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5)
- 2023(10229)
- 2022(8796)
- 2021(8316)
- 2020(7015)
- 2019(16122)
- 2018(15861)
- 2017(31118)
- 2016(16571)
- 2015(18587)
- 2014(18384)
- 2013(17644)
- 2012(15919)
- 2011(14106)
- 2010(13849)
- 2009(12278)
- 2008(11481)
- 2007(9441)
- 2006(7871)
- 2005(6471)
- 学科
- 济(72425)
- 经济(72371)
- 管理(45705)
- 业(42416)
- 方法(36008)
- 企(34766)
- 企业(34766)
- 数学(32955)
- 数学方法(32338)
- 农(17603)
- 地方(16521)
- 中国(15528)
- 财(15078)
- 学(14691)
- 业经(13483)
- 农业(11835)
- 环境(10955)
- 理论(10684)
- 贸(10551)
- 贸易(10546)
- 易(10217)
- 技术(10188)
- 和(10185)
- 务(9772)
- 财务(9719)
- 财务管理(9699)
- 土地(9554)
- 地方经济(9497)
- 制(9336)
- 企业财务(9179)
- 机构
- 学院(225030)
- 大学(222269)
- 管理(91710)
- 济(89827)
- 经济(88097)
- 理学(80890)
- 理学院(79983)
- 管理学(78148)
- 管理学院(77735)
- 研究(70790)
- 中国(52559)
- 科学(45838)
- 京(45704)
- 财(37488)
- 农(36764)
- 业大(35846)
- 所(34402)
- 中心(34290)
- 研究所(31964)
- 江(31730)
- 财经(31434)
- 农业(29306)
- 经(28910)
- 范(28901)
- 师范(28587)
- 经济学(27679)
- 北京(27334)
- 院(26806)
- 经济学院(25208)
- 州(24902)
- 基金
- 项目(167706)
- 科学(133993)
- 基金(123600)
- 研究(118952)
- 家(108958)
- 国家(108163)
- 科学基金(94299)
- 社会(75941)
- 社会科(72139)
- 社会科学(72117)
- 省(66522)
- 基金项目(65684)
- 自然(63538)
- 自然科(62104)
- 自然科学(62092)
- 自然科学基金(60905)
- 教育(56085)
- 划(56018)
- 资助(50588)
- 编号(47858)
- 重点(38447)
- 部(36801)
- 发(36368)
- 创(35644)
- 成果(35485)
- 创新(33372)
- 科研(32738)
- 课题(32450)
- 国家社会(31877)
- 教育部(31414)
共检索到304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黔湘 王华斌
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涨渡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库;通过提取湿地信息,运用马尔柯夫链模型对该流域土地利用特别是湿地资源在2010年~2015年的数量变化进行预测;运用GIS软件制作了2015年主要变化类型土地的密度分布图,并从人文因素方面阐述了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涨渡湖流域到2015年湿地的变化趋势是坑塘较目前增加1 713.4hm2,主要围绕涨渡湖流域分布,水田减少2 083.1hm2,主要分布在涨渡湖流域上部;耕地减少277.8hm2,主要在涨渡湖流域的东部以及南部;建设用地增加544.3hm2,主要分布在涨渡湖的北部。总的趋势是除水库坑塘、滩地、沼泽呈现增加趋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琼 欧名豪 彭晓英
依据昆山市1994至200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马尔柯夫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10年其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利用马尔柯夫过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未来10年昆山的土地利用结构将保持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但其变动幅度将逐渐趋向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马尔柯夫 转移概率 预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超 翟建青 陶辉 刘波 苏布达 姜彤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导致水资源量变化,显著影响流域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利用DEM、土壤数据库、3期土地利用数据及流域周边6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4—2000年气象、流域出口断面裕溪闸水文站1964—1989年水文资料,依托德国PIK研究所HBV-D模型建立巢湖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分析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量影响:①利用HBV-D模型模拟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率定后系统相对误差控制在3%左右,纳希效率系数达约83%,适合巢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文效应研究;②分析得出单位面积的农业用地、居民用地和水域影响径流深大小分别为-0.134469、0.074908和-0.001524 4 mm/km...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昔保 杨桂山 李恒鹏
利用250m的MODIS-NDVI月值数据,通过适当改进CASA模型和野外生物量采样调整最大光能利用率参数,结合1980S、2000年、2005年和2007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太湖流域2000年-2007年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太湖流域NPP从2000年的16.4TgC减少到2007年的14.2TgC,减少2.2TgC,相当于燃烧140×104t标准煤释放的CO2;空间分布上,流域内除长兴和德清NPP呈增长趋势外,其他县市NPP都呈减少趋势,主要集中在太湖流域北部与东部快速城市化扩展区域;城市化快速扩展是影响太湖流域NPP减少的主导因素,土地整理和油菜/小麦种植比例下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落成 刘存丽
太湖流域土地总面积36 895km2,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部分区域,其中,江苏占53%,浙江占33%,上海占14%。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按下垫面可以分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4种类型。采用2005年土地详查数据与上次防洪规划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耕地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下垫面,占土地总面积的36.6%,建设用地占土地占面积的23%,与耕地的矛盾十分尖锐,水域面积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14.5%。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是,耕地面积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地区在太湖流域江苏部分,两省一市建设用地均有30%左右的增长幅度,土地围垦得到有效控制,水域面积略有下降。人口增...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机制 太湖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小雁 许何也 马育军 王建华 孙永亮
研究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识别流域人类活动特征和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77~200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等方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1977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流域内生态用地数量逐渐减少,其中水域面积净减少292.70km2;②对草地的开垦占用是流域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1977~2004年因湖泊水位下降而增加的沙地面积为103.22km2;③1977年以来,流域内除2000~2004年水域面积减少速率显著上升达0.71%外,其他主要类型土地面积变化速率不断减缓;④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瑶 江辉 方玉杰 王静岚 闫喜凤
土地利用快速变化对水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定量分析土地利用与水环境污染的关系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利用3S技术,通过SWAT模型对1983年与2012年昌江流域的水量和水质模拟,分析了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结合氨氮、总磷模拟数据,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下该流域的水环境污染负荷。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及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耕地则呈减小趋势。林地占比最大,为70%左右,其次为水田。水田为水环境非点源负荷贡献的第一大来源,且其占流域略多于20%的面积,贡献了该区域总磷总量的53.48%~57.01%和氨氮总量的51.86%~56.57%;农业耕作以25%的地类面积,贡献了60%~...
关键词:
SWAT 土地利用 水环境 非点源 遥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樊哲文 黄灵光 钱海燕 方豫
随着鄱阳湖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势必发生转移,从而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反映鄱阳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采用3S技术手段,获取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与土壤侵蚀数据,引入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效应空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年~2000年间,影响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土地类型主要集中在农田、林地和草地,而水域、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地三种土地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总体变化不大;②加重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是林地转化为农田、林地转化为草地、草地转化为农田;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俊峰
根据1986年和1996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详查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揭示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根据1991年汛期(5~9月)降雨,分别计算了1986、1996年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较了二期产水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差异,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水位连续偏高的原因,进而分析洪涝是如何对土地利用的变化作出响应的。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是耕地面积快速减少和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是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太湖流域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使流域产水量增加,洪涝过程缩短,增加的产水分布在流域的上游,加重了...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产水量 洪涝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太湖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5年间太湖流域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向草地转移、未利用地向林地转移、水田向水域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城市与交通线的周围;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是近15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瑞明 伊爱金
以环巢湖流域快速城市化阶段即1999年到2009年期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到2009年研究区耕地显著减少而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快速城市化阶段,耕地主要转为建设用地,部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从1999年的109.29亿元减少到2009年的107.07亿元,净减少2.23亿元。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环巢湖流域区域更要关注耕地的保护来维持其正常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兴杰 畅建霞 黄强 王义民
针对河川径流成因复杂性的特点和用单一预测法均有一定局限性的现状,提出了灰色与马尔柯夫相耦合的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两种预测模型的科学组合,既综合了GM(1,1)灰色预测和马尔柯夫预测的优点,又提高了预测流域径流量的精度。讨论了GM(1,1)模型修正法和相对误差序列的"马氏性"检验法,进一步完善了该预测模型。最后以安康水库年入库径流量预测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995年和1996年入库径流量的预测值分别是以0.41,0.39的最大概率落入区间(99.894,139.592)和(101.088,142.509)内,由此可见,预测结果准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秋文 苏维词 陈书卿
以重庆市铜梁县为研究区域,以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了1993~2007年铜梁县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及数量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3~2007年铜梁县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斑块破碎度降低,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或非均衡化发展的趋势;林地减少较快而建设用地增加较快,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化为园地和耕地,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自于园地和耕地。研究表明,将景观指数、马尔科夫模型结合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能更有效地分析土地利用的格局和过程,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指数 马尔科夫模型 铜梁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昌宝
对房地产价格的预测直接影响到众多干系人的决策,关系到干系人的切身经济利益,因而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本文在对GM(1,1)模型和马尔柯夫模型详细剖析的基础上将两者合二为一,建立相应的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并通过具体例题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应用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云云 畅建霞 王义民 刘泉 樊晶晶 叶定阳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揭示黄河流域未来30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趋势。[方法]基于黄河流域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CAMarkov)对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对2020,2030,2040和205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进行预测,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剖析黄河流域2020—205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趋势。[结果]基于CA-Markov模型的黄河流域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模拟误差均小于10%,Kappa指数高达0.872 8和0.897 0,证实了CA-Markov模型在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模拟上的可行性及精度的可靠性;未来30年间,黄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和草地;耕地和草地将减少约10%,林地将增加约5%,建设用地将增加约150%,且主要集中于宁蒙河段以及中下游地区。[结论]CA-Markov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预测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格局,模拟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