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5)
2023(8624)
2022(7537)
2021(7047)
2020(6178)
2019(13916)
2018(13822)
2017(26193)
2016(14311)
2015(16064)
2014(15474)
2013(15100)
2012(13794)
2011(12147)
2010(11579)
2009(10213)
2008(9607)
2007(8063)
2006(6542)
2005(5449)
作者
(42239)
(35416)
(35316)
(33639)
(22633)
(17287)
(16064)
(14101)
(13726)
(12469)
(12205)
(12044)
(11416)
(11244)
(11180)
(11143)
(10917)
(10805)
(10381)
(10346)
(8953)
(8763)
(8626)
(8265)
(8130)
(7930)
(7897)
(7814)
(7323)
(7204)
学科
(51551)
经济(51498)
管理(37300)
(35687)
(29293)
企业(29293)
方法(28459)
数学(25823)
数学方法(25422)
(14146)
(13434)
(12935)
中国(12499)
业经(10377)
(9359)
贸易(9357)
(9256)
财务(9224)
财务管理(9201)
(9128)
农业(9062)
企业财务(8776)
地方(8761)
技术(8339)
(8235)
理论(7866)
环境(7835)
(7646)
(6712)
(6709)
机构
大学(192349)
学院(190966)
(72853)
管理(72180)
经济(71395)
研究(67314)
理学(63747)
理学院(63030)
管理学(61462)
管理学院(61136)
中国(47893)
科学(46556)
(42755)
(40138)
业大(36066)
(35496)
农业(34530)
研究所(33189)
(31673)
中心(31295)
(27717)
财经(26202)
(25653)
北京(24152)
(24147)
(23268)
技术(22966)
师范(22792)
经济学(22530)
农业大学(22481)
基金
项目(145677)
科学(112866)
基金(106216)
研究(97639)
(97404)
国家(96672)
科学基金(80940)
社会(60288)
(57700)
社会科(57138)
社会科学(57123)
自然(56697)
基金项目(55959)
自然科(55402)
自然科学(55377)
自然科学基金(54367)
(50123)
教育(45309)
资助(44555)
编号(36881)
重点(33872)
(31856)
(31282)
计划(31148)
(30899)
科研(29900)
创新(29022)
成果(28290)
科技(27264)
大学(26437)
期刊
(68759)
经济(68759)
研究(47557)
学报(42116)
(36720)
科学(34373)
中国(33828)
大学(30439)
学学(29211)
管理(26160)
农业(25232)
(24831)
教育(17069)
技术(16921)
(13783)
(12941)
金融(12941)
财经(12480)
业大(12078)
经济研究(11412)
(11138)
业经(11111)
(10716)
农业大学(10129)
科技(10091)
问题(9154)
统计(9001)
林业(8702)
技术经济(8499)
理论(7985)
共检索到262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和怡婧   刘绵宇   栾生   孔杰   李旭鹏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代平   强光峰   王照欣   隋娟   孟宪红  
本研究基于55K SNP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分型信息估计了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抗性的遗传参数,以期为育种芯片在凡纳对虾多性状复合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对凡纳对虾59个家系,共计1 770尾个体进行WSSV感染测试;根据家系内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均匀选取590尾个体,利用55K SNP液相芯片进行分型,复合系谱和基因型信息构建H矩阵及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模型,基于H矩阵估计凡纳对虾感染WSSV后体长、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凡纳对虾体长、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分别为0.21±0.06、0.22±0.16,为中等遗传力水平,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和0.16±0.06,为低等遗传力水平;经五折交叉验证,基于H矩阵的体长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提高18.12%,预测偏差无明显差别;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无明显差别,预测偏差较大;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降低29.07%,预测偏差较大。基于两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凡纳对虾体长与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分别为0.13±0.20和0.30±0.22,与0无显著差异(P>0.05);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相关为0.95±0.03,与1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显示,利用芯片开展凡纳对虾生长的遗传评估可有效提高评估的准确性;WSSV抗性性状的评估可能受分型个体选择等因素影响,预测准确性无明显提升;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在准确性和预测偏差等方面均优于家系抗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评估结果。在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高度相关的情况下,可考虑将抗WSSV存活时间作为基因组选择的目标性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和怡婧   刘绵宇   栾生   孔杰   李旭鹏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代平   强光峰   王照欣   隋娟   孟宪红  
本研究基于55K SNP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分型信息估计了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抗性的遗传参数,以期为育种芯片在凡纳对虾多性状复合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对凡纳对虾59个家系,共计1 770尾个体进行WSSV感染测试;根据家系内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均匀选取590尾个体,利用55K SNP液相芯片进行分型,复合系谱和基因型信息构建H矩阵及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模型,基于H矩阵估计凡纳对虾感染WSSV后体长、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凡纳对虾体长、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分别为0.21±0.06、0.22±0.16,为中等遗传力水平,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和0.16±0.06,为低等遗传力水平;经五折交叉验证,基于H矩阵的体长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提高18.12%,预测偏差无明显差别;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无明显差别,预测偏差较大;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降低29.07%,预测偏差较大。基于两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凡纳对虾体长与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分别为0.13±0.20和0.30±0.22,与0无显著差异(P>0.05);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相关为0.95±0.03,与1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显示,利用芯片开展凡纳对虾生长的遗传评估可有效提高评估的准确性;WSSV抗性性状的评估可能受分型个体选择等因素影响,预测准确性无明显提升;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在准确性和预测偏差等方面均优于家系抗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评估结果。在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高度相关的情况下,可考虑将抗WSSV存活时间作为基因组选择的目标性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和怡婧   李旭鹏   栾生   孔杰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陈宝龙   代平   邢群   刘绵宇   强光峰   刘杨   隋娟   孟宪红  
为开展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59个核心育种群家系1 770尾77~94日龄的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公母畜阈值模型评估在WSSV感染情况下,凡纳滨对虾体长、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体长、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7±0.05、0.18±0.05和0.14±0.05,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水平,且均与0差异极显著(P<0.01)。凡纳滨对虾体长与抗WSSV存活时间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15±0.20,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25±0.22,上述遗传相关与0差异不显著(P>0.05);抗WSSV存活时间性状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6±0.03,遗传相关与1差异不显著(P>0.05),为高度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该育种群体中,凡纳滨对虾生长与WSSV抗性可根据育种需要,通过赋值制定综合选择指数,进行多性状复合选育。此外,为优化每代育种的操作过程,可选用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作为WSSV抗性的指标性状。本研究为开展凡纳滨对虾生长和WSSV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如卫  钱昭英  刘小林  路正  任晋东  杨福生  
采用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个雄体配3个雌体,构建了1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4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5月龄60个全同胞个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和第一腹节背宽9个生长性状,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的方法,估算了5月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凡纳滨对虾各生长性状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其中,体质量、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和第一腹节背宽狭义遗传力的估计值分别为0.46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均辉  栾生  罗坤  曹宝祥  陈宝龙  孟宪红  刘宁  孔杰  
针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存活性状,本实验估算了零换水养殖模式下的遗传参数,分析该模式与大换水量养殖模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g×e),为后续留种、配种方案制定等育种规划工作提供依据。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定向交尾建立了51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利用荧光标记识别家系,采用零换水养殖模式混养52 d后,测量并记录2个养殖池中的3822尾存活虾的体质量、体长及性别等信息。采用线性(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remL算法,基于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阈值模型估计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力。结果显示,收获体质量和存活率具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绵宇  李旭鹏  孔杰  孟宪红  陈美佳  罗坤  隋娟  代平  张雅文  强光峰  谭建  陈宝龙  曹家旺  李波波  赖晓芳  栾生  
为评估基因型鉴定芯片在育种群体构建中的应用价值,实验对凡纳滨对虾3个群体(EE、PP和SS)进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副溶血弧菌(Vp_(AHPND))侵染实验,利用自主研发的40K SNP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获得146尾个体的基因型信息,对群体遗传背景进行了系统调查并估算了AHPND抗性遗传力。Vp_(AHPND)浸染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存在抗病差异,PP群体的存活性能比EE和SS群体分别高出12.9%和11.6%。利用质控后的38 148个SNP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群体内同一个家系的个体首先聚在一起,进而同属一个群体的多个家系聚在一起。主成分和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可以准确地将146尾个体划分为3个组,与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一致。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3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_o)平均值为0.25~0.29,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20~0.23,上述遗传参数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11~0.21,存在中高度遗传分化。基因组近交分析表明,EE、PP和SS群体的近交系数均值分别为-0.05±0.06、0.20±0.09和0.37±0.07,后2个群体内部分个体表现出较高的近交水平。使用ssGBLUPMF (Single Step Genomic BLUP with Metafounders)模型,复合基因型、表型和系谱信息,获得Vp_(AHPND)侵染后存活状态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24±0.07,表现为中等水平,表明基础群体具有较好的选育潜力。研究表明,利用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开展辅助育种,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础群体构建和评估的效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静静  刘建勇  蒋湘  谢妙  曹伏君  
基于68个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全同胞家系,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约束极大似然法对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1)45日龄、75日龄体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545±0.0505、0.1933±0.0475,腹节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672±0.0473、0.1937±0.0468,体重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934±0.0439、0.1992±0.037,均为中等遗传力;2)不同日龄下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间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均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郝登春  栾生  曹宝祥  郭聚涛  罗坤  陈宝龙  孟宪红  许圣钰  孔杰  
准确估计育种目标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其改良潜力,是制定育种方案、进行选择育种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本研究对100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15000尾仔虾个体进行淡化和低盐养殖实验,分析了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的差异,并进一步估计存活性状的遗传力。结果显示,2个阶段存活率范围分别为19.3%100.00%和11.86%99.22%,平均存活率分别为66.7%和67.5%。家系幼虾期总体存活率为6.67%90.67%,平均存活率为46.91%。统计分析显示,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桂仙   李旭鹏   田吉腾   栾生   孔杰   曹宝祥   刘宁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代平   陈宝龙   强光峰   刘绵宇   刘杨   王宏杰   刘学会   隋娟   孟宪红  
为开展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凡纳滨对虾高抗和快大品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和AHPND抗性测试。实验家系共计70个(高抗家系40个,快大家系30个),实验个体共计1 760尾(高抗个体800尾,快大个体960尾)。2个品系分2批次进行Vp_(AHPND)定量口饲感染。批次内实验个体达半数死亡后停止投喂毒饵。利用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阈值模型评估2个品系3 个性状(体重、感染Vp_(AHPND)后个体存活时间、家系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评估3个性状两两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显示,高抗系体重遗传力估计值为0.599±0.120,为高遗传力水平;个体存活时间遗传力估计值为0.240±0.072,为中等遗传力水平;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估计值为0.173±0.051,为低等遗传力水平。快大系体重、个体存活时间和家系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66±0.082、0.374±0.096、0.257±0.048,均为中等遗传力水平。经Z-score检验,2个品系各性状遗传力估计值与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个品系内的体重与AHPND抗性性状(个体存活时间、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均表现为低度正相关(0.061~0.235),且与0差异不显著(P>0.05);2个品系内的个体存活时间与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分别为0.997±0.129、0.967±0.044,为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在实际选育过程中,可将生长和AHPND抗性作为选育指标纳入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制种;为简化抗性测试过程,可将家系半致死存活率作为选育群体的AHPND抗性指标。本研究为开展凡纳滨对虾生长和AHPND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伟   王佳佳   张秀红   唐帅   王培春   李健   李吉涛  
为估计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本研究采用巢式交配设计建立家系,构建了40个脊尾白虾全同胞家系,其中包括25个半同胞家系,利用一般线性模型估计了脊尾白虾50日龄和8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体重以及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和第1次产卵时间性状的遗传力、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5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7~0.69、0.31~0.44和0.20~0.65,8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9~0.54、0.31~0.47、0.33~0.71;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和第1次产卵时间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52、0.30~0.49、0.43~0.48和0.33~0.77;经过t检验,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繁殖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为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体重与体长、抱卵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 4和0.205 8,体重与体长、抱卵量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 0和0.212 4。结果表明,脊尾白虾体长、总腹节长及体重3个生长性状和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及第1次产卵时间4个繁殖性状均达到中高等遗传力水平,体重和体长性状为高度正相关,体重和抱卵量性状为低度正相关。本研究为脊尾白虾高繁殖力性状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数据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伟   王佳佳   张秀红   唐帅   王培春   李健   李吉涛  
为估计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本研究采用巢式交配设计建立家系,构建了40个脊尾白虾全同胞家系,其中包括25个半同胞家系,利用一般线性模型估计了脊尾白虾50日龄和8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体重以及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和第1次产卵时间性状的遗传力、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5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7~0.69、0.31~0.44和0.20~0.65,8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9~0.54、0.31~0.47、0.33~0.71;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和第1次产卵时间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52、0.30~0.49、0.43~0.48和0.33~0.77;经过t检验,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繁殖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为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体重与体长、抱卵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 4和0.205 8,体重与体长、抱卵量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 0和0.212 4。结果表明,脊尾白虾体长、总腹节长及体重3个生长性状和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及第1次产卵时间4个繁殖性状均达到中高等遗传力水平,体重和体长性状为高度正相关,体重和抱卵量性状为低度正相关。本研究为脊尾白虾高繁殖力性状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数据参考。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田燚  孔杰  栾生  张天时  罗坤  王清印  
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了中国对虾21个半同胞家系(47个全同胞家系)。测量了中国对虾21个半同胞(47个全同胞)家系的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2和第3腹节处宽、第2和第3腹节处高、第1腹节长、第6腹节长和体重,共测量中国对虾1387尾。采用混合家系材料,利用Mtd-freml软件中的动物模型进行分析,平均体重作为协变量,得到的生长性状遗传力在0.04~0.20。体重遗传力为0.14±0.16。体长的遗传力为0.10±0.06,头胸甲长为0.07±0.06,头胸甲宽为0.05±0.04,第2、3腹节宽为0.20±0.16,第2、3腹节高的最低为0.04±0.13,第1腹节长为0.09±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宝锁  张天时  孔杰  王清印  栾生  曹宝祥  
对来自40个家系的753尾大菱鲆个体进行耐高温实验,测定其生长和耐高温性状。基于是否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建立了两种动物模型,用于估算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WOMBAT程序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中性状的方差组分,用似然比检验法进行不同模型的差异检验。方差组分分析结果显示,估计体质量遗传参数时,采用模型Ⅰ效果较好,相应遗传力为(0.22±0.09);估计肥满度时,两模型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力范围为(0.21±0.18)~(0.39±0.11);估计耐热性时,采用模型Ⅰ比较理想,遗传力为(0.026±0.034)。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与肥满度、耐热性的表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雷梦林   刘霞   王艳珍   崔国庆   穆志新   刘龙龙   李欣   逯腊虎   李晓丽   张晓军  
【目的】分析山西省冬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演变规律,为山西省小麦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原始亲本材料。【方法】以山西省冬小麦323份地方品种和105份育成品种为自然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对428份自然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主成分、遗传聚类及亲缘关系。【结果】SNP位点在21条染色体上的分布范围为329—1 639个,平均值为1 152个;7个部分同源群中的分布范围为2 154—3 852个,平均值约为3 456个;基因组的分布规律为:B基因组>A基因组>D基因组;基因组注释多态性标记,在基因间区分布最多,约占50%,分析表明,SNP位点在21条染色体、7个同源群和3个基因组上均有覆盖,但分布各异,多态性比率为45.60%。整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0185)均低于平均期望杂合度(0.4992),整个自然群体的香农-威纳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对比自然群体多样性各参数,发现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不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地方品种略高。群体结构分析将群体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307份材料,以地方品种为主;第Ⅱ类群121份材料,以育成品种为主。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均将自然群体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21831,变幅为0.00127—0.72461;第Ⅱ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4619,变幅为0.00038—0.76489;第Ⅲ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6521,变幅为0.00049—0.43033;第Ⅳ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7643,变幅为0.00118—0.60496;第Ⅴ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2039,变幅为0.00042—0.37032,可见,山西省冬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异幅度较大,但平均遗传距离值较低,聚类分群明显,类群中部分品种的遗传关系较近。经对比,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平均遗传距离均要高于第Ⅱ类群、第Ⅲ类群和第Ⅴ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遗传距离变幅大于第Ⅲ类群和第Ⅴ类群,可知,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普遍大于地方品种。【结论】利用55K SNP芯片对山西省冬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了山西省冬小麦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在基因组层面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育成品种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有利于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同时,极少数品种的亲缘关系呈两极分化,在后续利用时应合理地区分利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邢德  李琪  张景晓  
以经过连续4代家系选育获得的壳白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选育系为亲本,通过巢氏平衡设计建立了30个全同胞家系混合养殖,采用微卫星多重PCR技术进行家系鉴定,基于REML法估算24月龄壳白长牡蛎的生长性状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壳白长牡蛎品系壳高、壳长、总重、壳重、L*(明度)、a*(红绿轴色品指数)和b*(黄蓝轴色品指数)的遗传力为中高等水平,依次为0.35±0.13、0.18±0.09、0.20±0.09、0.16±0.08、0.16±0.08、0.27±0.11和0.1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