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2)
- 2023(14000)
- 2022(12362)
- 2021(11718)
- 2020(9777)
- 2019(22640)
- 2018(22394)
- 2017(43030)
- 2016(23526)
- 2015(26594)
- 2014(26244)
- 2013(25585)
- 2012(23320)
- 2011(20683)
- 2010(20398)
- 2009(18334)
- 2008(17383)
- 2007(14751)
- 2006(12513)
- 2005(10337)
- 学科
- 济(90793)
- 经济(90697)
- 管理(65959)
- 业(61656)
- 企(52104)
- 企业(52104)
- 方法(47284)
- 数学(41759)
- 数学方法(41055)
- 农(22781)
- 财(21845)
- 学(21322)
- 中国(21231)
- 业经(19239)
- 地方(18931)
- 理论(15995)
- 贸(15436)
- 贸易(15428)
- 农业(15425)
- 易(14919)
- 务(14517)
- 和(14453)
- 财务(14437)
- 技术(14430)
- 环境(14417)
- 财务管理(14408)
- 制(13740)
- 企业财务(13649)
- 划(12725)
- 银(11362)
- 机构
- 大学(324562)
- 学院(324102)
- 管理(130162)
- 济(121039)
- 经济(118389)
- 理学(114755)
- 理学院(113446)
- 管理学(110864)
- 管理学院(110296)
- 研究(104203)
- 中国(73794)
- 科学(69497)
- 京(67570)
- 农(56469)
- 业大(53934)
- 财(52966)
- 所(51819)
- 研究所(48037)
- 中心(47715)
- 江(44901)
- 农业(44619)
- 财经(43929)
- 范(41937)
- 北京(41554)
- 师范(41437)
- 经(40143)
- 院(38553)
- 州(36921)
- 技术(36267)
- 经济学(35591)
- 基金
- 项目(237630)
- 科学(185887)
- 基金(172382)
- 研究(167477)
- 家(151835)
- 国家(150636)
- 科学基金(129738)
- 社会(103091)
- 社会科(97649)
- 社会科学(97622)
- 省(94247)
- 基金项目(92095)
- 自然(88523)
- 自然科(86481)
- 自然科学(86447)
- 自然科学基金(84805)
- 划(79409)
- 教育(78195)
- 资助(71802)
- 编号(67584)
- 重点(53235)
- 成果(52676)
- 部(51236)
- 创(49724)
- 发(49698)
- 科研(46443)
- 创新(46376)
- 课题(46314)
- 计划(45060)
- 大学(44363)
- 期刊
- 济(121734)
- 经济(121734)
- 研究(85888)
- 学报(57927)
- 中国(54704)
- 科学(50760)
- 农(50131)
- 管理(46631)
- 大学(43364)
- 学学(41187)
- 财(39471)
- 农业(35224)
- 教育(34666)
- 技术(30220)
- 融(20948)
- 金融(20948)
- 业经(20588)
- 财经(20136)
- 经济研究(19352)
- 业(17810)
- 经(17053)
- 科技(17021)
- 图书(16739)
- 版(16462)
- 业大(16106)
- 问题(15923)
- 技术经济(15403)
- 统计(15052)
- 理论(14987)
- 资源(14831)
共检索到443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简文成 邢鑫 王琪 全建钰 王立安 葛荣朝
香菇单核菌丝的杂交受到A和B等2种交配型因子的影响。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对香菇单核菌丝进行交配型鉴定,但存在技术复杂和成本较高的局限。为实现对香菇单核菌丝未知交配型基因的快捷鉴定,以香菇H31和BJ4菌株为材料,采用对交配型位点区域的特异性扩增和重测序的方法,确定了可用于未知交配型基因鉴定的PCR扩增引物。利用菌丝杂交结果确定能够杂交的2种单核菌丝,将其交配型分别记为A1B1和A2B2。根据NCBI获得的A和B交配型位点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在其保守区设计引物,对A1B1和A2B2单核菌丝进行PCR扩增。通过对扩增产物的重测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A1和A2、B1和B2不同交配型基因序列中的非保守区,然后在此区域设计4种交配型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实现对H31和BJ4香菇单核菌丝交配型基因的鉴定。根据分子水平的交配型鉴定结果,对H31和BJ4香菇单核菌丝分别进行杂交验证。结果表明,交配型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单核菌丝杂交结果一致。以香菇为试验材料确立的交配型基因鉴定方法不再依赖于全基因组测序,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食用菌交配型基因的鉴定,因此,研究结果对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祁丽萍 贾定洪 鲜灵
对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其中有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1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不符合1∶1,并且在交配型比例上出现偏差现象。对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生长速度试验表明,单核原生质体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其出发菌株比较,表现出生长速度慢的现象,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两两配对杂交菌株,其生长速度均快于其出发菌株和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且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生长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因子有关。
关键词:
金针菇 单核原生质体 交配型 菌丝生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范学 程水明 林芳灿
采用香菇栽培菌株苏香和野生菌株HL7 6各 4种不同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为亲本进行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等 1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单核体在不同性状中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 ,不同单核体在同一性状中亦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 ,并且一般配合力较高的单核体的杂交组合在 13个性状中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小。同时发现 ,从整体上看 ,栽培菌株苏香的一般配合力高于野生菌株的一般配合力。在 16个供试杂交组合中 ,A1B2×A4B4在菌丝生长速度性状、有关发育期、产量及子实体形状等性状方面的SCA相对效应值符合育种目标 ,是比较理想的组合。
关键词:
香菇 孢子单核体 配合力 育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会明 柴红梅 赵静 魏云林 赵永昌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杨柳田头菇菌株单孢生长速度与交配型之间的相关性做出分析。结果证明,该菌的单孢生长速度与极性、交配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尤其是极性,存在一个单孢生长极慢的极性。对于交配因子,单孢生长速度与交配因子Ax最相关,其次为Bx、By、Ay,而且可以说明交配因子的亚基X比Y更与单孢生长速度相关,它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杨柳田头菇 交配型 单孢生长速度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敏 张季军 刘俊杰 刘娜 李红
对滑菇单核菌丝体的培养特征和单核体间交配反应进行研究,并进行单核体出菇试验,检验单核体出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滑菇属于二极性交配系统,单核体菌丝的培养特征具有多态性,两种交配型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的分离规律;滑菇具有单核体结实的特性,但单核体栽培对产量造成影响,在发菌正常的情况下减产20%左右,因此,实际生产中应避免滑菇菌丝单核化现象对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滑菇 单核菌丝 单性结实 交配系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灿 汪中文 熊再明 代江红 闵家顺
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异 ,香菇的 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即A =B =,A =B≠和A≠B =难以互相区别。本研究将OWE 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用于香菇的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 ,应用OWE SOJ技术 ,可以观察到 3种不同的菌落形态 :由A≠B≠配对形成的具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 ,由A≠B =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及由A =B =或A =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通过一个附加的常规交配试验 ,A =B =和A=B≠反应易于互相区别开来。核迁移试验表明 ,核迁移出现于A =B≠反应中而不出现于A≠B =反应中。这一结果与OWE SOJ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 ,在常规交配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水明 林范学
【目的】验证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是否存在普遍意义的偏分离现象及其在栽培菌株与野生菌株中的表现。【方法】以17个野生和栽培香菇菌株为样本,采用交配型分析、OWE-SOJ技术鉴定孢子的交配型,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供试总数64.71%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分离比,其中12个供试栽培菌株中有9个,5个供试野生菌株中有2个;偏分离菌株中均有亲本型孢子数量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偏分离双核菌丝体的F1代担孢子的核型主要取决于双核亲本的组成。【结论】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偏离理论预期是一种统计学意义的普遍现象;偏离程度栽培菌株大于野生菌株。
关键词:
交配型因子 担孢子 香菇 偏分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茜 陈旭 杨雨 杨仁德 王晓敏
【目的】探明香菇黔香筛5号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添加物发酵对菌丝体中香菇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高活力菌种的制备及功能性产品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方式,以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重作为主要考察指标,结合培养过程中菌丝的生长性状,研究香菇黔香筛5号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不同碳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H等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测定该菌株经添加皇竹草(H)和中药渣(Z)浸煮汁液体发酵后其香菇多糖(LNT)对DPPH、ABTS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母种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硫酸铵,最适培养温度25~30℃,初始pH 4.0~6.0;菌丝体生长液体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硫酸铵或蛋白胨,培养温度25℃,接种量3%(V/V),pH 6.0。ZLNT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具有显著清除作用,当浓度为5 mg/mL时,清除率分别达86.7%和73.5%;HLNT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浓度为5 mg/mL时的清除率为75.5%。【结论】初步筛选出适宜于香菇黔香筛5号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该菌株表现出较好的副产物适料性,添加浸煮汁可促进发酵物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雷 周会明 柴红梅 李树红 田果廷 赵永昌
以8个杨柳田头菇菌株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担孢子单核体的各类交配型比例。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都存在一定的偏分离现象但程度不同,12.5%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比例;单孢挑取时间过短会导致一些菌株极性的丢失,多数菌株其亲本型孢子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若将生长速度极慢单孢菌株排除在统计之外,发生偏分离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5%,在各菌株4种交配型中,除菌株Y2外,菌株Y1也发生严重的偏分离现象(χ2=47.40),菌株Y1亲本型出现了处理前没有的偏分离现象(χ2=38.19),整个群体亲本型和重组型的担孢子分布偏分离程度加重,而Y1自交后代因挑取的单孢数量相对少(37~75个单孢菌株)并未发...
关键词:
杨柳田头菇 担孢子 交配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阳 乔鑫 张俊青 胡磊 姜兰兰 王星 边银丙
为探求抑制香菇镉富集的方法,开发镉污染防控技术,设置实验室菌丝培养和大棚袋式栽培2个阶段试验,分析培养条件及外源添加物对香菇菌丝及子实体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10~30℃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菌丝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在pH 4~8范围内随着培养基pH值升高,菌丝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含镉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 mmol/L Ca(NO_3)_2、KNO_3和Mg(NO_3)_2,发现Mg~(2+)能明显抑制菌丝对镉的富集;随着香菇子实体发育成熟,镉含量逐渐降低,不同部位镉含量呈现菌褶>菌盖>菌柄;在培养料中分别添加硫酸镁、硫酸锌、活性炭和沸石,发现添加50 mg/kg硫酸镁、60 mg/kg硝酸锌和2.5%活性炭,能使子实体镉含量下降42.8%、46.9%和50.3%。上述研究表明,培养条件和外源添加物对香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镉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外源添加物抑制香菇对镉的富集作用。
关键词:
香菇 镉 温度 金属阳离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俊杰 张云 张磊 谢斌 邱庆林 谢宝贵
采用生长速度测定法,对草菇异核体菌丝H1521进行非生物胁迫耐受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H1521菌丝在p H=4、p H=11、0.3 mol·L-1Na Cl、10 mmol·L-1H2O2等胁迫条件下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不致死,适合作为草菇应答非生物胁迫机制研究的胁迫条件;将菌丝置于4℃低温短时间处理后放回35℃进行培养还可正常生长,但在处理1 h后与空白对照出现显著性差异,4℃胁迫1 h适合作为后期低温胁迫机制研究的备选条件.
关键词:
草菇 异核体菌株 生物学特性 氧化胁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克荣 周而勋 陆家云
中国东部栗疫病菌的交配型王克荣周而勋陆家云(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病虫监测与治理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THEMATINGTYPESOFCRYPHONECTRIAPARASITICAINEASTCHINAWangKerong,Zhou...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慧 王迪 崔宝凯 彭卫红 李玉 何晓兰
【目的】从乳菇(Lactarius sp.)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并筛选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MHB),以提高松乳菇菌根苗人工合成效率。【方法】从乳菇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得到细菌,将纯化后的细菌液体培养离心后获得胞外代谢产物,以添加了不同菌株和不同浓度胞外代谢产物的PDA培养基接种松乳菇菌丝块,并以未添加胞外代谢产物PDA平板接种松乳菇菌丝为对照,比较25 ℃培养30 d后松乳菇菌丝生长的直径大小和菌丝密度;另一方面,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结果】共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胞杆菌属细菌,即菌株L1、L2和L3。当3株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添加量为2.5%时,均能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其菌落直径分别增加33.6%、55.6%和75.4%。当3株菌株胞外代谢产物以不同组合等比例混合后,在混合物添加量为5.0%时,L1-L3,L1-L2-L3两个组合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松乳菇菌丝直径分别增加36.9%和42.5%。L3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在添加量为2.5%、5.0%和7.5%时均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且添加量为7.5%时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效果最佳;L1-L3和L1-L2-L3两个组合也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通过对3株菌株形态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L1菌株为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L2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 cereus,L3菌株为环状芽孢杆菌B. zanthoxyli。【结论】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孢杆菌,其中Bacillus zanthoxyli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关键词:
菌根促生菌 松乳菇 外生菌根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水明 林范学 林芳灿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的研究概况。四极性蕈菌交配型A、B因子是非连锁的,双核菌丝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2种交配型和担孢子4种交配型的比例应分别为1∶1和1∶1∶1∶1。但在实际的遗传分析中,许多蕈菌这2类交配型的比例并非总以1∶1和1∶1∶1∶1的形式出现。菌丝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只找到1种交配型和担孢子只找到2种或3种交配型的现象并不罕见。香菇担孢子的4种交配型中,偏离孟德尔分离的担孢子以与亲本双核菌丝体相同的那2种交配型为多。对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的系统研究报道极少,现有的一些试验结果认为: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与单核体的再生能力和生长速度差异,与A、B交配型因子连锁的具...
关键词:
蕈菌 交配型因子 偏分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江桥 王玲 潘庆华
以分离自泰国大麦稻瘟病菌的2 个菌株TH12 和TH16,以及中国云南旱稻稻瘟病菌的2 个菌株94-64-1b和95-23-4a 为A、B 两组标准菌株;以采集于2002 年度广东省三大稻作区的141 个稻瘟病菌株为供试菌株;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的交配型及育性结构,以及两对标准菌株的鉴别能力进行了分析。在育性方面,广东群体的可育性菌株平均频率为85.9%。其中,粤北稻作区的最高,为97.7%,粤南稻作区的次之,为85.5%,粤中稻作区的最低,为74.2%。由此说明,稻作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就生长季节而言,早季的可育性菌株频率为82.8%,晚季的为89.6%,两者的差异不大。在交配型结构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