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5)
- 2023(14597)
- 2022(12918)
- 2021(12147)
- 2020(10236)
- 2019(23737)
- 2018(23371)
- 2017(45941)
- 2016(24640)
- 2015(27261)
- 2014(27091)
- 2013(26529)
- 2012(24081)
- 2011(21326)
- 2010(20854)
- 2009(18754)
- 2008(18031)
- 2007(15435)
- 2006(13007)
- 2005(10954)
- 学科
- 济(92781)
- 经济(92672)
- 管理(75296)
- 业(72499)
- 企(62481)
- 企业(62481)
- 方法(48539)
- 数学(42643)
- 数学方法(42081)
- 财(28458)
- 农(23442)
- 中国(21973)
- 业经(20896)
- 务(20505)
- 财务(20434)
- 财务管理(20399)
- 学(20217)
- 企业财务(19513)
- 制(18417)
- 地方(16794)
- 理论(15871)
- 贸(15830)
- 贸易(15822)
- 农业(15806)
- 技术(15600)
- 易(15387)
- 银(15184)
- 银行(15144)
- 和(14846)
- 环境(14842)
- 机构
- 大学(338679)
- 学院(336838)
- 管理(139597)
- 济(131126)
- 经济(128400)
- 理学(122780)
- 理学院(121511)
- 管理学(119300)
- 管理学院(118697)
- 研究(105014)
- 中国(78288)
- 京(69928)
- 科学(66350)
- 财(61025)
- 农(52626)
- 业大(51689)
- 所(50954)
- 财经(50440)
- 中心(48823)
- 研究所(46888)
- 经(46285)
- 江(46082)
- 北京(43023)
- 范(42210)
- 师范(41747)
- 农业(41444)
- 经济学(39344)
- 院(38934)
- 财经大学(38313)
- 州(37832)
- 基金
- 项目(242856)
- 科学(192180)
- 基金(179200)
- 研究(174183)
- 家(156332)
- 国家(155080)
- 科学基金(135061)
- 社会(110164)
- 社会科(104483)
- 社会科学(104457)
- 基金项目(96108)
- 省(93948)
- 自然(90651)
- 自然科(88644)
- 自然科学(88620)
- 自然科学基金(87031)
- 教育(80613)
- 划(79427)
- 资助(73725)
- 编号(70039)
- 成果(54782)
- 部(54000)
- 重点(53692)
- 创(50795)
- 发(49836)
- 科研(47421)
- 创新(47373)
- 课题(46706)
- 教育部(46651)
- 大学(45650)
- 期刊
- 济(131068)
- 经济(131068)
- 研究(91883)
- 中国(55365)
- 学报(54800)
- 管理(49900)
- 科学(49810)
- 财(48047)
- 农(45945)
- 大学(41995)
- 学学(39926)
- 教育(32763)
- 农业(32105)
- 技术(28660)
- 融(27546)
- 金融(27546)
- 财经(24215)
- 业经(22058)
- 经济研究(21166)
- 经(20505)
- 问题(17050)
- 业(16607)
- 理论(16308)
- 科技(16252)
- 版(15987)
- 图书(15855)
- 技术经济(15518)
- 财会(15110)
- 实践(15048)
- 践(15048)
共检索到462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建琼 曹世蛟
通过建立2011—2016年A股上市公司基于高管连锁的关联关系,测算每家目标公司的关联公司违规氛围,并由此考察违规行为在关联关系上的传染性。研究发现:关联公司的违规氛围显著助长了目标公司的违规倾向,并且具有较强违规习性的目标公司更容易受感染,而没有违规前科的目标公司则仍能洁身自好。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是由董事长或总经理建立的连锁关系,还是由其他高管建立的连锁关系,均会导致违规行为的传染。对违规行为分类后发现,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而领导人违规几乎不具有传染性。区分目标公司面临的监管强度后发现,违规行为的传染在监管强度较低时更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军英 靳毓
十九大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惩罚频次和力度明显加大。"天价"高管薪酬也是困扰社会各界的普遍问题。本文以沪深两市2008-2016年发生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违规行为的披露和惩罚力度对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薪酬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以及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违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违规程度对高管薪酬有显著影响,且均为显著负相关;但对于国有上市公司,二者影响并不显著;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来说,违规程度对高管薪酬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且能够带来非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明显改善。
关键词:
违规行为 高管薪酬 产权性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徐筱凤 李寿喜 黄学鹏
中国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呈现倒U形特征,即从2012至2015年不断加剧,到了2015年达到高峰,随后伴随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推迟披露和重大遗漏方面。私人控制的企业较政府控制的企业更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实际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越高,企业违规的概率越低。高管的货币薪酬越高,高管持股比例越高,或正在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企业,违规的概率较低。并购重组、高负债企业、绩差企业或小规模企业更容易出现违规行为。以上研究发现为监管部门明确监管目标、改进监管效率提供了较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亚敏 张俊生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含董事、监事和高层管理者)的短线交易行为进行了研究:(1)上市公司高管的短线交易能获得超额收益吗?(2)不同职位的高管获得的收益具有差别吗?(3)高管为短线交易行为提出的辩解理由是真实的吗?基于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数据,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上市公司高管的短线交易行为能获得超额收益;尤其是监事的短线交易行为更多、"择时"能力更强;未说明原因的短线交易行为(即默认故意实施的短线交易)与"对相关规定不了解"这两种具有主观意图的短线交易都能获得超额收益,而"误操作"导致的短线交易平均而言未能获得超额收益,这意味着高管提出的辩解理由整体而言是真实的。
关键词:
内部人交易 短线交易 择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巧良 连晓璐
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划分为经营违规和信息披露违规,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ogit回归发现: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与区域腐败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区域的腐败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违规行为,这种情况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更明显;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政治环境指数对违规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税费负担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滋生"违规行为,同时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本研究丰富了反腐败及其领域的文献,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冠东
文章以2008~2010年发生违规行为的A股上市公司和其配对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对两组样本在处罚公告日前后的收益率进行差异性检验,其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处罚公告日前后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违规公司股票的市场反应。总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股票在公告日前后有明显的负向反应。分组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所在行业、处罚机构、处罚原因、处罚措施会对市场反应产生影响。针对不同处罚效果,文章给监管机构提出了可能的应对措施,并给投资者提出了投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丽芳 武婷
本文以2008-2012年我国沪市A股违规受到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舞弊三角理论检验了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大要素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国有股比例同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违规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董事会召开会议次数、审计意见类型与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违规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违规行为 压力因素 机会因素 借口因素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经长 王玲
本文对近年来由于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监管机构处分、处罚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探寻其中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那些"潜在"的违法违规公司的预警识别和监管防范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还对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以后的主要变化和未来监管重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政府监管部门更有效地配置监管资源和提高监管效率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鱼乃夫 杨乐
基于2009~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和企业社会责任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教育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有一定的正向影响,高管的学历越高,企业越不容易违规;(2)高管的年龄和女性占比都对企业违规行为有负向影响,但均不显著;(3)企业高管是否具有金融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社会责任和企业违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指数越高,企业越不容易违规。因此,为了减少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应当从提高高管的学历、提升专业知识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着手,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仕华 干胜道 刘想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屡禁不绝,背后的人际网络关系值得深入挖掘。本文通过研究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校友关系网络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试图从社会学非正式制度视角找到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新路径。研究发现:与高管校友关系网络不存在的公司相比,存在这一关系的公司会降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校友关系网络中心势 违规行为 社会网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福龙 毕世宏
文章主要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分析 ,认为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建立健全法规 ,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等 ,才能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稳步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违规行为 金融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军辉 王华
本文以1998~2004年进行配股并且在配股后三年内受到证监部门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配股违规行为事后监管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配股当年以及配股三年内均存在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受罚时有显著的负效应,违规后两年以上被发现的上市公司受罚时有显著的负效应,其他的违规行为受罚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反应。由此可见,证监部门对违规配股上市公司的事后监管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即使有作用其效果也甚微。
关键词:
配股公司 违规 市场反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建琼 曹世蛟
本文选取2011—2018年度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业公司间的高管连锁作为同业监督的渠道,检验了同业监督对目标公司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1)同业监督能有效抑制目标公司违规倾向,且这一影响当且仅当连锁公司是同业公司时存在;(2)同业竞争是同业监督的基础,在行业集中度低和行业增长率低的行业中,同业监督对目标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更强;(3)目标公司的政治关联会瓦解同业监督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4)区分违规行为类型后发现,同业监督对经营违规的抑制作用最强,对信息披露违规次之,对领导人违规几乎没有效果。本研究丰富了公司违规监督机制的内容,也提供了辩证看待高管同业兼任的新视角。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华 王壮
针对近年来公司违规行为的组织化和团体化趋势,文章以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从违规行为的倾向和被发现的概率两个角度,研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所处环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团队断裂带显著增加了公司违规行为的倾向,降低了公司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具有企业家精神以及注重数字化转型的公司能够很好地抑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显著影响;高管团队断裂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只在市场化程度和收入不平等程度较低的地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团队断裂带的消极作用在信息披露违规、股票交易违规的倾向及证券交易所负责稽查的违规中更显著;区分断裂带类型后,表层断裂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更显著。文章丰富了高管团队断裂带与公司违规的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构建高管团队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