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6)
2023(10864)
2022(9298)
2021(8749)
2020(7712)
2019(17867)
2018(17717)
2017(34483)
2016(18749)
2015(21062)
2014(21110)
2013(20793)
2012(19144)
2011(17058)
2010(16751)
2009(15309)
2008(15142)
2007(13391)
2006(10917)
2005(9494)
作者
(54928)
(46294)
(45954)
(43980)
(29459)
(22529)
(21179)
(18152)
(17472)
(16471)
(15627)
(15570)
(14664)
(14605)
(14462)
(14394)
(14324)
(13711)
(13355)
(13210)
(11545)
(11384)
(11185)
(10496)
(10474)
(10327)
(10303)
(10226)
(9482)
(9299)
学科
(75256)
经济(75174)
管理(52142)
(51556)
(42388)
企业(42388)
方法(41393)
数学(37283)
数学方法(36790)
(20801)
(19323)
中国(17444)
(17278)
业经(14503)
(14039)
财务(13994)
财务管理(13963)
(13905)
贸易(13904)
(13536)
企业财务(13302)
(13012)
地方(12962)
农业(12762)
技术(11489)
理论(11290)
(11135)
(10946)
银行(10910)
(10622)
机构
大学(266884)
学院(265914)
(106274)
经济(104130)
管理(103029)
理学(90493)
理学院(89495)
管理学(87641)
管理学院(87157)
研究(86124)
中国(62828)
科学(56481)
(54482)
(51274)
(47729)
业大(45157)
(44223)
农业(40921)
中心(40915)
研究所(40832)
财经(39322)
(38351)
(35855)
经济学(33322)
北京(32817)
(32640)
师范(32196)
(30917)
经济学院(30397)
(30330)
基金
项目(188501)
科学(147711)
基金(138520)
研究(130074)
(122637)
国家(121688)
科学基金(104229)
社会(82141)
社会科(77955)
社会科学(77933)
(74454)
基金项目(73824)
自然(70900)
自然科(69302)
自然科学(69268)
自然科学基金(68063)
(62796)
教育(61214)
资助(57576)
编号(51022)
重点(42833)
(41907)
成果(40167)
(39410)
(39257)
科研(37772)
创新(36812)
计划(36678)
教育部(35559)
大学(35084)
期刊
(103950)
经济(103950)
研究(67793)
学报(49610)
(45029)
中国(44061)
科学(42623)
(38707)
大学(37004)
学学(35491)
管理(35190)
农业(30555)
技术(23432)
教育(22560)
(20355)
金融(20355)
财经(19290)
经济研究(17255)
业经(17232)
(16514)
(16066)
(14763)
问题(14377)
统计(14019)
业大(13329)
技术经济(13135)
(12643)
科技(12475)
理论(12105)
财会(11858)
共检索到364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吕品  亓倩  杨璞  陈航  陈晓鸣  
[目的]探明白蜡虫二龄雌雄若虫共生菌的种类和结构。[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蜡虫二龄雌雄虫16S rRNA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Uparse软件对有效标签进行聚类,使用Mothur方法与SILVA的SSUrRNA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分析雌雄间共生菌物种丰度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共得到了1 798 646条有效标签,以97%相似度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 334个OTUs,其中,有14个门,29个纲,60个目,109个科,165个属,55个种得到注释。与其他昆虫明显不同,白蜡虫二龄若虫中立克次氏体属为优势菌(雌85.740%,雄95.462%),缺乏布赫纳氏菌和沃尔巴克氏体。[结论]白蜡虫与其它昆虫的共生菌有很大差异,立克次氏体在白蜡虫二龄若虫中占绝对优势,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目和芽孢杆菌目、能合成类胡萝卜素的鞘脂单胞菌目为次优势菌,在共生菌中占有一定比例。白蜡虫若虫共生菌独特的现象可能与白蜡虫独特的生物习性、生态学特征和营养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涛  王雪庆  赵遵岭  于淑慧  杨璞  
[目的]了解白蜡虫越冬时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比较昆明与长春越冬虫体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差异,为了解白蜡虫低温适应机制提供有用信息。[方法]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昆明越冬雌成虫(KM)和长春越冬雌成虫(CC)体内细菌16s rRNA及真菌ITS基因进行测序,利用Usearch软件进行细菌和真菌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划分,并利用Mothur软件对OTU进行分类学分析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细菌KM和CC样品中共得到344个OTU,真菌KM和CC样品中共得到2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淑惠  亓倩  孙涛  王雪庆  杨璞  冯颖  
[目的]蛹期对于白蜡虫雄虫发育和交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缺乏对于白蜡虫真蛹基因转录情况的分析,本研究旨在获得白蜡虫真蛹转录组数据,了解其转录组特征。[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3个热激蛋白基因(HSP)在不同虫态中的表达动态。[结果]共获得63 957条unIgene、63 272个开放阅读框(ORF)、9 561个SSR分子标记,unIgene平均长度674 bP,共有14 327条unIgene获得了注释,gene OnTOlOgy(gO)注释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涛  王雪庆  赵遵岭  于淑慧  陈晓鸣  刘魏魏  亓倩  杨璞  
[目的]了解白蜡虫泌蜡高峰期所表达的热激蛋白及其序列特征。[方法]从白蜡虫转录组数据库筛选获得hsp10、hsp20、hsp40、hsp60、hsp70、hsp90基因序列,进行序列联配和进化树分析,并对hsp40、hsp60、hsp90基因在不同温度下mRNA相对表达量情况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从白蜡虫转录组数据库中共筛选出32条hsp基因序列,序列分析发现它们与目前已报道的序列具有很高一致性,大部分含有保守区域和特征序列,能够与同目昆虫基因聚为一支。hsp40、hsp60、hsp90基因均能被温度诱导。[结论]在白蜡虫泌蜡高峰期共鉴定到32个热激蛋白非重复序列基因(uNigeN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晓鸣  王自力  陈勇  赵杰军  叶寿德  王绍云  
白蜡是一种由白蜡虫2龄雄若虫分泌的天然化工原料。传统白蜡生产采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模式。本研究在白蜡虫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础上构建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新模式。白蜡虫具有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卵从10℃以上开始孵化。在15~20℃条件下,若虫16~2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9~11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4~15天;在25℃条件下,若虫约12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4~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0~11天;在30℃条件下,若虫约1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3~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6~8天。根据不同温度下白蜡虫孵化速率,建立雌虫孵化的回归方程为:D=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成龙  田雨  陈芳慧  刘小军  李丽丽  吕林雪  葛继文  顾晨浩  邹彦  王根林  蔡亚非  
[目的]本研究以16S rRNA为分子标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探讨3种水平体细胞鲜奶样品中细菌种类、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方法]选取江苏某牧场45头奶牛鲜奶样品,分为健康、亚临床乳腺炎型和临床乳腺炎型3组,并对临床型奶样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同时分别提取各组鲜奶样品中细菌总DNA,根据16S rRNA V4—V5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体细胞数>1×10~6 mL~(-1)的奶样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出奶牛乳腺炎致病菌为无乳链球菌。对序列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得到394个可操作分类单位(OTU)。通过对OTU的聚类分析发现3组样品之间部分OUT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物种及丰度分析显示,门水平上的优势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ice);属分类水平上的优势属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沙雷菌属(Serrati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vadinBC27 wastewater-sludge group。其中临床组沙雷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显著高于其他2组,而海洋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结论]该牧场奶牛乳腺炎致病菌为无乳链球菌,为乳腺炎临床的抗生素选择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钊  孙龙  冯颖  陈晓鸣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资源昆虫——白蜡虫中水溶性多糖组分进行提取,测定了提取物的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对其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率进行分析,对电泳缓冲液的浓度和pH值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白蜡虫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为2.1%,多糖含量为256 mg.g-1,蛋白含量为242 mg.g-1;白蜡虫多糖由葡萄糖、甘露糖及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85∶0.9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颖  陈晓鸣  何钊  郭宝华  马艳  
对白蜡虫的抗突变功能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了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等。以白蜡虫为抗突变材料喂饲小鼠,48 h检测微核的发生率,各剂量组均比对照组的微核率低,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抑制率为34.19%,说明白蜡虫能够对抗环磷酰胺产生的致突变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突变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白蜡虫含有2.14%甲壳素;7.2%的粗多糖,除蛋白后的多糖含量4.54%,多糖含量以葡萄糖计为28.4%,由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组成,3种糖的摩尔比为5∶21∶1,白蜡虫多糖为一种杂多糖-蛋白复合物;白蜡虫还含有1.3%的总黄酮和多种维生素。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物质应为抗突变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晓鸣  王自力  陈勇  赵杰军  叶寿德  王绍云  
白蜡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表明:白蜡虫繁殖力强,怀卵量为8000~12000粒.♀-1,死亡率高,世代死亡率高达99%以上,高繁殖力和高死亡率是白蜡虫种的特征,白蜡虫以高繁殖力补偿高死亡率,使种群延续。白蜡虫阶段死亡差异较大,卵期死亡率为9.58%,1龄若虫死亡率为85.25%,死亡高峰期在新孵1龄若虫寻找寄主植物叶片上定叶的过程中;2龄若虫的死亡率为45.50%,死亡高峰期在2龄若虫初期从叶片上转移到枝条上定杆的过程中;成虫期死亡率94.64%。1龄若虫死亡率最高,占总死亡率的70%左右;2龄若虫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10%~15%;成虫期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2%~5%。平均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3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自力  陈晓鸣  王绍云  叶寿德  陈勇  
白蜡虫在人为去雄虫条件下孤雌生殖的研究表明:白蜡虫子1代和子2代的生物学特征与正常行两性生殖的白蜡虫自然种群孤雌生殖的基本一致;孤雌生殖的子代怀卵量低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雌虫怀卵量;孤雌生殖的子代性比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性比基本相同;子1代的雌虫死亡率低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的雌虫死亡率,子2代的雌虫死亡率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的雌虫死亡率相近;子1代的个体泌蜡量和单位面积泌蜡量与两性生殖的白蜡虫泌蜡相似;子2代的平均个体泌蜡量和单位面积泌蜡量低于正常两性生殖的白蜡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陈晓鸣  李萌  文灿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对白蜡虫优势寄生蜂之一,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Xu et Jiang)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扩增,以此为模板结合Wolbachia的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被A大组和B大组Wolbachia复合感染,将两种寄生蜂感染的A大组和B大组Wolbachia基因片段以及采用通用引物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MeeriA、wMeeriB和wMeeri,对应的片段长度分别为554、439、599 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感染的Wolbachia分属于A大组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朱家颖  谢正华  李萌  陈晓鸣  陈晓庆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对一种新的白蜡虫寄生蜂——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Apr、wAprA和wAprB,长度分别为620、566和463 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AprA、wAprB与wApr在对应位置序列仅有4个碱基的差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寄生蜂仅感染了B大组Dig亚组的Wolbachia。wApr和wAprB基因序列已经递交到NCBI,登录号分别是HQ121415和HQ12141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陈晓鸣  朱家颖  丁伟峰  刘魏魏  
采用RACE和RT-PCR对白蜡虫雌成虫β1-微管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获得的cDNA全长序列为1 492 bp,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 341 bp,编码447个氨基酸残基,包含β微管蛋白的保守区域和GTP结合位点,理论分子量约为50.20 Kda,等电点为4.75。同源性分析表明:所获得的β1-微管蛋白与其它昆虫的β微管蛋白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是高度同源的,该基因cDNA序列已经递交到Genbank,获得的登录号为JF731244。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兰欣  李杰  李贵阳  肖鹏  莫照兰  
细菌性疾病是中国海水养殖鲆鲽类的主要病害,为全面了解病原菌种类,本研究对1999~2012年从山东、江苏、河北、天津等沿海地区养殖场发病鲆鲽鱼类中分离得到的124株优势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将基因序列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相似度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有83株与弧菌属(Vibriosp.)细菌相似度最高,11株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细菌相似度最高,4株与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 sp.)细菌相似度最高,26株为其他15种属的细菌。根据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进一步将66株菌鉴定为16个种,优势种为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哈氏弧菌(V. harveyi)、鳗弧菌(V. anguillarum)、杀鲑气单胞菌(A. salmonicid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 tarda)。选择其中的9株鳗弧菌和4株迟缓爱德华氏菌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其中7株鳗弧菌和3株迟缓爱德华氏菌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有较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中国海水养殖鲆鲽类的流行病发生历史、病原种类、病原监测及疾病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萌  赵伟全  于秀梅  杨文香  张汀  刘大群  
【目的】利用16S rDNA序列对来自中国8个省(区)的34株马铃薯疮痂病菌和15株参比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采用链霉菌通用引物对34株测试菌株的基因组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比对,选取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34个测试菌株均为链霉菌属,其中Streptomyces scabies12株、S.galilaeus8株、S.bobili6株、S.turgidiscabies1株、S.acidiscabies1株、S.diastatochromogenes2株、S.setonii1株、S.enissocaesilis3株。其中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