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26)
- 2023(16827)
- 2022(14507)
- 2021(13599)
- 2020(11365)
- 2019(26247)
- 2018(25926)
- 2017(49690)
- 2016(26971)
- 2015(30142)
- 2014(29924)
- 2013(29031)
- 2012(26305)
- 2011(23470)
- 2010(23426)
- 2009(21190)
- 2008(20425)
- 2007(17878)
- 2006(15382)
- 2005(13243)
- 学科
- 济(99418)
- 经济(99278)
- 管理(84438)
- 业(78631)
- 企(67639)
- 企业(67639)
- 方法(47417)
- 数学(41040)
- 数学方法(40454)
- 财(28874)
- 中国(27067)
- 农(26758)
- 业经(23893)
- 制(22078)
- 技术(21682)
- 学(20609)
- 理论(19488)
- 地方(18868)
- 务(18413)
- 财务(18335)
- 财务管理(18295)
- 农业(17715)
- 企业财务(17360)
- 贸(16881)
- 贸易(16870)
- 易(16396)
- 和(16247)
- 环境(16129)
- 银(15926)
- 银行(15882)
- 机构
- 大学(369449)
- 学院(368111)
- 管理(149931)
- 济(143729)
- 经济(140539)
- 理学(130457)
- 理学院(129069)
- 管理学(126799)
- 管理学院(126108)
- 研究(116152)
- 中国(85657)
- 京(77367)
- 科学(71100)
- 财(67925)
- 所(55656)
- 财经(54354)
- 农(54309)
- 业大(53918)
- 中心(53708)
- 江(53550)
- 研究所(50664)
- 经(49488)
- 范(48585)
- 北京(48144)
- 师范(48142)
- 经济学(43148)
- 州(43006)
- 院(43000)
- 农业(42224)
- 财经大学(40707)
- 基金
- 项目(258236)
- 科学(204561)
- 研究(191950)
- 基金(187035)
- 家(161550)
- 国家(160185)
- 科学基金(139694)
- 社会(120688)
- 社会科(114373)
- 社会科学(114345)
- 省(102095)
- 基金项目(99749)
- 自然(90626)
- 教育(90285)
- 自然科(88571)
- 自然科学(88552)
- 自然科学基金(86954)
- 划(85192)
- 编号(78842)
- 资助(75911)
- 成果(63296)
- 重点(57477)
- 创(57120)
- 部(57117)
- 课题(54283)
- 发(53968)
- 创新(52723)
- 制(50238)
- 教育部(49715)
- 国家社会(49325)
- 期刊
- 济(153363)
- 经济(153363)
- 研究(106640)
- 中国(72945)
- 管理(56529)
- 学报(55256)
- 财(53390)
- 科学(51327)
- 教育(48699)
- 农(48610)
- 大学(43433)
- 学学(40547)
- 技术(35632)
- 农业(33760)
- 融(28819)
- 金融(28819)
- 财经(26361)
- 业经(25415)
- 经济研究(23697)
- 经(22503)
- 问题(19384)
- 科技(19324)
- 图书(18885)
- 技术经济(18119)
- 业(17681)
- 理论(17461)
- 版(16759)
- 现代(16051)
- 实践(16011)
- 践(16011)
共检索到529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志升 李静 范丽英
在分析交叉学科的发展需求与交叉学科的人才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创新学生团队的培养实践,重点从基于项目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建设、授课方式,以及项目学习机制、管理机制、创新平台建立等方面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交叉学科 项目驱动 创新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建飞 吴太山 吴书光 尹承梅
通过阐述交叉学科的特性,分析交叉学科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交叉学科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构建问题。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研究生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不仅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传统管理体制及"单科制"组织体系的"惯性",使我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不少困境和障碍。当务之急是树立大学科意识,积极推进学科交叉的制度创新,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互动和协同。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露泉 刘燕 韩志武 丛茜 李建桥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原来的单一学科领域。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代表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本质特征,因此,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的人才代表了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趋势,也是应对新世纪科技难题挑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已经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利
大学受到学科规训制度和知识规划制度的夹持,学科规训构筑了学科壁垒,并形成了以学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惯性;交叉学科相关政策的实施是知识规划向学科规训发出的“挑战”,意在弱化学科规训的利己性和排他性,强化知识规划的公益性和融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是适应现在和引领未来,明确的目标定位迫使人才培养方式必须从学科导向向解决综合复杂问题导向转变,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的、能缝合学科裂缝的“操刀人”,但面临着交叉资源缺乏和体制机制受限的现实困境,下好工程博士先手棋,注重系统化顶层设计,构建交叉学科及其人才培养的运行保障机制是当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应对方向。
关键词:
交叉学科 人才培养 跨学科思维 工程博士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蓉 刘联
本文通过对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工程教育理念的阐述,以学科竞赛为教学载体,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及学生自我评价角度入手,理性分析现今医工交叉学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医工交叉学科教学模式新思路,探索建立与技能教育相适应,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促进学校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文华 程莹 陈丽璘 刘念才
交叉学科研究是产生新学科的沃土和源泉,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重大技术、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很多重大的研究成就往往都是交叉学科合作研究的成果。美国为了确保其国际竞争力,高度重视交叉学科研究,不但有明确的战略布局、政策导向,而且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具体举措。这对我国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研究,更好促进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一、美国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路与举措为了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美国科研领导机构开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斌 孟宪军 辛广 李冬男 王月华 孙希云 田金龙 司旭 张琦 冯颖
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食品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农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迫切需要以新工科与新农科建设为导向,加速人才培养改革。针对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融合不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食品产业融合不足;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融合不足;考核评价机制与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融合不足。必须进一步注重新农科与新工科交叉,探索出契合农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则;坚持打造"一体四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四维全贯穿"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元化;坚持树立人才培养教师为本的理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仕平 徐慧 李丽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大趋势。近代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是在不同的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理论或系统学问称为交叉学科,其学科的有机综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流,它提高了知识创新的速度和密度。以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在当代交叉学科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从事交叉学科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有利于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能力结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之德
该文阐明了交叉学科具有的七种特性及其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总结了分离科学研究室用交叉学科方式培养硕士、博士生创造性的六种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克武 胡中波 郑伦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针对我国较长时间内杰出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锋
对广州先进制造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主导模式的不完善、院校自我调适机制的不健全、行企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应从校政协同、校行协同、校企协同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对策,并尝试构建基于"校政行企"协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高职 跨界 协同机制 先进制造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剑锋 叶志翔 何月顺 陆玲 徐玮
从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试点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结合自身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经验,立足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针对"基础、核心、重点"这三大问题深入探讨,提出了在交叉学科视角下以"目标""应用""能力"三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给出了高校转型试点中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君轶 贺哲
旅游人才培养在我国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旅游业输送了大量人力资源,也为旅游行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加快,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面向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科交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峰 刘宇航 罗长富 李思经
科研院所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力量,研究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从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着手,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现有研究生教育机制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剖析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的特色优势,同时提出完善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科研院所 研究生培养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