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2)
- 2023(8754)
- 2022(7618)
- 2021(7189)
- 2020(6370)
- 2019(15016)
- 2018(14980)
- 2017(29116)
- 2016(15660)
- 2015(17858)
- 2014(17950)
- 2013(17669)
- 2012(16106)
- 2011(14332)
- 2010(13926)
- 2009(12841)
- 2008(12606)
- 2007(11075)
- 2006(8916)
- 2005(7632)
- 学科
- 济(65920)
- 经济(65856)
- 管理(44882)
- 业(44021)
- 方法(36968)
- 企(36244)
- 企业(36244)
- 数学(33588)
- 数学方法(33173)
- 财(17615)
- 农(16958)
- 中国(14537)
- 业经(12584)
- 贸(12339)
- 贸易(12336)
- 学(12292)
- 易(12003)
- 务(11826)
- 财务(11784)
- 财务管理(11755)
- 地方(11600)
- 农业(11189)
- 企业财务(11138)
- 制(10343)
- 和(9806)
- 技术(9574)
- 理论(9476)
- 环境(9238)
- 银(8634)
- 银行(8611)
- 机构
- 大学(221601)
- 学院(221487)
- 济(91463)
- 管理(90164)
- 经济(89707)
- 理学(79170)
- 理学院(78387)
- 管理学(76968)
- 管理学院(76557)
- 研究(67269)
- 中国(50119)
- 京(44541)
- 科学(42390)
- 财(40133)
- 农(37666)
- 业大(35190)
- 中心(33311)
- 财经(33218)
- 所(32951)
- 江(31385)
- 研究所(30341)
- 经(30211)
- 农业(29983)
- 经济学(28408)
- 范(26924)
- 北京(26919)
- 师范(26598)
- 经济学院(25993)
- 财经大学(24880)
- 经济管理(24835)
- 基金
- 项目(156206)
- 科学(123176)
- 基金(114669)
- 研究(111134)
- 家(99828)
- 国家(99046)
- 科学基金(85921)
- 社会(70562)
- 社会科(67008)
- 社会科学(66988)
- 省(61721)
- 基金项目(61519)
- 自然(57364)
- 自然科(56076)
- 自然科学(56059)
- 自然科学基金(55046)
- 教育(52374)
- 划(51790)
- 资助(47238)
- 编号(44971)
- 部(35164)
- 重点(35028)
- 成果(34828)
- 发(32857)
- 创(32844)
- 科研(31064)
- 创新(30736)
- 教育部(30258)
- 课题(29846)
- 大学(29707)
共检索到299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鲍玉冬 郭艳玲 张慧 郭帅
振动式蓝莓采摘机采摘蓝莓的过程中,果实发生跌落碰撞。果实收获过程中的碰撞分析对预测和评价果实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国内研发的蓝莓采摘机的结构,分析了蓝莓果实跌落的轨迹和碰撞过程,得到了碰撞接触力公式。根据采摘机和蓝莓果树的参数,用ADAMS对采摘机和果实进行了简化建模,并进行了碰撞仿真,得到了碰撞接触力大小的范围。根据已经得到的接触力计算公式,可以用接触力大小来预测和评价收获到的蓝莓果实的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鲍玉冬 李志鹏 郭艳玲 王海滨
以‘蓝丰’蓝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蓝莓果实振动模型和果树振动系统模型。以蓝莓与母枝的结合力作为采摘力对模型求解,确定果实适宜收获的振动频率约为24rad/s时,可提高采摘效率,降低青果脱落率。利用该振动频率,使用东北林业大学自主研发的GYL062型牵引振动式蓝莓采摘机在蓝莓集中成熟的季节进行采摘试验,得到适宜振动频率下机械采摘的工作效率为7.17kg/min,是人工采摘效率的10倍,青果脱落率约为5.6%,果实损伤率约为8.0%,树枝总体损伤率约为30%。
关键词:
蓝莓 振动 采摘力 采摘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鲍玉冬 李志鹏 郭艳玲 王海滨
以‘蓝丰’蓝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蓝莓果实振动模型和果树振动系统模型。以蓝莓与母枝的结合力作为采摘力对模型求解,确定果实适宜收获的振动频率约为24 rad/s时,可提高采摘效率,降低青果脱落率。利用该振动频率,使用东北林业大学自主研发的GYL062型牵引振动式蓝莓采摘机在蓝莓集中成熟的季节进行采摘试验,得到适宜振动频率下机械采摘的工作效率为7.17 kg/min,是人工采摘效率的10倍,青果脱落率约为5.6%,果实损伤率约为8.0%,树枝总体损伤率约为30%。
关键词:
蓝莓 振动 采摘力 采摘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霞 李苑 毛富平 练华山 蒋伟 许轲 王迅
以成都地区主栽蓝莓品种奥尼尔、薄雾、布里吉塔、夏普蓝和莱格西为材料,对其果实形态特征、风味品质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蓝莓样品平均单果质量1.91 g,果粒较大;果形指数为0.730.85,果实以扁圆形为主;果萼57瓣,以闭合型为主;果皮颜色以深蓝色为主;主要风味物质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滴定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26%、9.14%和1.22%,糖酸比为9.35;生物活性物质总多酚、单宁、类黄酮和鞣花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24、0.346、0.402、1.254 mg/g,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涛 廖炯峰 张毅 赵继全 任艳玲 严进 莫萍 杨茂发 李晓宇
农药残留是当前食品安全中的重要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农药残留标准作为食品贸易主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蓝莓由于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近年来备受关注,但由于其农药残留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为了使生产和经营者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和主要贸易国的蓝莓农药残留现状,本研究分析、比较了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药残留限量中与蓝莓有关的各项指标,挑选出对中国蓝莓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借此,为中国制定蓝莓安全限量标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促进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蓝莓 农药残留 最大残留限量 比较 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帅 徐丽明 邢洁洁 袁全春 段壮壮 于畅畅 陈晨
针对葡萄在收获、储运过程中的碰撞损伤问题,对其进行不同高度的跌落碰撞试验,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碰撞过程,分析跌落碰撞速度与果实碰撞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应力松弛试验;基于ABAQUS建立葡萄果实碰撞力学模型,进行跌落碰撞仿真试验,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碰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葡萄的碰撞速度从0.5m/s增大到3m/s时,变形量从1.1mm增加到4.2mm,恢复系数由0.5减少到0.4;当葡萄碰撞速度达到1.5m/s时,果实内部开始发生较大损伤,此时内部最大碰撞应力为0.19MPa;当碰撞速度≤1.5m/s时,所建立的葡萄果实碰撞力学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误差为8%。
关键词:
葡萄 跌落碰撞 粘弹性 有限元 机械损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文君 滕珂 陈露 侯智霞 苏淑钗
为探究VcMYB启动子在转录过程中如何发挥调控作用,利用FPNI-PCR法从蓝莓中克隆到调控原花青素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VcMYB的768 bp启动子序列。用PLACE和Plant CARE在线启动子预测工具分析了该启动子,结果表明其序列中存在启动子的基本元件CAAT-box和TATA-box,还包含一系列的响应元件,如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防御与胁迫响应元件和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等。为进一步分析该启动子的功能,构建了该基因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VcMYBpro::GUS,并用农杆菌转化拟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文荣 潘霞 邵俊怡 廖芳蕾 杨莉 胡盈盈 余颖 郭卫东
【目的】Lon1蛋白酶具有降解叶绿体和线粒体内氧化蛋白、维持细胞正常代谢的功能。在分析蓝莓VcLon1时空表达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烟草遗传转化技术结合干旱生理分析,揭示蓝莓VcLon1的生物学功能,为运用生物技术培育蓝莓抗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其他植物抗旱机制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在从南高丛蓝莓‘夏普蓝’中克隆得到VcLon1全长(Gen Bank登录号:MF972079)的基础上,利用DNAMAN、MEGA4.0、Wo LF PSORT和Protparam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在线程序预测VcLon1序列及蛋白结构特征,分析比对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并构建其同源蛋白序列进化树;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蓝莓VcLon1在不同组织及干旱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最后,构建表达载体,遗传转化本氏烟,以野生型、VcLon1超表达这2种基因型本氏烟为材料,进行干旱处理并分析二者在生物量生长、光合生理及氧化胁迫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PCR扩增得到VcLon1的ORF序列长2 982 bp,该序列编码99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44,分子量为109.5 kDa。VcLon1编码的蛋白序列含有1个典型的AAA+结构域,属于AAA+超家族,定位分析编码蛋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表达,该蛋白与葡萄、苹果等Lon1蛋白酶亲缘关系较近。2)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VcLon1的表达量分析,发现其在‘夏普蓝’蓝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老叶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嫩叶,干旱胁迫显著提高蓝莓VcLon1的转录水平。3)干旱胁迫下各株系本氏烟生长均受到抑制,但VcLon1超表达植株均较野生型生长健壮,其中又以VL-6长势最佳,其叶片未发黄且根系发达,其株高、干质量分别比野生型高36.66%、114.29%。4)干旱胁迫下野生型本氏烟叶绿体肿胀明显且部分基粒片层结构模糊,分层不明显,而VcLon1超表达本氏烟仅部分叶绿体基粒片层空隙增大,其叶绿体超微结构未出现明显损伤,且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野生型。同时,野生型本氏烟胞内线粒体普遍出现肿胀、变形,嵴断裂、解体并空泡化的现象,而VcLon1超表达本氏烟的线粒体仍维持正常椭球形。5)在氧化胁迫水平方面,VcLon1超表达植株干旱胁迫下的MDA含量均比野生型低34.38%~49.68%,且其叶片中H2O2的积累也较低,而野生型叶片的褐色面积明显上升。羰基化蛋白含量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VcLon1超表达本氏烟比相同条件下的野生型低36.89%,这可能由于VcLon1超表达植株各株系中SOD、GR、APX及P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普遍显著高于野生型所致。【结论】干旱胁迫下,南高丛蓝莓‘夏普蓝’内VcLon1的运作机制可能是通过维护细胞膜系统及叶绿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同时通过降解线粒体内羰基化蛋白质,使线粒体结构保持完整、能量代谢等功能得以正常维护,减少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产生及维护抗氧化酶类活性,从而有效地降低细胞器内ROS的产生与积聚,并最终降低胞内的氧化胁迫水平,维持正常植物代谢,提高其抗旱能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臣 刘文佳 刘阳 万志芳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产业的升级,黄岛区现行的蓝莓生产经营模式已不能高效地为生产服务,因此在深入研究黄岛区蓝莓现行经营模式的运行机理后,提出避免寻租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民、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经营风险,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的蓝莓生产经营模式完善与优化原则,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起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与生态观光生产经营模式。
关键词:
蓝莓 公司+农户 庄园式 经营模式创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艳 朱芳明 刘小珍 张汉尧
蓝莓Vaccinium spp.果实含有丰富的花青素,但目前对蓝莓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还较少。为分析蓝莓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也为今后高花青素含量品种的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生物信息学基础,以红色突变兔眼蓝莓Vaccinium ashei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 ,克隆到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的cDNA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1 398 bp,有1个1 17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89个氨基酸。与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山茶Camelli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正松 和加卫 唐开学 和志娇 李燕 杨燕林 王朝文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有关文献,对滇西北地区野生蓝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分布的野生蓝莓有20种,4个变种,其中有1个变种为滇西北特有种。文中编制了滇西北野生蓝莓植物检索表,并就本地区野生蓝莓植物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
关键词:
野生蓝莓 种类 分布 开发利用 滇西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方仲相 胡君艳 江波 方佳 何勇清 卢伟民 郑炳松
蓝莓Vaccinium spp.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发展潜力巨大的果树。综述了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矮丛蓝莓Vaccinium chAmeraebuxus和兔眼蓝莓Vaccinium ashei等三大类主栽品种,蓝莓形态特征以及生长、开花和结实习性等生物学特性。报道了近年来有关蓝莓抗性生理、光合生理、花色苷功能及特性等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和蓝莓营养物质代谢相关基因以及蓝莓抗寒基因等分子生物学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蓝莓的土壤pH值适应范围为何如此狭窄的生理生化方面问题以及蓝莓同一枝条上的果实不同时期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问题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展望了蓝莓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鹤华 李艳芳 聂佩显 王红阳 张凌云
【目的】韧皮部卸载和韧皮部后运输在调节蔗糖在库器官间的分配、维持果实的库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果实的产量和质量。本文研究目的是明确蓝莓同化物韧皮部卸载的机制与糖代谢机制。【方法】以5年生高丛蓝莓品种‘喜来’(‘Sierra’)为研究对象,对各个发育时期的蓝莓果实韧皮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综合运用荧光染料活细胞示踪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实时观察果实内韧皮部同化物卸载路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测定分析蓝莓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代谢酶的活性变化等。【结果】对韧皮部细胞进行的超微
关键词:
蓝莓 果实 同化物 质外体卸载 糖代谢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熊颖 禹霖 柏文富 李建挥 严佳文 聂东伶 吴思政
【目的】研究不同蓝莓品种果实的品质特征、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多酚组成的区别,为蓝莓产品开发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灿烂’‘乡铃’‘园蓝’‘昂丝萝’‘顶峰’5个适宜湖南种植的兔眼蓝莓品种果实为材料,采用直接测量法对5个品种蓝莓的品质特征(单果质量、含水量、硬度、总酸、可溶固形物、固酸比)进行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果实的抗氧化物质含量(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和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采用HPLC对果实中多酚组成进行分析。【结果】5个蓝莓品种的果实品质特征、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和多酚组成均有显著性差异。‘灿烂’和‘园蓝’果实较大,单果质量分别为1.72±0.07和1.14±0.08 g,固酸比较高,分别为6.33±0.37和5.09±0.10,3种抗氧化物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个品种,它们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8.80±1.87%和40.51±0.38%以及40.11±1.02%和40.93±0.96%,抗氧化能力明显较弱,因此适合鲜食。‘乡铃’和‘昂丝萝’固酸比分别为4.49±0.45和4.80±0.11,含水量较低,分别为81.74±0.16%和82.40±0.24%,3种抗氧化物质含量分别为4.12±0.06 mg GAE/g、0.61±0.03 mg RE/g和1.09±0.03 mg/g以及3.73±0.14 mg GAE/g、0.97±0.02 mg RE/g和0.92±0.02 mg/g,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在5个品种中均为中等,因此既适合鲜食也适合果干类食品加工。‘顶峰’固酸比适中但含水量高达83.20±0.15%,果实中3种抗氧化物质含量较高,分别为4.63±0.13 mg GAE/g、0.72±0.02 mg RE/g和1.15±0.11 mg/g,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0.39±0.37%和50.99±1.29%,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另外4个品种,因此‘顶峰’适合果汁类功能食品加工。HPLC结果表明蓝莓果实中至少含有12种多酚,其中绿原酸和表儿茶素是含量最高的2种多酚,含量分别在45.77%和4.22%以上。‘灿烂’果实中的多酚组成最为复杂,至少有12种,‘园蓝’果实中仅检测出绿原酸和表儿茶素。【结论】不同蓝莓品种的品质特征、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和多酚组成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对于消费水平高、鲜食蓝莓需求量大的地域和旅游区附近可适量加大推广‘灿烂’和‘园蓝’蓝莓种植面积,对鲜食蓝莓需求量少、以深加工为主的地域可推广种植种‘乡铃’‘昂丝萝’和‘顶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芳 聂佩显 张鹤华 王力 王红阳 张凌云
为明确蓝莓果实花青苷积累与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本研究以5年生高丛蓝莓品种‘日出’和‘喜来’的果实为试验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示差法等技术,测定了果实中花青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5大内源激素(玉米素(ZT)、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乙烯(ETH))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对整个蓝莓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可溶性糖含量进行HPLC分析测定显示,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以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蓝莓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通过气相
关键词:
蓝莓 果实 花青苷 可溶性糖 内源激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