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7)
2023(14776)
2022(12332)
2021(11211)
2020(9701)
2019(21846)
2018(21804)
2017(42406)
2016(22433)
2015(24741)
2014(24318)
2013(24074)
2012(21637)
2011(18960)
2010(18908)
2009(17455)
2008(17188)
2007(15266)
2006(13257)
2005(12077)
作者
(59941)
(50199)
(50096)
(47580)
(32089)
(23688)
(22823)
(19477)
(19078)
(17815)
(17111)
(17048)
(15874)
(15771)
(15437)
(15283)
(14906)
(14652)
(14495)
(14450)
(12285)
(12084)
(12063)
(11596)
(11265)
(11191)
(11142)
(10993)
(9992)
(9794)
学科
(93674)
经济(93531)
(93295)
管理(83163)
(82633)
企业(82633)
方法(44620)
(35931)
数学(35821)
数学方法(35373)
(30819)
业经(30503)
(23537)
(23498)
财务(23451)
财务管理(23413)
中国(23089)
企业财务(22207)
农业(22143)
技术(18960)
(16641)
(16541)
贸易(16530)
(16341)
(16313)
理论(16162)
(16149)
(15808)
(14558)
银行(14547)
机构
学院(312056)
大学(309245)
(134473)
经济(131898)
管理(131540)
理学(113542)
理学院(112535)
管理学(110874)
管理学院(110247)
研究(92582)
中国(75377)
(66862)
(63092)
财经(52505)
科学(52361)
(47749)
(47426)
(46983)
中心(45381)
(43354)
业大(42641)
经济学(41316)
财经大学(38880)
北京(38656)
研究所(38543)
经济学院(37434)
(36637)
农业(36312)
商学(36200)
商学院(35858)
基金
项目(209476)
科学(168861)
研究(156701)
基金(156267)
(133416)
国家(132241)
科学基金(117720)
社会(103957)
社会科(98755)
社会科学(98734)
基金项目(82397)
(81034)
自然(74517)
自然科(72919)
自然科学(72903)
自然科学基金(71670)
教育(71114)
(66553)
编号(63248)
资助(63105)
成果(50351)
(47193)
(46533)
重点(45750)
(44734)
国家社会(44079)
(43602)
创新(42728)
教育部(41688)
人文(41519)
期刊
(146904)
经济(146904)
研究(89432)
中国(58400)
(55945)
管理(53085)
(43509)
学报(39719)
科学(39502)
大学(32836)
学学(30746)
农业(29721)
技术(29625)
(29390)
金融(29390)
财经(26188)
业经(25945)
教育(25048)
经济研究(22875)
(22496)
问题(19268)
统计(18433)
(17548)
技术经济(17214)
(16600)
图书(16563)
财会(16430)
理论(15153)
(15104)
现代(15087)
共检索到465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庆然  
文章选取1980—2011年184个国家制造业、服务业与人均收入水平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与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位数回归结果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均收入对制造业发展水平产生的创造效应总体上呈现为下降趋势;而对服务业发展产生的创造效应,在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时产生的创造效应较大,在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时产生的创造效应较小。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而服务业与人均收入之间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然  原毅军  
本文利用STIRPAT随机模型,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两个方面检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产生倒"U"形影响效应,即当制造业集聚未达到"门槛值"之前,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加剧了环境污染,而一旦集聚水平超过"门槛值",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才能够显现。此外,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倒"U"形曲线"门槛值"位置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绝大部分省份位于倒"U"形曲线的左侧,制造业集聚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而发挥环境正外部性。本文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中部、西部省份,检验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地区及行业异质性。其中,相比于中西部省份,东部省份制造业集聚表现出更为显著加剧环境污染的作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东部省份表现出对环境污染更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西部省份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智楠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重点领域,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制造业领域既往的对外开放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局。基于1987-2016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在对外开放的几项指标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进口虽然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均产生了显著的正面作用,但对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占比为表征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未来的对外开放重点应该从数量扩张转向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的全面主动型对外开放,从侧重加工型制造业转向以创造型制造业为主,倾斜性引导外商投资流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加快推动"出口替代"战略及拓展中高端海外市场领域,推进"中国创造""智能制造"及"互联网+制造"战略的实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佳  
在全球外部失衡的背景下,本文试图发现人均收入究竟是如何影响贸易平衡的。本文利用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世界138个国家进行整体和分组回归,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人均收入对贸易平衡的作用,并利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和混合估计、引入OPEC石油输出国虚拟变量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在考察期间,人均收入对一国贸易平衡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人均收入(横轴)和贸易平衡(纵轴)呈现倒U型曲线。这一结论既不同于传统的国际收支阶段假说,也有异于"居民收入增加——扩大消费——贸易余额减少"的较流行观点。本文认为,倒U型曲线的原因与一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完善程度、剩余劳动力充裕状况等因素有关。重视内部原因、认清现实差异是缓解外部失衡的有效出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佳  
在全球外部失衡的背景下,本文试图发现人均收入究竟是如何影响贸易平衡的。本文利用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世界138个国家进行整体和分组回归,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人均收入对贸易平衡的作用,并利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和混合估计、引入OPEC石油输出国虚拟变量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在考察期间,人均收入对一国贸易平衡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人均收入(横轴)和贸易平衡(纵轴)呈现倒U型曲线。这一结论既不同于传统的国际收支阶段假说,也有异于"居民收入增加——扩大消费——贸易余额减少"的较流行观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苗效东  吕明元  张旭东  
从基础环境、技术支撑和工业应用三方面建立工业大数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工业大数据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近年来,工业大数据和我国制造业绿色发展总体呈增长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工业大数据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工业大数据分指数中,工业应用指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最大;产业结构优化是工业大数据影响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绿色发展受工业大数据影响更大,可借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岿然   孙溢   李匡义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金融已然成为新时期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1年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水平,分析数字金融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供应链韧性,在经过剔除异常数据与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旧成立;选取技术创新和企业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分别通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调节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监管对数字金融与供应链韧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在数字金融背景下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能有效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自主研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积累的重要途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强  陈勇明  
随着制造业升级的推进,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日益突出。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市场的作用机制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半参数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结论显示:产业技术进步具有吸纳与替代的双重就业效应。短期内技术进步将对制造业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并且这种替代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而长期则会产生就业吸纳效应。应采取适度的财税扶持政策,缓解制造业结构性就业矛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强  陈勇明  
随着制造业升级的推进,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日益突出。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市场的作用机制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半参数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结论显示:产业技术进步具有吸纳与替代的双重就业效应。短期内技术进步将对制造业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并且这种替代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而长期则会产生就业吸纳效应。应采取适度的财税扶持政策,缓解制造业结构性就业矛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澎  叶正欣  陈羽  
本文从内外资经济比较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和"竞争"对外资来说是统一的,对创新投入具有正向作用;而受制度影响,内资企业研发投入主要受规模的正向作用。外资比重和国有比重的作用符合预期,前者对外资企业研发投入有促进作用,而对内资企业则有反向作用;后者对外资企业的研发投入有反向作用,对内资企业则产生综合影响而显示为非显著的较低正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石喜爱  季良玉  程中华  
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驱动力量,识别其演化特点及内在机理,关系到制造业发展驱动方式的转变和国家战略的实现。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参与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条件下,"互联网+"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向高度化和合理化进行转型升级;分区域比较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的高度化和合理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次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令  王亚飞  伍政兴  
为探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选取2012—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构建数字贸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验证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供应链升级的中介作用和市场需求的调节作用,进一步论证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供应链升级也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且影响机制受市场需求的调节。同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并受到供应链升级等变量约束。研究结论为揭示数字贸易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卢呈  邹伟娟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分析CFO披露业绩预告的精确度。首先分析得到业绩预告披露的精确度受到稳定的不随时间发生明显改变的CFO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然后实证研究CFO的诸多特征如何影响CFO的个体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CFO的年龄、财会类职称、年度总薪酬展现的个体固定效应都分别与业绩预告披露的精确度显著正相关,而CFO持有公司股份所展现的个体固定效应与业绩预告披露的精确度显著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