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6)
2023(9616)
2022(8096)
2021(7679)
2020(6615)
2019(15154)
2018(14688)
2017(29245)
2016(14956)
2015(16536)
2014(16121)
2013(15580)
2012(13827)
2011(11902)
2010(11396)
2009(10188)
2008(9747)
2007(7988)
2006(6452)
2005(5428)
作者
(37246)
(30926)
(30847)
(29392)
(19793)
(14701)
(14282)
(12205)
(11983)
(10718)
(10682)
(10486)
(9938)
(9397)
(9387)
(9342)
(9282)
(8886)
(8850)
(8834)
(7637)
(7143)
(7138)
(7058)
(7048)
(7048)
(6698)
(6430)
(6164)
(5982)
学科
(54713)
经济(54650)
(43521)
管理(42966)
(35472)
企业(35472)
方法(31487)
数学(28650)
数学方法(28293)
(21722)
银行(21576)
(20202)
(19001)
(17087)
中国(15732)
(15077)
金融(15076)
(12993)
业经(11841)
(11714)
财务(11682)
财务管理(11647)
(11310)
制度(11297)
企业财务(11100)
(10994)
保险(10902)
业务(10750)
(10588)
贸易(10578)
机构
大学(190991)
学院(190026)
管理(82543)
(81685)
经济(80170)
理学(71561)
理学院(70973)
管理学(69910)
管理学院(69546)
研究(53059)
中国(52715)
(41588)
(37086)
财经(33763)
(31127)
中心(29252)
科学(28824)
(26566)
经济学(26558)
财经大学(26086)
(25490)
业大(25025)
经济学院(24325)
(24225)
银行(23130)
(22578)
商学(22296)
北京(22194)
商学院(22103)
(21994)
基金
项目(137673)
科学(111405)
基金(105022)
研究(101179)
(89739)
国家(89045)
科学基金(79818)
社会(67842)
社会科(64556)
社会科学(64539)
基金项目(56101)
自然(51872)
(51784)
自然科(50782)
自然科学(50771)
自然科学基金(49854)
教育(46849)
(43635)
资助(42488)
编号(39666)
(31928)
重点(30308)
成果(29799)
(29605)
国家社会(29136)
教育部(28647)
人文(28223)
(27836)
创新(27676)
科研(27428)
期刊
(75150)
经济(75150)
研究(56719)
(37360)
金融(37360)
(32665)
中国(30626)
管理(28597)
学报(23517)
科学(23426)
(21202)
大学(19744)
学学(19068)
技术(16576)
财经(16441)
(13851)
农业(12783)
经济研究(12509)
教育(12349)
业经(12059)
理论(11166)
实践(10374)
(10374)
财会(9899)
问题(9848)
统计(9150)
技术经济(8888)
(8632)
现代(8076)
商业(8060)
共检索到271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新兰  
本文提出了动态银行监管的"风险调整"规则,认为银行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的变化,是银行与储蓄者、银行与借款人、银行与银行、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以及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所共同决定的。通过分析,构建一个基于风险视角的动态有效银行监管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HESS Patrick  
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在向更环保、更可持续的经济和金融体系过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对经济行为体和金融市场参与者有巨大影响,可以加速绿色经济转型进程。与此同时,银行必须评估和管理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过渡风险,这些风险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客户,从而影响银行自身。本文基于欧元区的实践,回答了银行的自愿行动是否足够,或者是否需要额外的监管要求和相应的监督审查来应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问题,并且评估了此类监管要求通常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以及监管机构未来修改规则手册的可能性。本刊编译了此篇欧洲央行的论文,以期为读者带来启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房巧玲  崔宏  高思凡  
监管风险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银行监管模式需要适应监管风险的演变。次贷危机后,监管机构日益重视银行系统性风险及银行不当行为风险,并强调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相结合。但现行监管模式偏重于关注"物化"的指标和制度,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导致对人及其行为的风险重视不足。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透过银行相关责任人的行为进一步考察行为的动机、过程、后果,探寻对监管风险的有效应对,可以对现行银行监管模式进行补充、拓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李福  邱凯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和基础载体,发挥着引导资金流通与实现资金余缺调剂的重要职能。然而,融资困境一直是市场参与主体发展的瓶颈,"钱荒"问题日益凸显与蔓延,遏制了投融资活动的资金需求。同时,民间"钱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基于此,商业银行表外事项迅猛发展,发挥了创造利润与缓解流动性压力的双重作用,但其膨胀的杠杆效应,重构了银行风险结构,加剧的风险更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此,以表外事项为载体,以表外风险监管为目标,以表外负债风险监管为核心,构建商业银行业务收益——风险博弈模型,完善商业银行表外事项运作与信息披露机制,逐步提高风险监管效率,从而确保其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卉冉  孙英隽  
通过对比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4年资本监管新标准颁布前后的数据,研究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的动态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前,资本监管对资本不足和资本缓存不足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且这种积极影响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后持续发挥作用。而资本缓存充足的银行在实施新政策之前倾向于投资高风险资产,但在实施新政策之后为了向监管机构展示其良好的经营状况,会继续提高资本水平。资本约束对于降低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龚明华  张晓朴  文竹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等国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推出了多项强化监管的改革措施。这对于评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影子银行的概念与内在风险2007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麦卡利(Paul McCulley)第一次提出了影子银行的概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明华  
银行的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人员及监管部门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可是 ,双方的目的是很不同的。银行监管部门担心的是银行业的安全问题 ,而银行管理人员担心的是如何为股东创造价值的问题。本文讨论银行应该如何通过风险衡量 ,权益分配及内部资金调拨来为股东创造价值 ,同时又满足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德  
网络银行的发展使监管复杂化,监管当局要适应这一变化。各国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分两个层次:企业级监管和行业级监管;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形成了美国和欧洲两种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学艳  茆训诚  吕思聪  
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金融脱媒、资产证券化发展滞后与监管套利等驱动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爆炸式增长,促使机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强,系统性风险积聚,2016年起央行构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拉开全面监管的序幕。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模型检验了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影子银行业务模式与系统性风险特征相关,随着机构间关联性上升,大型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增加并高于中小型银行;影子银行发展促使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并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该效应显著增强;MPA及后续强监管政策短期内激进式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水平。基于以上结论,监管部门应在加强全面管控、引导影子银行业务规范化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同时,要防止激进式调控,避免"监管不足"或者"监管过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俊  官文元  
通过梳理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相关指引的历史演进,介绍目前国际上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通行做法,解读巴塞尔委员会最新发布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指引,并评述该监管指引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及其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薇  张勇  王运玺  
首先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视角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剖析,其次引入动态CoVaR方法对我国部分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测度,得到在险价值与银行资产规模密切相关;但条件在险价值与银行资产规模并没有必然的关系,部分中小银行由于风险抵抗能力不高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也可能较大,应纳入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同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自身风险VaR、不良贷款率以及宏观经济波动与CoVaR具有负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星  
本文在Merton(1974)假设资产价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的分析基础上,通过引入银行的监管机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银行面对高低两种不同类型风险的资产组合进行选择时,银行的监管强度对银行风险策略选择的相互影响关系。在VaR监管约束下,银行监管当局的审查强度和强加的银行关闭阈值使银行承担风险的激励弱化,通过引入恐慌因子,使银行资本要求变得更为风险敏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作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产物,交叉金融创新拓展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优化了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然而,交叉金融创新具有涉及机构多、嵌套环节复杂、资金链条长的特征,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的传染和蔓延,危害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这对我国目前以机构监管为主体的分业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要坚持"穿透式"监管理念,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建立符合交叉金融创新规律的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框架,完善与"穿透式"监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与"穿透式"监管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向下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向上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和中间穿透核查融资交易全链条三个层面,加强对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穿透式"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家才  
由次贷风险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传统的静态监管方法已难以有效控制现代银行的金融风险,从而催生了对风险指标的动态监管研究。所谓商业银行风险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