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13)
- 2023(20973)
- 2022(17789)
- 2021(16521)
- 2020(13794)
- 2019(31380)
- 2018(31003)
- 2017(59156)
- 2016(32189)
- 2015(35745)
- 2014(35420)
- 2013(35199)
- 2012(32564)
- 2011(29185)
- 2010(29187)
- 2009(26844)
- 2008(26367)
- 2007(23251)
- 2006(20623)
- 2005(18336)
- 学科
- 济(137859)
- 经济(137721)
- 业(105467)
- 管理(99554)
- 企(91271)
- 企业(91271)
- 方法(58712)
- 数学(47683)
- 数学方法(47017)
- 农(40241)
- 业经(37527)
- 中国(36689)
- 财(36473)
- 地方(33127)
- 农业(28081)
- 学(26704)
- 务(24999)
- 财务(24916)
- 财务管理(24880)
- 制(24825)
- 理论(24250)
- 技术(23619)
- 企业财务(23511)
- 贸(23494)
- 贸易(23473)
- 和(23374)
- 易(22731)
- 环境(21338)
- 划(20145)
- 银(19563)
- 机构
- 学院(454104)
- 大学(450533)
- 济(181079)
- 管理(179772)
- 经济(177164)
- 理学(154471)
- 研究(152707)
- 理学院(152697)
- 管理学(149993)
- 管理学院(149149)
- 中国(116478)
- 京(97287)
- 科学(95560)
- 财(83229)
- 农(76881)
- 所(76739)
- 中心(69895)
- 研究所(69644)
- 江(69218)
- 业大(67910)
- 财经(66041)
- 北京(61496)
- 范(60855)
- 师范(60268)
- 经(60070)
- 农业(59928)
- 院(56393)
- 州(55674)
- 经济学(53397)
- 财经大学(48882)
- 基金
- 项目(307585)
- 科学(242665)
- 研究(224699)
- 基金(222234)
- 家(193807)
- 国家(192129)
- 科学基金(166006)
- 社会(141377)
- 社会科(133920)
- 社会科学(133886)
- 省(121816)
- 基金项目(118009)
- 自然(108531)
- 自然科(106032)
- 自然科学(106008)
- 自然科学基金(104087)
- 教育(102835)
- 划(101526)
- 编号(91770)
- 资助(91354)
- 成果(72745)
- 重点(69109)
- 发(68587)
- 部(66749)
- 创(64830)
- 课题(63346)
- 创新(60109)
- 科研(58687)
- 国家社会(57899)
- 教育部(56930)
- 期刊
- 济(205404)
- 经济(205404)
- 研究(131935)
- 中国(89883)
- 管理(69987)
- 农(69952)
- 学报(69910)
- 科学(66396)
- 财(65242)
- 大学(53503)
- 教育(50724)
- 学学(50354)
- 农业(48578)
- 技术(42551)
- 融(39658)
- 金融(39658)
- 业经(36129)
- 财经(31705)
- 经济研究(31070)
- 经(27311)
- 业(27255)
- 问题(27017)
- 技术经济(23390)
- 图书(22887)
- 资源(22460)
- 科技(21724)
- 现代(21108)
- 版(20989)
- 商业(20664)
- 理论(20266)
共检索到679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黄解宇
为了定量研究山西省旅游业的竞争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本文从产业角度出发,建立了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西省1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AHP分析法和Yaahp软件,采用面板数据,对山西省11个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的旅游现实竞争力、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旅游支持竞争力和旅游综合竞争力都有所提高,但增幅差别较大。太原、大同和晋中一直是山西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各个比较年份中,无论是竞争力评价指数值,还是其排名次序,始终都是居于前3位。太原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的
关键词:
AHP法 旅游竞争力 评价体系 山西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琪 唐光海
为揭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文章首先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陕西旅游处于13位,处于发展良好的一类;接着从旅游设施平均经济规模、吸引游客的程度和深度、旅游劳动生产率、地区产业中旅游竞争能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陕西旅游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陕西旅游提高其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陕西旅游 竞争力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运用测度区域差异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采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等指标,分析了1992—2006年山西省11个地市的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及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在波动起伏中缓慢下降的总体趋势,并存在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正确看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确定旅游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方向和任务,构建合理的区域旅游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范式框架。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区域旅游 时空差异 山西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眉舞 张京祥
中国城市的旅游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城市决策者应当意识到,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只是旅游专业部门的事情,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催化剂",将成为城市产业发展乃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制高点。文章把旅游业发展和城市整体联系起来,以苏州市为例,指出苏州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的外在价值。最后,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对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关键词:
旅游业 城市竞争力 苏州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殷克东 孙文娟
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建立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测评模型,采用Kendall一致性检验对2004-2009年沿海8省市金融发展水平的测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沿海8省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梯队划分,最后针对典型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变迁的动因进行分析,探明金融发展变迁的关键因素及内在关联效应,为区域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性参考标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贤棠 胡静 刘大均
本文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为研究单元,借鉴和创新世界经济论坛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WEF),结合中国实际,从综合竞争力、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四个维度来构建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比较各省域旅游业发展的竞争态势,并运用ESDA空间分析法,有效揭示指标数据所反映的区域竞争态势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对其空间格局进行描述与可视化呈现。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将指标数值归一化为无量纲标量,再对因子层相应指标加和得到各省域旅游业发展四个维度的竞争力分值,研究表明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格局;(2)通过GeoDA计算出中国...
关键词:
旅游业 竞争力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璨 邓宏兵 李小帆
运用STATA统计分析工具,将动态因子分析法应用到旅游业竞争力研究中,借助该方法从纵向和横向分析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情况,通过分析,重在了解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及在全国的地位,为其今后制定有效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运用动态因子分析评价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客观可行,结果较切合实际。从横向来看,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说明综合实力较强;从纵向来看,2006~2010年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由于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四川省应注重从5个方面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即社会经济环境、旅游接待能力和市场、旅游资源、技术人才和生态环境。
关键词:
旅游业 竞争力 动态因子分析 四川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游富相
结合浙滇两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运用经典的"波特五力模型"对两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级别、提高从业者劳动收益、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体制创新、强化特色经营、提高旅游人才培养效率、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浙滇两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竞争力 浙滇 旅游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明星 康庆 郭青霞 丁一 吴星仪
以山西省10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计算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值,采用空间解析几何模型测度土地多功能耦合度、协调性、综合发展程度,并以轨迹分析法进行分区,探究2005—2020年土地多功能综合发展程度及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厘清县域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综合情况。结果表明:(1)山西省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时空演化阶段特征明显,2005—2020年生产功能优势区由点状分布逐步扩散、联结,呈现集聚态势,且随着能矿经济衰退和经济转型,导致2020年集聚度较2010年明显降低;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分区集聚、南强于北的特征;生态功能相对稳定,与生产、生活功能鲜明互补。(2)土地多功能空间协调偏离度与耦合度空间分布有异但格局特征趋同;而综合发展程度与耦合度空间分异均呈阶段性变化。(3)生产与生活功能的耦合度、综合发展程度总体提升,但提升幅度小,整体水平低;生态功能微弱恢复,整体水平趋于中等;协调偏离度整体较优,但存在低水平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雁琴 陈静 邱康权
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对五大维度的互动协调状态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五大维度中共享和绿色维度发展水平普遍较高,而协调和创新更具发展潜力;省份层面,从东到西五大维度发展实力表现为集中—分散—较分散的降低态势,五大维度发展潜力为逐渐扩散的增大趋势;五大维度耦合协调水平不断升高,从2009年的低水平失调状态升级为2019年的初步协调状态;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差距是省域旅游业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且总体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雪旺
将生态学的种群间关系理论引入到旅游研究中,总结出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即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寄生。在深入分析各种类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了若干有实践意义的基本结论:一是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是福祸相倚的,应当采取各种规划和管理手段限制过度的和恶性的竞争,而鼓励适度的和良性的竞争;二是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各种基本类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特性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应该综合考虑本地与其它旅游地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到准确定位,并进一步趋利避害或化害为利。最后,运用这一理论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晓强 李双元
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青海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因子分析方法从时间上刻画了青海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近10年的发展轨迹,同时在空间上与西部其他省区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并对未来6年青海省旅游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得出了青海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结论,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思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联兵 米文宝 刘小鹏
旅游业日益成为各国和地区重点扶持的战略产业。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分析对于各地科学、有序地发展旅游业,合理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区特征,构建了由政府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设施、经济实力、旅游业及第三产业效益、科技实力、开放程度等5个子系统共45个评价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PSS12.0大型统计软件和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了宁夏旅游业在整个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研究得出宁夏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处于有序样本第3类型区。进一步运用趋势外推法,预测了宁夏旅游业近期的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国柱 石培基 郭小东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规划理念或方式,是对现有旅游规划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本文首先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与阐释,提出“竞争力导向”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框架,然后重点探讨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的方法,最后进行了甘肃省旅游发展规则的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兵 田亚平
珠三角区间旅游资源评价选取8个指标,8个指标分重点景区、综合景区和特色景区三种类型;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从旅游市场、旅游企业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三个方面选取了5个评价指标,然后利用熵权和TOPSIS法对珠三角区间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绩效对比,研究表明:①具有稀缺性且较高等级旅游资源的城市竞争力单向排名靠前,但综合排名不一定靠前,如江门因为有世界遗产,所以在重点景区层次权重获得最大值,但江门旅游资源整体竞争力却排第四。②珠三角城市旅游资源综合竞争力排名最高的为深圳,其次为广州,两地并列为旅游资源第一等级;惠州、江门、肇庆3城市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竞争力得分值低于1.5,高于1.0,可归为第二等级;佛山、东莞、珠海、中山为旅游资源欠缺地区,得分值都低于1.0,为第三等级。③广州、深圳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珠海与江门次之,Ci值都在0.25以上,且非常接近;肇庆、惠州、佛山、东莞Ci值都低于0.2,中山排最后;④旅游资源开发效度最好的是珠海、广州,两者效度值G都达到2,深圳次之,超过1,说明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匹配非常好;江门、东莞、佛山、肇庆4城市G值超过0.5,中山、惠州2城市G值排名最后,低于0.5,以上6个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都未能匹配好当地旅游资源价值,旅游业还可以大力开发与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