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2)
- 2023(9174)
- 2022(7925)
- 2021(7434)
- 2020(6411)
- 2019(14477)
- 2018(14169)
- 2017(27105)
- 2016(14133)
- 2015(15970)
- 2014(15424)
- 2013(14870)
- 2012(13607)
- 2011(11876)
- 2010(11349)
- 2009(10126)
- 2008(9234)
- 2007(7778)
- 2006(6486)
- 2005(5461)
- 学科
- 济(53307)
- 经济(53243)
- 管理(41772)
- 业(38857)
- 企(32851)
- 企业(32851)
- 方法(29494)
- 数学(26557)
- 数学方法(26147)
- 财(15793)
- 农(13480)
- 中国(12659)
- 学(11805)
- 业经(10963)
- 务(9954)
- 财务(9913)
- 财务管理(9889)
- 企业财务(9442)
- 税(9336)
- 农业(9171)
- 技术(9063)
- 理论(8958)
- 贸(8915)
- 贸易(8910)
- 制(8822)
- 税收(8813)
- 收(8766)
- 易(8696)
- 地方(8676)
- 和(8300)
- 机构
- 大学(193291)
- 学院(191297)
- 管理(76136)
- 济(75631)
- 经济(74185)
- 理学(67023)
- 理学院(66361)
- 管理学(64856)
- 管理学院(64529)
- 研究(61782)
- 中国(46123)
- 科学(40149)
- 京(39887)
- 财(35334)
- 农(34693)
- 业大(32678)
- 中心(30170)
- 所(29905)
- 财经(28716)
- 农业(27778)
- 研究所(27654)
- 江(27069)
- 经(26478)
- 北京(24022)
- 经济学(23540)
- 院(23373)
- 范(22453)
- 财经大学(21995)
- 师范(21959)
- 经济学院(21397)
- 基金
- 项目(143109)
- 科学(113004)
- 基金(106548)
- 研究(98334)
- 家(95414)
- 国家(94713)
- 科学基金(81775)
- 社会(62342)
- 社会科(59263)
- 社会科学(59248)
- 基金项目(56483)
- 自然(56463)
- 省(55257)
- 自然科(55253)
- 自然科学(55231)
- 自然科学基金(54242)
- 划(47713)
- 教育(46350)
- 资助(44084)
- 编号(37330)
- 重点(32765)
- 部(31730)
- 创(30619)
- 发(29742)
- 科研(28852)
- 创新(28730)
- 计划(28388)
- 成果(28267)
- 大学(27259)
- 教育部(27152)
共检索到265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青 赖舜男 齐向晖 王志军 陈徐宗
饱和吸收谱技术与激光稳频技术都是前沿量子科技中广泛应用的基础实验技术。北京大学高级光电子技术实验室将两者融合,自主设计了基于饱和吸收谱的激光稳频实验系统,并用于教学实践。实验中,清晰可见的分立光谱帮助于学生直观感受抽象的量子化图像,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精密的光路电路调节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沉稳心态和动手能力;实验内容丰富,紧跟时代前沿,可以有效启发思维,开阔眼界,激发兴趣。
关键词:
饱和吸收谱 激光稳频 调制解调 反馈控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全伟 段利红 刘清波 杜鹏程 李光慧
激光器是原子磁强计、原子陀螺仪等量子传感器的核心部件。量子传感器通过激光、磁场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相应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激光频率优化及稳定是实现量子精密测量的关键技术。该文在理解原子能级跃迁、激光饱和吸收稳频原理基础上,搭建了消多普勒激光饱和吸收稳频教学实验平台,通过扫描铷原子的消多普勒饱和吸收光谱,将激光频率锁定在铷原子的D1线上,获得了频率高度稳定的激光输出。该平台能够使学生直接观测原子吸收与激光频率稳定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以及实验动手能力的提升,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谭穗妍 林芳 翁嘉文 李凌燕
设计了一款可在实验室供学生演示和学习激光多普勒效应的实验装置。激光多普勒实验装置利用分立的光学元件搭建迈克耳孙干涉光路,干涉光路中采用两束具有频差的激光束平行叠加形成光拍来实现激光多普勒效应的演示,在Matlab环境下利用时频分析工具对差频信号进行分析,开发了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的振动测量系统。
关键词:
多普勒效应 时频分析 光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钟凯 温午麒 徐德刚 姚建铨
基于Nd:YAG/LBO内腔倍频开发了一套多功能全固态激光综合实验系统。创新性地引入准三能级Nd:YAG激光器、非线性光学倍频技术及独立温控技术,扩展了全固态激光器实验教学的内容,能够全面锻炼学生在全固态激光及非线性光学领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激光二极管(LD)泵浦源、Nd:YAG晶体能级结构及倍频的相位匹配等概念与技术的理解。该综合实验系统在经济性、适用性、功能性及科学前沿性等方面与现有装置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相关实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连天虹 寇科 刘丽娟 王萌
高质量的涡旋光束在量子信息、激光雷达、激光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用固体激光器直接产生涡旋光束,该文基于谐振腔模式与激光介质作用的速率方程,阐述了在二极管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中通过环形光泵浦产生拉盖尔-高斯涡旋光的原理。设计了环形光泵浦固体激光器产生涡旋光的实验方案并搭建了实验系统。实验产生了角向阶次为1阶、2阶的涡旋光束,相位涡旋手性可通过微调谐振腔输出镜调节。该实验能够使学生利用固体激光器直接产生涡旋光束并观察涡旋光束的相位特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激光谐振腔模式理论及涡旋光束相位特性的理解,为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高阶模式 涡旋光束 相位特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邱学军 姚文俊 曹振洲 沈健
为了加快新工科建设的步伐,推动创新实验平台建设,结合我校光电信息专业教学实际,研制了基于LabView控制的激光Z扫描实验平台。简述了激光Z扫描的工作原理、实验系统的组成及其构造、LabVieW控制的激光Z扫描程序以及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得了甲醇溶液的非线性折射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正常运行。该实验有助于学生提升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董英雷 姜乃卓 葛中芹 庄建军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设计了一种超外差结构的频谱分析仪综合实验系统,通过该实验系统学生可以全面深刻地掌握高频电路课程的核心知识。频谱分析仪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各模块均可由学生独立设计和制作,并接入系统进行调试。仪器具有100 kHz的频率分辨率,频率测量范围为50 MHz~300 MHz,频谱曲线显示清晰,功率测量精度较高。试用表明,该频谱仪实验系统教学效果好,可作为简易频谱仪在高校实验室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
频谱测量 混频 锁相环 信噪比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刚 焦志勇 刘鹏 贾玉磊
结合目前热门的二维材料性能研究,设计了基于二硫化钼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输出性能优化综合实验。实验采用液相剥离方法,制备性能稳定的二硫化钼可饱和吸收体,利用制成的可饱和吸收体实现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的稳定输出。实验设计可以应用于光电专业实验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有助于学生熟悉激光材料、加深对激光原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激光器设计 调Q锁模 实验教学 二维材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正民 郭素娟 徐丞 秦天天 孙小兵
以8年生盛果初期的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在河北省迁西县典型山地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N、P、K配合施用对板栗产量的影响。通过建立以N、P、K施肥量编码值为变量因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优化施肥量及N、P、K配比。结果表明:N、P2O5、K2O对板栗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同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N、P2O5、K2O对板栗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N>P2O2>K2O。其中,对板栗产量影响最大是N,其次是P2O5,K2O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效应函数的频率分析寻优可知,目标产量超过1.62 kg/株、置信区间为95%时,N、P...
关键词:
板栗 饱和D-最优设计 施肥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娄秀涛 徐连杰 赵海发
针对用高功率近红外固体激光器进行激光倍频实验存在光路调节难度大、安全防护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功率连续可见二极管激光的倍频实验方案。使用功率小于50mW、中心波长506nm的二极管激光作为基频光,利用偏硼酸钡晶体生成了nW级光功率的倍频紫外激光,并由高效光电倍增管探测。实验结果显示倍频光功率与基频光功率为二次函数关系,倍频效率与基频光功率为一次函数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值高度吻合。该实验方案具有光路校准难度小和安全防护要求低的优点。
关键词:
二极管激光 倍频实验 实验教学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任宏亮 徐鹏盛 卢瑾 陈浩 彭宏 周守利 张江鑫
为实现高精度测温,该文搭建了基于GaN微环谐振腔光芯片的温度测量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可调谐DFB激光器结合光电探测器采集透射光谱传感信号,检测谐振波长变化实现温度测量。为确保测量精度,在DFB激光器上加载直流偏置电压,同时外加一定幅度的交流电压实现其波长调谐,并通过温度反馈控制模块保持激光器温度恒定,以避免温度引起激光器波长漂移。为精确验证温度测量效果,实验中通过温度控制模块精确调控芯片的温度。结果表明在20.0~24.5℃时测温灵敏度为37.29 pm/℃,该方法可降低微腔传感系统造价,促进微环谐振腔测温的实际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朋磊 张骁 王文辉 郑恒彪 姚霞 朱艳 曹卫星 程涛
【背景】快速、准确地估算水稻产量对于肥水精确管理及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高光谱与激光雷达遥感作为2种不同的主被动监测技术,为水稻长势信息获取提供了多样化手段。【目的】对比2种遥感监测手段在不同生态点的独立数据集中的验证精度,寻求可移植性强的产量估算模型,对水稻长势监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及为精确农业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实施3年(2016—2018年)包含不同地点、不同品种与不同氮素水平的水稻田间试验,在抽穗后各时期同步获取点云数据和光谱数据,结合线性回归与随机森林回归来估算产量,探究抽穗后点云数据与光谱数据估算水稻产量的差异;同时评估产量模型在不同数据集的时空可移植性,寻求可移植性强的产量估算模型。【结果】利用点云数据估算产量的精度(R~2=0.64—0.69)优于光谱数据的估算精度(R~2=0.20—0.58);基于线性回归的产量估算模型,其验证精度明显优于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产量模型;产量模型在同一生态点的可移植性更强(不同生态点:RRMSE 16.69%—17.85%;同一生态点:RRMSE 11.37%—12.41%)。【结论】本研究为抽穗后水稻产量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不同遥感手段的性能比较,为收获前作物产量的实时估算提供重要支撑。激光雷达技术凭借其全天候工作的特点,在长江中下游水稻产量实时监测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激光雷达 高光谱 回归模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陶江玥 刘丽娟 庞勇 李登秋 冯云云 王雪 丁友丽 彭琼 肖文惠
训练样本的选取是影响监督分类精度的直接原因之一,数据空间分辨率越高,训练样本要求越准确,而人机交互训练样本选取推广力有限。利用机载高光谱(AISA)和激光雷达(LiDAR)主被动遥感数据,探讨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训练样本自动提取技术以及适合树种识别的遥感变量。根据树木的结构和高度差异,开展树高分层掩膜试验,并计算光谱间夹角,在每个高度层中自动化优选树种的高纯度训练样本。计算植被指数、主成分分析等特征变量,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研究区进行树种精细分类。实验表明:通过对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雷 翟迪迪 陈修亮 潘海峰 吴光
本文使用Xilinx FPGA作为开发平台,设计了一种基于SD卡的新型单光子激光雷达数据存储平台。针对单光子激光雷达的数据特点,验证了通过DDR3芯片SD卡在2.0版本SPI模式下可以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确保单张SD卡能够稳定以最大5 Mbps的写入速率稳定工作。同时,该文验证了采用多SD卡扩展方案可以进一步提升写速度,并将存储能力提高至0.5 TB以上。如果将SD卡提升至3.0版本,理论上单卡存储能力可以达2 TB。该存储系统已实际应用于单光子激光雷达的成像实验,由于SD卡轻巧、稳定和抗干扰等优点,新的存储方案在数据容量、集成度、能耗和成本等指标方面与目前通用方案相比均有显著的提升。SD卡存储方案的高性价比特点对未来广泛应用于单光子雷达的量产具有较大吸引力。这种新的数据存储方案在无人机载、船载和车载测绘等低载荷、高集成的单光子激光雷达产品的实际应用中具有优势。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善春 袁洪学 李鲤
采用随机介质ZnO颗粒结合金属-介质界面传播的SP(表面等离子)波补偿损耗,设计实现了一种石英-金膜-混合ZnO染料的金属腔激光器。从散射和光增益两方面证明了随机激光的存在,在发射谱中观察到了带宽小于1nm的尖峰。分析结果发现,金属层对于随机激光的发生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结构的受激面积阈值和激发阈值的数值分析结果符合随机激光原理。该研究对于光通信和光电集成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金属腔激光器 光通信 补偿损耗 随机激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