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6)
- 2023(11325)
- 2022(9491)
- 2021(8900)
- 2020(7327)
- 2019(16797)
- 2018(16665)
- 2017(32079)
- 2016(17234)
- 2015(18835)
- 2014(18642)
- 2013(18230)
- 2012(16550)
- 2011(14518)
- 2010(14081)
- 2009(12368)
- 2008(11724)
- 2007(9887)
- 2006(8116)
- 2005(6808)
- 学科
- 济(69323)
- 经济(69256)
- 管理(48671)
- 业(46276)
- 企(37312)
- 企业(37312)
- 方法(35785)
- 数学(32425)
- 数学方法(31945)
- 农(18751)
- 财(18174)
- 中国(16490)
- 学(14188)
- 地方(13871)
- 业经(13764)
- 农业(12749)
- 环境(12455)
- 务(11683)
- 财务(11641)
- 财务管理(11619)
- 企业财务(11069)
- 技术(11041)
- 制(10979)
- 贸(10934)
- 贸易(10931)
- 易(10524)
- 理论(10266)
- 和(9975)
- 划(9811)
- 融(9229)
- 机构
- 大学(229695)
- 学院(229537)
- 管理(92860)
- 济(92617)
- 经济(90873)
- 理学(81307)
- 理学院(80446)
- 管理学(78832)
- 管理学院(78404)
- 研究(72505)
- 中国(54251)
- 京(47134)
- 科学(45891)
- 财(41466)
- 农(39089)
- 业大(37086)
- 中心(35666)
- 所(34690)
- 财经(34203)
- 江(32921)
- 研究所(32003)
- 经(31457)
- 农业(30755)
- 经济学(29006)
- 范(28772)
- 师范(28441)
- 北京(28361)
- 院(27343)
- 经济学院(26418)
- 州(26173)
- 基金
- 项目(169883)
- 科学(134963)
- 基金(125645)
- 研究(120338)
- 家(110410)
- 国家(109539)
- 科学基金(95492)
- 社会(77920)
- 社会科(73997)
- 社会科学(73974)
- 基金项目(67338)
- 省(66141)
- 自然(63732)
- 自然科(62328)
- 自然科学(62312)
- 自然科学基金(61167)
- 划(56093)
- 教育(56012)
- 资助(51019)
- 编号(46768)
- 重点(38179)
- 部(37806)
- 创(35814)
- 发(35654)
- 成果(35328)
- 创新(33612)
- 科研(33439)
- 国家社会(32972)
- 教育部(32543)
- 课题(31731)
共检索到319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冶 修春亮 高瑞 王绮
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沈阳市绿地可达性分析。在揭示研究区内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同时,探索这一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显示:①沈阳市绿地可达性整体上具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个高值区与3个低值区可清晰识别;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核心城区的近外围,低值区域主要分布于核心城区与城市的西部及南部远郊。②沈阳市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十分不平衡,具有较强的空间极化特征,70%以上的街道绿地可达性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只有少数街道呈现较高的可达性,人口与绿地的空间不匹配是造成不平衡的主要因素。③根据可达性评价结果,提出了实施空间优化策略,促进绿地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建议。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揭示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口相互作用的规律,未来还应进一步与客观实际结合,使之更加具体化和实用化。
关键词:
绿地可达性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沈阳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仝德 孙裔煜 谢苗苗
公园绿地可达性是衡量城市宜居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传统可达性分析多用统计数据开展评估而导致的供需尺度失衡问题,论文以深圳为例,采用公园绿地空间矢量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供需空间分布,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交通小区(TAZ)尺度公园绿地可达性,并结合可达性结果及供需、交通情况聚类,剖析可达性差异化模式及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改进传统可达性计算数据源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建立城市中微观尺度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及成因研究框架,可更精确地评估优化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2)深圳市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整体水平较高,但存在明显的从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社区公园可达性差异与公园绿地供需不匹配是造成各区域可达性差异大的重要原因;(3)根据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将深圳市TAZ单元分成低供给低需求低可达性区、中供给低需求中可达性区、高供给高需求中可达性区、高供给低需求高可达性区,各类区域具有差异化的可达性内涵、特征和成因;(4)公园绿地可达性提升可针对不同分区特征,通过公园布局优化、道路建设和居住区规划布局等差异化方式实现。研究充实了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案例,提出的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可达性分析方法不仅可应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与规划,也可为其他地理现象可达性分析提供思路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孟桐 杨令宾 魏冶
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空间可达性是度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否合理的方法之一。在诸多的研究方法中,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由于直观且运算简便,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法也有不足之处,本文运用格网GIS方法,以上海市的绿地空间可达性为例,对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模型方法的改进研究,并对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格网化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后者可降低空间可达性的误差,提高可达性精度,对上海市绿地空间可达性反映更加真实、客观。如果选择合理的数据将其格网化,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丽 邵景安 郭跃 徐新良
针对贫困山区医疗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差等问题,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基于自然村尺度,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需角度分析研究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特征。设置不同的时间阻抗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可达性变化规律。通过对石柱县医疗资源空间布局的均衡性评价,为山区未来医疗布局的合理规划与医疗标准的配备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石柱县整体医疗服务可达性差,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2县域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方斗山中低山区和黄水镇,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中山区,两极分异明显。3医院的规模、级别,道路的等级、疏密对可达性有一定的影响:靠近县城的乡镇、路网密集的地方可达性一般较好。4随着出行阻抗的增大,医疗服务的可达性随之变好,边缘乡镇的可达性随之变差,可达性值变化幅度减缓,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分异变小;医疗资源配备充足的乡镇,随着时间阻抗增加,对周边乡镇可达性的影响增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銮娟 肖童 刘晔 覃茹婧 柴力行 姚江春
教育资源可达性的精准评估是衡量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途径。针对前人在教育资源可达性研究中对设施综合服务能力研究不足和交通模式单一等问题,论文以东莞为例,结合多源数据、综合服务能力和多出行模式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东莞市小学空间可达性,并评价其公平性。研究发现:(1)东莞市小学可达性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特征,高可达性的格网主要在中心城区4个街道及虎门镇、厚街镇等;低可达性的格网主要在水乡地区、大岭山和银瓶山等地形复杂地区。(2)从公平性视角看,东莞市域和91.18%的镇街小学空间分配处于绝对公平水平,茶山镇、东坑镇公平性最高,麻涌镇、松山湖高新区、虎门镇公平性最低。(3)学龄人口规模、人均GDP和教育经费支出是东莞市小学空间可达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实现东莞市教育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和构建更公平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昕 赵媛
精确地评价养老服务设施空间的可达性是进行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近年来,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发展迅速,然而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致使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依旧不能满足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本文运用Arc GIS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在对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OD成本矩阵计算了人口重心到养老设施的出行时间,据此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了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重点对1h单一有效服务阈值和按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划分的三级有效服务阈值两种情况下的可达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总体分布呈现中心凝聚—外围分散的特征;空间热点分布呈现蔓延扩散和非均衡扩散混合模式,出现"跨江发展"和"郊县发展"的空间形态。(2)不同性质类型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公办公营养老服务设施呈现"多核心"布局模式,公办民营呈现"双核心"模式,民办民营呈现"单核心"模式,敬老院呈现"均匀式"布局态势。(3)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呈现中心城区可达床位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主城区北高南低,郊区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1h单一有效服务阈值评价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更为合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瑞山 董锁成 胡浩
精确评价医疗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分异样状况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前提。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医疗空间可达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以江苏省贫困县——东海县为案例,以行政村和医院为分析单元,基于迪卡斯特拉算法计算出各村到医院(卫生院)的最短通行时间,进而分析各村医疗空间可达性分异情况。采用不用服务时间阈值范围进行空间敏感性分析,综合研判缺医地区分布特点。与传统的医卫人员和人口比值的方法相比,两步移动搜索法能有效显示县域范围内医疗可达性的空间分异情况。采用较大的时间阈值,医疗空间可达性分异较为平滑,采用较小服务阈值则空间分异显著,缺医范围也较大。东海县医疗空间可达性整体呈单核结构,并沿主要交通线延伸,缺医地区多分布于边缘乡镇。提高边缘乡镇的行政村的甲级卫生院等级和乡村道路等级将会改善边缘乡镇的就医可达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东霞 韩增林 王利 杜鹏 付加森
基于Arc GIS的两步移动搜寻法可以解决设施(供给)与人口(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及两者可跨越区界的潜在相互作用。通过对大连市沙河口区常住居家低龄老年人与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实证研究,利用两步移动搜寻法获取各服务设施到人口聚居点的可达性数值并利用Map Info绘制成图,得出89个社区供需间潜在的空间可达性呈现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4种结果,为大连沙河口区针对低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也展现了两步移动搜寻法在公共服务空间可达性评价方面的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陈敏 李玉岭 彭明军
医疗卫生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居民对于医疗设施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如何科学地评价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的服务水平并进行优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医疗卫生设施分等级评价,根据不同等级医院的服务半径经验值设定阀值,运用最优路径分析和两步移动搜寻法对武汉市现状医疗卫生设施提供的医疗服务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从"供"方——医院和"需"方——居民两个角度对武汉市医疗服务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覆盖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没有实现全覆盖。社区单元距最近等级医院距离平均不足1.5km,较为合理。但社区单元享受到的等级医院可选择性和千人病床数值呈现明显的从中心到外围的梯度递减趋势,且存在较太差异。整体来看,武汉市医疗卫生设施数量不足,体系不完善,布局不含理,配套水平还远未达标,特别是三环线以外的社区单元医疗配套建设仍需加强。最终基于评价得出的医疗服务水平结果对武汉市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提出了不同等级医院的优化配置方案,为相关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信仕 王诗哲 石铁矛 师卫华 蔡文婷
本文从低碳城市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归纳了低碳理念与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性,总结了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绿地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以沈阳市为例,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以及绿地生态功能等角度探讨构建低碳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
低碳 生态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生 黄庆丰 章裕超 李莹莹
为对合肥市中心城区(二环内)绿地进行可达性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可达性的概念与原理,建立城市绿地可达性模型,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方法,结果表明:1)绿地破碎化较为严重,但绿地可达性总体较好;2)绿地可达性的空间格局仍存在不均衡;3)一环内外绿地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4)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是衡量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社会公平性的有力手段,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结果能有效地评价城市绿地格局和服务功能,可为合理调整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媛媛 汪孟 胡淼 姜文丽 王宏涛 陈京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永超 吴晓舜 刘洋 王士君
从影响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交通因素入手,在其变化过程中探讨沈阳经济区中心地结构的演变。以可达性作为度量沈阳经济区交通因素优劣性的指标,通过对1992,2000和2011年3个时段的交通数据计算,得出沈阳经济区各中心地可达性,并通过可达性与中心地空间结构的叠加分析得出沈阳经济区各中心地的发展特征与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沈阳经济区中心地空间结构中心极化明显,内部圈层中心地体系完整,发达程度高,主要交通轴线上的中心地数量及规模发展较快。在交通因素主导下,可达性与中心地空间相互作用强烈,并引导中心地视图向点轴与圈层相融合的蛛网模式演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陶卓霖 程杨
两步移动搜寻法是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在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发展出了众多扩展形式。但国内研究中对两步移动搜寻法尤其是其扩展形式的应用还较为有限。本文对两步移动搜寻法的主要扩展形式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将国内外研究中提出的两步移动搜寻法扩展形式归纳为基于引入距离衰减函数的扩展、对搜寻半径的扩展、针对需求或供给竞争的扩展以及基于出行方式的扩展4类,并分析了各种扩展形式的优缺点、适用情景以及未来可能改进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促进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其扩展形式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