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8)
- 2023(15851)
- 2022(13442)
- 2021(12969)
- 2020(10924)
- 2019(25526)
- 2018(25281)
- 2017(48667)
- 2016(26380)
- 2015(30094)
- 2014(29864)
- 2013(29438)
- 2012(27227)
- 2011(24591)
- 2010(24660)
- 2009(22869)
- 2008(22516)
- 2007(19865)
- 2006(17069)
- 2005(15210)
- 学科
- 济(109929)
- 经济(109820)
- 管理(74825)
- 业(71979)
- 企(58559)
- 企业(58559)
- 方法(54012)
- 数学(48664)
- 数学方法(47926)
- 中国(30652)
- 农(29802)
- 财(28713)
- 贸(23928)
- 贸易(23915)
- 易(23382)
- 业经(22131)
- 制(20120)
- 学(19807)
- 地方(19330)
- 农业(19290)
- 务(17599)
- 财务(17530)
- 财务管理(17489)
- 银(17307)
- 银行(17281)
- 理论(17091)
- 企业财务(16542)
- 行(16513)
- 融(16316)
- 金融(16313)
- 机构
- 学院(374102)
- 大学(373121)
- 济(161509)
- 经济(158444)
- 管理(146643)
- 理学(126704)
- 研究(126128)
- 理学院(125375)
- 管理学(123030)
- 管理学院(122341)
- 中国(98205)
- 京(78054)
- 科学(74970)
- 财(73372)
- 所(62977)
- 农(59281)
- 中心(58773)
- 财经(58525)
- 研究所(57218)
- 江(54399)
- 业大(53415)
- 经(53341)
- 经济学(50369)
- 北京(49372)
- 范(47089)
- 师范(46638)
- 农业(46618)
- 经济学院(45571)
- 院(45321)
- 财经大学(43521)
- 基金
- 项目(250057)
- 科学(198176)
- 基金(183940)
- 研究(182084)
- 家(160169)
- 国家(158920)
- 科学基金(137103)
- 社会(116203)
- 社会科(110383)
- 社会科学(110355)
- 基金项目(95844)
- 省(95772)
- 自然(89103)
- 自然科(87148)
- 自然科学(87124)
- 自然科学基金(85608)
- 教育(85407)
- 划(81540)
- 资助(77719)
- 编号(73495)
- 成果(59541)
- 部(56789)
- 重点(56294)
- 发(53354)
- 创(52154)
- 课题(50688)
- 教育部(49100)
- 创新(48754)
- 国家社会(48701)
- 科研(48352)
- 期刊
- 济(169151)
- 经济(169151)
- 研究(108816)
- 中国(70289)
- 财(56931)
- 学报(54801)
- 管理(53587)
- 农(52945)
- 科学(52108)
- 大学(42363)
- 学学(39870)
- 教育(38592)
- 融(36892)
- 金融(36892)
- 农业(36119)
- 技术(34868)
- 经济研究(29069)
- 财经(28747)
- 业经(26621)
- 经(24761)
- 问题(22277)
- 贸(20905)
- 统计(20834)
- 业(20421)
- 技术经济(19143)
- 策(18687)
- 国际(18300)
- 世界(17418)
- 理论(17055)
- 决策(16987)
共检索到549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冯斐
文章应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并基于30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从省际角度对1997~2006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和省际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较低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小于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力;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省际影响差异,各省际单位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我国货币政策短期内对内陆经济水平较低省份的影响力较大,中期内对沿海或靠近沿海地带省份有较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省际效应 面板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供给到产出的传导机理,建立了中国省际货币政策传导的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模型以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在模型中引入了空间变量,中国货币供给量M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季节虚拟变量等为解释变量或控制变量;空间变量的设置以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区划为基础,并考虑北京、上海和广东经济影响的特殊性,设置了空间权重指示指标矩阵。并按八大经济区域分别估计省际方程,共得到31个方程和398个系数。通过显著性分析,研究了省际货币传导效应、空间效应和个体效应。最后归纳出三点结论,提出了在货币政策创新中可能要关注"点灌"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泽园 王书华
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统一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动态面板模型,对货币信贷政策、金融结构差异、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数据分析和实证结果证实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显著性,金融结构及区域差异性是造成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改善当前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金融结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宝仁 邬琼 杨倩
目前我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其弊端是往往忽略各地区由于不同发展水平而造成对货币政策反应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产生不利于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连带效应。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1994年至2009年各省的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模型的选择标准对各省的实际GDP与货币供应量建立变系数模型,以此来考察各省经济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区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永刚 周子瑜
文章选取我国省域层面2003~2014年的月度工业数据,在考虑区域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区域G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各区域工业产出和工业品价格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有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GVAR模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短期,而利率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长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本文沿银行信贷、资产负债表和相对价格三条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30个典型行业月度面板数据、分四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发现,行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传导后对各行业影响程度差别非常之大;行业运营资本比重、银行信贷依赖程度、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越高以及行业内公司的平均规模越小,受货币政策的冲击越大。把握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规律并发挥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对于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小型公司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政策影响最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中央银行应尽可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配合信贷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方平 王少平
本文应用非线性光滑转换面板数据模型,从微观层面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公司的投资传导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在总体上具有微观有效性;非线性效应体现在:当公司利润率处于6.75%左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处于中间机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最弱,而信用渠道效应最强;而当公司利润率小于-12%或大于25%左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处于外机制,此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最强,而信用渠道效应最弱;在两机制间,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光滑转换,转换速度为221.467。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利率调控优先于信用调控投资的货币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晶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相关的实证研究都采用了非约束性VAR模型。在考虑到这种计量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检验的特殊性后,本文采用更具有优势的面板模型,对我国1978~2005年间的货币政策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上的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在95%的置信度下,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不对称 面板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娄峰
本文基于FAVAR模型理论,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中提取出反映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两个潜在因子,并结合货币政策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单变量和中国货币政策多变量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增加,通货膨胀与经济活跃性有所降低;利率的改变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也有重要影响;广义货币M2和新增贷款的冲击不会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造成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与西方市场经济体的传导机制趋同。
关键词:
中国货币政策 FAVAR模型 宏观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娄峰
本文基于FAVAR模型理论,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中提取出反映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两个潜在因子,并结合货币政策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单变量和中国货币政策多变量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增加,通货膨胀与经济活跃性有所降低;利率的改变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也有重要影响;广义货币M2和新增贷款的冲击不会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造成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与西方市场经济体的传导机制趋同。
关键词:
中国货币政策 FAVAR模型 宏观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本文首先采集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GDP、外汇储备、CPI和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变量SVAR模型族,然后通过Cholesky分解施加约束,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在中短期内对产出波动具有最多不超过11%的影响,且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冲击效应要强于价格型中介目标;多数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其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且解释程度多在12%左右。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既是价格波动的根源,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随着M2可控性的逐步减弱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逐渐丧失,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转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伟军 刘万晴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行业异质性效应的存在性。研究表明,长期内各个行业产出对货币政策冲击和汇率波动的敏感系数差异较大,脉冲响应图也表明各行业产出对货币冲击的短期效应差异显著,由此可知我国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比较明显。在分析行业异质性效应的影响因素时,本文发现资本密集度、规模和负债比率是导致行业异质性效应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行业 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基于5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研究——基于ESTSVAR模型的估计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效率与政策工具最优选择——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基于SVEC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与规则研究:1996M01-2011M02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非对称与时变效应研究——基于PCHVAR模型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构VAR模型下的实证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央票交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检验
中国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的分解——基于VAR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