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6)
2023(15504)
2022(13376)
2021(12823)
2020(10381)
2019(24160)
2018(23991)
2017(45040)
2016(25124)
2015(28276)
2014(28458)
2013(27038)
2012(24528)
2011(21809)
2010(21526)
2009(18980)
2008(18078)
2007(15595)
2006(13201)
2005(10951)
作者
(66985)
(55769)
(55263)
(52753)
(35201)
(26736)
(25360)
(22009)
(21294)
(19695)
(19116)
(18553)
(17330)
(17260)
(17237)
(17025)
(16707)
(16687)
(15840)
(15793)
(13747)
(13565)
(13278)
(12704)
(12498)
(12419)
(12277)
(12244)
(11143)
(11014)
学科
(88212)
经济(88116)
管理(66419)
(61612)
(52111)
企业(52111)
方法(44400)
数学(38251)
数学方法(37663)
中国(27657)
(24757)
教育(23937)
(22417)
业经(21061)
(20281)
理论(19348)
地方(17997)
农业(16594)
(15545)
贸易(15539)
技术(15526)
(15092)
(14932)
(14588)
(14567)
财务(14517)
财务管理(14487)
环境(14137)
企业财务(13719)
(12503)
机构
大学(336456)
学院(333956)
管理(131483)
(122015)
经济(119055)
理学(115319)
理学院(114015)
管理学(111743)
管理学院(111116)
研究(107549)
中国(72939)
(71350)
科学(67423)
(54538)
(52881)
师范(52486)
(51653)
(49875)
业大(49740)
中心(48996)
研究所(47683)
(47640)
财经(44921)
北京(44908)
师范大学(42784)
(41071)
教育(40635)
(39722)
技术(39063)
(39020)
基金
项目(238334)
科学(188678)
研究(179969)
基金(169999)
(147202)
国家(145823)
科学基金(125626)
社会(111051)
社会科(104965)
社会科学(104937)
(94754)
基金项目(90459)
教育(88911)
(81213)
自然(81158)
自然科(79260)
自然科学(79239)
自然科学基金(77763)
编号(76182)
资助(68770)
成果(62255)
重点(54096)
课题(53889)
(53450)
(51339)
(50088)
项目编号(46986)
教育部(46528)
创新(46358)
大学(45399)
期刊
(126313)
经济(126313)
研究(99369)
教育(65824)
中国(65261)
学报(51752)
科学(46970)
管理(45747)
(45165)
(40841)
大学(40800)
学学(37133)
技术(33363)
农业(31888)
业经(22084)
(21548)
金融(21548)
财经(20754)
经济研究(19369)
图书(18380)
(17704)
职业(16778)
问题(16322)
(15881)
科技(15794)
(15648)
理论(14937)
技术经济(14608)
(14399)
(14007)
共检索到471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倩雯  
实施非物质文化教育是实现传统文化世代传承的必然要求,教育又是推进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速了非物质文化的消亡历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传承方面日显不足;社区教育在非物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与社区教育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性:两者都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两者的构成要素基本相同以及两者的发展目标相同。鉴于此,本研究从理清两者的内涵入手,探究社区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内在逻辑性,并在此基础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社区教育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其优势,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鉴于此,基于对社区教育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问题的实证研究,笔者从政策支持体系、实践活动形式、实践参与主体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超  
生产科技化、信息数据化、文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伴随移动网络科技的持续发展,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物质生活条件在持续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之时,同样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是全球化发展越需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以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为核心内容,探讨社区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优势及现实意义,为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因此,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张学敏  
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传承。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要求,应积极对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型社区,培养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江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章简述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目前面临的危急状况;并分析职业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及各自具有的优势,预见共赢的表现,深入阐述双方结合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对通过职业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总结和展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澜  杨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黄体杨  
在现代化冲击之下,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笔者调查发现众多的白族非遗项目正在丧失其数百上千年奠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份额,并直接导致了传承人收益和社会地位的下降,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相继谢世,传承人面临着断代乃至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传承人档案能够原真地记录传承人所承载的非遗信息与文化,将活态的非遗"物化"留存下来,为后世提供无穷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管理和保护传承人档案的建档保护方式,与延续传承人传承生命、培养新的传承人的动态保护方式同等重要。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为传承人建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级非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郝文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至关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身特点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效果。但是具体怎样影响、影响多大,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本文以辽宁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提供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兆峰  陈勤昌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迈向胜利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构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一环。文章以概念范畴探析为研究起点,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生成逻辑、共性特质与传承困境,试图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长效推进机制。研究发现:(1)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广布于红军长征沿线,其孕育、生成、积淀、发展、传播、创新和嬗变均与红军长征存在内在关联,深受长征文化及长征精神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类非物质形态文化或口述历史;(2)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跨区保护难度较大、长征文化根基不深、非遗传承人才断层、利用方式同质单一与旅游开发利用无序等现实挑战;(3)明确研究发掘、人格活化、教育活化、数字活化、空间活化和产业活化六大实践进路,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此外,研究还对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畴及其活化利用实践进路展开延展性讨论,尝试性勾勒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逻辑关系图谱,以期为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表现,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价值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覃美洲  谭志松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就有必要通过教育传承立法来提供制度保障。而土家族非物质文化教育传承立法至少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传承人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原则;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传承内容的可选择性与濒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优先教育传承相结合原则;原真性与可解读性相结合原则。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正彪  
在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用来体现一个族群的民族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科学的传承与保护,民、汉双语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双语教育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不但具有原真性意义,而且还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族际交流的语言条件。无论是在实现多民族语言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还是在构建"美美与共"的族际文化共享社会环境等方面,双语教育都在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