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4)
2023(6996)
2022(5946)
2021(5713)
2020(4875)
2019(11350)
2018(11083)
2017(21667)
2016(11251)
2015(12483)
2014(12059)
2013(11459)
2012(10052)
2011(8628)
2010(8083)
2009(6952)
2008(6142)
2007(4940)
2006(3620)
2005(2637)
作者
(27662)
(23425)
(23100)
(22022)
(14719)
(11112)
(10555)
(9380)
(8949)
(7906)
(7851)
(7709)
(7257)
(7118)
(7030)
(6885)
(6855)
(6814)
(6596)
(6570)
(5538)
(5445)
(5382)
(5352)
(5259)
(5135)
(4936)
(4837)
(4640)
(4587)
学科
(44159)
经济(44117)
管理(34450)
(32327)
(27898)
企业(27898)
方法(26311)
数学(24225)
数学方法(23895)
(12265)
(10233)
中国(9325)
业经(8679)
(8511)
财务(8477)
财务管理(8458)
企业财务(8089)
技术(7739)
(7353)
贸易(7351)
(7196)
农业(6861)
地方(6565)
(6547)
(6467)
环境(6321)
(6203)
理论(6139)
(6044)
人事(5358)
机构
大学(143420)
学院(143156)
管理(64071)
(61122)
经济(60148)
理学(57081)
理学院(56620)
管理学(55710)
管理学院(55438)
研究(39137)
中国(29318)
(27189)
(26284)
科学(22910)
财经(22395)
业大(21472)
(20788)
中心(20381)
(19562)
经济学(19312)
(18401)
经济学院(17700)
财经大学(17326)
经济管理(17088)
商学(16807)
商学院(16661)
(16470)
(16073)
师范(15885)
北京(15491)
基金
项目(110885)
科学(89948)
基金(84364)
研究(79982)
(72891)
国家(72340)
科学基金(64887)
社会(53057)
社会科(50557)
社会科学(50547)
基金项目(45434)
自然(43186)
(42670)
自然科(42315)
自然科学(42306)
自然科学基金(41553)
教育(37836)
(35892)
资助(33723)
编号(31027)
(25553)
重点(24465)
(24317)
国家社会(22753)
创新(22722)
(22707)
教育部(22662)
成果(22403)
人文(22274)
科研(22213)
期刊
(54635)
经济(54635)
研究(34184)
管理(23165)
(21603)
中国(20467)
学报(19484)
科学(19222)
大学(16023)
(15902)
学学(15439)
技术(14832)
农业(11209)
教育(10983)
财经(10711)
(9372)
金融(9372)
(9141)
业经(8844)
经济研究(8697)
技术经济(7683)
财会(7333)
问题(7302)
统计(6851)
理论(6833)
科技(6693)
(6449)
(6312)
实践(6275)
(6275)
共检索到183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朱永跃  马志强  
对项目团队进行有效的激励,能显著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促进项目目标的有效实现。本文从分析项目团队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具体特点入手,就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翟彦彦  董方超  
创新团队从组建到最终解体,各个阶段都具备不同的特征,根据各阶段特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将创新团队效能发挥到最大。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的生命周期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根据这一理论,创新团队也具有生命周期,拥有不同的生命阶段。创新团队的生命周期与大家熟知的产品生命周期相类似,创新团队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组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解体期或跃迁期,如图所示。1.组建期这一时期,团队成员在分析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团队目标,并寻找合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卫华  
团队存在的最直接原因是联合更多的力量来解决单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企业要开发一套ERP系统,就需要懂管理、懂计算机、懂生产、懂财务等等方面的专家,而几乎没有这样的通才,只有借助团队的力量。因此团队中最显著的标志是集体绩效。但是对于团队成员的激励却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基于共评法的团队激励模式,相比测评法的激励模式,更容易使团队成员在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上都具有责任心,从而实现团队协同效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吉治州  田鹏  
关注组织价值创造,实现企业发展与团队双赢。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如何对企业的科研项目进行评价和对研发团队进行正向激励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本文针对某上市公司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项目评价及该企业对研发团队的激励办法进行分析,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并制定新的评价和激励管理办法,对同类企业的科研管理有借鉴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棱杰  隆正伟  
当企业只观察到由两个成员组成团队的总产出,并以此来激励员工时,企业只能采取线性激励。本文在此情形下,分别研究当两成员努力之间存在和不存在互补性时,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角度的团队成员最优线性激励机制。同时,给出企业在两种情况下所确定的两个成员的最优线性激励系数,由此证明当团队成员努力程度间存在互补性时,企业对于团队成员的最优线性激励系数应大于不存在互补性情况下的最优线性激励系数。结果表明: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下,企业的最优线性激励系数与两个成员努力的生产弹性系数呈现正相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茹  王柳舒  
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下,提出激励池概念,确定激励池最优规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熵值法对IPD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感知因素和贡献值进行定量分析,构建激励池分配模型,量化各参与方以何种比例来分配激励池中的共享收益,提供激励池分配的合理决策方案,以期推进IPD模式在我国的实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卫华  
在对项目型团队成员个体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方面,传统以KPI、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等为代表的绩效管理理论和工具,以及着重精测绩效数量(绝对数量)的测评式绩效考核方式,并不能解决个体绩效考核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绩效贡献率(相对数量)评价的共评法绩效评价理论,以弥补传统测评工具的先天不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军  
构建一套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薪酬体系,适用于项目团队及成员的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在提高团队绩效和提升成员素质的同时,更注重团队成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制定的薪酬制度需体现战略要求、发展前景,使薪酬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杠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海晓  
现代高校的学生活动大多数是由学生干部主导完成的,如何管理学生干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按照学生活动项目生命周期的启动、规划、实施、收尾四个阶段,结合学生活动中管理型学生干部和劳务型学生干部的特点,分析学生活动周期各阶段这两种类型学生干部的需求特征及激励措施,探讨了学生活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学生干部的动态激励模式,以期达到最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乐怡婷  
项目团队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组织形态,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也使得团队绩效测评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项目团队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对团队绩效考核的对象和重点作出权变的分析,以期指导实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志行  
传统心理契约理论基于员工个体与企业所形成的奉献与索取的对等关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团队已经成为企业的基本构成模式。本文认为团队契约由团队与企业间、员工与团队间及员工与企业间三个契约子模块构成,通过分析三个契约子模块的运作机制,针对团队与企业间契约的构建,提出破处目标棘轮、运用平衡计分卡建立多维考核机制等观点;针对员工与团队间契约的达成,提出构建内信机制、提高参与度等策略;针对员工与企业间契约的建立,提出强化三维沟通、拓展双重晋升空间等措施。综合三个子契约有机融合,提出了确立学习型团队、构建共同愿景等整合团队契约的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波  何小松  
供应链协同中存在着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对立统一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能否设计出合适的协同激励机制。一般的激励机制大多是委托人所设计,因此他必然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系统帕累托最优并不是他考虑的问题,所以不一定能实现系统最优化。由于协同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涉及面广,委托代理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引入激励机制的环节众多,而一般的激励机制往往只着眼于解决某局部的激励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雷宏振  李垣  廖貅武  
对企业团队生产力的传统激励模式主要是基于委托人既定条件下的控制权安排展开的,但由此造成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激励扭曲,存在成员监督条件下的隐性激励合同虽然有利于减少这种扭曲,但通过建立一种包括团队成员知识共享与创造并参与收益分享的知识性合约,则可以有效解决自我激励的难题,从而提高团队生产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轶  曹启龙  毛良虎  
基于对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激励理论、社会偏好理论、互惠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多种理论,从激励的视角研究了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及其调节作用。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考虑科研团队成员不同异质性的条件下,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在考虑到激励因子时,内部激励具有比外部激励更强的激励效果,即内部激励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在调节效应方面,总体而言,激励能够抑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隐匿行为,增强高校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明  陈继平  晁廷荣  
营销队伍建设是现代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实现营销目标,并最终赢得利润的有力武器。如何打造和维持一支高效率的销售团队,已经成为很多学者和企业关注的焦点。SSM矩阵是一种用来规划和考评企业销售团队的简便方法。在用SSM矩阵法考评的基础上,企业要针对销售团队的不同类型设置并选择符合实际需要的激励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