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28)
2023(15442)
2022(13542)
2021(12676)
2020(10737)
2019(24946)
2018(24628)
2017(48379)
2016(26080)
2015(29439)
2014(29106)
2013(28532)
2012(25930)
2011(23151)
2010(23116)
2009(20794)
2008(19862)
2007(17073)
2006(14616)
2005(12369)
作者
(72408)
(60435)
(59933)
(56994)
(38378)
(29039)
(27363)
(23930)
(22980)
(21336)
(20566)
(19981)
(18967)
(18960)
(18643)
(18386)
(18030)
(18011)
(17292)
(17257)
(14802)
(14747)
(14557)
(13950)
(13541)
(13373)
(13297)
(13275)
(12162)
(11844)
学科
(102238)
经济(102121)
管理(75221)
(72113)
(60063)
企业(60063)
方法(52479)
数学(45950)
数学方法(45185)
(28612)
(26146)
中国(24910)
业经(22432)
(21096)
贸易(21087)
(20961)
(20559)
地方(19141)
理论(18627)
农业(18070)
(16949)
财务(16867)
财务管理(16829)
(16825)
技术(16534)
(16106)
企业财务(15907)
环境(15643)
(14827)
金融(14825)
机构
学院(360630)
大学(360344)
管理(147317)
(143000)
经济(140031)
理学(129347)
理学院(128005)
管理学(125375)
管理学院(124731)
研究(113682)
中国(84129)
(75511)
科学(71226)
(63601)
(56721)
(55531)
业大(55297)
中心(52651)
财经(52110)
研究所(50999)
(50064)
(47612)
北京(46971)
(46074)
师范(45628)
农业(44458)
经济学(42772)
(41924)
(40940)
财经大学(39228)
基金
项目(255615)
科学(201656)
基金(186390)
研究(185487)
(162302)
国家(161015)
科学基金(139728)
社会(116012)
社会科(110061)
社会科学(110029)
(99772)
基金项目(98920)
自然(92833)
自然科(90779)
自然科学(90759)
自然科学基金(89090)
教育(86639)
(83866)
资助(77785)
编号(75958)
成果(59670)
重点(56723)
(56414)
(53470)
(53468)
课题(51496)
创新(49775)
科研(49182)
教育部(48719)
大学(47980)
期刊
(146131)
经济(146131)
研究(99956)
中国(62032)
学报(56072)
管理(52797)
科学(51598)
(50671)
(47842)
大学(43310)
学学(40831)
教育(39892)
农业(35803)
技术(33912)
(27405)
金融(27405)
业经(25135)
财经(24221)
经济研究(23814)
(20622)
问题(19366)
(19077)
图书(17883)
技术经济(17826)
科技(17286)
统计(17037)
理论(16916)
(16390)
商业(16146)
(15563)
共检索到504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纪  
产品内国际分工全球生产网络内部的分工合作机制混合了传统的公司内部指令控制机制和国际市场交易机制,每一个产品内国际分工参与者对最终产品的奉献既难以精准地测量,也缺乏收益分配协调机制。我国目前是产品内国际分工全球生产体系之中的重要环节,以我国为样本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收益效应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文章利用中国机电产业省际面板数据,对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产业收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纪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出现,将国与国之间基于比较优势地分工从"完整"的产品,贯彻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本文通过在传统国际分工理论中加入交易成本变量的方法,拓展了李嘉图模型,从而将传统贸易理论拓展到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分析中,并通过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完整动因应当是以比较优势的差异为基础,以交易成本的降低为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韩金红  
本文利用东亚十国(或地区)1991~2010年间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东亚区域内最终产品需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性贸易协定(RTA)、经济总量、2008年金融危机和人均GDP差额绝对值,对区域内最终产品需求起显著促进作用;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对区域内最终产品需求起显著阻碍作用。1997年金融危机也对区域内最终产品需求起阻碍作用,但不显著。从行业差别来看,除了距离变量之外,各解释变量对资本品需求的影响均大于对消费品需求的影响。因此,为扩大东亚区域内的最终产品需求,区域内各经济体应该降低物流成本、发展区域性贸易合作组织、稳定汇率、扩大各自经济规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亚丽  梁云芳  高铁梅  
本文在跨期优化选择模型中根据住房和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条件得出房价决定模型,使用动态面板广义矩进行建模。得出结论:预期人均实际收入和预期房地产收益率是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及波动的主要因素。该模型可以解释我国房价自1999年以来的快速上涨以及2004年房价增长的拐点和2007年房价增长的拐点。高房价城市房价的预期收入弹性大于1,因此高房价城市房价出现了非理性增长,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中等房价城市房价的预期收入弹性小于1,低房价城市预期收入对房价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中等房价城市、特别是低房价城市房价增长较为理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涛  刘仕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中国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使得进口大幅提升,本文采用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以及市场多元化方法分析了进口产品的结构。2001—2006年,我国进口增长主要依靠数量扩张,进口构成主要还是来自老市场的老产品,并且中间品所占比重和增幅大于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趋势还在扩大,这表明我国进口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双边贸易框架下研究各类产品进口增长的二元边际,文章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发展潜力。结果显示,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和多边阻力提高均能有效促进双边进口,产品内分工也有利于中间品进口增长,而中国从多数贸易伙伴进口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见,我国不仅要进一步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曦  
基于2003~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等指标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视角揭示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演化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3年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差异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上升趋势;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三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地域分工模式符合中心地理论特点,呈现等级规模结构,而金融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地域分工相对分散,地方化程度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别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业服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差异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地区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会将市场范围扩散到邻接城市,抑制邻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曦  
基于2003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等指标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视角揭示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演化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3年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差异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上升趋势;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三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地域分工模式符合中心地理论特点,呈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钟阳  赵宣凯  
本文利用改进的空间面板模型对日元国际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国同日本的实际双边贸易额与一国外汇市场的发达程度对其使用日元进行交易的意愿产生正向作用。此外,一国外汇市场的发达程度,会对相邻国家使用日元的偏好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这反映出日元国际化过程中通过一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而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也就是金融市场越发达的国家在增加使用日元的同时可以带动周边国家对日元交易需求的提高。最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邻国家间在使用日元交易上也存在竞争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玉华  宋韫赟  张元庆  
本文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S-CAPM理论基础上,利用2007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对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宏微观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估计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数据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固定效应下的空间误差模型对系数估计、模型选择做出了有效解释。最后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传导效果,并据此提出了对股票市场投资和政策制定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宗毅君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为其增加就业、产业升级以及实现工业化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但同时也可能会使国内收入差距扩大。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发现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的工资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工业行业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这就意味着,国际产品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平均工资差距的扩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钧霆  李若曦  王子睿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07—2019年5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双向FDI协调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第二,双向FDI协调发展在促进本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同时,还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同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也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受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传导,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玉荣  
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不同功能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发现:制造业部门中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消费性服务业投入率和公共性服务业投入率的变化比较平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利用2004-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先抑制再促进的影响效应,分工程度的临界阈值为0.5左右;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看,伴随着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政  陈良华  
基于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就产品内国际分工、区际一体化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相较于区际一体化,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且这一促进作用目前只在东部地区有所显现。这说明现阶段我国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区域市场的整合;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区际一体化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总体上呈现出相互促进和加强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国内区际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地区间分工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增强,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得到更充分发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键  范从来  蔡欣磊  
从金融与实体经济利润分享的理论机理出发,对中国银行业盈利水平进行回顾分析,并与美日德银行业进行了横向比较。利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发现,银行业盈利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门限非对称效应,当银行业净利润率低于0.491%时,提高银行业盈利水平会因利润"掠夺"抑制实体经济发展;在0.491%-0.801%区间时,银行业盈利提升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两者处于最舒适的共生状态;高于0.801%时,继续提升银行业盈利则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减弱,不过仍处于正向促进的共生状态。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盈利状态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整体上已经由次优状态转入最优区间,这得益于2016年以后中国政府的强力去杠杆、严监管,及时果断"踩刹车",将金融业从"自我循环"的盈利"幻觉"中拉回,避免了滑向危害实体经济边缘的不良后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海波  彭新敏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量企业"走出去",ODI对我国国内的就业效应已经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0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总体来看,ODI对我国国内就业产生替代效应;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来看,高收入地区ODI对国内就业产生补充效应,中等收入地区ODI对国内就业具有替代效应,低收入地区ODI对国内的就业效应不显著;从不同教育水平地区来看,高教育水平地区ODI对国内的就业表现为补充效应,而中等教育水平和低教育水平地区ODI对国内的就业表现为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水平能正向显著影响ODI的就业弹性,收入水平对ODI的就业弹性影响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