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5)
2023(12091)
2022(10232)
2021(9601)
2020(8207)
2019(18940)
2018(18887)
2017(36622)
2016(19314)
2015(21887)
2014(21549)
2013(21084)
2012(19257)
2011(17243)
2010(16987)
2009(15815)
2008(15738)
2007(14069)
2006(11747)
2005(10209)
作者
(53648)
(45147)
(45110)
(42729)
(28584)
(21666)
(20617)
(17717)
(16965)
(15934)
(15226)
(15076)
(14213)
(14118)
(13929)
(13916)
(13836)
(13385)
(12982)
(12913)
(10990)
(10949)
(10924)
(10306)
(10271)
(10089)
(9956)
(9850)
(9115)
(8956)
学科
(80986)
经济(80909)
管理(59634)
(58078)
(49501)
企业(49501)
方法(41046)
数学(35837)
数学方法(35377)
(21842)
(20782)
中国(19400)
业经(17823)
(16620)
技术(16511)
(15401)
贸易(15396)
(14992)
(14805)
地方(14244)
理论(14096)
(13971)
财务(13928)
财务管理(13894)
农业(13417)
(13112)
企业财务(13040)
(12500)
银行(12469)
(11832)
机构
学院(273002)
大学(272452)
(114252)
经济(112050)
管理(109479)
理学(95226)
理学院(94266)
管理学(92665)
管理学院(92144)
研究(85045)
中国(65154)
(55623)
(52259)
科学(51812)
(42821)
财经(42020)
(41340)
中心(41117)
业大(39909)
(39905)
(38132)
研究所(37660)
经济学(35633)
北京(34212)
(34065)
农业(33762)
师范(33715)
经济学院(32272)
(31759)
财经大学(31299)
基金
项目(185403)
科学(147109)
基金(135503)
研究(135230)
(117255)
国家(116297)
科学基金(101196)
社会(86579)
社会科(82109)
社会科学(82086)
(73537)
基金项目(71938)
自然(65763)
自然科(64322)
自然科学(64304)
自然科学基金(63153)
教育(63109)
(61168)
编号(54797)
资助(54748)
成果(43151)
重点(41490)
(41354)
(41333)
(39539)
创新(38789)
课题(36940)
科研(36240)
教育部(35881)
国家社会(35845)
期刊
(119849)
经济(119849)
研究(75893)
中国(47891)
(42643)
学报(40387)
管理(40187)
科学(37610)
(37167)
大学(31051)
学学(29345)
教育(26705)
技术(25669)
农业(24917)
(22836)
金融(22836)
业经(21171)
经济研究(21062)
财经(20574)
(17687)
问题(15597)
商业(14839)
技术经济(14593)
(13921)
统计(13838)
理论(13125)
(13092)
科技(13017)
(12955)
(12272)
共检索到386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江林  
本文基于马克思流通理论,考察了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的统一动态关系。技术创新的出现不会破坏零售业固有媒介职能,而是通过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促使零售业更高效的识别需求与引导生产,让零售进一步强化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本文根据消费需求、供应链结构和全渠道零售特性,分析新零售背景下零售职能的变与不变,在线上和线下一体化新零售格局中,零售的媒介机制得到升级,构筑大数据驱动的拉式流通供应链结构,同时符合马克思流通理论中对零售"媒介供需"和"质效担保"的前提作用。最后,本文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莉娟  庄逸群  
为了探讨互联网、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零售本质及其创新机制,本文从马克思流通理论出发,认为无论基于社会再生产视角还是商业资本视角,零售的本质始终在于作为关键的"交换"要素而发挥"媒介供需"的功能,应重视发挥零售识别需求、引导生产的联动机制,而零售商业资本则通过专业化的零售活动以保证更高的媒介效率,亦即以"质效担保"而更好发挥零售最本质的媒介功能。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不是对社会再生产基本规律的突破,从而也不改变零售的媒介本质,而是引发了具体的媒介机制的变化。适应互联网长尾需求的极大显现和"拉"式产销逻辑的转化,利用数字化驱动引导形成高度适应需求动态的柔性生产,是零售深度媒介供需的新机制,也是数字化零售引领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体现。本文还进一步应用案例研究法佐证了上述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向阳  
按照建设而不是批判的思路对《资本论》中的流通理论进行新的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中流通现象的研究,论证了在流通的作用、形式、内容、时间、费用、目的等方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娟  
零售是商品从生产或流通领域转入消费领域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最能代表商品运行终极目标的贸易形式。依照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联营不过是产业资本在商业领域的延伸,自营才是商业资本本质体现。放弃自营、普遍联营将使商人作为商人专门经营商品的技能退化,商业资本的独立性、预付性、循环性和增值性消失,零售商业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零售经营回归商业资本的本质特性、商品交换媒介的一般职能和商人的专业职能,既是助推零售行业高效发展、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消费升级、打造贸易强国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邱海平  李民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完整地分析了资本的流通过程,深刻揭示了单个资本连续循环所需要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以及社会总资本实现的过程和条件。本文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流通过程理论的分析框架,并结合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从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考察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参与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的具体方式,说明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需要通过对市场的干预来保证资本循环和周转的顺利进行,以实现资本获取剩余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如果说传销是商业的邪教,那么联营就是商业的鸦片。中国商业改革的实践经验与沉痛教训充分证明,长期以来对联营模式的过度依赖,使大批渠道食利者以盘剥中小供应商为生的体制机制弊端丛生、既得利益固化,迷失了改革的正确方向,错过了中国实体零售企业强身健体的历史机遇期,酿成了全国罕见、令人担忧的行业性重灾区。"自营是商业之本",乃卡尔·马克思商业资本学说的精髓和基石,也是移动通信、互联网时代中国流通创新的基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具有很强的时代针对性和历史批判性。重温马克思商业资本学说,对于我们揭露长期以来普遍联营酿成的商贸流通服务业重灾区的真相原委,以重振创新企业自营为基础,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流通体系,实现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以有错必改的实际行动对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纪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国  黄文义  
西方产权理论对产权概念范畴的界定并不完整,仅仅将其界定为法权上的权利束,忽视了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背后的权力对等关系。这一不清楚的产权概念界定随西方产权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被用于中国国企改革,使得改革中所谓的"产权清晰"成了一个"不清晰"的"清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将产权混同为所有权,把所有权定义为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把产权定义为包括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一组权力束权利,二者都是权利束,且没有了差别。这样,建立在混乱的产权范畴基础上的所谓"产权清晰"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超  
资本增殖的逻辑要求不断降低社会总生产过程中的流通费用,因而流通技术发展表现出不断突破时空界限的"加速主义"趋向。数字平台在传统商业领域的应用和拓展,降低了经济链条中的各种流通费用,并成为新流通渠道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实现了一次"流通革命"。数字平台企业的相关营收来自从别处转移来的剩余价值,本质上属于纯粹流通费用的范畴。一些平台企业单纯依靠所有权垄断而索取"经济租"的行为,会推高社会总流通费用,侵蚀实体经济部门的利润。一些平台企业的强势地位重塑了价值链分工的市场秩序,给非平台企业、公众甚至社会带来了负外部性。要发挥数字平台对国民经济的正向服务作用,必须有针对性地对数字平台企业进行反垄断规制、经济性规制以及社会性规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富胜  江楠  吴越  
数字时代的商品流通形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数字平台通过收集、处理与分析用户数据,组织并协调了规模极大、范围极广、响应极快的供求匹配网络,促进了商品流通。各类数字平台尽管不直接参与商品价值的生产,但嵌入了各类劳动者所创造价值的实现过程,提高了产业部门的周转速度,从而获取了对产业资本利润的索取权力和巨额的利润让渡收入。上述利润索取权力的实现前提是"数字圈地"与"赢者通吃"两个关键机制,即在新的数字平台模式下,数字平台无偿占有用户数据,并在风投资本的推动下通过纵向一体化与横向加强策略扩张平台规模,凭借平台交易的网络效应与规模效应在流通领域中占据垄断地位,发挥巨大功能,获取巨额收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继国  
马克思增长模型告诉我们,导致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直接变量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资本积累的速度——消费需求降低——利润率下降——投资剧降——经济危机。如果能在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让资本价值构成保持不变,或者说,让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宏观经济保持相同的增长率,则经济可维持稳定可持续增长。政府预防经济危机和反危机的长效机制应该在这个思路基础上展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阳  
合理适度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深刻理解把握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根源,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调节机制奠定基础。现有文献成果主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计量模型验证影响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成果较少。在广泛梳理国内外文献成果、回顾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演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探究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分析得出相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农业与非农产业间的收入差距是形成这一差距的主要根源,并据此提出相关调节思路。
[期刊] 征信  [作者] 桑朝阳  
数字货币概念范畴的清晰界定是理论分析的前提。数字货币和货币数字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货币特指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加密货币。数字货币系统构想起源于电子货币安全、高效、匿名转移支付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去中心化的价值转移支付系统即比特币系统诞生,标志着数字货币走向成熟。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自身系统内生的工作量证明,其数量由系统规则自身决定,不受外在经济关系影响。因此,数字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而是代表了未来数字经济时代一种新的技术关系和生产关系变革趋势。对数字货币不能是抽象的探讨,应当从技术属性、生产关系属性、交易模式、应用场景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胜利  
系统阐述了包含一般的、平均的劳动力价值构成及其变化界限、工资变动等方面内容的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乡镇企业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工资的形成机理,初步估量了2004年中国农民工在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试图探究农民工工资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农民工工资的相应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俊高  李萍  
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拓展,为深刻揭示农地撂荒实质和原因及其治理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一方面,从生产力的发展看,土地有限性假设随着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增产而被打破,当耕作部分优等及中等农地即能满足人类对主要农产品需求时,原来投入使用的其他农地特别是劣等地就有可能被撂荒;另一方面,从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看,当土地所有权经济上的实现受到阻碍致使土地各方主体的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农地也可能被撂荒。结合我国目前土地撂荒实际,可加以分类治理。对于常年性撂荒,引导农户休耕、轮耕或退耕还林;对于季节性撂荒,其总体治理思路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和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邱海平  陈雪娇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间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形成了以数字平台为中心,平台资本为主导,众多经济主体参与的平台型网络组织。与传统网络组织相比,平台型网络组织跨越了行业边界,实现了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和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在平台型网络组织内部,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了围绕着数据产品的社会化生产与使用的技术联系和平台资本主导的价值生产、实现、分配过程及经济关系。为了充分发挥平台型网络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强化落实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立更为完善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发挥其作为商品流通媒介和支撑传统产业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功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先进生产力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