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22)
- 2023(21612)
- 2022(18444)
- 2021(17255)
- 2020(14487)
- 2019(33728)
- 2018(33478)
- 2017(63627)
- 2016(34645)
- 2015(39466)
- 2014(39697)
- 2013(39278)
- 2012(36547)
- 2011(33203)
- 2010(33634)
- 2009(31158)
- 2008(30240)
- 2007(27025)
- 2006(23591)
- 2005(21362)
- 学科
- 济(144815)
- 经济(144666)
- 管理(97153)
- 业(94142)
- 企(76670)
- 企业(76670)
- 方法(64393)
- 数学(56296)
- 数学方法(55446)
- 中国(44278)
- 农(39440)
- 财(36063)
- 地方(32734)
- 业经(31763)
- 学(31118)
- 融(30736)
- 金融(30732)
- 银(30354)
- 银行(30288)
- 行(29144)
- 制(28411)
- 贸(27774)
- 贸易(27752)
- 易(26946)
- 农业(26506)
- 理论(23953)
- 环境(22941)
- 务(22915)
- 财务(22813)
- 财务管理(22758)
- 机构
- 大学(495538)
- 学院(495020)
- 济(200678)
- 经济(196222)
- 管理(190316)
- 研究(171688)
- 理学(163461)
- 理学院(161582)
- 管理学(158446)
- 管理学院(157568)
- 中国(134313)
- 京(107209)
- 科学(106641)
- 财(91729)
- 所(88021)
- 农(84502)
- 研究所(80124)
- 中心(79280)
- 业大(74333)
- 江(73740)
- 财经(72868)
- 北京(68725)
- 农业(66261)
- 经(66112)
- 范(65972)
- 师范(65294)
- 院(62115)
- 经济学(60686)
- 州(60140)
- 经济学院(54655)
- 基金
- 项目(330366)
- 科学(258196)
- 研究(239553)
- 基金(237804)
- 家(208141)
- 国家(206411)
- 科学基金(176008)
- 社会(148922)
- 社会科(141121)
- 社会科学(141081)
- 省(129151)
- 基金项目(124850)
- 自然(115106)
- 自然科(112431)
- 自然科学(112400)
- 教育(111155)
- 自然科学基金(110344)
- 划(109154)
- 资助(100267)
- 编号(98114)
- 成果(80119)
- 重点(74603)
- 部(72648)
- 发(72462)
- 课题(68634)
- 创(67944)
- 创新(63515)
- 科研(63476)
- 教育部(61867)
- 大学(61480)
- 期刊
- 济(221170)
- 经济(221170)
- 研究(146381)
- 中国(100455)
- 学报(79854)
- 农(76873)
- 科学(72946)
- 财(70199)
- 管理(70019)
- 大学(60159)
- 教育(57391)
- 学学(56438)
- 融(53518)
- 金融(53518)
- 农业(52578)
- 技术(45291)
- 业经(35972)
- 经济研究(35816)
- 财经(35233)
- 经(30206)
- 业(28461)
- 问题(28426)
- 图书(25849)
- 技术经济(24651)
- 统计(24275)
- 贸(23301)
- 版(23251)
- 理论(23094)
- 科技(22727)
- 商业(21837)
共检索到74489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晓凤 蔡丽
碳金融可以看做是围绕限制或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权产生的交易,经过市场发展的各种各样的交易工具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活动以及延伸的相关金融中介活动。本文在介绍碳金融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碳金融市场结构研究中国碳金融发展的状况,结合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我国基于项目的碳金融,研究我国碳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即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交易平台,合理定价;大力发展自愿减排市场,并防止市场分割;拓宽市场参与,改变"贴牌"困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艳秋 丰兴东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讨论和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如何创新发展低碳金融从而实现业务经营转型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论文在国内外学者和实务界研究的基础上,从碳金融的内涵出发,梳理了碳金融的五种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实际,为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亮 伍庄
当前,低碳金融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结合本国国情促进低碳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基于相关文献和国内外低碳金融的实践,可以把低碳金融的发展归纳为两种基本模式,即基于国际协定的低碳金融模式和基于自主承诺的低碳金融模式,两种模式有着各自的模式基础、模式主体、模式内容和机制。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也应该选择适宜的模式来制定相应的政策。
关键词:
低碳金融 模式 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反思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时首先要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依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所提供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文章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村货币化程度加深;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不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并且正规金融体系在中介功能上正逐渐被非正规金融所替代。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发展 评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建文
低碳金融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间接融资、直接投融资、项目咨询、风险投资、碳指标交易等。我国低碳金融起步较晚,目前得到充分发展的低碳金融领域较少,从业务结构看,大多集中在利润有限的产业下游;从区域结构看,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的低碳金融发展模式,提高低碳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俊 王刚贞
在过去的几年里,碳金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碳金融业务也不断拓展创新,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不仅预示着巨大的商机,更具有促进经营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意义。文章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可从以下方面发展碳金融业务:一是做大做强CDM项目融资业务,使其成为商业银行资产新的重要运用方向和新的利润来源;加速发展中介商模式,牢固树立商业银行在买卖双方之间的中介地位,以期获得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二是积极拓展碳金融业务发展新模式,主要包括CDM项目资金管理模式、CDM项目融资租赁模式、碳基金托管模式以及参与CERs二级市场交易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家喜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使得地球气候条件越来越恶劣,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各种办法,其中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碳金融市场是主要的解决办法。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碳金融的配额市场比较发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体系,极大地改善了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成本低、减排效果好,给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国际碳金融 主要发展模式 发展路径 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家喜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使得地球气候条件越来越恶劣,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各种办法,其中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碳金融市场是主要的解决办法。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碳金融的配额市场比较发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体系,极大地改善了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成本低、减排效果好,给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国际碳金融 主要发展模式 发展路径 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丽萍 陆岷峰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契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大趋势,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历史任务,这必须靠强大的数字绿色金融作为支撑。目前应用到绿色金融中的数字技术主要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和元宇宙等。由于数字技术在绿色金融中的应用,会打破原有的绿色金融生态,改变其发展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方法等,存在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不到位、服务对象的数字基础较为薄弱、绿色金融数据相对孤立、数字技术运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实现数字技术较好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应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客户优选数字化、完善绿色金融数字化风控体系、深化绿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绿色金融数字化管理和打造数字绿色金融数字生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金燕 乔梦 张依
能否成为金融中心,受多种因素影响。科技进步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不同地区金融发展的前提、过程和成长为金融中心的原因。科技发展状况对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制度建设等方面具有实质性影响。本文以京津沪为例,通过测量和比较科技发展状况,说明不同城市的金融发展潜力,为有关部门的产业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国不同地区 科技进步 金融发展潜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凯 刘芬
我国的低碳金融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推动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发展的低碳金融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该模式下资源通过金融配置过程,发现了资源配置的交叉立体性,在战略上可以对处于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的利用,并就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在低碳金融模式中业务的创新和管理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银行提出了可行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低碳金融模式 清洁发展机制 金融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凯 刘芬
我国的低碳金融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实践中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对推动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发展的低碳金融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该模式下资源通过金融配置过程,发现了资源配置的交叉立体性,在战略上可以通过处于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的利用,并就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在低碳金融模式中业务的创新和管理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银行提出了可行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低碳金融模式 清洁发展机制 金融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本文着眼于改革以来中国金融支持机制转换的角度,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正处在由基于国有金融体系的政府支持逻辑向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逻辑转换的重要时期,有效的金融发展模式远未定型,因此,不能盲目地追捧"中国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金融发展模式的形成绝非人为"自上而下"设计和打造的结果,而是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一系列制度变革与政策调整绩效的结晶。一种稳定而有效的金融发展模式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凝结各个利益主体的共同偏好,由此也决定了模式形成过程的渐进性与长期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贡秋扎西 张阿兰
本文借鉴金融发展理论和SCP范式构建了衡量金融发展的框架,藉此研究西藏农区金融发展。结果表明,中国农业银行西藏分行处于完全垄断地位且主要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商业性金融服务稀缺是西藏农区金融结构的显著特征,由此决定了控制信贷和利率的垄断行为,导致政策和社会效益绩效相对突出而市场效率相对低下。本文建议在提高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覆盖率和到达率的同时,应促进竞争以提升市场效率,加速完善西藏农区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西藏 农区 金融发展 SCP范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江 张莉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