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56)
2023(16720)
2022(14644)
2021(13653)
2020(11544)
2019(26582)
2018(26185)
2017(50123)
2016(27570)
2015(31027)
2014(30925)
2013(30166)
2012(27780)
2011(24945)
2010(24778)
2009(22510)
2008(21767)
2007(18833)
2006(16294)
2005(13917)
作者
(81542)
(67974)
(67461)
(63981)
(43011)
(32744)
(30720)
(26842)
(25943)
(24108)
(23276)
(23070)
(21745)
(21424)
(21019)
(21001)
(20341)
(20078)
(19516)
(19321)
(16936)
(16713)
(16590)
(15533)
(15206)
(15051)
(14903)
(14866)
(13811)
(13633)
学科
(104656)
经济(104527)
管理(76506)
(72170)
(60150)
企业(60150)
方法(50507)
数学(43680)
数学方法(43003)
(28843)
中国(26987)
(26744)
(26189)
业经(23313)
地方(20306)
(19816)
理论(19432)
农业(19058)
(18446)
贸易(18439)
(17853)
(17023)
财务(16935)
财务管理(16896)
(16808)
技术(16451)
企业财务(16029)
环境(15943)
(15739)
银行(15667)
机构
大学(388680)
学院(386111)
管理(149544)
(146945)
经济(143702)
研究(133338)
理学(130319)
理学院(128777)
管理学(126023)
管理学院(125341)
中国(95954)
科学(86920)
(83023)
(72594)
(68812)
(66583)
业大(64288)
研究所(63419)
中心(59930)
农业(57500)
(56416)
财经(54058)
(52168)
北京(51717)
师范(51543)
(49353)
(48586)
(45130)
经济学(43307)
技术(43272)
基金
项目(274066)
科学(213861)
基金(197773)
研究(194414)
(175959)
国家(174548)
科学基金(147861)
社会(119950)
社会科(113477)
社会科学(113445)
(108128)
基金项目(105074)
自然(99325)
自然科(97073)
自然科学(97040)
自然科学基金(95264)
(92178)
教育(90601)
资助(81754)
编号(78304)
成果(63553)
重点(62248)
(59848)
(57628)
(56916)
课题(54784)
科研(53325)
创新(53149)
计划(52266)
大学(50464)
期刊
(155580)
经济(155580)
研究(108514)
中国(72571)
学报(71817)
(65347)
科学(62732)
管理(54509)
大学(53137)
(50237)
学学(50116)
教育(45446)
农业(45079)
技术(33932)
(28911)
金融(28911)
财经(25647)
业经(25561)
经济研究(24597)
(23610)
(21933)
图书(20688)
(20438)
问题(20217)
业大(19613)
科技(19405)
技术经济(17831)
理论(17742)
统计(17062)
资源(16912)
共检索到554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全艳  丛一宁  张培高  徐春霞  王晶  刘丽  
【目的】通过对6个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C_(1)F_(7:8))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三角形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为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信息参考。【方法】本研究从三角形杂种优势群中分别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Y46(Suwan1群)、Y107(Reid群)和MON2(非Reid群)组配6个BC_(1)F_(7:8)群体,分析各群体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产5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结果】不同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Y46与Y107组配的BC_(1)F_(7:8)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高于Y46与MON2和Y107与MON2组配的群体,此外Y46与MON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较大,Y107与MON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差异较小。同时Y46与Y107组配的BC_(1)F_(7:8)群体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较强,Y107与MON2群体次之,Y46与MON2群体较弱。【结论】在三角形杂种优势模式中,以Suwan1×Reid杂种优势模式组配的群体,其后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较强,Reid×非Reid杂种优势居中,Suwan1×非Reid杂种优势较弱。建议在玉米杂交育种中,尽量选择Suwan1×Reid杂种优势模式,以提高玉米产量潜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振  冯晓敏  严金波  韩超逸  宋辉  岳兵  
以141份玉米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及受体亲本黄早四于2011年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2011和2012年在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对穗长、穗粗、株高、穗位高、吐丝期、散粉期、雄穗分枝数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18个主效QTL,单个QTL的贡献为9.79%~37.35%,其中4个QTL在多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5个QTL与前人的报道结果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飞燕  范继征  周锦国  程伟东  石达金  钟昌松  覃兰秋  孔祥林  
选用墨白1号、苏湾1号、双M9为基础材料,以自交系掖478为导入系制成热带、亚热带种质比例为25%~75%的群体,采用NCⅡ设计,分析包括3个基础材料在内的12个群体(系)与丹340、昌7-2、Mo 17、齐319及CML161、CI44、Tafa2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含50%~75%双M9种质群体、墨白1号、含75%墨白1号种质的群体和苏湾1号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含25%~50%墨白1号种质、50%苏湾1号和25%双M9种质群体的一般配合力较低;在"热带×热带"模式下,不同热带种质含量群体均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但以热带种质含量50%~75%与CML161及CI44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俊  闫淑琴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通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和泰来的两点试验,以玉米自交系Mo17,B73,444,丹340为测验种,对从群体品综1号、中综3号和陕综5号选育的18份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以探讨群体选系在我国东北早熟玉米区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选自同一群体的自交系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陕综5号群体选系HR14,HR17,HR15,中综3号群体选系HR9,HR8,品综1号选系HR4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初步的类群划分结果品综1号选系为瑞德群,中综3号选系为旅大红骨群,陕综5号选系为兰卡斯特群.在供试的72个组合中HR15×丹340,HR17×丹340,HR9×Mo17,HR14×丹340,H...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军  关义新  林凤  崔震海  
杂种优势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由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共同决定。在群体水平上,作物产量取决于作物与环境、个体与群体、个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杂交育种追求群体优势。在个体水平上追求在特定群体条件下有利于单株产量形成的性状集合,该集合由优势性状、零优势性状和负优势性状组成。杂交导致后代发生遗传变化的机制可分3类:亲本等位基因一致、亲本等位基因不同、亲本含有不同的非等位基因。杂种优势是上述3类基因协调组合和表达的结果,可称为"协调基因表达谱"。该基因表达谱的创建涉及3个阶段的基因重组,即创造自交系选育群体的杂交、自交系选择时的自交和亲本自交系选配的杂交。根据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具有高配合力的亲本自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宗华  王庆东  赵武英  汤继华  胡彦民  陈伟程  杨鹏鸣  
以代表不同种质类群的国内16个常用优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从140多对SSR引物中筛选出91对能够较清晰反映其多态性的引物,依SSR多态性,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按GriffingⅣ交配设计,对所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进行产量、穗长、穗粗等性状调查,并依各组合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对16个自交系进行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分为6个优势类群,与配合力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自选系87-1、87-3与带有明显热带血缘的自交系P138、许178聚为一类,证明87-1、87-3含有部分热带种质成份;群间杂种优势明显,分属Ⅱ、Ⅲ类群的自交系87-1与综3间的遗传距离较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天渊  吴永升  马琳  莫芳华  
以4份广西白粒骨干玉米自交系(南60-1、改良南60-1、大013和花83-2)与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6份白粒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B.Griffing 4模式设计进行配合力分析,研究来自CIMMYT的白粒玉米自交系与广西骨干系的杂种优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改良南60-1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达到0.58;来自CIMMYT的CML268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次之,其值为0.42。改良南60-1与CML98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达到1.26。组配的优势杂交组合大部分符合温带系×热带系的杂种优势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健聪  徐春霞  陈洪梅  谭静  韩学瑞  黄必华  番兴明  
【目的】研究QPM种质与中国温带种质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设计对24个热带、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和4个温带普通玉米优良自交系配制96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体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和系谱追踪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自交系YML761、CML171、CML172、中系096/o2、YML411、YML024和YML042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产量SCA效应较高的组合有YML401×黄早四、CML172×Mo17、YML761×掖478、长709/o2×Mo17、H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远春  石永刚  黄宜祥  
导入热带种质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改变现有亲本自交系遗传基础狭窄的途径之一。鉴此,对5份温带自交系、4份导入了热带种质的温带自交系和1份热带种质自交系进行了双列杂交试验,评价籽粒产量、穗长、株高等10个主要性状的GCA和SCA。结果表明,在籽粒产量等多数性状上GCA效应值高的有87001、S37、200B和373-6等;SCA方差(σ_(si) ̄2)值小的有87001和200B;(σ_(si) ̄2)值大的有48-2、478、7851和87002等。以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0个自交系可划分为3类,即87002、7851、478、373-6和3732-3为一类群:7854和200B为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铁双贵  卢彩霞  丁勇  郑用链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 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 ,与 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 ,其次为WBM ,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 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HZ85×WBM ,其均值为 10 8 75g。通过对优良杂优模式内的变异参数估计 ,在群体内有丰富的变异个体 ,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势。组合内个体产量分布以及出现的频率对选系和轮回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人工合成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分属于不同的杂种优势类群 ,具有多元种质的特性。作为选系和轮回选择群体 ,具有明显的选择潜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战勇  吕盼晴  张向歌  孙高阳  王洪秋  李卫华  付志远  汤继华  
【目的】粒型性状是玉米百粒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鉴定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可以为粒型性状关键杂种优势位点的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一套中国优良自交系lx9801背景的昌7-2单片段代换系为基础材料,与自交系T7296测交构建包含184个测交种的群体。2013年,在河南浚县和长葛两点对测交群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等材料进行了田间鉴定,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成熟后连续收获10株对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进行考种。利用方差分析和T测验比较每个SSSl×T7296测验种单个性状与对照种T7296×lx9801的显著性差异,对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灿  员海燕  雷云天  
【目的】筛选出玉米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探明玉米MM群体的育种潜势、所属杂优群体及杂优模式,为其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6个分别代表我国玉米主要优势群的自交系(丹598、WN11、武109、丹599、X104和昌7-2)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选自玉米MM改良群体的9个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MM群体中自交系3、4、5、7和9具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相对效应值;组合9×丹599、6×WN11、3×武109、8×WN11和1×丹598的产量特殊配合力(SCA)相对效应值较高;9×丹599、3×武109、5×丹598、4×丹599和7×丹598的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新海  袁力行  李晓辉  张世煌  李明顺  李文华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 70份我国主要玉米 (ZeamaysL .)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 6 4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 ,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 2 4 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 2~ 9个 ,平均 3.88个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 .5 2 3。用UPGMA方法将 70份自交系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PA、PB、BSSS、Lancaster等 6个类群 ,划群结果与其系谱分析和育种家经验基本相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丹  
以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旅大红骨群自交系为父本的F1产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旅大红骨群与Reid,PA,PB群组合的F1的杂种优势均随性状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种质改良过程中PA×旅组合后代的杂种优势较强,从抗旱性角度来看Reid×旅组合具有显著优势;旅大红骨群自交系作为父本对后代在多个性状上的影响大于母本自交系,在利用不同性状对后代进行改良时应注重旅群与其他群不同组合模式的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洪  郑用琏  李建生  刘纪麟  
为有效地利用我国玉米的种质资源,对选自我国西南地区的27个玉米地方品种和3个美国玉米群体(BSSS、Lancaster和品种综合种)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方差分析表明,12个性状在组合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大多数性状尤其是株高、倒伏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基因型方差中,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的比例较高。白瘦地根、大子白、花六十早和六十早等几个地方品种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一般配合力,是组建基础群体的重要种质资源。BSSS是一个适应性较好的外来群体,对改造和提高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的抗倒伏性和产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