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4)
- 2023(16340)
- 2022(14041)
- 2021(13067)
- 2020(11093)
- 2019(25894)
- 2018(26006)
- 2017(49397)
- 2016(26952)
- 2015(30764)
- 2014(30739)
- 2013(30201)
- 2012(28169)
- 2011(25428)
- 2010(25669)
- 2009(23537)
- 2008(23109)
- 2007(20652)
- 2006(17989)
- 2005(15994)
- 学科
- 济(114897)
- 经济(114788)
- 管理(75338)
- 业(72253)
- 企(57880)
- 企业(57880)
- 方法(50770)
- 数学(44750)
- 数学方法(44005)
- 农(32589)
- 中国(31463)
- 地方(30019)
- 财(26521)
- 业经(25065)
- 学(22729)
- 农业(22022)
- 环境(20167)
- 贸(20028)
- 贸易(20013)
- 制(19342)
- 易(19307)
- 理论(18899)
- 和(17710)
- 技术(17418)
- 银(16768)
- 银行(16737)
- 融(16567)
- 金融(16564)
- 务(16492)
- 财务(16414)
- 机构
- 学院(380292)
- 大学(376596)
- 济(151025)
- 经济(147557)
- 管理(146409)
- 研究(127574)
- 理学(125685)
- 理学院(124239)
- 管理学(121689)
- 管理学院(120981)
- 中国(96186)
- 京(80733)
- 科学(80497)
- 财(68109)
- 农(65658)
- 所(64964)
- 中心(60327)
- 江(59495)
- 研究所(59006)
- 业大(57971)
- 财经(53701)
- 范(51937)
- 师范(51400)
- 农业(51339)
- 北京(50698)
- 州(48980)
- 经(48456)
- 院(46459)
- 经济学(44946)
- 技术(43119)
- 基金
- 项目(255065)
- 科学(199750)
- 研究(186042)
- 基金(181112)
- 家(157816)
- 国家(156433)
- 科学基金(134270)
- 社会(115067)
- 社会科(108896)
- 社会科学(108860)
- 省(104123)
- 基金项目(95985)
- 自然(87952)
- 教育(87207)
- 划(86518)
- 自然科(85886)
- 自然科学(85865)
- 自然科学基金(84262)
- 编号(77235)
- 资助(75295)
- 成果(61980)
- 发(58650)
- 重点(57902)
- 部(55298)
- 课题(54354)
- 创(53282)
- 创新(49722)
- 科研(49184)
- 大学(47045)
- 教育部(46975)
- 期刊
- 济(168579)
- 经济(168579)
- 研究(107160)
- 中国(79975)
- 农(59470)
- 学报(58503)
- 科学(54374)
- 财(53907)
- 管理(53202)
- 教育(46460)
- 大学(44359)
- 学学(41447)
- 农业(40827)
- 技术(38168)
- 融(33251)
- 金融(33251)
- 业经(29499)
- 经济研究(26245)
- 财经(25557)
- 业(22682)
- 问题(22372)
- 经(21917)
- 统计(20297)
- 图书(20042)
- 技术经济(19747)
- 资源(19459)
- 策(18672)
- 版(18172)
- 科技(17588)
- 商业(17376)
共检索到568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见敏 康峻珲 王杰
人才发展环境影响着人才开发与利用的效能。从人才结构环境、经济发展环境、人才生活与服务环境三个维度,运用AHP分析法,对贵州省人才发展环境进行分层、分类分析,构建出人才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判断各项指标的影响效度,创建了人才综合发展环境评价模型,并以贵州省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验证。研究发现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人均GDP与地区经济总量、基础教育投入规模与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等对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政府应当推进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比重,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提升经济总量和人均财富的发展水平、加大对基础教育与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促进人才环境的优化与改善。
关键词:
人才发展环境评价 AHP 贵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田华
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微观调查数据,采用CVM方法及Kano模型的需求判定方法,对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水平、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就需求水平而言,在考虑了居民经济社会特征及其对公共生态产品认知状况的情况下,2018年贵州省居民对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水平为274.73元/(年·户),且这一水平在未来会持续上升,可见当前我国公共生态产品的供给未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就需求类型而言,居民对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主要属于魅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必备型需求,而若以改变其他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限制条件时,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则依次属于逆反型需求、漠然型需求和魅力型需求。可见,居民对扩大公共生态产品供给有较强烈的需求,但不能以减少其他公共产品供给为代价,政府必须创新公共生态产品供给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田华
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微观调查数据,采用CVM方法及Kano模型的需求判定方法,对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水平、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就需求水平而言,在考虑了居民经济社会特征及其对公共生态产品认知状况的情况下,2018年贵州省居民对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水平为274.73元/(年·户),且这一水平在未来会持续上升,可见当前我国公共生态产品的供给未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就需求类型而言,居民对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主要属于魅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必备型需求,而若以改变其他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限制条件时,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则依次属于逆反型需求、漠然型需求和魅力型需求。可见,居民对扩大公共生态产品供给有较强烈的需求,但不能以减少其他公共产品供给为代价,政府必须创新公共生态产品供给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倩 王茂春
为了探索贵州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本文首先通过Stata软件对贵州省GDP和货物周转量作了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其次基于Logistic模型,构建了贵州省GDP与货物周转量之间的线性方程,最后对物流业与GDP之间的边际效应和弹性效应进行分析,探索了贵州省物流业在不同阶段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贵州物流业与GDP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物流业促进了贵州经济的发展,但其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且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趋于减弱状态,如不引起重视,未来可能难以继续为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遗志 胡争艳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综合考虑贵州省的生态环境丰富性与脆弱性特点,构建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机制的PSR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贵州省2006—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对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约束力间的耦合程度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推进呈现出多个不同阶段,2006—2017年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6—2010年的快速变化和2010—2017年的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合协调度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阶段的转变。根据耦合协调机制的发展阶段特性,提出促进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发展的措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凯
新形势下资源型产业面临资源依赖性强、亟须结构转型的问题。产业集群是地区竞争力发展、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方式。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针对资源产业进行集群识别与分析,探析产业结构改革。运用区位熵理论,选取贵州省10个资源型行业,利用近5年的经济统计数据开展研究,发现有3个行业已具备显著产业集群趋势,即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与采矿业。此外,还有两个行业具备产业集群的可能性,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与化工业。进一步指出应加快产业升级,降低资源依赖,防止"降产量"的简单现象,并从政府管理和产业协同的层面出发,提出打造完备产业链与推动工业园区建设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媛 王晓颖 吴长勇 晏银美
为促进喀斯特山区绿色经济发展,文章运用耦合模型对贵州2005—2015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演变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及整个系统的发展指数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0.07、0.37及0.22上升至2015年的0.81、0.69及0.75,经济发展系统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2)系统动态耦合度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0.31≤C≤1.0,整体处于由中等水平耦合向良好水平耦合演进状态;(3)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表现出不断跃升的趋势,0.27≤D≤0.9,整体处于从中度、轻度失调衰退型发展向良好协调发展型演变状态,但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鸿鹂
文章结合贵州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选取11个单项指标,从经济贡献、资源利用能力、环境影响、循环利用四个方面构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运用可操作性强的熵值法对贵州省资源型产业2008~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从各子系统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两个方面,系统的分析贵州省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影响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相关部门更好的引导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资源型产业 可持续发展 熵值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开福
产业支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首先对城市产业支撑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产业结构的视角对贵州省88个县区市的产业支撑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建强县大部分依托第二产业、小部分依托第三产业,大多数非建强县缺乏产业支撑。结合贵州省城市人口的发展规划,提出了贵州省经济强县和非经济强县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最后,提出了严把环境关,正确选择和培育支柱产业;加快高速路网建设,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全面加强县区市竞争力评价,强化城市对标管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城市产业带形成;加强地区间合作,实现产业集群跨区域的分工与协调;加快城市群的
关键词:
产业支撑 支柱产业 高速路网 产业结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平
旅游扶贫颇受重视,已经成为提高农村人口社会生活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喀斯特地区旅游发展存在需求驱动局限、供给动力滞后、扶持力度不够、社区参与动力不足、中介协调缺失等现实问题,应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建立由旅游者、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及旅游中介组织五大要素组成的旅游扶贫动力模型,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协调与完善,并从政策、资金、技术和角色等方面给予模型运转支持。
关键词:
贵州省 喀斯特地区 旅游扶贫 动力模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龚晓丽 沈田华
当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系统性原因也有非系统性原因。作为解决非系统性环境问题的方法之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我国这一保险的发展起步较晚,贵州则更短,直至2013年才开始试点。文章基于SWOT方法,对贵州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对贵州省发展环境责任保险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更好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优势 劣势 机会 威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明琦 魏琴
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在给当地农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低碳旅游蓬勃兴起,成为旅游业升级转型的有效举措,故生态旅游资源见长的贵州省就在大力推进低碳生旅旅游建设。贵州省在推进低碳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既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又使当地居民得到了丰厚利益,实现了良性互动、滚动发展。发展低碳生态旅游要以政府作为主导,充分发挥游客、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合力,着力构建内生驱动机制与外生驱动机制,让二者共同作用,从而推动贵州省低碳生态旅游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低碳旅游 生态旅游 贵州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松 邓宝昆 邵技新
中国西南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集中连片分布区,贵州是中国喀斯特的中心区域。以贵州为例,通过编制能值分析表,结合统计资料、RS和GIS方法获取分析数据,在2000年、2005年和2009年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计算,在利用几何平均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能值货币比率、环境负荷率、废物负荷率、能值产出率、能值产出比、环境承载力、修正的可持续指数等方面,进行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到2009年,贵州省环境承载力从2000年的2032.33万人急剧下降到2009年的1355.25万人;环境负荷率和废物负荷率从2000年的0.8,增长到2005年的1.3和2009年的1.95,修正的可持续指数...
关键词:
喀斯特 贵州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强
文章根据城市环保治理效果的一级效率指标和二级效率指标,运用DEA理论系统建构城市环保治理效果的模型。具体选择贵州省7个城市的有关数据为考察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一级效率指标和二级效率指标得出的相关数据,对各个城市的不同环保治理效果进行具体分析。以建构模型和实证研究的结果相联系,最终对城市环保治理效果进行策略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红琼 王雅媛 李小庆
文章基于贵州省的统计数据,以平均教育年限为基础值,利用教育标准差、教育变异系数、教育基尼系数、广义熵指数等指标对贵州省教育存量非均衡进行度量,并将这种非均衡分解到城乡之间及市(州)之间,以期发现城乡内(或间)及市州内(或间)对非均衡的贡献额,衡量贵州省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状态。
关键词:
教育发展 非均衡 统计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