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3)
- 2023(17084)
- 2022(14647)
- 2021(13319)
- 2020(11309)
- 2019(26023)
- 2018(25641)
- 2017(48738)
- 2016(26489)
- 2015(29775)
- 2014(29969)
- 2013(29471)
- 2012(27770)
- 2011(25298)
- 2010(25556)
- 2009(23673)
- 2008(23262)
- 2007(20857)
- 2006(18415)
- 2005(16737)
- 学科
- 济(128536)
- 经济(128415)
- 管理(74843)
- 业(70928)
- 企(56332)
- 企业(56332)
- 方法(51816)
- 数学(45508)
- 数学方法(44945)
- 中国(32985)
- 农(32331)
- 地方(31053)
- 财(28037)
- 业经(26232)
- 学(26117)
- 农业(22120)
- 贸(21136)
- 贸易(21124)
- 环境(20986)
- 易(20355)
- 制(20307)
- 融(18116)
- 金融(18112)
- 银(17941)
- 银行(17888)
- 地方经济(17750)
- 和(17603)
- 理论(17501)
- 务(17348)
- 财务(17288)
- 机构
- 学院(389099)
- 大学(388649)
- 济(166202)
- 经济(162892)
- 管理(146159)
- 研究(136968)
- 理学(125590)
- 理学院(124090)
- 管理学(121801)
- 管理学院(121084)
- 中国(102216)
- 科学(84747)
- 京(82744)
- 财(73646)
- 所(70603)
- 农(68378)
- 研究所(64182)
- 中心(62243)
- 江(59253)
- 业大(58780)
- 财经(58746)
- 农业(53702)
- 经(53139)
- 范(52528)
- 北京(52036)
- 师范(51963)
- 经济学(51612)
- 院(48861)
- 州(47101)
- 经济学院(46293)
- 基金
- 项目(257809)
- 科学(202853)
- 基金(186802)
- 研究(185381)
- 家(163777)
- 国家(162440)
- 科学基金(138737)
- 社会(118574)
- 社会科(112484)
- 社会科学(112450)
- 省(101708)
- 基金项目(98802)
- 自然(89762)
- 自然科(87687)
- 自然科学(87659)
- 自然科学基金(86100)
- 划(85655)
- 教育(85432)
- 资助(76845)
- 编号(74141)
- 成果(60322)
- 发(59759)
- 重点(58886)
- 部(56749)
- 创(53127)
- 课题(51913)
- 创新(49792)
- 科研(49709)
- 国家社会(49393)
- 教育部(48356)
- 期刊
- 济(188208)
- 经济(188208)
- 研究(114895)
- 中国(77188)
- 学报(62637)
- 农(62125)
- 科学(57584)
- 财(57244)
- 管理(53550)
- 大学(47201)
- 学学(44605)
- 农业(42451)
- 教育(40798)
- 技术(35433)
- 融(34899)
- 金融(34899)
- 经济研究(30593)
- 业经(29836)
- 财经(29465)
- 经(25425)
- 问题(24698)
- 业(22630)
- 技术经济(20759)
- 统计(20358)
- 贸(19164)
- 版(18591)
- 图书(18319)
- 资源(18207)
- 策(18130)
- 世界(17927)
共检索到585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竹君 任保平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将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经济素质作为外部环境因素,测算我国各省份地区经济效率变动。结果表明,三大外部环境因素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全国地区经济效率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明显趋势,而且这种突出差异来自于规模效率的影响,西部的规模效率严重低于东部与中部地区;同时,西部与中部地区的三大外部环境因素表现不足,显著降低地区经济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陈瑜 张玉英 赵云霞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西北地区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和回归模型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20年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之间排名差异较大;西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绿色发展维度评价值最高,陕西、甘肃、青海最低值为共享发展维度,宁夏、新疆最低值为创新发展维度;技术交易成交额/地区GDP、外商直接投资额/地区GDP、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地区GDP增长率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债务余额/地区GDP、标准煤/地区GDP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家旗 茹少峰
在众多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寻找出主要因素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依据文献梳理和经济增长理论找到了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21个因素;基于2000—2017年西部地区数据,分别运用Lasso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变量稀释优化选取和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因素依次为第二产业增加值、物质资本投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和资源消耗;而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阻碍作用。总体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型发展方式。基于此,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坚持供给与需求相结合原则,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加强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扩大对外开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娟 秦放鸣
提高经济效率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文章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经济效率值,发现各区域呈东、中、西递减的分布格局。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因素。为了深入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在测算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对提高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绿色环保、公平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只有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协调兼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金 钟嘉阳
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较少的生产要素投入和资源环境成本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更高的经济社会效益。从社会资本角度拓展解释经济发展的研究视角,将社会资本与环境效率纳入统一研究框架,分析社会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考察社会资本与政府治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环境效率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相比于技术效率,社会资本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在社会资本与环境效率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相较于成果转化产出,技术开发产出中介效应更强,侧面说明我国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还有待加强;政府治理质量较高的地区更能从社会资本的积累中受益,而缺乏政府管制时,非正式制度的补充作用也难以有效发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泽睿 苏聪文 金雁
文章基于200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莫兰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构建Tobit模型实证检验驱动因素。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显著线性上升趋势,省际差距扩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且以同类集聚为主,空间结构上呈明显“中心—外围”特征;经济基础、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政府支持、民生福利和环境治理驱动作用明显,产业结构对江苏省驱动效果显著,市场化对安徽省正向作用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洁梅 林曾
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断上升,且呈现显著空间分化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低。农业技术研发力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中国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优化农业资源投入结构、健全农村循环经济差异化发展机制、统筹农村绿色低碳资源配置的举措,以期为提升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超 马若男
本文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经济圈作为研究对象,以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分层次指标体系以测算我国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大经济圈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处于加速提升状态;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状况与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自然环境方面指标贡献率较高,社会保障方面指标居中,而成果分配等方面指标的贡献率较低,侧向反映出我国自然环境状况亟需改善的迫切性。据此本文提出降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师博 任保平
利用新方法测算了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1992-2016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在波动中上升,其中在1992-2014年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2015年开始新一轮周期波动。近年来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波动周期的时间跨度逐渐拉大,结合2017年前三季度的宏观数据可以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将进入较长时期的上升通道。预计2020-2022年,我国平均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将由2016年的0.49上升至0.55,经济增长质量最高的上海将超过0.85。但东、中、西部经济增长质量分布非均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高质量发展 非均衡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静梅 钟浩 李钰琪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构建了包含实体经济夯实、平安中国先行等八大准则的评价体系,测度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引入文本分析算法对指标差异化赋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由同质化考核到差异化考核的转变。进一步运用因素分解法、泰尔指数、相对β收敛模型刻画其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东部与中部整体水平较高,西部与东北部增速凸显;对八大准则进行分解发现,民生福祉增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最大,不同地区已经显现出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此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差异逐渐缩小,这也体现在全国层面存在显著的“追赶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内差异,打破了“唯地区论英雄”。稳健性检验表明,差异化测度结果并不受关键词提取算法的影响,相关结论依然成立。为此,政府应找准定位,夯实长板,弥补不足,以民生为导向,打破唯地区GDP论英雄,强化区域合作,缩小发展差距。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小飞 马亚飞 焦琳惠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以及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2008—2017年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提高态势;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异质性明显,耦合协调度较高地区出现了“内拓”现象,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人口集聚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均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产业结构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此,从完善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体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欣 蒋坷 段东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性。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知识增长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自身的差异性,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和清 周庆岸 李颖
文章构建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区域分析,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障碍及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分布格局由东、中、西部向东北地区呈阶梯状分布且差异明显;各子系统地区间差异明显,开放子系统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差异最为悬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充分、创新投入产出转换率不高是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上的主要障碍因素,不同区域的发展障碍因素不尽相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明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文章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区域,从投入产出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和分析2010—2021年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的时空格局,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从整体分析层面看,2010—2021年中国省级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整体呈现逐步上升态势,但省际差异较大,“马太效应”愈发显著,整体形成东部地区领跑、中部和西部地区追赶、东北地区落后的格局;(2)从空间关联层面看,2010—2021年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态势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格局;(3)分省份单项指标的障碍度结果表明,影响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的障碍因素存在共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是制约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提升普遍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成效水平 障碍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艳丽 江润泽 刘嘉卿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对2010~2020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Markov链分析法、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法揭示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2010~2020年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以年均3.72%的增长速度稳步上升,各地级市表现出由低质量水平向高质量水平转移的动态过程,逐渐形成了以正向空间聚集为特征的辽中南和哈长城市群;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既存在向更高等级转移的可能性,又具有一定的向下转移风险,且邻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等级越高,其空间溢出效应越大;东北地区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是组内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