖生境为主要目的,属我国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重点湿地保护区。论文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利用多个时期不同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得出过去20年来不同时期向海湿地的各类信息,并定量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利用向海湿地周围5个气象测站的气象资料以及通榆县的人口、耕地和牲畜存栏数等资料。研究表明,过去20年来,向海地区年降雨量与遥感数据提取的湿地面积之间存在同步关系,年降雨量明显减少,而通榆县的人口、耕地和牲畜存栏数持续增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向海湿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盛叶子  曾蒙秀  彭海军  李雪  高洋  朱丽东  李凤全  胡忠行  苏婕  余奕泓  
贵州地区在小冰期的气候环境状况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缺乏,综合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与地质记录的研究仍有待加强。基于1470~1949年贵州地区旱涝历史文献资料重建该区干湿变化序列,然后运用互信息的相关分析方法对此序列进行检验,再通过小波分析探究其干湿变化过程与周期。同时,结合高分辨率石笋δ~(18)O序列、海洋热状况和国家与地方政权的动荡情况,讨论其控制因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1)贵州地区15世纪末期气候偏干,16世纪整体较湿润,在经历了17世纪前期的干旱期后,从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为一个长期较稳定的湿润期,与众多古环境研究记录较为吻合;(2)小波分析表明干湿变化具有128~155年、32~55年、11~20年的周期,反映其干湿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控制;(3)贵州地区湿润程度受南亚夏季风强度、ENSO、AMO等因素影响,且对当地政治活动和地表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利  雷军  张小雷  
本文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新疆1952年-2008年的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新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并对新疆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最后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了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①1952年-2008年,新疆CO2排放总量和人均CO2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水平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倒V"型曲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比重最大;②新疆碳排放经历了五个阶段,当前处于经济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任梅  王小敏  刘忠梅  刘雷  张文新  
文章基于2004-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在分析区域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区域生态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地区上整体呈现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省际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由"过渡型"向"两极分化型"演变,NICH指数结果显示江苏和宁夏是持续增长区,河南、云南、甘肃、新疆和黑龙江是持续降低区,其他地区波动较大;产业结构对区域生态效率呈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度、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豫新  帅林遥  王睿哲  
本文研究发现,1978—2000年,新疆产业结构依左旋模式升级,即三次产业按"一三二"的顺序依次占据区域经济主体地位,而200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右旋模式特征也越发明显,即第二产业比重快速增长并迅速占据区域经济主体地位;城市化发展水平、投资供给、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政策是促进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而就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其升级的关键因素,区域经济外向性和劳动力素质对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张艳丽  
本文以分析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为基础,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KS和T检验筛选投入产出指标;然后,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最后利用面板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诸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从业人员对农业生产效率值的影响较为明显;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会显著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翟禄新  冯起  
干旱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论文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西北地区近50 a来不同时段的特旱和重旱发生频次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一种干旱重建指标,适用于西北地区,也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监测指标;降水量的西增东减趋势与干旱频次的西部和东北减少、东南增加相对应,亦即气候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新疆北部和青海西部的干旱,但加重了甘肃东南部和陕西中南部的干旱;与气候变化相对应,全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有总体下降的趋势,尽管干旱发生的地域持续在改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宝龙  刘尚俊  
[目的]基于从人口、社会、经济及土地城镇化,分析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及动力因素,以期为提高新疆城镇化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选取人口、土地、社会、经济等4个方面11个指标,运用综合评分法、协调度模型及线性回归法等方法对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时空格局进行分析,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法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结果](1)新疆市域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差异性,2005~2015年间新疆市域综合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西部及东北部地区显著变化特征,与此同时,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均有所提升。(2)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受教育程度等对协调度影响较大,而失业率、GDP等因素对新疆城镇化发展影响不显著。[结论]根据新疆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为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毅  吴华武  贺斌  李静  段伟利  王建锋  童世贤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已成为研究河流的水文过程及其变化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河网交错密集和水力关系复杂的长江流域。通过分析枯水期和丰水期长江水及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组成的变化,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江流域大气降水δ~(18)O组成表征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征,长江河源区降水δ~(18)O值最低,随着海拔高度降低降水中δ~(18)O值自长江上游向下游地区逐渐减小,这与流域的水汽来源及海拔高度密切有关;枯水期长江水δ~(18)O和δD值明显要高于丰水期,原因在于丰水期河水受到较弱的蒸发富集作用和大量降水补给影响;无论在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长江水自上游到下游其同位素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主要受不同河段支流和湖泊等水体补给的影响。三峡大坝的蓄水和放水过程对河水同位素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丰水期对相应河段河水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不大,但在枯水期则影响较为明显,这将对充分认识长江流域大气降水-河水-湖水间水力联系与探讨其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登忠  肖潇  汪朝辉  谭德宝  陈永柏  
为了评估大型水库对河流碳循环的拦截作用,选择清江流域最上游水布垭水库为典型案例,采用德国元素公司vario TOC分析仪对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研究新建大型水库水体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布垭水库表层水体总碳、总无机碳、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26.665、24.089、2.141和0.438 mg/L,在水库年内蓄水阶段呈现显著的峰值,其空间分布格局在支流库湾和坝前典型断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水体碳中总无机碳占据主导地位,与湖泊水体碳时空分布特征极为相似。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水体无机碳则与水体电导率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溶解有机碳则与水体温度具有直接的关系,而数量最少的颗粒有机碳则与水体叶绿素含量具有弱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以为理解水库碳循环过程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开展大坝建设的河流碳循环影响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丛玉飞  任春红  
康乐是一个集人的健康、幸福、生活方式、经济、精神等方面于一体的结合体,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康乐指数是社区居民对自身的健康、快乐程度与社区发展满意度等综合度量的一种指标,可以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互结合构建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综合获得康乐指数。文章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体幸福感之后,个体健康自评,以及社区层次的社会保障满意度、社区教育与文化因素、邻里互动情况,社区居住环境以及社区共同体意识均对个体康乐指数具有显著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