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5)
- 2023(11814)
- 2022(10041)
- 2021(9704)
- 2020(8331)
- 2019(19526)
- 2018(19414)
- 2017(35683)
- 2016(20344)
- 2015(23660)
- 2014(24066)
- 2013(22535)
- 2012(20608)
- 2011(18518)
- 2010(18492)
- 2009(16571)
- 2008(16223)
- 2007(14512)
- 2006(12126)
- 2005(10630)
- 学科
- 济(71616)
- 经济(71541)
- 管理(52317)
- 业(48405)
- 企(39786)
- 企业(39786)
- 方法(38457)
- 数学(34529)
- 数学方法(34010)
- 中国(24269)
- 教育(23246)
- 财(19890)
- 农(19480)
- 理论(16238)
- 学(16001)
- 业经(14400)
- 贸(13634)
- 贸易(13631)
- 易(13258)
- 地方(12933)
- 务(12878)
- 财务(12836)
- 财务管理(12804)
- 农业(12789)
- 技术(12164)
- 企业财务(12089)
- 制(12034)
- 教学(11607)
- 和(11014)
- 银(10246)
- 机构
- 大学(280751)
- 学院(272917)
- 济(102499)
- 管理(102477)
- 经济(100106)
- 理学(89528)
- 理学院(88452)
- 研究(87862)
- 管理学(86523)
- 管理学院(85992)
- 中国(59412)
- 京(59036)
- 科学(53184)
- 财(46829)
- 范(46721)
- 师范(46361)
- 所(42199)
- 中心(41653)
- 江(41407)
- 农(40975)
- 教育(40247)
- 业大(39471)
- 研究所(38629)
- 财经(38160)
- 师范大学(37690)
- 北京(37273)
- 经(34731)
- 技术(32767)
- 州(32571)
- 农业(32363)
- 基金
- 项目(185096)
- 科学(147557)
- 研究(142248)
- 基金(131334)
- 家(112451)
- 国家(111402)
- 科学基金(96293)
- 社会(87488)
- 社会科(82677)
- 社会科学(82653)
- 教育(75438)
- 省(74593)
- 基金项目(69465)
- 划(64545)
- 自然(61395)
- 编号(60923)
- 自然科(60000)
- 自然科学(59982)
- 自然科学基金(58876)
- 资助(53442)
- 成果(51573)
- 课题(44508)
- 部(43362)
- 重点(42984)
- 发(39964)
- 创(39212)
- 教育部(38265)
- 大学(37861)
- 项目编号(37090)
- 年(36365)
共检索到395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晓荣
学校德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公德意识培育和行为塑造的主阵地,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公德教育实效并不尽如人意。本文立足于高等教育的视角,从道德教育理念的功利化、教学方式的单一化、道德实践的滞后、考核的偏差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生 公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丽萍 张鑫 杨静
当前大学生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缺失现象。造成大学生缺失社会公德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伦理思想、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当前公德教育存在缺陷、我国公民道德法律化程度偏低等。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观念,探索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新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德 教育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剑旄
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不对称,是当代大学生公德行为失范的主要特征,它根源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心理以及其自身认识等方面因素。逐步纠正这些失范行为,要从教育、管理、法制和环境诸方面入手。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德行为 行为失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伟刚 张攀顺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不文明的表现,提出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并对增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公德意识 公德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英
社会公德是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最基本的、与大学生现实生活联系最直接和最紧密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应当从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勇担社会责任,提升自身素质做起,从剖析和透视大学生公德现状和公德教育现状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大学生公德的缺失问题,并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大学生公德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公德 教育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伟
按照失范理论,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考试作弊行为,主要源于现行考试制度规范不完善、考试监督控制力量不健全以及学生个体规范意识薄弱三方面的原因。同样,需要从社会制度规范的完善、社会控制力量的加强、学生个体意识的强化三个方面着手,有效防治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关键词:
失范理论 考试作弊 防治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英丽 杨景麟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对22所高校1641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考试作弊、课程/学位论文抄袭等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比较普遍,这源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管理不力和大学生学术道德意识薄弱且自律程度不高。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防治需优化社会道德环境和学术道德环境,完善相关的学术规范与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术道德失范 现状 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叶锦涛 萧子扬
近年来,关于教育获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阶层、城乡和性别差异等领域,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BCSPS),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途径和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发现少数民族在高等教育获得方面,仍以参加高考为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比例低于汉族,并且大部分少数民族享受加分政策。此外,本研究进一步采用M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汉族不同,家庭背景对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影响较弱,而高中学校层次对高等教育获得影响非常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对其进入重点大学并无明显帮助,而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对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流学校有显著帮助。
关键词:
教育获得 少数民族 首都大学生 教育平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张青根
本项目于2016年12月对16省83所高校的1.6万名本科生进行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测量。结果显示:(1)我国大学生能力水平随院校群体的学术声望而变化,且工科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较强。(2)我国高等教育对本科生的能力水平产生了增值效应但其效应量有限;分组后的院校群体的学术声望越高,并不会对其学生能力增值产生的效应越大。(3)高校对文科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对理科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值效应最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夏欢欢 钟秉林
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通常有两种方式: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展现更多的是评价的内部结构和证据的可靠性及效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为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结果的应用提供契机。与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逻辑相匹配的评价和质量管理是大学履行人才培养根本使命的前提,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实质性突破的新视角。我国大学受政府的制约明显,政府是中国大学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渠道,大学对政府的资源依赖使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敬宝
典型调查表明,扩招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扩招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范围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这是高等教育投资规模扩张导致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增大、收益降低的表现。要控制投资的增长规模,调整投资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从而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扩招 大学生 就业率 人力资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方舒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反映出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危机和冲突,在社会变革或转型时期尤为突出。文章旨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整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网络 道德失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瑰丽
文章在分析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对策,即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开展公德实践教育、倡导网络信息文明、弘扬校园高雅文化、培养良好自身形象。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公德 现状 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扩张情况及其影响。鉴于“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面临着劳动力总量和18~22岁年龄组别的供给双高峰,“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应在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做好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以及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等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教育质量 大学生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永平 周鸿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包括行为上的失范和认识上的错误,它是由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不高的内在原因和网络自身特点的外在原因共同导致的。大学生网络失范的治理应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入手。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失范 原因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