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8)
- 2023(14762)
- 2022(12321)
- 2021(11479)
- 2020(9850)
- 2019(22207)
- 2018(22027)
- 2017(42457)
- 2016(22621)
- 2015(25331)
- 2014(24339)
- 2013(23682)
- 2012(21115)
- 2011(18496)
- 2010(18562)
- 2009(17008)
- 2008(16578)
- 2007(14678)
- 2006(12536)
- 2005(10969)
- 学科
- 济(95853)
- 经济(95762)
- 业(94616)
- 企(86801)
- 企业(86801)
- 管理(81725)
- 方法(46838)
- 数学(38058)
- 数学方法(37373)
- 业经(31165)
- 财(29322)
- 农(28705)
- 技术(24227)
- 务(22417)
- 中国(22388)
- 财务(22349)
- 财务管理(22321)
- 企业财务(21132)
- 农业(20549)
- 理论(19351)
- 制(17534)
- 和(16861)
- 划(16563)
- 策(16088)
- 地方(15730)
- 贸(15273)
- 贸易(15262)
- 易(14849)
- 技术管理(14740)
- 经营(13538)
- 机构
- 学院(312779)
- 大学(304994)
- 管理(133141)
- 济(130165)
- 经济(127754)
- 理学(115437)
- 理学院(114402)
- 管理学(112384)
- 管理学院(111801)
- 研究(92133)
- 中国(72314)
- 京(62738)
- 财(58637)
- 科学(55059)
- 农(48158)
- 财经(47178)
- 江(46837)
- 业大(44959)
- 中心(44127)
- 所(43810)
- 经(43042)
- 研究所(39616)
- 经济学(38681)
- 北京(38472)
- 农业(37650)
- 州(36751)
- 范(36245)
- 商学(36148)
- 师范(35877)
- 商学院(35838)
- 基金
- 项目(214078)
- 科学(172346)
- 研究(158781)
- 基金(156613)
- 家(135033)
- 国家(133856)
- 科学基金(118954)
- 社会(102332)
- 社会科(97295)
- 社会科学(97269)
- 省(86542)
- 基金项目(82786)
- 自然(77234)
- 自然科(75644)
- 自然科学(75630)
- 自然科学基金(74326)
- 教育(74253)
- 划(70728)
- 编号(63973)
- 资助(63489)
- 创(50420)
- 成果(48486)
- 重点(47770)
- 部(47250)
- 创新(46259)
- 发(46089)
- 课题(43545)
- 业(43348)
- 国家社会(42460)
- 教育部(41276)
- 期刊
- 济(139288)
- 经济(139288)
- 研究(84433)
- 中国(59797)
- 管理(55504)
- 财(49611)
- 农(43632)
- 科学(41515)
- 学报(40049)
- 技术(36122)
- 教育(33398)
- 大学(32555)
- 学学(30935)
- 农业(30641)
- 业经(25413)
- 融(24648)
- 金融(24648)
- 财经(23268)
- 经济研究(21871)
- 技术经济(20218)
- 经(20178)
- 业(19773)
- 问题(17710)
- 科技(16652)
- 统计(16601)
- 策(16583)
- 财会(15877)
- 现代(15287)
- 商业(15094)
- 决策(13893)
共检索到450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杨敏 彭语冰 崔婷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章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进行了界定,然后运用AHP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DEA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分布特征,提出了技术创新区域差异化战略和创新辐射型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志波
文章基于系统理论和技术创新流程的视角,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创新需求-创新构思-技术支撑-资源投入-研究开发-成果产出-效益实现"的七阶段过程体系,并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要素概念模型。根据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支撑能力、技术创新载体、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技术创新效益和技术创新管理等多维能力要素构成的协同系统。研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检验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廖开际 易聪
基于TRIZ理论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依据TRIZ原理从创新管理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和社会效益能力五个角度构建,每个指标依照企业经营成果指标计算得出,评价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并基于J2EE技术实现,采用某省企业技术中心数据,得到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实用性极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林海 郑丕谔
通过对企业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辨析,本文认为,知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获取和开发资源的能力严格相关,通过分析企业在其生命周期内经营的特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就可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资源的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实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智勇 覃锋
文章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果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建模和求解。实证研究表明,模型能够有效描述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准确定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评价和改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孔峰 贾宇 贾杰
VIKOR法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折衷方法。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VIKOR法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4家企业进行了横向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评价。
关键词:
技术创新 VIKOR 综合能力 评价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存斌 鲁平
以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并根据其特点,通过对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析,建立一套能源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利用云模型在电力企业技术能力评价上,构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企业创新能力水平的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证明该模型的正确性,提出提高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企业 技术创新 云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刘韬
文章提出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显示突变级数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模型不需要计算任何指标权重,只根据评价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
关键词:
企业创新能力 突变级数法 综合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春 韩孺眉 孙博文
为克服DEA方法的弊端———指标集增大导致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系数增大,采用主成分分析与DE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产生不同评价结果的原因以及需要调整的方向。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不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季庆庆 李向东
本文以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和讨论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水平。研究发现,我国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不高,且规模效率较低是抑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政府R&D资助、企业利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企业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本文将各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划分为4种模式,各地区可结合自身效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效率 三阶段DEA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周伦
文章在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关联度的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志杰
文章结合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运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为政府制订相关政策及企业确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蕊 张肃 王含
依托"融知发酵"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划分为基于"融知发酵"模型的静态指标和基于发酵反馈过程的动态评价指标,对吉林省机器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基于静态评价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需要增强知识母体的培育与供给,通过引进专业化人才,积极改善知识环境,努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基于动态评价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需要将重心更多地关注于知识技术转化和技术产品转化这两大发酵反馈过程,对发酵反馈过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好相应引导,以便企业更加顺利地实现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林雷芳
应用因子分析理论提出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而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其采取有效策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