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0)
- 2023(15669)
- 2022(13426)
- 2021(12858)
- 2020(10611)
- 2019(24994)
- 2018(25241)
- 2017(48352)
- 2016(26281)
- 2015(29571)
- 2014(29658)
- 2013(28580)
- 2012(25757)
- 2011(22960)
- 2010(23181)
- 2009(20889)
- 2008(20284)
- 2007(17195)
- 2006(15093)
- 2005(13154)
- 学科
- 济(99863)
- 经济(99735)
- 管理(74172)
- 业(68861)
- 企(58687)
- 企业(58687)
- 方法(48710)
- 数学(42713)
- 数学方法(41917)
- 农(27112)
- 中国(26677)
- 财(25915)
- 业经(23094)
- 制(21136)
- 学(20670)
- 地方(19622)
- 理论(19418)
- 农业(17868)
- 贸(16360)
- 贸易(16347)
- 和(16189)
- 技术(15967)
- 易(15859)
- 务(15798)
- 财务(15711)
- 财务管理(15670)
- 银(15638)
- 银行(15604)
- 行(14828)
- 企业财务(14789)
- 机构
- 大学(355005)
- 学院(354295)
- 管理(143098)
- 济(136265)
- 经济(133141)
- 理学(124129)
- 理学院(122808)
- 管理学(120280)
- 管理学院(119621)
- 研究(113080)
- 中国(85172)
- 京(75109)
- 科学(70110)
- 财(64394)
- 所(54818)
- 农(53246)
- 中心(53100)
- 江(52549)
- 业大(51842)
- 财经(51024)
- 研究所(49905)
- 范(48447)
- 师范(48014)
- 北京(47425)
- 经(46418)
- 州(42632)
- 院(41777)
- 农业(41217)
- 经济学(40258)
- 技术(39319)
- 基金
- 项目(245704)
- 科学(193439)
- 研究(182478)
- 基金(176982)
- 家(153041)
- 国家(151744)
- 科学基金(131707)
- 社会(112763)
- 社会科(106749)
- 社会科学(106720)
- 省(96399)
- 基金项目(93481)
- 教育(86668)
- 自然(86099)
- 自然科(84120)
- 自然科学(84100)
- 自然科学基金(82538)
- 划(80986)
- 编号(76273)
- 资助(73496)
- 成果(61584)
- 重点(54715)
- 部(54119)
- 课题(52433)
- 发(51361)
- 创(51300)
- 创新(47736)
- 教育部(47033)
- 项目编号(47017)
- 科研(46824)
- 期刊
- 济(146886)
- 经济(146886)
- 研究(104744)
- 中国(69447)
- 管理(53398)
- 学报(53162)
- 教育(49761)
- 财(49536)
- 科学(49287)
- 农(47749)
- 大学(41667)
- 学学(38551)
- 技术(35718)
- 农业(32810)
- 融(29990)
- 金融(29990)
- 业经(24891)
- 财经(24217)
- 经济研究(23143)
- 图书(21037)
- 经(20618)
- 问题(18738)
- 理论(17475)
- 技术经济(17034)
- 科技(16692)
- 业(16691)
- 版(16301)
- 统计(16166)
- 实践(16142)
- 践(16142)
共检索到516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斌 陈少艾 吕金华 吴汉生 周兰 赵跃忠 李秉玉 陈三华
湖北省基于高考改革的"技能高考"模式,以技能考试为主(占70%)、文化考试为辅(占30%),运用开放式考试运行机制,克服文化高考的惯性作用,步入技能高考的运行轨道,走出补短教育的困境,赢利扬长教育的空间,突破了阻隔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壁垒,专门为中职教育群体及相应从业者定制,开辟出选拔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崭新途径。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技能高考模式 开放式运行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湖滨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考招生现状,指出当前我国高考招生模式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阐述了改革和深化现有高考招生模式的意义,并提出深化现有高考招生模式、探寻高考招生新模式,以及实现多种招生模式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考 招生模式 多元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新高考实行"3+3"考试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另3门选考科目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中自主选择。受文理不再分科、考生功利性选择、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不尽合理、赋分方式不够完善等多因素的叠加影响,出现了考生选考物理人数持续下降问题。这一情况如不加以改变,势必不利于国家科学人才培养,不利于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为此,浙江省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落实高中学校引导考生科学合理选考的主体责任,确保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制订规范的高校专业选考科目指引,引导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选考范围要求;针对当前报考人数非理性下降现象,率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基本保障制度。同时,还要根据物理选考人数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优化赋分办法、引入计分权重等措施引导学生合理选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芃
高校招生和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与现行高考"大一统"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是当前高考存在的最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建立统一的综合测试平台,按高校专业大类设定科目组合,统一测试与自主测试相结合选拔特殊人才,高职院校招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加强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测试,确立综合评价的原则,形成多元录取机制。此目标模式可以优化人才选拔功能,使高校拥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提高高考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吻合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提供高考的个性选择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理顺共性考查与个性考查的关系,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高考改革目标模式的推进策略为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自主...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目标模式 高校招生 测试平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段继红 苏华山 吕文慧
高考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受关注程度最高的大型考试,其录取规则的制定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高考录取模式改革目标是制定一个兼顾效率与公平、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高校良好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录取模式。从效率的角度讲,最佳的规则是实现考生与高校之间的稳定匹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标准。当前,我国不同省份在高考录取模式方面既有一定的趋同性,又存在一些差异。本文深入比较不同录取模式的综合效果,并与改革的最终目标相比较,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高考录取模式 稳定匹配 综合比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玉祥
传统模式中,文理考生之间泾渭分明,在投档录取上相互之间并不发生联系。只要允许高校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就无法在新高考中按传统思维分院校开展投档录取。新的招生理念是投档时不再"投档到校",而改为"投档到志愿单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念金
高考正义即高考的正当的、公正的道理。走向高考正义是必要的,因为: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实质上并不公平;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违背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考合理性的基本立足点是高考正义。高考正义的基本内容有:高考应该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评价;高考应该聚焦于学生的素质发展;高考所关注的学生素质发展应该相对地全面而有侧重。实现高考正义的主要途径有:转变思维方式;就高考进行合理的三重设计;实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
高考 正义 必要性 内容 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金科
高考必须从传统的注重考查书本知识模式过渡到更加注重考查能力的模式。本文回顾了有关高考考查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介绍了旨在进一步突出高考能力考查力度的“3+X”改革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尚需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
高考 能力考查 “3+X”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卜尚聪 马莉萍 叶晓阳
使用2014—2020年10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工科专业在浙江的招生录取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对科目限选模式分析发现:理工类、排名更靠前的高校、学科评估更好、工科和热门专业更倾向于限选物理,且多采取单限物理和多门必选模式。多门必选模式会导致专业录取位次显著下降,而其他物理限选模式(单限物理、两门任选和三门任选)则对录取位次无显著影响;《选考科目要求》文件中未要求限选物理的专业和热门专业在限选物理后录取位次下降幅度更大。高校理工科专业限选物理会有效引导学生选考物理,这是影响录取位次的重要机制。建议进一步完善对高校科目限选的政策引导,促使高校基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适切的限选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考是中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考改革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两难选择 ,如考测能力与公平客观的矛盾、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扩大自主与公平选才的矛盾、考出特色与经济高效的矛盾。在高考改革中应把握全局观 ,对一些两难问题应兼顾两端 ,掌握平衡点 ,以避免矫枉过正。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大格局下 ,为兼顾多样性 ,可以考虑采用两次高考模式。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行高考改革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矛盾 全局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海峰
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后的高考改革第一年。由于高考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因此格外受到关注。在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中,高考改革方案是最难制定的,所以才会历经多年研制,"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一旦推出,便事关重大,影响广泛。无论何种媒体推出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 ,它还兼有社会考试性质 ,具有复杂的社会功能。除了为高校选拔新生、促进中小学生努力向学、规范中学办学方向以外 ,高考又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清末废科举时主要考虑教育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现代的高考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教育本身 ,而且还应顾及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因素 ,在全面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行。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教育 社会 科举 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