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8)
- 2023(12069)
- 2022(10497)
- 2021(9838)
- 2020(8592)
- 2019(20292)
- 2018(20291)
- 2017(38952)
- 2016(21364)
- 2015(24404)
- 2014(24414)
- 2013(24030)
- 2012(22192)
- 2011(19785)
- 2010(19770)
- 2009(18256)
- 2008(17906)
- 2007(15881)
- 2006(13397)
- 2005(11489)
- 学科
- 济(90065)
- 经济(89987)
- 管理(59233)
- 业(58783)
- 企(47590)
- 企业(47590)
- 方法(46740)
- 数学(42042)
- 数学方法(41354)
- 农(24961)
- 财(21395)
- 中国(20423)
- 地方(20221)
- 业经(18415)
- 学(18198)
- 农业(16667)
- 贸(16145)
- 贸易(16135)
- 易(15647)
- 理论(14194)
- 制(14024)
- 务(13720)
- 财务(13660)
- 财务管理(13628)
- 环境(13433)
- 和(13430)
- 技术(13008)
- 企业财务(12862)
- 划(11697)
- 银(11172)
- 机构
- 学院(303749)
- 大学(300246)
- 济(121274)
- 管理(119440)
- 经济(118751)
- 理学(104258)
- 理学院(103065)
- 管理学(100848)
- 管理学院(100290)
- 研究(98187)
- 中国(72628)
- 科学(64512)
- 京(62468)
- 农(56175)
- 财(52490)
- 所(50547)
- 业大(49943)
- 江(48457)
- 中心(46760)
- 研究所(46557)
- 农业(44611)
- 财经(42699)
- 经(38762)
- 范(38751)
- 师范(38285)
- 北京(37821)
- 经济学(36828)
- 州(36080)
- 院(35368)
- 技术(33738)
- 基金
- 项目(212923)
- 科学(167260)
- 基金(153878)
- 研究(149949)
- 家(135660)
- 国家(134586)
- 科学基金(115645)
- 社会(93246)
- 社会科(88370)
- 社会科学(88340)
- 省(87173)
- 基金项目(81745)
- 自然(78402)
- 自然科(76601)
- 自然科学(76582)
- 自然科学基金(75158)
- 划(72133)
- 教育(70519)
- 资助(64477)
- 编号(60838)
- 重点(48700)
- 成果(47212)
- 部(46432)
- 发(46005)
- 创(44437)
- 课题(42140)
- 科研(41751)
- 创新(41562)
- 计划(40908)
- 教育部(39173)
- 期刊
- 济(124578)
- 经济(124578)
- 研究(77551)
- 中国(54882)
- 学报(50773)
- 农(49513)
- 科学(45726)
- 管理(42175)
- 财(41600)
- 大学(37621)
- 学学(35793)
- 农业(33893)
- 技术(29850)
- 教育(29656)
- 融(22537)
- 金融(22537)
- 业经(21652)
- 财经(20281)
- 经济研究(19809)
- 业(19310)
- 经(17386)
- 统计(17321)
- 问题(16704)
- 资源(16226)
- 技术经济(15990)
- 策(15711)
- 版(15208)
- 决策(14310)
- 科技(13991)
- 商业(13797)
共检索到425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秀芬 尤飞 杨艳昭
【目的】分析30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当地玉米的生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1980-2009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生态区法(AEZ)计算了黑龙江省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玉米的增产空间,并对黑龙江全省和典型县(市)域的增产空间进行了分析。【结果】1980-2009年的30年间,黑龙江省光温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则呈减少趋势;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上限值而言,黑龙江省玉米的增产潜力空间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增产空间仍较大,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而言还有66%的增产空间,相对于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甄善继 李明 高祺 李乔 晏君瑶
[目的]玉米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作物,目前面临着压缩面积的严峻形势,文章期望探究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方法]通过对面板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情况的演变规律、气候的变化特点及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经济政策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种植面积扩大的结果,而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需求扩大和政府政策支持。玉米单产提高的贡献相对较小,影响单产提高的技术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密植、施肥和品种改良。同时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结论]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未来的战略应该是推行休耕补贴控制种植面积;推广少免耕栽培方式,实行玉米秸秆还田,做到土地用养平衡;采用早熟、耐密、抗倒、高产、适合机械直收的品种,合理密植与精准施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全面提高玉米生产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粮食成本,提高玉米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耀蕊 陈红 韩哲英
利用考虑秸秆露天焚烧的碳足迹模型计算玉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并将其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4—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秸秆露天焚烧后的玉米生产环境效率明显下降,玉米生产环境效率同时受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双重影响,且随外部条件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内表现出差异化特征,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对非有效年份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冗余分析后,提出了环境效率的改善途径,以期为玉米生产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学强 贾志宽 李轶冰
【目的】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提高河南小麦生产水平。【方法】以河南省气象局提供的1971~2005年共35年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FAO农业生态区域法(AEZ)对河南小麦生产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河南省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理论值为14135.1~15519.4 kg/hm2,气候生产潜力理论值为7655.8~14792.5 kg/hm2,生产潜力平均开发度为46.7%。【结论】河南省不同地市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各地市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值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差距较大,开发潜力巨大。
关键词:
AEZ模型 小麦生产潜力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静 杨晓光 吕硕 刘志娟 李克南 荀欣 刘园 王恩利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不同水平产量潜力及各级产量潜力之间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区域制约春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方法】以黑龙江省春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当地气候资料、作物生育期、栽培管理措施和土壤资料,使用区域尺度验证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分析研究区域春玉米1981—2010年不同水平产量潜力,明确春玉米产量潜力及各级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域内春玉米产量潜力与玉米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分布趋势一致,西部高于东部,产量潜力年际变化趋势有增有减;春玉米雨养产量分布特征与生长季降水量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中部高于东西部的趋势,降水量愈少的地区,雨养产量低且稳产性愈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郗婷婷 李顺龙
森林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生产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特殊性的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基本理论,提出了森林蓄积量扩展法,首次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容量和碳汇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现有森林碳汇储量为17.38亿t,碳汇潜力巨大。
关键词:
后京都时代 固碳量 碳汇潜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晓丽 石淑芹 李正国
本文以黑龙江省中部地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将作物生产力逐渐衰减模型与Arc GIS空间分析中的GRID建模相结合估算20世纪80年代初与21世纪初的粮食生产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级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探讨了气候及社会经济因素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生产潜力的影响以正效应为主,降水量则呈现负效应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逐渐增大,其中机械化水平、灌溉面积及农药用量影响较大;粮食生产潜力与单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社会经济因素将是提高粮食产量愈来愈重要的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帅 王晾晾 陈莉 姜丽霞 张洪杰 覃雪
论文利用黑龙江省进行农作物生育期观测的24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1980—2009年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5—9月的月平均气温和的距平"与"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1961年以来低温冷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以黑龙江省75个县的玉米种植面积为指标对暴露性进行了评估;以玉米单产为基础进行了灾损敏感性评估;最终建立了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根据模型,把黑龙江省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低等5个风险区,大、小兴安岭、南部山区为高或次高风险区,松嫩平原北部处于次高风险区,三江平原东部为低风险区。该风险评估模型有助于提升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定量评估能...
关键词:
低温冷害 风险评估模型 玉米 黑龙江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昌松 吕巨智 石达金 范继征 闫飞燕 卢生乔 弓雪 陈坤 刘亚利 张述宽
【目的】分析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及生长特性,为热区玉米品种合理布局和提高玉米生产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国北方和广西生态区域玉米品种(分别为XY335、DH11和DK008、GD688)为材料,在广西南宁市参考北方高产玉米增密栽培措施,从各品种玉米叶面积指数(I_(LA))变化规律、干物质积累特性、产量形成和计算机模拟技术(Hybrid-Maize模型)产量潜力等角度分析两个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结果】利用多项式模拟两个生态类型玉米品种I_(LA)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其I_(LA),max和I_(LA)衰减速度不一致,其中灌浆期的I_(LA)表现为广西生态类型品种(GD688和DK008)优于北方生态类型品种(XY335和DH11);密度和品种互作(D×V)对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主要在开花—成熟期阶段表现差异显著(P<0.05,下同);GD688和DK008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明显优于XY335和DH11;增加种植密度对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和穗粒数负面影响显著,对提高产量效果不显著,其中产量与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广西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较北方生态类型高20.60%~24.20%;增加种植密度后,两个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增幅为14.30%~22.65%,产量潜力实现效率下降6.20%~15.90%,但北方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实现效率较高。【结论】在玉米生产上合理布局品种应充分考虑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生产潜力的重要举措,广西生态区域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水平、耐密特性仍需进一步改良和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世坤 蔡焕杰 王健
【目的】分析石羊河流域种植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探索影响石羊河流域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当地的玉米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2005年的气象数据,采用机制法分析该流域玉米的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结合ArcviewGIS软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利用FAO的CROPWAT模型,分析玉米生育期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灌溉建议,发掘作物生产潜力,提高流域玉米的产量。【结果】石羊河流域玉米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22 704.79~25 732.44和10 665.73~17 189.27kg/hm2,二者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为由北向南逐渐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传周 杨小唤 李月娇 王挺
山东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却在持续减少,粮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该省的土地生产潜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km×1km栅格尺度的气象、土壤、耕地、遥感等数据,利用不同的模型组合来计算土地生产潜力,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研究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各限制因子对生产潜力的限制程度,可为农业粮食估产、相关土地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两套模型在用于山东省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时,都是合理的,但第二套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际产量的相关性更大;山东省西南平原地区土地生产潜力较高,胶东半岛地区和中部丘陵地区较低,全省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门文多 管晔辉
一、大道定理概述大道定理可简述为:当产出的均衡增长路径由一个描述封闭的社会再生产系统的投入产出关系式唯一确定时,从任意一个初始状态到最终T时刻取得最大资产积累或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美君 李飞 邵佳琪 杨海娟
玉米作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探究其生产潜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中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全球农业生态区模型、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和集对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玉米生产潜力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960—2010年间,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由1960年代的9.10亿t增至2000年代的9.45亿t左右。在年际尺度上,中国玉米生产潜力主要以准3 a和准5 a的周期进行波动;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准10 a和准20 a的波动周期。其中,准3 a的周期波动是中国玉米生产潜力长时间变化的最主要特征,这主要是受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从空间格局来看,中国玉米生长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加格达奇—锡林浩特—临河—西宁—天水—中甸沿线以东;1960—2000年间,玉米生产潜力界线在中国东北部和临河—西宁沿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移动。华北平原、辽河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关中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过程与上述地区恰好相反。在这2类地区,玉米单产潜力的变化均较显著,但变化方向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交替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远景 王月 王春龙 臧娈譞
选取黑龙江省14个对外开放的中俄边境口岸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基础支撑和口岸建设四个方面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极值法、线性加权法和德尔菲法对沿边口岸城市发展潜力评价分级。结果表明:(1)各城市之间发展潜力差距较大,城市等级主导作用较强;(2)利好政策、交通网络和俄方城市是影响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3)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通常具有多项优秀指标,而均衡发展的城市指标潜力均较弱;(4)产业多元化、优化口岸规模结构、设施互联互通和要素空间流动是实现沿边口岸城市联动协同发展的重要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秋红 尹海东
人口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人口预测来了解未来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进行人口预测的目的所在。文章通过建立黑龙江省人口的Gompertz模型,对其人口数进行拟合和预测。
关键词:
人口预测 Gompertz模型 黑龙江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