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9)
2023(9748)
2022(8405)
2021(8051)
2020(6835)
2019(15654)
2018(15238)
2017(29076)
2016(15777)
2015(18029)
2014(18230)
2013(16951)
2012(15158)
2011(13230)
2010(12790)
2009(11056)
2008(10057)
2007(8603)
2006(6859)
2005(5428)
作者
(41546)
(34925)
(34589)
(32826)
(21872)
(16639)
(15889)
(13839)
(13416)
(12153)
(11934)
(11664)
(10895)
(10782)
(10660)
(10572)
(10563)
(10382)
(10036)
(9840)
(8496)
(8435)
(8416)
(8096)
(7825)
(7653)
(7634)
(7628)
(7091)
(7013)
学科
(57475)
经济(57406)
管理(46585)
(41795)
(35920)
企业(35920)
方法(30521)
数学(27406)
数学方法(26997)
(16276)
(14749)
中国(14346)
业经(12153)
技术(11752)
(11380)
理论(11286)
(10995)
(10567)
地方(10546)
财务(10515)
财务管理(10488)
企业财务(9955)
农业(9562)
(9527)
(9124)
环境(8883)
(8812)
(8727)
贸易(8726)
(8488)
机构
学院(208641)
大学(200515)
管理(83727)
(79345)
经济(77709)
理学(73455)
理学院(72759)
管理学(71428)
管理学院(71057)
研究(61742)
中国(45044)
(40628)
科学(38661)
(36097)
(32577)
业大(31876)
中心(30204)
(30134)
财经(29422)
(29035)
技术(28939)
(26972)
研究所(26843)
农业(25650)
(25647)
师范(25295)
北京(23888)
(23818)
经济学(23790)
(23684)
基金
项目(153008)
科学(121801)
研究(113752)
基金(110001)
(95833)
国家(95044)
科学基金(83062)
社会(71113)
社会科(67377)
社会科学(67359)
(63095)
基金项目(58844)
教育(55629)
自然(54247)
自然科(53078)
自然科学(53060)
(52260)
自然科学基金(52082)
编号(47621)
资助(44174)
成果(36256)
重点(34756)
(33873)
课题(33300)
(33273)
(32321)
创新(30882)
科研(29777)
教育部(29453)
国家社会(29154)
期刊
(76923)
经济(76923)
研究(51185)
中国(39442)
学报(31613)
管理(29787)
(29420)
教育(28507)
科学(28477)
(27815)
大学(24699)
技术(23904)
学学(23522)
农业(19187)
财经(13912)
(13719)
金融(13719)
业经(13717)
职业(12842)
经济研究(12291)
(11939)
(10354)
问题(10144)
统计(10136)
科技(10117)
技术经济(9763)
(9736)
(9588)
(9476)
论坛(9476)
共检索到282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樊奇  
经济新常态下,中高职间的顺畅衔接对于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迫切需要建立起中高职衔接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中高职衔接绩效的内涵以及评价要素的分析,确定从环境、投入、运行、产出四个层面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利用AHP方法进行测算,确定指标权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芳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了新的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中高职衔接模式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成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文章在深入分析影响目标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即政策导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程序及有效性等方面重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在满足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小平  曹毅  杨埙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中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比照分析,指出目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课程体系框架及实施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才成  丁敬敏  李东升  冯荷兰  
中高职衔接项目目前存在项目重源头、轻结果,项目质量保证主体不明、职责不清,项目质量保证基础薄弱、投入不足,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不全、执行不力等问题。以提升项目质量为目标,以现代大学治理理论、戴明循环和知识创新理论为指导,构建中高职衔接项目质量自主保证体系,包括组织架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质量目标与标准体系、质量自主诊改模式、监测反馈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佩燕  
中高职衔接既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文章对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包括制定有利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制度、建立多元参与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沟通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建  
构建合理有效的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的保障。现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忽视了中职和高职办学主体间的质量监控,以及监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被监控主体的能动性。文章借鉴共同治理理论,基于求同存异、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阶段性与一贯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12345"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在中高职协同、分段监控、信息畅通等运行机制下,实施监督而不监视、管理而不管束、宽松而不放松的质量监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勇  郑尧军  蒋璐璐  
针对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从顶层设计上需要解决政策导向和管理体制改革,设立统一、权威的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委员会。从汽车类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具体实施上,明确了汽车专业中职和高职的不同培养目标,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故障诊断分析能力,并以此构建完整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及中职高考技能考试大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金泽龙  
构建中高职衔接职教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该体系的内涵、把握和遵循该体系的理论依据,是有效构建中高职衔接职教体系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科学体系的深度解读和研判,以上述学说为建构中高职衔接体系的学术依据与支持基石,应用其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内在衔接性、内外交融性四个方面来探索中高职衔接职教体系的有效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丽巍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文章首先指出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问题、课程体系的内容选取问题、课程体系的组织问题、课程体系的评价问题,然后论述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原则及总体思路,以及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践,最后提出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涛  
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我国中高职衔接工作起步晚,发展速度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个体发展比较而言更是缓慢,这一现象在西部地区尤为严重。本文通过笔者近三年在中高职衔接工作中的摸索实践,总结了一套工作经验,希望对中高职衔接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中高职衔接工作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雪松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的首选。然而,尚不完备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制约了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做好团队建设、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研制等环节的工作,以保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少华  
中高职衔接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最终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现状的阐述,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建立课程标准,强化内容衔接;强化师资建设,统筹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龙洋  
"3+2"中高职衔接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体系设计则是"3+2"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本文结合开展"3+2"中高职衔接改革实验的实际经验,从课程体系衔接的工作基础、基本原则和衔接要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3+2"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湛年远  谭永平  
中高职衔接贯通、产学研用合作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通道。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时期,要从招生考试、课程改革、联合培养以及考核评价、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和建立中高职衔接贯通、产学研用合作协同的系统化育人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元君  
英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独具特色。关注英国课程体系建设就是要研究在其资格与学分框架体系下,学习单元的开发依据、开发主体、开发内容及过程。借鉴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在于:能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促进中高职课程开发主体互动成长,更进一步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规范化、精细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