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8)
2023(10687)
2022(9196)
2021(8678)
2020(7456)
2019(17300)
2018(17020)
2017(32541)
2016(17372)
2015(19663)
2014(19313)
2013(18506)
2012(16594)
2011(14646)
2010(14454)
2009(13136)
2008(12483)
2007(10318)
2006(8768)
2005(7363)
作者
(48268)
(40401)
(40116)
(38212)
(25599)
(19256)
(18153)
(15965)
(15438)
(14261)
(13669)
(13620)
(12832)
(12708)
(12449)
(12318)
(12062)
(11873)
(11621)
(11604)
(9900)
(9884)
(9825)
(9270)
(9138)
(8974)
(8827)
(8801)
(8322)
(7957)
学科
(66757)
经济(66660)
管理(49617)
(46628)
(40075)
企业(40075)
方法(35777)
数学(32237)
数学方法(31572)
(17078)
(16827)
中国(16110)
业经(14496)
(13439)
(12841)
理论(12203)
(11600)
贸易(11590)
地方(11355)
(11325)
(10997)
财务(10921)
财务管理(10898)
农业(10852)
技术(10633)
企业财务(10330)
(9847)
(9528)
银行(9493)
环境(9482)
机构
学院(235543)
大学(235101)
管理(93986)
(91384)
经济(89549)
理学(82609)
理学院(81757)
管理学(79752)
管理学院(79320)
研究(73103)
中国(54562)
(48565)
科学(47139)
(41531)
(39122)
业大(38873)
(35545)
中心(35536)
财经(33818)
(33681)
研究所(32795)
(30992)
农业(30681)
北京(29661)
(28908)
师范(28550)
经济学(28340)
(27721)
技术(26614)
(26565)
基金
项目(172424)
科学(136049)
基金(126224)
研究(121650)
(111863)
国家(110995)
科学基金(95980)
社会(76434)
社会科(72478)
社会科学(72457)
(68355)
基金项目(66786)
自然(64872)
自然科(63445)
自然科学(63429)
自然科学基金(62266)
教育(58240)
(57565)
资助(52066)
编号(48337)
重点(39235)
(37599)
成果(37244)
(36828)
(35753)
创新(34392)
科研(34000)
课题(33581)
教育部(32526)
计划(32511)
期刊
(90550)
经济(90550)
研究(60627)
中国(42583)
学报(39975)
科学(36663)
管理(35188)
(34560)
(32956)
大学(31551)
学学(30107)
教育(25282)
技术(24123)
农业(23306)
(17912)
金融(17912)
财经(16475)
业经(15537)
经济研究(14685)
(14116)
(12915)
统计(12788)
科技(11925)
问题(11909)
(11908)
(11798)
技术经济(11338)
林业(11033)
业大(10994)
决策(10492)
共检索到325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耀翔  姜立春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9株人工落叶松432个样品密度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构建落叶松木材密度模型:WD=β1+β2RN+β3RN2+β4h。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过程,分别考虑单水平和多水平效应,拟合线性木材密度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单水平和多水平效应的混合模型拟合精度高于传统的基本模型,并且考虑单水平树高效应和2层次效应时的混合模型精度高于考虑单水平样木效应影响的混合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效应模型不但能反映总体平均木材密度变化趋势,还能反映分组之间的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耀翔  姜立春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9株人工落叶松6825对早、晚材管胞长度样品数据为例,选择6个常用方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把拟合精度最高的Richards模型作为早、晚材管胞长度基础模型y=β1[1-exp(-β2x)]β3+ε。基于Richards模型,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技术构建落叶松早、晚材管胞长度混合效应模型yij=(β1+b1i){1-exp[-(β2+b2i)t]}β3+b3i+εij。结果表明:当对早材管胞长度进行拟合时,b1i、b2i、b3i同时作为随机参数时早材管胞长度模型拟合最好;当对晚材管胞长度进行拟合时,b1i、b2i、b3i同时作为随机参数时晚材管胞长度模型拟合最好;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立春  杜书立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0株人工兴安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为例,采用Richards生长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S-PLUS软件中的NLME过程,分别拟合非线性树高和直径生长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对树高-年龄关系进行拟合时,b1、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当对直径-年龄关系进行拟合时,b1、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把相关性结构包括一阶自回归结构AR(1)、一阶移动平均结构MA(1)及一阶自回归与移动平均结构[ARMA(1,1)]加入到树高和直径最优混合模型中,一阶自回归结构AR(1)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立春  张锐  李凤日  
以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丽林林场30株人工落叶松2190个枝条长度和角度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落叶松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BL=b1+b2DINC+b3DINC2+b4DBH·DINC2,BA=b1+b2DINC+b3DINC2+b4DBH·DINC。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模块,考虑树木效应拟合线性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拟合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为了描述混合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到枝条长度和角度混合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立春  李凤日  张锐  
以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丽林林场30株人工落叶松2 190个枝条基径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了落叶松枝条基径模型:BD=b1+b2DINC+b3DINC2+b4DBH.DINC2。然后,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过程,拟合线性枝基径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拟合枝条基径模型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为了矫正混合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到枝条基径混合模型中。指数函数显著提高了枝条基径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且消除了异方差现象。模型模拟表明:对于大小相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曼霖  董利虎  李凤日  
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长白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7块标准地49株枝解析样木的596个一级枝条测定数据,利用SAS 9.3软件中的PROC GLIMMIX模块,建立了基于Poisson分布的一级枝条数量的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树木效应,构建每半米段一级枝条数量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并利用AIC、BIC、-2log likelihood以及LRT检验对收敛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任意参数组合的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均好于传统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立春  刘瑞龙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4株人工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为例,采用Max和Burkhart分段削度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SAS软件中的似乎不相关回归过程得到该分段削度模型的4个参数和2个拐点参数同时估计。参数估计显著性检验(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河先  魏安超  胥辉  李超  闾妍宇  李潇晗  欧光龙  
【目的】通过建模来研究高山松单木木材碳密度在纵向(从树干基部到树梢)和径向(从木材髓心向外)的变化规律。【方法】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市10株高山松样木进行树干解析,测定不同树高位置和部位的高山松木材碳密度,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高山松单木木材碳密度变化规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技术,以纵向的树高效应和径向的部位效应作为随机效应,构建高山松单木木材碳密度混合效应模型。【结果】高山松单木木材碳密度在纵向和径向的变异均极显著,且高山松木材碳密度呈现从树干基部到树梢逐渐增加、从木材髓心向外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与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立春  刘铭宇  刘银帮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落叶松和樟子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在树干基部、树干1.3m处以及树高的20%、40%、60%和80%处截取5cm厚的圆盘各1个。在每个圆盘南向通过髓心锯下一个楔形木块,将每个楔形木块沿径向切割成相等的8段,测量其宽度和年轮数,并用排水法测定各样品的基本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落叶松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株间变异、径向变异、沿树干方向的变异以及年轮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落叶松和樟子松单株树木内木材基本密度存在变异,在树干不同高度处存在显著的株间变异和径向变异。落叶松树干基本密度在纵向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而樟子松呈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东升  李凤日  孙晓梅  贾炜玮  
以黑龙江省东北部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19块标准地中95株解析木(每块标准地选取5株)的节子剖析数据,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理论建立落叶松节子各因子(节子直径、着生角度、长度)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节子直径、着生角度和长度都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节子直径随着着生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节子角度随着着生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节子长度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考虑混合效应所建立的节子大小预测模型其参数估计更为准确,残差分布更加均匀,模型拟合精度明显得到提高(R2约提高了0.3)。独立样本的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在90%以上,说明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落叶松人工林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春明  唐守正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20块落叶松云冷杉样地为研究对象。首先选择传统的回归方法从4个常用的断面积模型中找出模拟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基础模型及模拟数据构建非线性混合模型,考虑样地效应,采用SAS软件进行模拟,选择模型收敛及其对数似然值、AIC和BIC值最小的混合模型作为最优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断面积连续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并把间伐强度以哑变量形式考虑进去,再进行混合模型的模拟;最后,利用验证数据对混合模型方法与传统的非线性回归模拟方法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林分密度指数作为自变量的Schumacher式的模拟精度最高,而考虑样地效应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优于传统的回归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耀翔  姜立春  李凤日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9株人工落叶松2790个样品数据为例,选择6个常用方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把拟合精度最高的修正Logistic模型作为微纤丝角基础模型y=b1/[1+exp(b2x)]+b3,然后,利用S-PLUS软件中的NLME过程,拟合非线性微纤丝角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对微纤丝角-年龄关系进行拟合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把相关性结构包括复合对称结构(CS)、一阶自回归结构AR(1)、一阶移动平均结构MA(1)及一阶自回归与移动平均结构[ARMA(1,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立春  蒋雨航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114株人工兴安落叶松树干干形数据为例,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技术拟合Max-Burkhart分段削度方程。结果表明:当利用SAS软件的PROC NLMIXED模块对Max-Burkhart模型进行拟合时,引入随机参数b1、b2、b3时模型拟合最好;随机参数b1与冠长率和冠长呈负相关,与树冠高度呈正相关;随机参数b2与冠长率和冠长呈正相关,与树冠高度呈负相关;随机参数b3与冠长率、冠长、树冠高度没有显示出相关性。利用随机参数b1、b2、b3与树冠特征的相关性构建了含有冠长率、冠长和树冠高度变量的3个模型,并且所有模型的参数估计值都是显著的,这充分说明冠长率、冠长和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明辉  
本文根据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变异特点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 ,建立了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动态模型 ,对木材生长轮密度进行近期预测 ,预测结果良好。此研究结果实现了木材生长轮内的材质预测 ,为人工林红松的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杰  周根苗  易烜  王盼琦  吕勇  
【目的】为准确预估单木冠长,在再参数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单木冠长模型,为华北落叶松区域经营、生产、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及模型参考。【方法】以山西省五台山和庞泉沟地区116块样地2 745株华北落叶松次生林为例,建立单木冠长模型,从9个冠长-胸径候选模型中选取最优基础模型;除胸径外还考虑其他6个林木、林分因子对冠长的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选择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子构建冠长再参数化模型;最后引入样地随机效应,构建含混合效应的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单木冠长模型,选用3个常用异方差消除函数中最优者消除混合效应模型的异方差性。【结果】9个候选模型尤以Logistic形式的冠长-胸径模型拟合精度最优,效果最好(R2=0.569 9,RMSE=3.812 7,MAE=3.022 3);其他6个林木、林分因子中高径比(HDR)和公顷株数(N)对冠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将显著性因子高径比(HDR)和公顷株数(N)纳入最优基础模型构建再参数化模型,模型确定系数(R2)从0.569 9提升到0.700 5,提升了22.9%,均方根误差(RMSE)从3.812 7降低至3.181 6,下降了16.6%,平均绝对误差(MAE)从3.022 3降低至2.410 7,下降了20.2%;在再参数化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混合效应的单木冠长模型,引入样地水平作为随机效应因子作用在固定参数a上,混合效应模型确定系数(R2)从0.700 5提升至0.813 6,提升了16.1%,均方根误差(RMSE)从3.181 6降低至2.512 0,下降了21.0%,平均绝对误差(MAE)从2.410 7降低至1.837 3,下降了23.8%;选用指数方差函数能够有效地消除模型异方差性,残差分布范围更小,分布更均匀。【结论】在再参数化基础上构建混合效应模型能更加准确地预估林木冠长,为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区域性的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