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2)
- 2023(8208)
- 2022(6987)
- 2021(6500)
- 2020(5630)
- 2019(12622)
- 2018(12330)
- 2017(23612)
- 2016(12499)
- 2015(13795)
- 2014(13317)
- 2013(12769)
- 2012(11478)
- 2011(9934)
- 2010(9329)
- 2009(7958)
- 2008(7178)
- 2007(5822)
- 2006(4381)
- 2005(3381)
- 学科
- 济(48465)
- 经济(48422)
- 业(38345)
- 管理(38044)
- 企(32494)
- 企业(32494)
- 方法(28473)
- 数学(26139)
- 数学方法(25793)
- 技术(14656)
- 财(12680)
- 农(11924)
- 中国(10459)
- 业经(9807)
- 务(8855)
- 学(8821)
- 财务(8818)
- 财务管理(8801)
- 技术管理(8560)
- 企业财务(8424)
- 贸(8392)
- 贸易(8390)
- 农业(8254)
- 易(8232)
- 环境(7251)
- 地方(7080)
- 理论(6749)
- 和(6627)
- 划(6463)
- 制(6386)
- 机构
- 学院(166375)
- 大学(166070)
- 管理(68799)
- 济(67397)
- 经济(66243)
- 理学(61377)
- 理学院(60774)
- 管理学(59554)
- 管理学院(59250)
- 研究(51379)
- 中国(35928)
- 科学(33767)
- 京(32773)
- 农(31749)
- 业大(30242)
- 财(27659)
- 农业(25588)
- 中心(25329)
- 所(24969)
- 财经(23835)
- 研究所(23445)
- 江(22340)
- 经(22110)
- 经济学(21238)
- 技术(20135)
- 经济学院(19525)
- 院(19261)
- 北京(19090)
- 经济管理(18833)
- 范(18764)
- 基金
- 项目(130623)
- 科学(103493)
- 基金(96983)
- 研究(89785)
- 家(86747)
- 国家(86131)
- 科学基金(74678)
- 社会(58373)
- 社会科(55652)
- 社会科学(55638)
- 基金项目(51945)
- 省(51805)
- 自然(50682)
- 自然科(49619)
- 自然科学(49605)
- 自然科学基金(48719)
- 划(43701)
- 教育(42032)
- 资助(39192)
- 编号(34021)
- 重点(29574)
- 部(29054)
- 创(29015)
- 发(27451)
- 创新(27273)
- 科研(26288)
- 计划(25979)
- 国家社会(25353)
- 教育部(24829)
- 成果(24480)
共检索到215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静 苗腾 周云成 邓寒冰 宋平 张聿博
为实现玉米叶片表面未见明显病症的病害早期检测,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玉米弯孢叶斑病早期检测方法。以玉米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接种病菌使玉米感染弯孢叶斑病,在接种后1,2,3,4,5d,每天采集接种病菌叶片30片,正常未接种叶片10片,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接种病菌叶片和正常未接种叶片在400~1000nm高光谱图像数据,经过分析接种病菌叶片和正常未接种叶片的原始光谱、原始光谱的一阶导数光谱、平均光谱绝对差值,确定玉米弯孢叶斑病早期检测的特征波段选取区。然后通过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将置信区间设为95%,在特征波段选取区确定458.9,481.1,500.8,515.7,525.7, 531.9,534.4,550.7,578.3,604.9,625.2,646.8,677.5,735.3,754.7nm,为玉米弯孢叶斑病早期检测的特征波段。最后,基于选定的特征波段构建玉米弯孢叶斑病支持向量机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选取的特征波段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矢量,建立的玉米弯孢叶斑病早期检测模型,通过支持向量机选择的线性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径向基核函数3种不同的核函数,在接种后的第1d,3种核函数测试集准确率达79%以上,线性核函数在接种第3d,测试集准确率达到88.75%。该研究可以对玉米弯孢叶斑病在未见明显叶斑的早期进行快速、无损检测,为玉米病害的早期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玉瑛 石洁 邵艳军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接种量、接种方法及接种时期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成株期弯孢菌叶斑病田间鉴定采用大喇叭口期放置带菌高粱粒的接种方法效果最好,苗期可在三叶、六叶期采用喷雾或灌心接种,但少数品种存在苗期抗性与成株期不一致现象,喷雾或灌心接种最适宜孢子浓度为2~5×10~3个/mL。
关键词:
弯孢菌叶斑病 玉米 接种技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洁 刘玉瑛 邵艳军 张玲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我国日趋严重 ,其主要病原菌为弯孢菌 ,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生产上常用的 2 7个杂交种和 4 6个自交系进行抗病性测定 ,结果表明 ,弯孢菌各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不同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存在着显著差异 ,但没有发现免疫的品种和自交系 ,当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大多为感病类型
关键词:
抗病性 生理分化 弯孢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有文 邢晓琪 王小奇 崔博
为解决玉米茎秆虫害早期无损检测问题,以提供玉米虫害预测预警与精确喷药理论依据,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提出了分段混合距离方法,明确玉米茎杆玉米螟虫害无损检测的最优波段,提取单波段特征图像,分割虫孔,以实现对玉米螟的快速、准确、无损检测。首先通过对玉米茎杆高光谱图像的分析,根据玉米茎杆高光谱图像的玉米茎秆区域与背景区域各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选取450nm的图像,利用阈值分割的方法,获得掩模图像。然后根据可见光波段530~600nm范围和近红外波段750~900 nm范围光谱相关性小的特点,应用混合距离作为测量参数,筛选最佳单波段、双波段组合,最终确定754.8 nm波段为最优波段。提取该波段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兰浩 裴玉贺 穆平 张恩盈 郭新梅 鄢洪海 宋希云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软件Mapmaker3.0,Mapdraw2.0和QTLMaper1.6对齐319和掖478及其F2∶3家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总长度1 638.7 cM,包含114个标记,平均两个标记间的距离为14.37 cM。在所做标记的附近得到5个QTLs,分别位于第2,3,5,6,9条染色体上,能解释表型变异的36.21%,21.6%,39.41%,20.67%,30.54%,而且均检测出加性效应。另外,还发现QTLs之间表现出上位性互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丽艳 李志勇
以8个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为鉴别寄主,对不同来源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差异,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边缘颜色、晕圈大小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菌株间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 致病力 鉴别寄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春 傅俊范
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 ,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动态的逻辑斯蒂 高斯模型 :1x2(t,y)=at(e-bt+c)ee( y -dt) 2t 。此模型推导表明 ,该病在接种发病后 1个月、2个月、整个生长季最远传播距离分别为 2 0m ,35m ,5 0m ;在条件适宜时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传播速度为 0 .5m/d ;菌源中心有 10 0个左右病斑时 ,预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最佳防治时间是 8m处小于 12d ,14m处小于 30d ,2 0m处小于 4 2d。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传播 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鄢洪海
从60条随机引物中选择12对组合,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共扩增出128条遗传标记。根据这些标记使用Statistic统计软件对菌株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最高相似系数是为87%,最低为47%。22个供试菌株在连锁距离0.4范围内全部聚在一起,树状图上的菌株可分成5~6组。a组包括:98-36、98-25、98-17、98-07、98-01和98-28 6个菌株,是遗传基础最接近的一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鄢洪海
利用同功酶电泳技术对采自国内的23个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以及SOD、EST、PPO、MDH、POD等酶系分析,发现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连锁距离0.36上将所有菌株聚合在一起,大致可以分成7个组,与病菌致病性分组有些一致或相近,但也有些不同或关系不密切。
关键词: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 生理分化 同工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金堂 傅俊范 李海春 薛腾 刘博 李阳 薛彩云 林天行
为了明确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定量影响,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及田间接种方法,通过人工控制不同生育期及接种条件,定量研究了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感病性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单位面积叶片上的病斑数随接种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并随接种浓度呈直线增长。当叶面保湿时间大于8 h时,叶面保湿时间越长病斑数越多,其变化呈逻辑斯蒂模型趋势。温度对病害的潜育期有重要影响,在10~35℃时,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不同接种量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情发展动态有重要作用,低浓度下接种,病害的病情发展曲线近似为直线,增长较为平缓;高接种量条件下,病情增长较为迅速,接近S型曲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春 傅俊范 潘荣光 李金堂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不同的发病梯度,利用SAS统计软件构建了该病害传播梯度的幂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幂指数模型可以模拟该病害传播动态,同时推导该病害在一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16m,两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28m。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堂 傅俊范 严雪瑞 李海春 周如军
通过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流行中,病情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用Weibull模型拟合较好,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随接种后天数的变化情况则可用直线模型来描述。同时,该病害产量损失研究表明,该病对玉米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有影响,百粒重损失率明显高于穗粒数损失率,为穗粒数损失率2~3倍。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流行动态 产量损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明旗 赵利平 樊璐
对新月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为最适pH值;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古丽皮艳 韩青梅 王兰 穆沙·伊明 黄丽丽
以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抑制法比较了5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Boed)Wakker)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同种杀菌剂不同系列浓度之间存在差异,且同种杀菌剂对分生孢子与菌丝毒力作用不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中,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粉锈宁和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0.171,0.064,0.241,0.193和0.591mg/mL;生长速率抑制试验中,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粉锈宁和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0.094,0.039,0.026,0.284和0.159mg/m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