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1)
- 2023(14914)
- 2022(13101)
- 2021(12279)
- 2020(10449)
- 2019(24498)
- 2018(24019)
- 2017(46177)
- 2016(24933)
- 2015(28053)
- 2014(27696)
- 2013(27228)
- 2012(24784)
- 2011(22042)
- 2010(21648)
- 2009(19704)
- 2008(18808)
- 2007(16001)
- 2006(13854)
- 2005(11752)
- 学科
- 济(95365)
- 经济(95231)
- 管理(69461)
- 业(64881)
- 企(54644)
- 企业(54644)
- 方法(46270)
- 数学(40473)
- 数学方法(39854)
- 农(25148)
- 财(24740)
- 中国(23937)
- 学(23351)
- 业经(20448)
- 地方(20346)
- 制(17706)
- 农业(16525)
- 贸(16048)
- 贸易(16034)
- 理论(16027)
- 务(15661)
- 财务(15583)
- 财务管理(15550)
- 易(15535)
- 环境(14999)
- 和(14942)
- 技术(14824)
- 企业财务(14767)
- 银(13339)
- 银行(13299)
- 机构
- 大学(342655)
- 学院(339804)
- 管理(135315)
- 济(129271)
- 经济(126498)
- 理学(118393)
- 理学院(117054)
- 管理学(114670)
- 管理学院(114070)
- 研究(112490)
- 中国(82364)
- 科学(73286)
- 京(72506)
- 财(59501)
- 农(58278)
- 所(56086)
- 业大(54822)
- 江(52588)
- 中心(52217)
- 研究所(51711)
- 财经(48117)
- 农业(45793)
- 范(45153)
- 师范(44640)
- 北京(44420)
- 经(43906)
- 院(41605)
- 州(39339)
- 经济学(38515)
- 师范大学(36395)
- 基金
- 项目(245635)
- 科学(193025)
- 基金(179092)
- 研究(175200)
- 家(157644)
- 国家(156414)
- 科学基金(134311)
- 社会(108814)
- 社会科(102945)
- 社会科学(102914)
- 省(96397)
- 基金项目(95805)
- 自然(90600)
- 自然科(88445)
- 自然科学(88422)
- 自然科学基金(86761)
- 划(81667)
- 教育(80785)
- 资助(73046)
- 编号(70627)
- 成果(56146)
- 重点(55461)
- 部(53494)
- 发(51462)
- 创(51074)
- 课题(48547)
- 科研(47944)
- 创新(47717)
- 计划(45759)
- 大学(45718)
- 期刊
- 济(135019)
- 经济(135019)
- 研究(94580)
- 中国(62922)
- 学报(59777)
- 科学(53252)
- 农(51940)
- 管理(48638)
- 财(45706)
- 大学(44968)
- 学学(42366)
- 教育(37091)
- 农业(35834)
- 技术(29747)
- 融(25911)
- 金融(25911)
- 财经(22890)
- 业经(22440)
- 经济研究(21164)
- 经(19406)
- 业(18742)
- 图书(17866)
- 问题(17452)
- 科技(17160)
- 版(16944)
- 理论(16557)
- 资源(16190)
- 业大(15571)
- 技术经济(15502)
- 实践(15376)
共检索到482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贾付生 朱亚星 于雷 于婧
土壤湿度指数遥感监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讨国产高分一号(GF-1)遥感数据在江汉平原农情参数快速获取中的适用性,以潜江市2017年3月8日的GF-1 WFV影像和106个采样点的土壤湿度实测数据为数据源,选择垂直干旱指数(PDI)、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MPDI)和植被调整垂直干旱指数(VAPDI),对土壤湿度指数反演的效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PDI、MPDI、VAPDI与土壤湿度实测含水量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649、0.802和0.821,实测土壤含水量验证精度评价也表明各模型均能满足反演的精度要求,说明基于GF-1 WFV影像开展江汉平原的大尺度土壤湿度反演是可行的;在植被覆盖中等区域,MPDI和VAPD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混合像元对土壤湿度光谱信息的影响,反演的精度要比PDI高,但在高植被覆盖度区,采用垂直植被指数(PVI)修正的VAPDI不易出现植被覆盖饱和现象,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基于3种指数模型反演的土壤湿度指数空间异质性基本一致,但MPDI、VAPDI对土壤湿度变化更为敏感,能反映出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土壤湿度的实际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江汉平原大范围和动态监测表层土壤湿度指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PHAM Van Huong 陈昌雄 洪伟 巢林 张巧巧 NGUYEN Ba Trieu
在越南同奈天然文化自然保护区设置150个样地,运用生态学理论,采用Logitic模型和生态学统计方法,分析表层土壤湿度和pH值对胖大海幼树幼苗更新出现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胖大海幼树幼苗在SL1、SL2和SL3三个阶段的天然更新出现频率均与各林分胖大海的优势度、表层土壤湿度和pH值有密切关系.适合胖大海幼树幼苗更新的表层土壤湿度:SL1阶段是57.7%~78.8%,最适度是68.2%;SL2阶段是64.8%~80.7%,最适度是72.8%;SL3阶段是65%~80%,最适度是73.3%.适合胖大海幼树幼苗更新的表层土壤pH值:SL1阶段是3.5~5.7,最适度是4.6;SL2阶段是4.4~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燕 赵晓宇 陈恢富 王晓玲 熊勤学
【目的】江汉平原为湖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孕穗至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是限制该地区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重要气候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在空气温度逐年升高的同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在相应增加。论文旨在研究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的产量效应,以期为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系统分析江汉平原近30年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气候室等设施于小麦孕穗期进行高空气湿度处理(处理时间为10 d),并以外界空气湿度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第5天、处理第10天、恢复后第5天、恢复后第15天等时期取样,分析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叶片衰老进程、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雷 魏东 王惠霞 黄群 彭妍 徐鸳媛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和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县域尺度下,利用合理数量的样点反映其空间分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省公安县为研究区,布设了4 045个样点并测定其有机质含量,采用半方差分析得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基于Morans I揭示空间变异较大地区,并通过二分法的思想逼近最佳合理采样数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分布呈中等空间相关性,有6个局部区域的空间变异明显高于邻近地区,采样点数量与插值精度呈正相关,合理采样数为598个。研究结果可以为江汉平原县域耕地质量监测和管控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婧 周勇 聂艳 刘凡
【目的】为克服尺度效应对氮素空间变异规律认识的影响,更加充分的利用多尺度空间信息。【方法】利用地统计学方法,以江汉平原后湖农场流塘分场为样区进行多尺度嵌套取样,探讨了全氮在不同采样尺度上的结构差异,提出了多尺度套合模型,研究了区域氮素的空间分布现状。【结果】各尺度上样点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且以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全氮在不同尺度上都存在空间变异性,但其特征参数不同,尺度差异明显;采用多尺度套合模型进行kriging估值,可以有效提高拟合精度,且不局限于套合尺度的距离范围(本研究为100m和50m),部分区域内估计误差仅为普通克立格方法误差的1/2,精度提高的程度与套合尺度的设置有关。【结论】应...
关键词:
空间变异 尺度效应 嵌套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春桥 游松财 刘高焕 柯灵红 钟新科
利用2010年DOY 209期的Terra/MODIS 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EVI)产品数据MOD13 A2和8 d天合成的地表温度(LST)产品数据MOD11 A2,构建LST-EVI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反映的藏北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图。结合野外同步土壤表层水含量测试数据,二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程度,并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藏北地区土壤湿度的空间格局和分异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藏北全区TVDI值呈正态分布,东部地区偏湿,中部地区多数为正常湿度,而西部TVDI直方图分布形状与全区相似,但偏旱;②藏北地区不同气候区划内土壤湿度分异较大,那曲高山谷地亚寒带半湿润区土壤湿度最高,其空间变异也最强烈,青南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区土壤干旱最严重;③研究区内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受海拔影响较为明显,在海拔4500 m以下的地区土壤湿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后,土壤湿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超 惠建忠 唐千红 杨霏云
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是一种灵活有效的序贯数据同化方法,解决参数优化问题具有优势:一是可以显式地考虑多源不确定性,从而避免对参数的过度调整来弥补其他来源的误差而产生次优参数;二是实时处理最新更新的观测数据,从而不需要存储和同时处理所有历史数据;三是使用集合和蒙特卡罗方法来表征和预报相关误差统计量,不需要封闭解逼近,易于实施。论文借助一维土壤湿度模型,通过观测系统模拟试验的方式,评估EnKF对水力学函数参数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敏感参数更易得到最优估值,优化效果不受初始猜测及观测误差设置等的影响。和直观想法相反,增加同化频率可能会使估值结果不稳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参数估计 集合卡尔曼滤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万鹏 李吉跃 胡兴宜 崔鸿侠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变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物理结构退化,土壤容重增大0.71%,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降低0.41%和6.89%,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增大,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减小;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连栽导致大量元素下降2.88%~12.20%,其中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2.27%~53.37%,其中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连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也有影响,随着连栽代数增加,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秦道清 赵岩 王红瑞 邓彩云 赵勇
为了获取全面的地面表层的时空变化信息,研究行政区域尺度内的水循环和能量循环,必需结合模型模拟和站点观测。基于国家气象局开发的时空连续的CLDAS土壤湿度产品,结合已获取的北京市区域内82个监测站点的逐日土壤湿度监测数据,评估CLDAS土壤湿度产品在行政区域尺度内的准确性与一致性,进一步获取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精确、全面、连续的土壤湿度时空变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北京市土壤墒情时空变异特征。对比分析CLDAS产品和站点观测两种土壤湿度数据显示,北京市2013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范围内CLDAS产品具有以下特点:CLDAS产品基本与观测数据具有一致变化的趋势,除顺义外CLDAS产品均高于观测数据。当日20∶00的土壤湿度均高于8∶00的土壤湿度,在平均气温降为0℃后,土壤湿度波动剧烈,20∶00与8∶00的土壤湿度出现显著差异。在时间尺度上,随着降水的减少,北京市的土壤湿度在逐渐降低。在空间尺度上,北京市干旱范围在逐渐扩大,并且呈现以昌平为中心的极旱逐渐蔓延至多个区。由于顺义区土壤相对湿度较高,呈现另外一个以顺义为中心的土壤相对湿度逐渐变小的区域,但空间范围变化较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志海 麦尔旦·吐尔孙 王雅鹏
利用江汉平原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土壤保护认知与行为决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壤保护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且农户的土壤保护认知与其行为决策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户主教育程度、农户土壤保护认知与耕地块数是影响所有类型农户土壤保护行为决策的显著因素;是否租入土地与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对纯农户土壤保护行为有显著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对I兼农户有显著影响;户主是否兼业与家庭非农就业比例对II兼农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对III兼农户有显著影响。由此提出建议:提高各类农户土壤保护认知,缩小农户行为决策与认知差距的关键在于加强土壤保护知识与技术的宣传,培养农户土壤保护意识与技能,并通过土地整...
关键词:
农户类型 土壤保护 认知与行为 江汉平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静波
以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合成产品数据MOD11/1KM和MOD13Q1获取的陆地表面温度(Ts)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构建TS-NDVI特征空间,在此基础上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土壤湿度指标,结合实际反演验证大兴安岭地区2008年3月~4月16天的土壤湿度与森林火灾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将TDVI纳入森林火灾保险费探讨范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才奎冶 刘晶淼 张正秋 梁宏 白月明 李世奎
为研究土壤湿度对玉米根系生长分布的影响,本文基于辽宁锦州田间土壤湿度控制试验和根系观测实验,利用CERES-Maize作物模型的根系子模型,模拟了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玉米根系的生长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土壤湿度适宜条件下,根长密度(单位体积土壤内根的总体长度)模拟效果较好;2水分亏缺条件下,当三叶-拔节期水分亏缺,模拟效果也较好;但是,当拔节-吐丝期以及吐丝-乳熟期水分亏缺,模拟效果均相对较差。针对模拟效果相对较差的情况,发现了根系模型中根分布权重因子wr的计算存在一定的缺陷,即wr中的参数δ(根系分布负指数递减率参数)和参数Zmax(最大根系深度参数)始终为定值(δ=4、Zmax=200cm)...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根长密度 模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倩倩 刘晶淼 梁宏
基于东北地区近30 a(1981—2010年)土壤湿度观测资料,采用CAST聚类方法进行土壤湿度区划,对各区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建立土壤湿度的分区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中部的土壤湿度在近30 a内呈上升趋势,其余部分则呈下降趋势,但北部的下降趋势较小,西部下降趋势较大;各区域土壤湿度的显著影响因子有所差异,但都与前一旬的土壤湿度和降水量有较大的相关性;利用1981—2007年的数据建立各区域的土壤湿度预报方程,利用2008—2010年的数据对预报方程进行检验,土壤湿度的预报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3.67%,预测值与观测值较为接近,基本可反映土壤湿度的实际变化情况。
关键词:
土壤湿度 预报模型 聚类统计 东北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捷
在研究中引入了小波分析的方法,以揭示我国东部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土壤湿度时间序列所隐含的周期性规律。通过小波分析可以找出土壤湿度时间序列的主要周期,还能给出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的时频特性。土壤湿度资料为马柱国反演的45 a时间长度的表层(0~5 cm)土壤湿度资料,该资料数据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对我国东部不同地区的土壤湿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有较强的反演能力。所选研究区域为我国东部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二者均是受东亚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湿度与其他气象因子一样,其变化具有多尺度周期性的特点;华北地区春季土壤湿度存在4 a为主、14 a为辅的周期振荡,而江淮地区春季土壤湿度则具有以4 a...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小波分析 周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晶 张晓丽
以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外业实测数据,通过提取植被指数因子、波段组合因子以及地形因子等19个因子,建立崂山林场生物量多元线性反演模型,进而分析该反演模型的精度和优缺点,估测崂山林场森林生物量。结果表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的生物量模型平均反演精度达到80.75%;根据反演出的林分生物量估测模型,估测崂山林场2013年的林分生物量为402 485.44 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