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2)
- 2023(10790)
- 2022(9234)
- 2021(8826)
- 2020(7720)
- 2019(17910)
- 2018(17909)
- 2017(34395)
- 2016(18756)
- 2015(21438)
- 2014(21506)
- 2013(20589)
- 2012(18869)
- 2011(16762)
- 2010(16557)
- 2009(15294)
- 2008(15261)
- 2007(13691)
- 2006(11255)
- 2005(9790)
- 学科
- 济(75336)
- 经济(75253)
- 管理(56370)
- 业(52166)
- 企(44606)
- 企业(44606)
- 方法(41381)
- 数学(36488)
- 数学方法(36038)
- 财(22823)
- 农(18505)
- 中国(17374)
- 务(15695)
- 财务(15652)
- 财务管理(15615)
- 学(15204)
- 业经(15166)
- 企业财务(14910)
- 理论(13732)
- 贸(13448)
- 贸易(13445)
- 易(13054)
- 制(12595)
- 地方(12481)
- 农业(12271)
- 和(11997)
- 银(10750)
- 银行(10727)
- 技术(10620)
- 融(10392)
- 机构
- 大学(267266)
- 学院(262992)
- 济(107592)
- 管理(105741)
- 经济(105418)
- 理学(92503)
- 理学院(91584)
- 管理学(89870)
- 管理学院(89389)
- 研究(78866)
- 中国(60026)
- 京(53702)
- 财(51386)
- 科学(47994)
- 财经(41279)
- 农(40300)
- 业大(38789)
- 中心(38484)
- 所(38069)
- 江(37763)
- 经(37592)
- 研究所(34781)
- 范(33950)
- 经济学(33716)
- 师范(33601)
- 北京(32877)
- 农业(31895)
- 财经大学(31006)
- 经济学院(30634)
- 州(30198)
- 基金
- 项目(179704)
- 科学(142469)
- 基金(131901)
- 研究(131281)
- 家(113494)
- 国家(112571)
- 科学基金(98485)
- 社会(83483)
- 社会科(79181)
- 社会科学(79159)
- 基金项目(70476)
- 省(70416)
- 自然(64728)
- 自然科(63277)
- 自然科学(63260)
- 教育(62919)
- 自然科学基金(62152)
- 划(58905)
- 资助(54267)
- 编号(53819)
- 成果(43582)
- 部(40812)
- 重点(40080)
- 创(37784)
- 发(37088)
- 课题(36030)
- 教育部(35714)
- 科研(35434)
- 大学(35278)
- 创新(35218)
- 期刊
- 济(107502)
- 经济(107502)
- 研究(71287)
- 中国(45912)
- 财(43175)
- 学报(39265)
- 管理(36657)
- 科学(35434)
- 农(34027)
- 大学(30722)
- 教育(29655)
- 学学(28351)
- 技术(23519)
- 农业(22977)
- 融(20896)
- 金融(20896)
- 财经(20841)
- 经(17850)
- 经济研究(17477)
- 业经(17143)
- 问题(14616)
- 图书(14392)
- 统计(13281)
- 技术经济(13227)
- 财会(13058)
- 理论(12671)
- 业(12579)
- 版(12551)
- 策(11966)
- 商业(11819)
共检索到366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红萍
当前高校巨额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共财政安全和社会经济问题的一大隐患。为了探求高校过度负债行为的成因,本文以预算软约束理论为基本的分析框架,从内生性和外生性两个方面对我国高校的过度负债行为的制度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高校的过度负债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与高校管理者各有期待、相互作用的结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淑华 王福友
在我国高校外延式大规模扩张过程中,向银行贷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财务困境成为办学者的一种选择。由于缺少必要的约束,高校群体性负债问题十分严重,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从预算软约束的视角探讨高校群体性负债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硬化高校预算约束的对策,为从制度上防止和化解高校的负债风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预算软约束 高校群体性负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家勤 石琳
中国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负债的行为倾向,这与预算约束呈现了背离之势。研究地方政府突破预算约束而过度负债的行为机制,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入手:客观上,由于分税制、项目制、晋升激励机制等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负债过度;主观上,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经济人"的本质诱发道德风险而使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行为,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地方融资举债机制,避免金融道德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软预算约束 道德风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曾莲 江帆
选取2007-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回归与静态面板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预算软约束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预算软约束不仅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三大要素的共同作用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一结果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问题提供了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曾莲 江帆
选取2007-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回归与静态面板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预算软约束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预算软约束不仅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三大要素的共同作用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一结果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问题提供了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华
当前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已成为影响我国公共财政安全和社会经济的重大隐患。本文以预算软约束理论为视角,从传统的预算软约束和变异的预算软约束两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偏好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探求其制度性根源。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本文认为上述问题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辖区内组织等各方各有期待、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经济体制弊端和政府体制弊端混合体,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政府体制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叙果 张广婷 沈红波
本文针对我国当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偏好于大量建立地方债务融资平台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逻辑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影响地方政府建立融资平台进行大量负债的全部激励,而政府的"经济参与人"和"政治参与人"的双重角色以及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软预算约束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的重要原因。在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共同作用下,促使了地方政府倾向于大量建立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借贷。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蔡吉甫
以我国沪深两市2004—2006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在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双重软预算约束的框架内,实证检验了银行负债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研究发现,银行负债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整体上是失效的,这种失效对于政府控制的公司是恶化的,对于非政府控制的公司则是弱化的。若深入到银行负债的具体构成,研究显示,短期借款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在政府控制的公司中是弱化的,在非政府控制的公司中则是有效的;而长期借款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在政府控制的公司中是恶化的,在非政府控制的公司中则是弱化的,并且,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长期借款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失效问题在省级政府和非政府控制的公司中变得越严重。相反,对于...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柳建华
国外的研究认为负债能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本文从预算软约束的视角,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银行负债的这种治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企业银行负债抑制了投资规模的扩张;但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来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因具有更强的预算软约束预期,银行负债对其投资规模扩张的抑制作用更弱;相对于中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来说,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银行负债对其投资规模扩张的抑制作用更弱。
关键词:
银行负债 预算软约束 代理成本 投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竹枝 李明月
本文分析了作为所有者的政府、最大债权人的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状况。试图从这个角度 ,为国有企业高负债型的资本结构提供一个解释。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府 银行 预算软约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江少波 刘晓璐
近年来,预算软约束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领域,本文重点围绕预算软约束的研究现状分析、原因分析以及形式展开了分析,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
预算 软约束 原因 形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昌忠泽 刘婵婵
通过对历史上几次重大债务危机成因的比较研究,探讨软预算约束、资产负债表失衡与债务危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现软预算约束是导致债务危机爆发的共同制度根源,主要表现在财政纪律软约束、有限责任和破产重组、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安全网等四个方面。以此为基础,从政府、企业、中央银行、社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硬化预算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软预算约束 资产负债表失衡 债务危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昌忠泽 刘婵婵
通过对历史上几次重大债务危机成因的比较研究,探讨软预算约束、资产负债表失衡与债务危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现软预算约束是导致债务危机爆发的共同制度根源,主要表现在财政纪律软约束、有限责任和破产重组、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安全网等四个方面。以此为基础,从政府、企业、中央银行、社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硬化预算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软预算约束 资产负债表失衡 债务危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付莉 王訸
与2000年左右国有企业债务处置不同的是,本次地方政府的债务处置采取了首先进行债券化的方式,这是我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项创新。本文的目的是对这项创新应用进行理论解释,着重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债券化是否是帕累托改进的?能否促进社会福利提高?本文首先对Qian和Roland(1998)的预算约束模型进行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引入区域产业结构、土地资源、地方政府积极程度及地方政府破产成本等因素,通过一个多期局部均衡模型,探讨地方政府项目收益、预算约束规则与社会总福利的关系。我们发现:硬约束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大于软约束条件;硬约束条件下的社会总福利大于软约束条件,而对于硬约束内部分类,本文区分了一般硬约束与严格硬约束,两种情况下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与地方政府税收、政府积极程度、土地禀赋等因素有关;引入地方政府的破产成本之后,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破产而引发极大的政府信用危机,在经济新常态与房价滞涨时期,一般硬约束而非严格硬约束可能是地方政府防范破产成本发生的最优选择,这也与财政部近期开始允许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可用于偿还存量债券债务的政策实践相一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主流宏观经济学范式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一是假定企业面临着硬的预算约束;二是假定企业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以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因此,将预算约束与资产负债表状况引入到现代宏观经济学中,能够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建立坚实的微观基础。美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着软预算约束现象,软预算约束与资产负债表失衡相结合,能使我们加深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认识。
关键词:
软预算约束 资产负债表失衡 金融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