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9)
- 2023(8046)
- 2022(6943)
- 2021(6688)
- 2020(5701)
- 2019(13351)
- 2018(13216)
- 2017(26367)
- 2016(13692)
- 2015(15560)
- 2014(15248)
- 2013(14479)
- 2012(12747)
- 2011(11120)
- 2010(10809)
- 2009(9487)
- 2008(8676)
- 2007(7141)
- 2006(5628)
- 2005(4508)
- 学科
- 济(55784)
- 经济(55710)
- 管理(39542)
- 业(38302)
- 方法(32859)
- 企(32010)
- 企业(32010)
- 数学(30204)
- 数学方法(29615)
- 农(13882)
- 财(13689)
- 中国(12239)
- 业经(11020)
- 贸(9484)
- 贸易(9479)
- 理论(9469)
- 易(9258)
- 务(9087)
- 财务(9035)
- 财务管理(9016)
- 农业(8928)
- 技术(8793)
- 企业财务(8524)
- 地方(8393)
- 制(8289)
- 学(8209)
- 和(7782)
- 环境(7467)
- 划(7196)
- 银(7026)
- 机构
- 学院(181619)
- 大学(180255)
- 管理(78881)
- 济(75536)
- 经济(74206)
- 理学(70074)
- 理学院(69469)
- 管理学(68026)
- 管理学院(67694)
- 研究(50544)
- 中国(38484)
- 京(35427)
- 财(33113)
- 科学(29945)
- 财经(27762)
- 业大(26043)
- 中心(25548)
- 经(25542)
- 江(24080)
- 农(23901)
- 经济学(23548)
- 所(22313)
- 经济学院(21491)
- 范(21346)
- 北京(21197)
- 财经大学(21140)
- 师范(21119)
- 经济管理(21069)
- 研究所(20609)
- 商学(20284)
- 基金
- 项目(134521)
- 科学(108461)
- 基金(100623)
- 研究(98111)
- 家(86726)
- 国家(86041)
- 科学基金(76752)
- 社会(64056)
- 社会科(60881)
- 社会科学(60869)
- 基金项目(53171)
- 省(52099)
- 自然(50643)
- 自然科(49606)
- 自然科学(49597)
- 自然科学基金(48684)
- 教育(46793)
- 划(43669)
- 资助(41869)
- 编号(39812)
- 部(30375)
- 重点(29750)
- 成果(29449)
- 创(28935)
- 发(27780)
- 创新(27038)
- 国家社会(27030)
- 教育部(26913)
- 人文(26476)
- 科研(26466)
共检索到237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方涛 郭小楠 张蕊 邱明月
长寿时代来临,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8.7%。我国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承压明显,养老第三支柱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以居民退休后实际的收入和支出为视角,测算2025、2030、2035三个时间点的养老资金缺口,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首先预测2025、2030、2035年分性别分年龄的退休人口数,再基于2013~2018年CHARLS统计调查,预测未来居民退休后面临医疗、长期护理和基本生活所需资金规模,计算在当前养老金给付政策下预期可获得的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收入,通过收支缺口推算出2025、2030、2035年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潜在规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25年我国第三支柱的潜在规模为6.9万亿,2030年为9.9万亿,2035年为13.6万亿。从支出结构来看,基本生活支出为居民退休后的主要资金去向。基本生活支出较医疗和长护支出具有更大的价格弹性,因而第三支柱成为保障居民退休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撑。发展第三支柱需要明确第三支柱职能定位,帮助居民清晰认识退休后面临的资金情况,助力居民做好个人养老规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松彪 刘长庚
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老人"领取的相当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部分和"中人"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部分是应由政府承担的转轨成本。文章根据相关数据对此进行了测算,发现2012~2077年政府每年应承担的转轨成本出现了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发生在2019年,达到了8943.00亿元,第二个峰值发生在2023年,达到了8933.68亿元,在2019年之前政府应承担的转轨成本是逐年上升的,2023年之后则逐步下降,直到2077年转轨成本消失。我国政府正处于承担转轨成本的上升阶段,要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多渠道充实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并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建伟 李瀚林 高芳杰
在延迟退休背景下,发展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可以起到对第一支柱的补充作用。故本文利用精算现值理论,构建基于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精算模型,以此分析在延迟退休背景下,延迟退休时间对于个人养老金的财富影响。通过精算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在特定的年龄区间下,延迟退休对基本养老保险有财富激励作用;再通过引入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老金财富,养老金财富对个人工资增长率、贴现率等变量的变动较为敏感。基于此,应灵活采取延迟退休政策,充分保障民众领取的养老金财富,同时推进第三支柱的发展,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相敏 吴晓云
个人帐户的通货膨胀风险是由于通货膨胀率与记帐利率非同步变动引起的,因此通过计算某个人帐户基金的两个比值,即在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累积额与发生通货膨胀下的累积额之比和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理论现值与发生通货膨胀下的现值之比,来预测通涨风险的大小。文章根据此原理建立精算模型对个人账户养老金受通货膨胀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并运用模型对影响结果进行精确测算。
关键词:
个人账户 养老金 通货膨胀 记帐利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齐明珠
一、个人养老数学模型的缺陷 我国个人养老金保险开办于80年代中期,至今仍未广泛开展起来。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人们并不是没有能力投保,而是出于人们思想上的顾虑,即对保险的信任程度低,如有的投保人说:“我现在交钱投保了,能保证将来养老吗?”持这种疑问的人非常多。的确,保险公司建立的个人养老保险数学模型本身存在的一些致命的缺陷,直接影响了人们投保的积极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勇
为了建立一个既能自动实现平衡,又能充分发挥养老功能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调整机制,本文根据精算平衡原理,基于个人账户的资金净值构建养老金的动态调整模型。研究表明,本模型能够自动修正预测偏差,自动实现精算平衡,且具內生性;不仅可以在总量上保持平衡,最大程度发挥养老功能,而且每年的支付能力也是充足的;具有稳健性和可操作性,对调整因子等价转换后,调整养老全时就不要对参数进行预测了。
关键词:
个人账户 资金净值 调整因子 精算平衡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袁中美 郭金龙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设计合理高效的税收优惠制度是促进其市场覆盖和发育的关键。典型国家的个人养老金计划实践经验表明,采用最为广泛的模式是EET和EEpT,缴费阶段"比例限额+相对定额限额"、领取阶段部分免税的税收优惠制度设计更为合理。对上海市的模拟测算结果显示,现行政策对同时缴纳三险二金的中等收入群体的税收激励效应最大,参保人的福利水平因收入、年龄、性别和投资收益率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缴费限额在1 000~1 200元时政策实施的税收成本在政府财政可承受范围内。因此,应采取EET与TEE相结合的税收递延模式,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税收递延限额,对弱势群体给予缴费补贴,并扩大个人养老储蓄账户的功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丹 刘钻石 章娅玲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转轨,现收现付制下形成的隐性债务开始显性化,形成了庞大的统筹资金缺口。而解决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基本前提是要准确测算债务规模。本文在分析隐性债务来源的基础上,将我国参保职工分为五类,采取个体成本法精算出2008年初的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
关键词:
养老金 隐性债务 来源 规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家喜
尽快发展包括个人养老金在内的私人养老金,是增加优质资源、破除养老金体系、缓解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手段养老金社会化、制度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养老金制度化实现了对长寿风险的有效保障、个人一生收入消费的平滑,以及年轻一代对老年一代的赡养。公共养老金是人类制度的伟大创新之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娄飞鹏
<正>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地区)先行试点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实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这也是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从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包括养老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一年来,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夏诗园 王向楠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健康发展,但与不少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人养老金起步较晚,在监管中仍存在法律制度有待健全、配套制度亟待完善、监管权责界定不够细化、自律监管组织和社会监管机制缺乏、监管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个人养老金监管的优势和挑战,选取个人养老金发展相对成熟且模式各异的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家,从参与环节、投资环节和领取环节三个方面探讨个人养老金监管的国际先进经验,并从我国现实出发,提出了加强个人养老金监管、规范个人养老金市场发展的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阎建军 刘欣琦
2022年是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启动实施之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2]7号)》,人社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公布了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名单,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完善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也将促进金融结构优化。
关键词:
养老金融 养老金制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佩 林义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养老金融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以及比较国际实践提出中国养老金融发展仍面临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亟待优化、契约型金融机构发展滞后、资本市场成熟度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经合组织国家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探索了养老金融发展对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金融发展质量提升能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完善,该促进作用在养老金制度成熟度高、国民金融素养高的国家会更加显著。进一步地,在实证分析的结果上提出养老金融创新与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化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序 张影
设定受益型养老金计划和设定提存型养老金计划是目前两种主要的企业员工离职后的福利计划。前者的发展早于设定提存计划,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缩减趋势。本文从设定受益计划的发展过程出发,结合美国Delphi公司养老金计划的案例,分析了设定受益计划衰落的原因并对我国企业养老金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含伟 汪泓
文章首先养老保险基金的隐性债务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界定,接着利用构造的模型分别测算了基于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的上海城镇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规模,最后给出了解决上海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金 隐性债务 开放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