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4)
- 2023(11594)
- 2022(9809)
- 2021(9173)
- 2020(7608)
- 2019(17546)
- 2018(17493)
- 2017(33026)
- 2016(17654)
- 2015(19842)
- 2014(19334)
- 2013(18474)
- 2012(16911)
- 2011(15014)
- 2010(14616)
- 2009(13073)
- 2008(12488)
- 2007(10674)
- 2006(9175)
- 2005(7657)
- 学科
- 济(69232)
- 经济(69161)
- 管理(52489)
- 业(44548)
- 企(37185)
- 企业(37185)
- 方法(31885)
- 数学(27378)
- 数学方法(26961)
- 农(20190)
- 环境(17688)
- 财(17546)
- 中国(17459)
- 地方(16920)
- 业经(15872)
- 学(15513)
- 农业(13495)
- 理论(13003)
- 和(12410)
- 划(12025)
- 制(11545)
- 务(10873)
- 财务(10825)
- 财务管理(10805)
- 贸(10742)
- 贸易(10733)
- 技术(10427)
- 易(10352)
- 企业财务(10189)
- 银(9349)
- 机构
- 学院(233518)
- 大学(232942)
- 管理(93032)
- 济(92432)
- 经济(90437)
- 理学(80633)
- 理学院(79805)
- 管理学(78407)
- 管理学院(77974)
- 研究(72050)
- 中国(55261)
- 京(48369)
- 科学(44621)
- 财(42923)
- 中心(36366)
- 江(35535)
- 农(34450)
- 财经(34437)
- 业大(33613)
- 所(32908)
- 范(32274)
- 师范(31973)
- 经(31339)
- 研究所(30050)
- 北京(29206)
- 经济学(28705)
- 州(28303)
- 院(27320)
- 农业(26695)
- 经济学院(25908)
- 基金
- 项目(166202)
- 科学(132449)
- 研究(124589)
- 基金(120933)
- 家(104260)
- 国家(103349)
- 科学基金(90741)
- 社会(79578)
- 社会科(75229)
- 社会科学(75212)
- 省(66237)
- 基金项目(64891)
- 自然(58631)
- 教育(57863)
- 自然科(57166)
- 自然科学(57157)
- 自然科学基金(56084)
- 划(55061)
- 编号(50950)
- 资助(47733)
- 成果(39815)
- 重点(37626)
- 部(36560)
- 发(36102)
- 创(35447)
- 课题(34666)
- 创新(33087)
- 国家社会(32875)
- 科研(32443)
- 大学(31932)
共检索到336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芳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环境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理论指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山西,不仅凸显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的理论价值,而且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效的阐释力和解决力,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发展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英侠 史晓婷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历代领导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态思想与马克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中国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余小雅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对世界文明发展态势敏锐洞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飞跃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升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评价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全民生态意识,构建生态和谐屏障,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和谐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生态文明 向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发龙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应用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三个层面,并与劳动概念结合用来解释自然界内部、社会内部以及自然与社会之间物质变换的本质关系。通过分析物质变换理论的深刻内涵、物质变换裂缝的形成和物质变换过程的空间属性,有助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寻找解决当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约束的冲突与矛盾,启发我们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及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渝政 周文
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工业文明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破坏,使其发展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正在逐渐兴起。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来源。实践表明,只有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摆脱工业文明的困境,确保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华章琳 柳敏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为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中国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并且呈现出影响局部稳定的新趋势;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价值观的偏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坚持红色建设的同时加强绿色建设,以及借助于群众的力量,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郎廷建
生态正义不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关系,亦不是以一切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而是以生态环境因素特别是以生态资源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弊端日益凸显的今天,现时代的生态正义是一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享有平等地位,获得平等尊重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付出与回报对等的生产关系。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影响,生态正义表现出相对性和可变性、动态性和过程性,以及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董静 黄卫平
西方低碳经济理论从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入手,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治理领域,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实践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局限性,使其理论体系存在先天的"生态缺陷"。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对"生态价值"的解构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阐释,与现代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对当代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实践更具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汤洪俊 朱宗友
马克思从中观层面出发把社会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4个紧密相连的结构部分。人类文明的成果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各个结构领域,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其建设需要融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结构领域。依据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理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结构领域,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四个融入"的困境出发,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汤洪俊 朱宗友
马克思从中观层面出发把社会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4个紧密相连的结构部分。人类文明的成果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各个结构领域,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其建设需要融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结构领域。依据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理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结构领域,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四个融入"的困境出发,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路波
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察和总体思考,揭示了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统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把自然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社会经济之中的哲学与经济学相统一的光辉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把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经济 当代价值 绿色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路波
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察和总体思考,揭示了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统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把自然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社会经济之中的哲学与经济学相统一的光辉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把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经济 当代价值 绿色发展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晓艳 李爱华
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给我们的首要启示是,中国生态文明观教育不应该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外在灌输,而是必须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才可能实现其改造经济社会、推进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具体而言,中国当前生态文明观教育应当着力于"四化",即理念化、体系化、制度化和常态化。1.创新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引导民众树立内在的生态文明理念。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对于这一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至少包括两个相互结合的方面:一是当代中国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蓝庆新 彭一然
生态文明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离不开对生态文明理论的系统研究,需要进行理论阐释。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通过生态文明观的体系的构建,从生态文明哲学观、历史观、经济观、政治观、文化观、社会观角度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进行阐释,试图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