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8)
- 2023(18671)
- 2022(15763)
- 2021(14400)
- 2020(12201)
- 2019(27585)
- 2018(27029)
- 2017(51272)
- 2016(27812)
- 2015(30792)
- 2014(30627)
- 2013(30191)
- 2012(28040)
- 2011(25521)
- 2010(25469)
- 2009(23467)
- 2008(22843)
- 2007(20344)
- 2006(17823)
- 2005(16185)
- 学科
- 济(130280)
- 经济(130161)
- 管理(76719)
- 业(73790)
- 企(57926)
- 企业(57926)
- 方法(51739)
- 数学(45697)
- 数学方法(45173)
- 中国(34053)
- 农(33345)
- 地方(31229)
- 财(29027)
- 业经(27168)
- 学(26281)
- 农业(23088)
- 贸(22546)
- 贸易(22535)
- 易(21801)
- 制(21154)
- 环境(18957)
- 银(18668)
- 银行(18604)
- 融(18417)
- 金融(18414)
- 地方经济(17843)
- 行(17812)
- 技术(17767)
- 和(17539)
- 务(17524)
- 机构
- 学院(397781)
- 大学(396636)
- 济(169973)
- 经济(166645)
- 管理(150327)
- 研究(141484)
- 理学(129375)
- 理学院(127837)
- 管理学(125522)
- 管理学院(124784)
- 中国(106399)
- 科学(88688)
- 京(84166)
- 财(74966)
- 农(73630)
- 所(72950)
- 研究所(66452)
- 中心(65087)
- 业大(62409)
- 江(60289)
- 财经(59480)
- 农业(57974)
- 经(53970)
- 北京(52762)
- 经济学(52339)
- 范(51589)
- 师范(50943)
- 院(50723)
- 州(47673)
- 经济学院(46967)
- 基金
- 项目(268223)
- 科学(210500)
- 基金(194649)
- 研究(189394)
- 家(172577)
- 国家(171164)
- 科学基金(145540)
- 社会(121554)
- 社会科(115335)
- 社会科学(115305)
- 省(105809)
- 基金项目(102848)
- 自然(95429)
- 自然科(93274)
- 自然科学(93246)
- 自然科学基金(91579)
- 划(89618)
- 教育(86136)
- 资助(79247)
- 编号(75260)
- 发(62008)
- 重点(61317)
- 成果(60137)
- 部(58201)
- 创(55815)
- 创新(52287)
- 科研(52276)
- 课题(52144)
- 国家社会(50866)
- 计划(50684)
- 期刊
- 济(190090)
- 经济(190090)
- 研究(114345)
- 中国(78718)
- 学报(67734)
- 农(66524)
- 科学(60500)
- 财(58468)
- 管理(55211)
- 大学(50170)
- 学学(47649)
- 农业(45005)
- 教育(37178)
- 融(36718)
- 金融(36718)
- 技术(35204)
- 经济研究(31484)
- 业经(30555)
- 财经(29470)
- 经(25441)
- 问题(24793)
- 业(24156)
- 技术经济(20917)
- 统计(20388)
- 贸(19771)
- 版(19282)
- 科技(18643)
- 商业(18569)
- 策(18514)
- 资源(18296)
共检索到596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贤忠 曾刚 邹琳 刘刚
利用长江经济带110个地市1990~2013年R&D投入与经济增长水平的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对R&D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市的经济增长与R&D投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R&D短期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效应;2R&D人员投入产出弹性高于R&D经费投入,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对R&D人员的依赖性更大;3R&D投入表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但R&D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则表现出中西部大于东部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和东中西区域经济特征不同。最后,从加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国 曹白杨
近年来,国内信息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信息产业与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深入融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然而,不同区域的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制约了信息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分析比较各区域信息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分析比较了中国热点经济区域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地区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再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信息产业对于相关工业的拉动作用,最终得出信息产业的优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的结论,进而提出创新信息技术、优化产业环境、平衡区域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产业 经济增长 区域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建军 吕亚萍
采用的理论模型为Cobb-Dauglas生产函数,采用的样本是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10年的pannel数据,通过建立变系数模型和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研究FDI以及国内投资在我国各区域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国内投资仍然是对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它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效果,然而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各地区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有所不同。具体来说,FDI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其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9.23%;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相关性不强,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发挥了促进作用,其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2....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湘娟
本文利用20092014年广东省21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交通运输投资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交通运输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地区差异明显。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粤北山区、东翼和西翼,交通运输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分别为0.3615、0.2501、0.2131、0.1907个百分点,地区内部差异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聂正彦 李帅
基于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对西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此外,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区样本均表明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加。研究结论对于各地在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引领新常态以及"一路一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湘娟
本文利用2009~2014年广东省21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交通运输投资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交通运输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地区差异明显。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粤北山区、东翼和西翼,交通运输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分别为0.3615、0.2501、0.2131、0.1907个百分点,地区内部差异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丽 郝万禄 夏球
本文基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999—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区域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推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区域化战略,在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实施有差别的科技金融政策;重视中部和西部科技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协调,构建中部和西部经济与科技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科技金融机构。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温以萍 包吉祥
基于我国2001年~2015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区域、分层级地对教育投入、人力资本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验证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和人力资本在其中的"桥梁作用"。发现教育投入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从高到低层级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级递增。基于此,提出各地区应加大教育投入,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调整教育投入结构。
关键词:
教育投入 人力资本 空间计量 教育分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博文 高岩
公共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公共教育支出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公共教育支出引入经济增长收敛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E)分析公共教育支出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支出缩小了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对于区域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公共教育支出引起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收敛,但是在西部地区不明显,这说明西部公共教育支出的具有一定滞后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仲深 杜磊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影响因素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淑燕 赵祚翔
科技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市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财政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均为正,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分区域来看,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中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东北地区最低;分阶段来看,相较于2007—2012年,2013—2019年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为降低。此外,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投入和交通通达度对经济增长表现为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高度重视财政科技投入、发挥政策综合效应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廖霄梅 林烨
运用区位熵分析法对广西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以广西14个地级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各个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对广西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银行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证券业和保险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空间相关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莉 丁世勋
商贸流通业发展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能够带动不同区域之间的市场交流,会对不同区域产生异质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利用克鲁格曼的经典C-P模型测度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效率,并以此代替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指标。进一步利用2012-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三大经济区域的流通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对流通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研究表明:我国的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式下降,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上也呈现了一致的分布特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应该按照西部、中部、东部的重要性序列提供经济支援,保障我国消费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均衡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毓 周欢
基于2007-2016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引入核密度函数、莫兰指数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信贷与技术创新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区域信贷与技术创新相互间存在空间差异性和空间相关性;(2)区域信贷和技术创新对省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区域信贷和技术创新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各省域信贷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不仅会促进本省经济增长,还会促进相邻省份的经济增长。研究还发现:区域信贷与技术创新的交叉或融合会对省域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合理配置区域信贷资源,增强区域间技术交流与合作,是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区域信贷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莉 黄汉民 郭苏文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市1994-2012年的经济增长和制度质量指标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单位根、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了制度质量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差异也会致使区域间的制度环境不同。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市场化发展,为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产权关系,提高政府效率,使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得以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这也是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经济落后地区实现赶超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