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5)
2023(10726)
2022(9127)
2021(8572)
2020(7375)
2019(16580)
2018(16305)
2017(31872)
2016(16743)
2015(18615)
2014(18361)
2013(17745)
2012(15991)
2011(14042)
2010(13904)
2009(12601)
2008(12169)
2007(10239)
2006(8812)
2005(7408)
作者
(42986)
(35526)
(35355)
(33917)
(22866)
(16903)
(16424)
(13865)
(13864)
(12414)
(12232)
(12032)
(11196)
(10958)
(10698)
(10635)
(10625)
(10367)
(10315)
(10141)
(8600)
(8391)
(8358)
(8248)
(8097)
(7954)
(7670)
(7608)
(6918)
(6845)
学科
(66390)
经济(66210)
管理(49769)
(46907)
(37929)
企业(37929)
方法(33130)
数学(28520)
数学方法(28108)
中国(22896)
(18410)
(17124)
业经(14613)
(13619)
地方(13554)
理论(12335)
(12001)
银行(11998)
(11872)
财务(11832)
财务管理(11807)
(11337)
企业财务(11213)
(11169)
(11122)
保险(11075)
农业(11068)
(10495)
(10462)
贸易(10454)
机构
大学(222555)
学院(221160)
管理(92970)
(92457)
经济(90412)
理学(80122)
理学院(79311)
管理学(78008)
管理学院(77561)
研究(66653)
中国(55086)
(45528)
(45227)
科学(37499)
财经(36345)
中心(34274)
(33204)
(32616)
经济学(29088)
(29074)
业大(28756)
(28294)
(28109)
师范(28073)
北京(27814)
财经大学(27484)
经济学院(26325)
研究所(26128)
(25823)
(25028)
基金
项目(155612)
科学(125942)
基金(117103)
研究(115785)
(99722)
国家(98883)
科学基金(88527)
社会(78575)
社会科(73675)
社会科学(73652)
基金项目(62560)
(58917)
自然(56626)
自然科(55440)
自然科学(55427)
自然科学基金(54413)
教育(53691)
(50071)
资助(46692)
编号(46408)
成果(36163)
(35500)
重点(34159)
国家社会(32886)
(32537)
(31943)
教育部(31672)
人文(31298)
课题(30475)
创新(30385)
期刊
(94922)
经济(94922)
研究(67789)
中国(40172)
(35664)
管理(33284)
科学(27821)
学报(26819)
(24374)
金融(24374)
(24370)
大学(22526)
教育(21550)
学学(21099)
技术(19860)
财经(17660)
农业(16141)
业经(15184)
(15117)
经济研究(14634)
问题(14252)
理论(11123)
(10631)
现代(10416)
统计(10346)
财会(10320)
技术经济(10293)
实践(10202)
(10202)
图书(9944)
共检索到320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宇琳  李强  张辉  刘奕  
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我国正进入高风险社会阶段,城市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通过梳理风险社会风险的时代特征、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理论,对传统城市安全规划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借鉴"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风险发生机制分析框架,提出突发事件的类型从自然灾害走向人为灾害、承灾载体的破坏方式从本体破坏走向功能破坏、应急管理从静态防范走向动态防范的城市安全规划范式转型的思路。最后,以高密度地块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规划和灾后应急规划为例,对新时期城市安全规划的若干重要议题加以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甄峰  席广亮  秦萧  
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建设除了技术支撑之外,还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城市政府、企业和居民活动及其空间的影响。本文在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认为智慧城市的出现是适应当前城市化战略转型、公共服务提升、社区发展和城市问题解决的必然趋势,从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平台两个方面梳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从流动空间以及新的人地关系、时空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的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明确地理学应对和研究重点。同时,提出基于城市地理研究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的主要方向,包括顶层设计、功能和空间布局、基础设施整合、城乡治理等内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镇海  李建会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由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消费逻辑存在诸多问题,使人们在健康、安全、金融、环境、消费等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人化"的质量风险,质量已成为现代风险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思成  运迎霞  李道勇  
基于京津冀地区1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雨洪安全风险QDF评价体系并优化风险测度函数,从雨洪管理的角度对防灾规划措施进行响应性研究。结果显示:既定重现期下的测度函数优化能够提高雨洪风险的评估效率;海绵城市建设并非持续性投资,雨洪基建管理应在投资水平、预期损失和总成本间寻找最优效益点;内涝情境下的降雨强度值与5种土地类别承灾体的损害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江河堤防失稳情境下的防灾规划需依据风险评估值划定Ⅲ级雨洪防护圈;雨洪管理项目清单应依据不同气候场景下的灾害影响范围进行弹性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城市土地使用的综合研究并在土地使用组合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城市规划应考虑城市人口规模及构成,要珍惜每一寸土地,更应该追求特色,突出城市景观和空间构成,赋予最强烈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同时应该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乙喆   王兴平   马雨琪  
伴随着我国大力推动低碳城市实践,城乡规划成为了引导低碳实践的重要政策工具。为了进一步加强低碳规划中“认知”与“实践”的匹配程度,从城乡规划实践出发,构建基于空间视角的城市碳排放定量化评估方法具有重要价值。选取江苏省扬中市为解释性案例,立足于传统的城市碳排放核算方法,采用“点状+线状+面状”空间形式进行城市碳排放空间关联。研究表明该方法(1)可有效识别城市碳排放特征,明确工业、居住、商业、交通和公共管理与服务等部门在城市碳排放中的作用与地位。(2)可以明确城市全域空间碳排放强度,识别重点碳排放空间单元。(3)可以判别商业、工业、居住、公共服务、交通等用地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建立不同功能用地活动与碳排放的经验性认知。(4)可全面识别城市不同层级空间治理单元碳排放主要的特征。研究认为可以提供如下方面的规划实践引导,(1)为构建基于用地的城市碳排放量预测评估提供经验参数支撑。(2)为构建空间视角的城市低碳规划策略提供信息引导。(3)为构建面向多层次治理单元的低碳规划应对体系提供信息支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秀云  
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口流迁与社会融合逐步成为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实因素。流动人口缺乏在城市的原始积累,生存状态不体面,对城市社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户籍制度仍然是制约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主要障碍。在风险治理和安全保障方面,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体系中的制度化生存问题,通过扩展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归属感。同时,还必须加强流动人口的常态性、制度性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素质和对城市社会的自适应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艳明  
当前中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理想的城市空间仍然难以获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市设计在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下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在回顾城市设计概念和内涵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的发展概况,并重点分析了城市设计的现状和问题。在分析阐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制下必须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一体化融合之路。最后从二者相结合的角度,从理论认识、法规体系、研究重点和方法途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城市设计的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功豪  
1我们正处在"后"的世界1.1"后"与"新":时代话语的嬗变上世纪起的100多年,人类社会处在复杂纷呈的动态变革中,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城市等多个领域,以"后"为前缀的名词纷纷涌现。如:后苏联、后冷战、后危机、后工业社会、后现代、后现代城市规划、后郊区、后大都市等。与此同时,与"后"相对应的,又出现了许多以"新"为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牛彦合  焦胜  操婷婷  夏保林  冯永杰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设施服务能力三方面构建城市多灾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风险区划和指标分值双向引擎的方式进行多灾种风险评估,基于此提出规划对策,有助于弥补某些高风险地区及高风险要素被忽视的缺陷、全面系统地解决多灾种防控问题。以三门峡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辨识出研究区面临的多灾种为火灾、重大危险源灾害、洪涝灾害和地震地质灾害,然后评估出高风险区域为重大危险源附近、城中村、城边村、断裂带两侧以及老城区建筑人口密集区,高风险要素为P5(最小地面高程)、S2(建筑密度)、R6(人均避难场所面积)、R9(物资保障点建筑面积)等,最后从优化用地布局、配置避难空间和完善避难设施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学谦  
文章针对现代城市普遍发生的暴雨渍水灾害问题,在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基于GIS技术,建立“调、蓄、渗、疏、用、排”为内容的生态防渍规划体系,防治城市渍水灾害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明媚  冯奎  吴程程  
加拿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有30多年,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认为在城市中引入公众参与,会让公众对城市规划和管理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可以让政府更好地管理城市。本文着重论述加拿大公众参与的起源、理念、技术和方法的先进经验,对比我国公众参与所处的历史阶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我国城市规划中完善公众参与需要从主体法、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及规划编制程序几个方面,通过城市试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铌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类招生,贯彻通识教育背景下,科学建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建立良好认知结构、知识框架;随着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用于教学;通过教、学互动,开拓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探讨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材的教育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伟轩  朱喜钢  
大理同时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滇西中心城市,面临着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保护的突出空间矛盾。结合新区域主义理念和有机集中思想,在分析大理城市发展诉求与自身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要解决大理城市发展的空间困境,必须跳出行政区划的桎梏,整合大理与周边城镇的发展空间来共同承载滇西中心城市的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