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4)
- 2023(17899)
- 2022(15661)
- 2021(14772)
- 2020(12308)
- 2019(28286)
- 2018(27897)
- 2017(53990)
- 2016(29438)
- 2015(33108)
- 2014(33036)
- 2013(32261)
- 2012(29903)
- 2011(26685)
- 2010(26726)
- 2009(24316)
- 2008(23725)
- 2007(20531)
- 2006(17969)
- 2005(15580)
- 学科
- 济(120240)
- 经济(120114)
- 管理(84146)
- 业(78108)
- 企(65282)
- 企业(65282)
- 方法(54441)
- 数学(47045)
- 数学方法(46263)
- 中国(32541)
- 农(32039)
- 地方(30149)
- 财(28531)
- 业经(26375)
- 学(24459)
- 农业(21581)
- 理论(20675)
- 贸(20369)
- 贸易(20356)
- 易(19666)
- 制(19645)
- 和(19192)
- 环境(18807)
- 技术(17842)
- 务(17830)
- 财务(17746)
- 财务管理(17710)
- 策(16999)
- 划(16833)
- 企业财务(16643)
- 机构
- 学院(408908)
- 大学(407982)
- 管理(162607)
- 济(160114)
- 经济(156419)
- 理学(141069)
- 理学院(139424)
- 管理学(136623)
- 研究(135885)
- 管理学院(135844)
- 中国(100077)
- 京(86953)
- 科学(85024)
- 财(72428)
- 所(66768)
- 农(62932)
- 中心(62415)
- 研究所(60971)
- 江(60047)
- 业大(59893)
- 财经(58305)
- 范(56576)
- 师范(56106)
- 北京(54758)
- 经(53012)
- 院(50574)
- 州(49233)
- 农业(48950)
- 经济学(47084)
- 师范大学(45307)
- 基金
- 项目(284384)
- 科学(224096)
- 研究(208362)
- 基金(205481)
- 家(178433)
- 国家(176922)
- 科学基金(152828)
- 社会(130482)
- 社会科(123582)
- 社会科学(123550)
- 省(110834)
- 基金项目(108975)
- 自然(100271)
- 自然科(97885)
- 自然科学(97862)
- 教育(96508)
- 自然科学基金(96028)
- 划(93804)
- 编号(86049)
- 资助(84734)
- 成果(69276)
- 重点(63555)
- 部(62058)
- 发(61254)
- 课题(59362)
- 创(58646)
- 创新(54614)
- 科研(53905)
- 教育部(53274)
- 大学(53043)
- 期刊
- 济(173541)
- 经济(173541)
- 研究(118446)
- 中国(75940)
- 学报(62110)
- 管理(59170)
- 科学(58382)
- 农(56154)
- 财(54193)
- 教育(48294)
- 大学(47841)
- 学学(44848)
- 农业(38863)
- 技术(37438)
- 融(33536)
- 金融(33536)
- 业经(28904)
- 财经(27206)
- 经济研究(26970)
- 问题(24020)
- 经(23273)
- 图书(22453)
- 资源(20059)
- 业(20057)
- 技术经济(19516)
- 科技(19406)
- 统计(19014)
- 版(18974)
- 理论(18608)
- 现代(18521)
共检索到594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申红田 马归民 衣峥 严建伟
对天津市城市中心区轨道交通站域进行分类,以和平路站点为例,结合AHP-SWOT分析法,对历史文化型站域更新的内部优势、劣势因素以及站点建设带来的外部机会、威胁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和平路站域更新的内部优势略大于劣势,外部机会远大于威胁,更新策略的重要度依次为开拓型战略(S-O战略)、调整型战略(W-O战略)、保守型战略(S-T战略)和防御型战略(W-T战略)。提出和平路站域更新应利用轨道交通带来的地下空间建设、功能复合、人流聚集等有利因素,对片区的氛围营造、可达性改善、城市肌理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同时克服历史街区的建设限制,转变更新重点,积极维护历史文化的社会载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宇宁 运迎霞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包括微观商业环境和宏观商业环境两个层次。通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的定量评价体系,并采用理想点法对天津地铁1号线的6个典型站点进行实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等级分异和职能分异,即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商业环境优于位于城市外围地区的轨道交通站点,继而从空间选址、等级设置和功能提升3个方面提出城市外围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的提升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归民 严建伟 杨希
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的城市商业起到了带动作用,而商业空间活力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本文通过软件分析和调研的方法,从空间和社会学两个层面,探析轨道交通站点协同开发模式下地下商业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曼琦
大城市中心市区工业疏解的思考──以天津市为例江曼琦(南开大学经济系,天津)1中心市区工业疏解的必要性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政策的实施,我国大城市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分布结构出现新的特点:工业活动由市中心区向外延伸,中心市区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秀芹 刘立钧 朱凤杰 冯杰 王欣瑜
本文以天津市滨江道-和平路商业步行街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空间认知和认知地图测试等调查方法,从疏散场地需求、疏散人流速度、疏散场地设置、疏散管理与宣传等方面研究突发灾害来临时,街区紧急疏散能力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建造、管理三方面提出改良建议。
关键词:
商业步行街 紧急疏散 调查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申茂 殷思琪 李倩 张萍
针对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停车泊位资源紧缺的问题,以天津市和平区居住、商业、办公及医院用地停车泊位为样本,基于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工作日夜间停车需求与周边其他用地类型停车资源的时空供需匹配及居民对不同类型停车资源步行距离容忍度差异,改进步行指数方法,构建停车资源共享能力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停车泊位的共享能力。结果表明:天津市和平区停车共享性分布不均匀,不同用地类型停车泊位共享能力与共享泊位数量和其服务的居民户数相关性高,与路网密度相关性较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叙 喻冰洁 梁朋朋 王琳 张凌菲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是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关键节点,不同类型的站点在城市中的区位条件、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人流特征等均存在差异。利用成都市2018年POI数据、地铁刷卡数据、出行调查等数据,基于"客流行为—用地结构"视角,将人群行为和实体空间进行关联聚类,通过K-均值聚类对成都市136个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类型识别,并分析其空间格局与客流OD的通勤特征。结果表明:(1)"客流—用地"聚类方法分类结果为居住主导型、就业主导型、职住错位型等7类;(2)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呈圈层式线性分布特征,站点类型随着到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居住型主要分布于城市二、三环外,而空间错位型站点主要分布在二环—三环之间,就业型集中分布在高新南及一环内;(3)站点客流OD表现出早晚高峰离心性,以及大跨区流动趋势,7种站点类型之间具有典型"居住—就业"通勤与非典型"错位—错位"通勤特征。基于站点类型与多尺度轨道通勤时空规律,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再平衡引导策略:基于空间类型互补的站点集群再平衡,基于失衡主体行为的公共资源再平衡,站点地区土地混合"量"与"质"再平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宇宁 杨安娜
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日益成为居民日常通勤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通过构建"时间—距离"模型,基于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及规划线网,分别开展主要职住节点的通勤时距仿真模拟,分析轨道交通通勤圈构建的可行性及城市职住功能空间组织架构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至2020年,中心城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难以满足外围居住组团的45 min通勤要求,但60 min内可基本实现环外居住组团与城市主要就业中心的便捷联系。建议进一步提升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的线网密度,使其更好地发挥城市核心的触媒带动作用;增加边缘组团与中心城区的换乘节点,设立快慢不同的列车运行层级,提高边缘组团与中心城区的连通效率;简化换乘流线设计,配备丰富的接驳方式,提升站点内外的换乘效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蒙 陈天 臧鑫宇 孙鼎文
共享单车在改变市民出行方式、促进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同时,也给街道空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基于工作日与休息日的ofo单车时空分布数据,辅以实地测量进行纠偏,使用核密度工具分析单车时空分布的宏观特征,提取单车活动的热点地区,计算各功能类型街道节点的单车密度与使用频率,使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总结其聚集特征。结合国内外相关规划经验,为城市街道的人性化改造提供建议,为建设数据时代、共享经济下的新型慢行交通系统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满 严明瑞 朱俊青 单卓然 姜浩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随着绿色TOD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轨道交通是否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展开了广泛探讨。该类研究主要以城市或区域等宏观尺度为对象,而忽略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及站点等微观地区的影响。文章以武汉市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为例,评估轨道交通对站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探讨TOD模式指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TOD模式优化策略。结果发现,轨道交通对多数站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不同站点间的影响差异较大。站点地区的工业用地占比、绿地与水域占比、土地混合度、容积率等因素与空气质量具有相关性。高水平的土地混合,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开发集聚度越高,城市越紧凑,空气污染改善越明显;合理的交通接驳方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可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应通过高水平的土地混合、紧凑的空间形态、完善交通接驳等措施,优化轨道交通TOD建设,提升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关键词:
轨道交通 TOD模式 站点 空气质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昱
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峰时段运畿不足和非高峰时运能过剩已经成为现阶段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研究利用上海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数据,首先利用聚类分析算法分析得到进站客流的四种主要时变模式,然后通过建立多项Logit回归模型,从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定量分析影响客流时变模式的显著因素。研究可为站点周边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及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瑞利 黄正东
轨道站点客流及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是轨道交通规划的关键问题。论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多模式接驳方式划定轨道站点多级影响区,从建成环境、外部连通性和多模式交通3个方面探索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影响因素的多级效应。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岗位数量、办公建筑面积、土地利用混合度、学校数量、公交线路数量、站点到市中心的距离是轨道客流的显著影响因素;多级影响区内轨道客流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不同,且作用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付聪 尹贻林 李丽红
本文从经典的最优拥挤定价理论出发,分析城市道路拥挤定价中交通需求的变化和在拥挤定价条件下的交通需求预测问题,探讨天津市地铁拥挤定价的收费标准,提出应采用高峰分时段定价法以进一步提高地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高峰定价 拥挤定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潘海啸 张超
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了上海郊区的快速发展,人口在外围大量集聚,也促进了郊区商业的发展,大型超市已经成为居民购买日常用品的主要场所。与此同时居民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提高,规划需要抑制人们日常生活对小汽车的依赖性,避免社会分异和城市蔓延式发展。首先研究商业网点分布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藕合关系,可以看出在郊区两者之间缺乏配合。通过对上海近郊两个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居民大型超市购物出行的调查分析,研究站点地区空间规划设计及公共交通服务对人们购物出行的距离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在城市近郊地区TOD建设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大型超市选址、居住区设计与地面公共交通的整合及换乘的规划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也有助于我们的规划评估工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建伟 王浩 张永伟 赵丹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是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空间活力的综合反映,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2011—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呈现波动上升、中稳外变和混合主导的演变特征,商服功能、到城市中心的距离是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主要因素,其中,商服功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混合度呈正向影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混合度呈负向影响。规划期城市空间格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期地区经济水平成为关键因素,运营期商业服务业则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主要力量。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时空分异和影响因素探究,有助于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土地利用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