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2)
2023(15736)
2022(13435)
2021(12698)
2020(10805)
2019(25158)
2018(24622)
2017(46677)
2016(25126)
2015(28854)
2014(28775)
2013(28350)
2012(26303)
2011(23725)
2010(23641)
2009(22057)
2008(21776)
2007(19242)
2006(16436)
2005(14480)
作者
(72768)
(61041)
(60793)
(57865)
(38835)
(29382)
(27731)
(23866)
(23285)
(21540)
(20731)
(20680)
(19217)
(19199)
(19081)
(19004)
(18351)
(17865)
(17623)
(17491)
(14981)
(14921)
(14894)
(14023)
(13770)
(13568)
(13478)
(13353)
(12336)
(12299)
学科
(108666)
经济(108529)
管理(69195)
(67504)
方法(53000)
(52706)
企业(52706)
数学(47586)
数学方法(47008)
中国(31912)
(29986)
(27412)
(21596)
(20751)
贸易(20744)
业经(20498)
农业(20232)
(20192)
(19970)
地方(19915)
(16589)
财务(16528)
财务管理(16482)
(16332)
金融(16324)
(16318)
银行(16277)
理论(15845)
企业财务(15634)
(15566)
机构
大学(364822)
学院(361608)
(153317)
经济(150226)
管理(139204)
研究(124839)
理学(120355)
理学院(119020)
管理学(116825)
管理学院(116174)
中国(94906)
(77354)
科学(75582)
(69397)
(62459)
(60734)
中心(57982)
研究所(56969)
财经(56017)
业大(53757)
(52359)
(51107)
北京(48588)
经济学(48309)
农业(47979)
(47207)
师范(46698)
(45152)
经济学院(43718)
财经大学(41748)
基金
项目(245966)
科学(194390)
基金(181248)
研究(177054)
(159175)
国家(157657)
科学基金(135086)
社会(114228)
社会科(108314)
社会科学(108286)
基金项目(94696)
(93691)
自然(87205)
自然科(85253)
自然科学(85224)
自然科学基金(83704)
教育(82112)
(80072)
资助(75674)
编号(70187)
成果(57294)
重点(55534)
(55505)
(52122)
(50380)
课题(48943)
国家社会(48535)
教育部(47671)
科研(47430)
创新(47293)
期刊
(160327)
经济(160327)
研究(104987)
中国(68793)
学报(58122)
(54364)
(53800)
科学(53389)
管理(49084)
大学(44157)
学学(41714)
农业(36961)
教育(36357)
技术(31970)
(31091)
金融(31091)
财经(27617)
经济研究(26921)
业经(24746)
(23748)
问题(22803)
统计(21139)
(20386)
(19028)
(18402)
(17988)
技术经济(17974)
世界(17082)
决策(16928)
图书(16306)
共检索到530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小兰  曹艳春  
贫困程度测度是研究贫困的基础。本文以城市家庭贫困程度测度为研究对象,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角度出发,运用AHP方法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对上海市普陀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普陀区家庭的贫困状况大致呈正态分布:不贫困、不太贫困、中等贫困、严重贫困、极度贫困家庭比例分别为5.9%、22.8%、42.5%、19.2%和9.6%。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针对城市病的内涵与外延界定、成因、治理经验与对策等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指出存在的主要不足;初步构建了测度中国城市病的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就城市病总指数而言,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2各类城市病在3个城市中存在明显差异性:上海的人口拥挤指数最高,北京次之,广州最小;广州的交通拥堵指数较高,北京与上海大致相近;北京的环境污染与风险指数明显高于上海和广州;广州的住房贫困指数略高于北京和上海。最后,提出了若干治理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政  徐增  兰勇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家庭农场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从农场主个人素质、农产品市场情况、农产品或生产服务特性、农业技术与商业模式四个方面,选择农场主的学历(B1)、农场主的从业经验(B2)等11个评价指标,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结果表明: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为农产品或生产服务特性(A3)(权重=0.416 3)>农业技术与商业模式(A4)(权重0.227 6)>农场主自身素质(A1)(权重0.190 1)>农产品市场情况(A2)(权重0.166 0);指标层总排序权重前位分别为产品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佑恩 ,魏中海 ,王齐庄 ,易法海  
开展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尽快地摆脱贫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而科学地衡量贫困地区贫困程度和确定脱贫标准,又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基本决策依据。在这个问题上,近些年来,人们虽然作过一些有益的探讨,但总的讲,还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指标体系。鉴于此,我们对衡量我国贫困地区贫困与脱贫程度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建立了一套衡量贫困程度的综合评价模式,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条件分别拟定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朝睿  赵倩莹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与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杆。研究基于数字治理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困境,从“投入-过程-产出”的视角构建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中国31个省级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中国政府数字治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数字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较低,区域间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差异悬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区域性阶梯分布格局。通过综合测度分析,提出三条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统筹政府数字治理规划,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制定整体性数字治理能力提升策略,确保数字治理效果;促进各省份数字治理协调发展,缩小政府数字治理差距。以期为促进中国数字治理能力整体提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战江  梅晗  
现有对家庭农牧场的研究大多是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角度或从某一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进行模型分析或定性分析,很少有针对建立家庭农牧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而这恰是解决家庭农牧场融资困境的有效办法之一。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使金融机构开发家庭农牧场信贷产品,进而推动家庭农牧场快速、长期、稳定发展。通过Logistic回归中的Wald显著性判别和皮尔逊相关分析两种方法对家庭农牧场的信用评价指标进行两次定量筛选,保证最终构建的包含成立日期、经营土地总块数等11个指标在内的家庭农牧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既具有不同信用区别能力又具有指标信息不重复性。内蒙古12个盟市的共722家家庭农牧场ROC曲线表明:AUC=0.896>0.70,说明利用Wald检验与相关分析法相结合所构建的家庭农牧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陆远权   蒙媛   陈莉  
我国扶贫战略已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据此,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之举。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文章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严谨性、外向性、顺同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五大维度构建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采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系统考察非认知能力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显著地纾解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且非认知能力每提高一单位,农户发生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概率依次降低28.54%和20.89%。此外,上述五大维度对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的影响作用不一。通过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非认知能力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户主性别和教育水平的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男性户主和高教育水平的农户相对贫困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和社会资本缓解客观相对贫困,而通过非农就业缓解主观相对贫困。以上研究结论为减轻农户相对贫困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继亮  张天祐  辛晓晨  肖庆兰  
通过利用多层Logit模型来考察以家庭平均收入作为唯一识别标准的贫困瞄准精确度,同时利用多项Logit模型比较低保户、误保户及漏保户这三类家庭的特征,用以分析瞄准偏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单维识别的精确度较低,且误保户与低保户在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方面的差异较小,以此证明低保户的实际确定过程中会依据如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患病、住房情况等其他因素,从侧面验证了扶贫工作中"两不愁三保障"原则的正确性,即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同样需要统筹兼顾。另外,结合A-F法和跨期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得到各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将多维贫困的研究拓展到跨期的动态领域,对贫困识别路径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健  
本文在现有条件数据的前提下,采用AHP和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地区信用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可以将待评估地区的相应指标代入模型得出最终评价结果,还可以进一步将各地区的得分做差别比较,分析主要的差距所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家智  车四方  
多维贫困理论与方法更有助于对贫困的精准识别和量化。本文构建了新型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测度并分解了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水平。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下降,表明农村家庭不易发生多维极端贫困;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数(MPI)呈西高东低态势,表明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典型的区域分布特征。此外,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收入、金融和教育等因素是我国农村家庭致贫的主因。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因素影响最大,而中西部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志雄  王晓鸿  曹子坚  
本文基于甘肃省X乡1033个建档立卡户的实地走访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精准扶贫信贷的影响因素,利用PSM匹配法测算贫困地区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在消费视角下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规模、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以及是否经营养殖业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扶贫信贷有显著影响;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食品、交通通讯特别是对教育支出有显著影响,分别提升8.1%、19.3%、63.1%;扶贫信贷对优化农户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农户家庭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转向投资型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继续贯彻落实"信贷+"相关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撬动农村居民消费杠杆和盘活农村消费市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强  
扶贫先扶志,增强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已成为扶贫举措中一致的共识。基于2014~2016年中国农村困难家庭面板数据,尝试探究精准扶贫以来,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深度越深其脱贫内生动力越低;陷入贫困时间越长其脱贫内生动力越低;单纯提供资金补贴帮扶方式显著降低其客观脱贫内生动力,提供就业创业的积极帮扶能显著提升其主观脱贫内生动力。对此,建议精准扶贫政策设计考虑对贫困群体建立有关贫困深度和陷入贫困时长等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和帮扶,贫困程度较深者除了物质帮扶以外,更应注重培育其脱贫内生动力。同时还应实施积极的帮扶政策,构建责任关联的现金给付制度。在2020年全面脱贫后对贫困程度较深者持续进行跟踪并健全政策配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焕  孟枫平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路径。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家庭农场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考虑政府、金融机构和家庭农场的需求,研究提出家庭农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办法。以密切结合家庭农场的特征、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选取了九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构建家庭农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再按照评级满分100分,计算赋予各指标满分值,设计了家庭农场信用评分表和评级办法,有助于政府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家庭农场融资中对其进行客观评价,防范融资风险,同时为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若晨  李实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而分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影响,对回答好按期实现脱贫目标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贫困脆弱性方法能够对贫困人口脱贫与非贫困人口返贫共同进行描述,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中只关注当期收入(消费)贫困问题的缺点;另一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影响能够帮助扶贫工作更好地借助农村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扶贫的效率。为了控制劳动力禀赋差异导致的误判,研究中利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贫困线标准下(1美元、1.25美元和2美元),劳动力外出都能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该结论对于暂时性贫困人群、慢性贫困人群和全体样本都成立,具有稳健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家庭持久脱贫,充分利用农村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党和政府应该将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扶贫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本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为外出务工劳动力提供适宜的社会保障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繁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