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2)
2023(9170)
2022(8037)
2021(7630)
2020(6447)
2019(15206)
2018(15048)
2017(29276)
2016(15683)
2015(17623)
2014(17295)
2013(16640)
2012(14843)
2011(13045)
2010(12811)
2009(11457)
2008(10580)
2007(8891)
2006(7302)
2005(5808)
作者
(41947)
(35152)
(35082)
(33204)
(22450)
(16980)
(16021)
(14046)
(13335)
(12394)
(12068)
(11725)
(10957)
(10905)
(10874)
(10523)
(10502)
(10430)
(10111)
(10092)
(8592)
(8543)
(8458)
(8073)
(7864)
(7854)
(7594)
(7557)
(7086)
(7006)
学科
(64869)
经济(64812)
管理(44069)
(42492)
(35593)
企业(35593)
方法(35334)
数学(32250)
数学方法(31614)
(16228)
(14822)
中国(14196)
地方(13832)
业经(13048)
农业(11118)
(10944)
理论(10762)
(10250)
贸易(10244)
技术(10172)
(9937)
(9884)
财务(9828)
财务管理(9804)
环境(9730)
(9461)
企业财务(9271)
(8840)
(8519)
地方经济(7202)
机构
学院(210923)
大学(208977)
管理(87844)
(84167)
经济(82568)
理学(77776)
理学院(76969)
管理学(75244)
管理学院(74868)
研究(63507)
中国(46163)
(42359)
科学(40404)
(35502)
业大(32494)
(32237)
中心(30976)
(30092)
财经(29776)
(28999)
研究所(27963)
(27265)
(26640)
师范(26343)
经济学(25666)
农业(25414)
北京(25402)
(23762)
经济管理(23612)
经济学院(23418)
基金
项目(157165)
科学(125422)
基金(115289)
研究(113126)
(100907)
国家(100129)
科学基金(87602)
社会(71747)
社会科(68141)
社会科学(68121)
(62184)
基金项目(61260)
自然(58605)
自然科(57318)
自然科学(57308)
自然科学基金(56232)
教育(53964)
(52732)
资助(47484)
编号(45639)
重点(35764)
(34928)
成果(34364)
(33847)
(33692)
创新(31427)
课题(30947)
科研(30797)
教育部(30190)
国家社会(29814)
期刊
(80079)
经济(80079)
研究(52434)
中国(35097)
管理(31010)
学报(30920)
科学(29845)
(27597)
(27578)
大学(24455)
学学(23249)
技术(22671)
教育(22226)
农业(19375)
财经(13879)
业经(13840)
(13366)
金融(13366)
经济研究(12954)
统计(12539)
(11894)
(11517)
技术经济(11341)
(11017)
资源(10781)
问题(10646)
决策(10390)
科技(10108)
(9532)
商业(9131)
共检索到280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韩建  高扬  
根据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原理,从结构视角出发,利用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2007—2009年相关数据,对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海洋功能进行测度与评价,采用NRCA模型计算各城市海洋功能的比较优势指数。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同现有海洋功能区划结果基本吻合,但海洋生态环境功能更加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了获得海洋开发的最大收益,在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沿海城市要有计划地根据海洋功能的比较优势来进行优化资源配置与产业布局调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才志  韩建  杨羽頔  
从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相结合的新思维对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利用沿海地区11个省份2006—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NRCA模型对沿海省份的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Fuzzy ISODATA聚类模型对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进行分类。计算结果表明,沿海省份竞争优势可分为强、中、弱三类,比较优势则可分为区位、环境、资源比较优势三类。最后,对各省份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培育和发展海洋产业、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曹强  王泽宇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与脆弱性内涵,提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并对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机制及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胁迫性、敏感性、弹性、适应性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鉴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具有模糊性,选用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0—2015年环渤海17个沿海城市进行评价,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时空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整体水平及差距逐渐减小,并呈现由快到慢变化的阶段性现象。②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脉络清晰,驱动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大连脆弱性有所增加,青岛、威海降幅较为突出,营口、锦州、葫芦岛、沧州、潍坊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9市均得到缓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才志  高扬  韩建  
从资源、产业、科技与环境4个角度,构建海陆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能力结构关系模型与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环渤海地区海陆一体化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市和山东省的科技支持能力较强,海陆经济发展以科技带动为主,河北省和辽宁省的资源利用能力较高,海陆经济发展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天津市和山东省的海陆经济属于高程度耦合、高层次的海陆一体化;河北省和辽宁省的海陆经济属于低程度耦合、低层次的海陆一体化。通过分析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自身的海陆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加强各地区海陆经济合作和整个环渤海地区区域间合作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艳敏  杨翼  陶以军  张健  王晓莉  
文章采用Tapio脱钩模型和脱钩状态判定标准,选取未达清洁海域面积、赤潮发生面积、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浓度、活性磷酸盐浓度和石油类浓度作为海洋环境压力指标,对2006—2015年环渤海三省一市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压力脱钩状态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变化上来看,从"十一五"初期到"十二五"后期,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的脱钩状态经历了先下降后回升的变化。(2)从空间对比来看,天津市脱钩状态相对较好,且脱钩状态保持较为稳定;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的未达清洁水平海域面积与赤潮发生面积的脱钩状态并不稳定。(3)从各指标变化来看,污染物浓度脱钩状态有较大改善,但海洋污染面积和赤潮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增林  吴爱玲  彭飞  孙嘉泽  夏康  
利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2005-2015年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刻画其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值总体被高估,说明经济活动的非期望产出确实降低了实际经济价值,考虑非期望产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2)2005-2010年,生态效率类型整体呈现"进化"特征;2010-2015年,整体呈现暂时性"退化"特征;可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驱动力转换有关。(3)各地区生态效率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存在省际差异性和非均衡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李欣  
通过构建海洋资源承载力和海洋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与Romer模型,以环渤海地区为例,利用2000—2011年的数据测度了环渤海海洋资源与环境的阻尼效应,并对其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沿海17市海洋资源和环境对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阻尼效应,并按阻尼值高低将其分为低约束型、高约束型和强约束型3种,然后将资源、环境阻尼组合效应分为7种,并对每一种组合类型进行机制分析,最后提出缓解海洋资源、环境阻尼效应以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覃雄合  孙才志  王泽宇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代谢循环能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包含发展度、协调度、代谢循环度的量化模型,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布格局。其中强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天津市;中等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大连市、盘锦市、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较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潍坊市、日照市;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滨州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胜  张鑫  
本文立足于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全国经济圈中的作用,着重阐释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整体局势与分布状态。论文运用大量统计数据,针对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特征展开论证,分析环渤海区域性的环境、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并依据分析结果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盛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比较、海洋产业人均产值系数、区位熵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比重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分析。基于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区域海洋产业结构需要: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博  田闯  史钊源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提升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且尽可能持续长久的中高速增长,本文采用熵权-集对分析对2000—2014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和均值标准差法对该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时空分异和类型划分。结论如下:从时间维度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曲线整体上呈偏态分布为非严格单峰,从峰度上看,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曲线由宽峰发展为尖峰,绝大多数城市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空间维度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得分空间分布呈现由北高南低向南高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露  
本文运用面板VAR模型,基于1995-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且存在长期的均衡协整关系。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影响程度随着时间是逐渐增强的;而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且两者均不显著。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产生持续显著的冲击效应;但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冲击效应不明显。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水平的波动均主要来自于自身。本文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环渤海地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文生  考晓璇  
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选取环渤海地区14城市为研究样本,构建环渤海地区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环渤海地区物流效率,分析环渤海区域内城市之间物流效率时空差异及发展质量。研究显示:(1)区域内样本城市物流效率、发展质量差异大;物流效率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明显,对不同城市分别表现为抑制和放大效应,使物流效率在不剔除环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被低估或高估。(2)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GDP粗放增长,资源配置不合理,降低了物流运作效率。(3)物流综合效率受到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较低,与随机干扰项相比,管理无效率影响更加显著,管理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的影响更加显著。(4)时空特征差异明显,区域内省、市之间物流效率整体差异较大;省内各市之间物流效率差异显著;环渤海区域内部物流效率整体呈现多极化;同一区域物流效率在时间维度上差异较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郭丽英  
粮食生产地域功能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异性。深入开展区域粮食生产地域功能的评价分级及动态变化研究有助于强化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以环渤海地区32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粮食生产功能指数及考核模型,计算了1990和2007年的指数并分析其变动规律。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地域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的北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海河冲积平原区县域的粮食生产功能次之,山地丘陵区、坝上高原区及人口稠密的市辖区等的粮食生产功能弱。环渤海地区各县粮食生产功能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原区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位显著提高,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实施使山地丘陵区的粮食生产功能逐渐降低,市辖区及周边市县的粮食生产功能位快速下降。基于指数的评价分析,结合区域粮食总产量和区域发展定位,将研究区划分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区、省级商品粮基地区、地级市商品粮基地区、一般粮食产区等4个类型区。依据各县域的粮食生产功能定位,进一步探讨强化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经济补偿、政绩考核等创新机制和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悦  
根据辽宁省环渤海地区1999年-2010年经济和环境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原理和模型,建立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对辽宁省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环渤海地区水环境污染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其EKC曲线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主要呈显著的三次曲线特点,即工业COD曲线为"倒N"型、工业氨氮曲线为"U"型、生活COD曲线为"U"型、生活氨氮曲线为"N型";此外,生活污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呈线性关系。由此可见,环境质量的改善并非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自动发生。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