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6)
- 2023(10419)
- 2022(8847)
- 2021(8304)
- 2020(7051)
- 2019(15972)
- 2018(15770)
- 2017(30686)
- 2016(16162)
- 2015(18185)
- 2014(17810)
- 2013(17229)
- 2012(15278)
- 2011(13436)
- 2010(13073)
- 2009(11786)
- 2008(11097)
- 2007(9504)
- 2006(7849)
- 2005(6816)
- 学科
- 济(62191)
- 经济(62084)
- 管理(53241)
- 业(49274)
- 企(41233)
- 企业(41233)
- 方法(31734)
- 数学(28536)
- 数学方法(28160)
- 财(21412)
- 农(17115)
- 制(16025)
- 中国(14996)
- 业经(14039)
- 务(12847)
- 财务(12801)
- 财务管理(12770)
- 企业财务(12165)
- 农业(11547)
- 体(11180)
- 技术(10429)
- 贸(10390)
- 贸易(10386)
- 易(10163)
- 环境(10040)
- 银(10007)
- 银行(9985)
- 划(9790)
- 学(9713)
- 地方(9674)
- 机构
- 大学(220618)
- 学院(220094)
- 济(93202)
- 经济(91476)
- 管理(90603)
- 理学(79563)
- 理学院(78821)
- 管理学(77514)
- 管理学院(77080)
- 研究(65008)
- 中国(49177)
- 财(45511)
- 京(43553)
- 财经(36541)
- 科学(36527)
- 经(33403)
- 中心(31818)
- 业大(31192)
- 江(31034)
- 农(30206)
- 经济学(29874)
- 所(29215)
- 财经大学(27609)
- 经济学院(27104)
- 研究所(26414)
- 北京(26018)
- 范(25800)
- 师范(25510)
- 院(24217)
- 商学(24181)
- 基金
- 项目(157267)
- 科学(126887)
- 基金(118264)
- 研究(115914)
- 家(101541)
- 国家(100732)
- 科学基金(89390)
- 社会(77027)
- 社会科(73275)
- 社会科学(73258)
- 基金项目(62987)
- 省(60507)
- 自然(57513)
- 自然科(56237)
- 自然科学(56224)
- 自然科学基金(55212)
- 教育(54583)
- 划(50594)
- 资助(47328)
- 编号(45769)
- 部(36260)
- 成果(35675)
- 制(34930)
- 重点(34872)
- 创(33838)
- 国家社会(32888)
- 发(32259)
- 教育部(32231)
- 创新(31742)
- 人文(31485)
共检索到306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曹俊 熊中楷
居民的垃圾分拣水平直接影响垃圾分拣企业后续处理的成本和效率。为了提高居民的前期垃圾分拣水平,本文基于静态效用转移机制,探讨了单个垃圾处理企业和多位居民之间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表明,静态效用转移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多位居民提升垃圾源头分拣水平,实现供应链协调。
关键词:
垃圾分拣水平 静态效用转移 供应链协调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周建亨 江月 毋博
垃圾分类的环保政策现已在全国各大城市逐一展开,然而调查显示,仍然存在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不够以及对分类过程敷衍了事的问题。因此为了研究政府如何激励居民在参与中付出努力,本文首先建立了事前委托代理双方均不了解分类能力的纯道德风险模型,接着从现实出发建立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同时存在的混合模型,激发居民努力的同时针对逆向选择的参与,从政府收益的角度考虑是否对居民进行甄别。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双重信息非对称的激励成本比单一道德风险更高。但是当环保者努力获得奖励的概率满足一定条件时,逆向选择的存在反而使政府更有利。当环保者努力获得奖励的概率较高以及居民普遍素质较高时,政府应该选择忽略信息甄别的统一激励政策下制定最优奖励方案;当获得奖励的概率居于中等水平以及居民能力高低参差不齐时,采用两套激励策略进行信息甄别获得收益会高于不甄别居民类型带来的政府收益。我们还发现环保者获得奖励的概率处于比较中等以及较低时,其积极带动作用较小,为了保证居民参与政府不得不提高奖励,对非环保者的激励会产生浪费,因此政府应仅考虑鼓励居民努力分类的统一激励政策。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曹俊 熊中楷 何志武
通过建立两阶段的Stackelberg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固定不可燃垃圾处置费和变动垃圾处置费2种情况下,垃圾发电厂如何制订收益分享合同相关条款,促使居民实行垃圾源头分类,并提高可燃垃圾燃烧热值。结果表明:存在唯一的最优分享比例使得发电厂的收益最大,消费者的选择存在最优的可燃垃圾回收数量和最低垃圾燃烧热值水平。
关键词:
收益分享 垃圾分类 激励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俊 熊中楷
探讨在占主导地位的单个垃圾发电厂和消费者之间构成的逆向供应链中,垃圾发电厂如何制定收益分享合同的相关条款,促使居民实行垃圾源头分类,并提高可燃垃圾燃烧热值,实现垃圾发电厂的期望利润最大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莉 陈煜 高静娟
为了促使餐厨垃圾持有者积极参与逆向物流活动,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分析了信息对称、信息非对称两种情况下逆向物流系统中政府和餐厨垃圾持有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信息对称情况下,政府可以设计较为简单的线性激励合同;在信息非对称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试点回收,同时给予相应的激励强度,该激励强度给持有者带来的效用必须大于选择其他餐厨垃圾处理途径所获得的效用,同时要尽量降低持有者回收餐厨垃圾所付出的成本。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董欣佳 滕雨佳 卢帅呈 陈钧浩
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步骤。而村民心理是村民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与此同时,激励也会影响村民垃圾分类的行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金华市两个垃圾分类示范村村民的垃圾分类态度、认知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村民对垃圾分类呈支持态度,但是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却知之甚少。物质奖励以及村干部的表率对村民垃圾分类积极性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这个结果,本文提出了有利于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和改善村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垃圾分类 态度 认知 激励 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聂伟 黄晓 黄俊杰 章序靖
针对现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积分激励系统为核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方式,通过积分系统、分类委员会与二手交易网站三者的有效结合,提高分类回收的管理水平与居民的分类回收参与度,为建立合理化、可持续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德明 胡淼鑫 禹献云
知识的增长离不开员工之间知识转移,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组织开展知识转移活动的关键,而知识转移的效果又取决于高位势知识员工转移知识的意愿和低位势知识员工吸收知识的能力。本文从知识位势的角度出发,引入知识吸收系数,探讨高知识位势员工、低知识位势员工和企业三方的利益机制下知识转移的效果,分析了多种激励机制在促进组织内知识转移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对知识拥有者采用精神激励加团队收益激励的策略,最有利于员工知识转移。
关键词:
知识位势 知识转移 吸收系数 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华 陈波
立足于中国武器装备研制与生产相互分离的现实,统筹考虑研制与生产,分别设计了研制单位不收取技术使用费和收取技术使用费两种情形下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分析了研制单位的成本分摊系数、固定利润和军方最小支出期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收取技术使用费可更好地促进技术转移并降低军方总体支出。
关键词:
技术转移 激励机制 武器装备 国防采购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红军
结合激励理论和团队管理,在分析图书馆知识转移及其咨询团队内涵基础上,从咨询馆员与咨询团队间、咨询馆员间、读者与咨询团队间以及咨询馆员与读者间4方面剖析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绩效障碍因素。通过向国内部分图书馆、情报机构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其障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对问卷数据充分分析后,得出了现实中影响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绩效的关键因素,即缺乏激励机制,并相应地提出咨询团队激励、咨询馆员激励和读者激励3种激励方式,以期提升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绩效的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正彪 王焱
本文首先从经营者的激励模型研究出发,由于模型的粗象性影响线性规划的求解,所以就探讨了对模型进行数据函数化的处理方法,以此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的拟合模型。然后根据人力资源的拥有者和人力资源的使用者,对于拟和模型中的两个参与者进行静态博弈分析,并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模型的对偶命题。最后,本文还建立了两阶段动态激励模型。
关键词:
人力资源 激励模型 拟合 博弈 动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刚
当前,为众多企业所广泛采用的股权激励方法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按股分配与员工个人工作业绩脱节,长此下去必然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动态股权制的产生虽是一个有力的创新,但是也未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从此目标出发,文章在建立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围绕模型的设计目标、业绩利润值区间对分配的影响、静态模型对团队行为的影响、静态模型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待研究的问题等展开了较深入探讨,认为: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能有效将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激励方式融合在一起,兼顾企业对员工的短期和长期激励,更好地实现企业股权结构和员工分配方式的动态化,因此,该模型对于解决传统股权激励机制缺陷的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奉军
本文认为,现行激励机制仍然在诸多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主要体现在:(1)偏重非经济激励;(2)剩余索取权在企业被内部人控制后无法发挥作用;(3)我国存在两种“内部人控制”,使得以剩余索取权为主要形式的激励计划难以取得实效;(4)经营者选择机制中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5)公平竞争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可。要重构市场经济下的激励机制,应遵循利益分享原则和信息反馈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是产权机制的重建,产权必须具有流动性、可分性;其次是加强经济激励;第三,必须维护公平竞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肖虹
本文在相关文献回顾基础上,总结和剖析了满足激励相容约束的转移定价机制设计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其特点,对激励相容约束下该机制所应实现的均衡,以及分部激励补偿合约的基础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激励相容约束转移定价机制设计和运用过程中必所须遵循的内在规律,对改进我国企业集团转移定价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