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91)
- 2023(20512)
- 2022(17599)
- 2021(16374)
- 2020(14045)
- 2019(32468)
- 2018(32329)
- 2017(62240)
- 2016(34084)
- 2015(38702)
- 2014(38744)
- 2013(38295)
- 2012(35116)
- 2011(31617)
- 2010(31815)
- 2009(29882)
- 2008(29832)
- 2007(26843)
- 2006(23457)
- 2005(21017)
- 学科
- 济(140787)
- 经济(140596)
- 业(114392)
- 管理(110978)
- 企(100440)
- 企业(100440)
- 方法(66606)
- 数学(55775)
- 数学方法(54893)
- 财(42357)
- 农(40964)
- 业经(37580)
- 中国(34185)
- 制(30072)
- 务(28935)
- 财务(28833)
- 财务管理(28776)
- 学(28055)
- 农业(27744)
- 企业财务(27279)
- 理论(26118)
- 地方(25890)
- 贸(24269)
- 贸易(24257)
- 技术(24201)
- 和(23823)
- 易(23538)
- 划(21621)
- 体(21073)
- 银(20975)
- 机构
- 学院(495322)
- 大学(492481)
- 管理(196019)
- 济(195403)
- 经济(191042)
- 理学(169001)
- 理学院(167151)
- 管理学(163891)
- 管理学院(162998)
- 研究(159519)
- 中国(121285)
- 京(104916)
- 科学(100491)
- 财(93515)
- 农(84772)
- 所(81246)
- 业大(75262)
- 江(74806)
- 财经(74037)
- 研究所(73556)
- 中心(73394)
- 经(67059)
- 农业(66615)
- 北京(66091)
- 范(63034)
- 师范(62390)
- 州(59844)
- 经济学(58109)
- 院(57792)
- 财经大学(54665)
- 基金
- 项目(330234)
- 科学(259162)
- 研究(239569)
- 基金(238188)
- 家(207626)
- 国家(205860)
- 科学基金(177273)
- 社会(148985)
- 社会科(141107)
- 社会科学(141065)
- 省(130832)
- 基金项目(125747)
- 自然(117043)
- 自然科(114336)
- 自然科学(114306)
- 自然科学基金(112235)
- 教育(111714)
- 划(109277)
- 资助(99492)
- 编号(98574)
- 成果(79573)
- 重点(73936)
- 部(72431)
- 发(69451)
- 创(69388)
- 课题(68148)
- 创新(64451)
- 科研(63519)
- 教育部(61874)
- 大学(61772)
- 期刊
- 济(216735)
- 经济(216735)
- 研究(141251)
- 中国(94561)
- 学报(77880)
- 农(77205)
- 财(76087)
- 管理(74866)
- 科学(71384)
- 大学(59286)
- 学学(56016)
- 教育(54453)
- 农业(52719)
- 技术(46884)
- 融(41469)
- 金融(41469)
- 业经(37094)
- 财经(36491)
- 经济研究(33498)
- 经(31226)
- 业(29870)
- 问题(28375)
- 技术经济(26146)
- 统计(24821)
- 版(23886)
- 科技(23020)
- 策(22932)
- 图书(22749)
- 理论(22658)
- 现代(22431)
共检索到725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易伟明 董沛武 王晶
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对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评判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是首要问题。本文参考中国智能制造标准系统结构,首先基于张量理论建立三维的企业智能制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Tucker张量分解构建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实际数据给出了模型的训练过程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评价结果,为准确衡量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提供依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武立东 李思嘉 王晗 崔勋
本文构建了“公司治理-组织能力”组态模型,通过组态分析揭示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三阶段进阶机制,为解析数字化转型机理提供理论框架。通过fsQCA方法对2021年80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多因素组态分析,选取了股东网络中心度、董事会职能背景多样性、高管团队数字化背景以及吸收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双元平衡能力等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进阶呈“情境驱动-行政驱动-生态驱动”的递进过程,任何单一因素不足以实现转型进阶,关键在于公司治理与组织能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机制路径。本研究深化了数字化转型过程的研究,为转型驱动因素补充了公司治理与组织能力的综合视角,同时丰富了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的研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将军 韩圣玥 付涛 梁睿
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我国119家高端装备制造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剔除影响因素和随机噪声以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纯技术创新效率均有上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从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补助的科学性、鼓励企业适度扩大规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孙颖 孙晓光
为客观和准确地评价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本文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熵权TOPSIS的粒子群(PSO)优化极限学习机(ELM)集成学习算法的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首先运用熵权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测度并综合评价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然后将评价值作为先验样本进行极限学习机的训练与测试,训练过程中利用PSO优化极限学习机的网络结构与连接权值,从而对绿色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最后以60家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将熵权TOPSIS-PSO-ELM算法与极限学习机回归拟合算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熵权TOPSIS-PSO-ELM模型所得评价结果较已有方法更为准确可靠。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发展能力提出了理论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贯君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选择,绿色创新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学者关注的新领域。从绿色创新投入能力、绿色创新产出能力及绿色创新支撑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元语义AHM法、二元语义离差最大法及二元语义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基于最小距离-最大熵原理集成赋权结果得到组合权重,由此构建出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以黑龙江省两家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企业在绿色创新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整体评价值对关键指标变动不敏感。此外,提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贯君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选择,绿色创新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学者关注的新领域。从绿色创新投入能力、绿色创新产出能力及绿色创新支撑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元语义AHM法、二元语义离差最大法及二元语义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基于最小距离-最大熵原理集成赋权结果得到组合权重,由此构建出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以黑龙江省两家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企业在绿色创新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整体评价值对关键指标变动不敏感。此外,提出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决策指导,为我国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和未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红娜 孙钦琦
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结合汽车制造企业的特点与经典高频指标,通过评价指标的海选、初选、理性补充三个步骤构建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云模型评价法的五个步骤: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各指标的云模型、建立多层综合评价云模型、判断综合云模型是否为最终的评价云模型。为验证该评价框架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选取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框架能够为有效评价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进而制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帮喜 崔震
价格理论是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各学派对价格的形成原理给出了不同解释,这些解释成为不同经济学派别的理论根基。然而,对于价格理论的分析大多数局限于具体价格形成的原因,很少有学者考虑不同价格体系的转化问题。通过回顾自亚当·斯密开始的关于价值价格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以张量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可以对价格理论作进一步梳理,从而给出一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不同价格体系间的转化方法,并可尝试用张量理论构建经济学理论框架基础。运用这一理论还可以分析包括价值转形、国际贸易、金融化等内容在内的经典政治经济学问题。
关键词:
价格理论 劳动价值论 张量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永刚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科研投入与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σ和β收敛性,对比不同形式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样本数据生成过程的拟合效果,采用空间误差分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分析了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域对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泛珠三角"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具有负的空间相关性和σ和β收敛性;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对创新能力具有正的影响,创新能力发展过程具有正的空间外溢性;"泛珠三角"区域的建立对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具有不利影响。研究认为:国家应出台区域经济合作宏观指导政策,进一步发挥不同区域的区位优势,提高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正的空间外溢性;提高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绝对投入量,进一步提高新产品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提高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经济结构,使医药制造业收敛于较高的产业发展均衡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霍明 郭伟 邵宏宇 刘建琴
运用传统四阶段DEA方法和SBM模型相结合的修正四阶段DEA方法,在考虑松弛量对效率测度影响的同时,控制了外生环境变量影响,采用我国3440家制造企业的数据,对26个省和直辖市的制造企业的信息技术投资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由于受环境影响程度的差异,剔除环境变量影响后的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投资效率变化各不相同。同时,调整后三大区域内各省和直辖市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投资效率也呈现出不同特点。针对我国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的特征,利用层次聚类分析,进行了制造业信息化区域划分并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提出了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洁 李明
本文基于Petri网对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扰动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Petri网对制造企业供应链系统进行分层集成建模。(2)利用Petri网可达性分析对供应链系统目标进行分析,一旦扰动发生,通过Petri网节点算法分析扰动对系统目标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策略应对扰动,进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依据。(3)用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算例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洁 李明
本文基于Petri网对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扰动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Petri网对制造企业供应链系统进行分层集成建模。(2)利用Petri网可达性分析对供应链系统目标进行分析,一旦扰动发生,通过Petri网节点算法分析扰动对系统目标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策略应对扰动,进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依据。(3)用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算例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康年 顾倩雯 宋波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2012—2016年间国家中心城市72家制造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在环境因素选取上,将制度环境对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纳入分析中。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制造企业创新综合效率总体偏低,不同城市的企业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制度环境对中心城市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改善制度环境来提高其创新效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袁勇 吕宏芬
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该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同时发现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和研究开发人员的研发能力是影响其技术创新总体能力的重要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浙江制造业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念 简兆权 王鹏程
围绕动态能力理论,挖掘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提升的前因变量,探究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85家制造企业数据检验研究假设。基于层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不仅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也正向影响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均有助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提升;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在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为链式中介。研究结论的实践启示为:制造企业需重视对大数据分析的投资,通过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高资源拼凑、高组织敏捷性和服务创新高绩效;同时需重视采取资源拼凑战略行为,通过有意识地将现有资源进行组拼以率先实现对新服务需求的满足、创造出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创新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TBT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两阶段重力模型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研究
基于两阶段DEA模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创新效率测度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
电子制造企业供应链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制造业企业领航能力发展模型与GEM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视角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汽车制造行业绩效评价研究
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基于“动机-能力-机会”(AMO)理论分析框架
基于价值网的智能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分析
基于两阶段超效率DEA的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评价
基于PVAR模型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成长与生产率关系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