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96)
- 2023(17336)
- 2022(14504)
- 2021(13429)
- 2020(11342)
- 2019(25932)
- 2018(25455)
- 2017(48744)
- 2016(26616)
- 2015(29846)
- 2014(29666)
- 2013(29167)
- 2012(26444)
- 2011(23512)
- 2010(23247)
- 2009(21330)
- 2008(20842)
- 2007(18684)
- 2006(16081)
- 2005(13661)
- 学科
- 济(107760)
- 经济(107650)
- 业(75944)
- 管理(70130)
- 企(53732)
- 企业(53732)
- 农(51940)
- 方法(48664)
- 数学(43559)
- 数学方法(43040)
- 农业(34288)
- 中国(28690)
- 业经(27838)
- 财(26684)
- 地方(22351)
- 学(20965)
- 贸(20269)
- 贸易(20265)
- 制(20213)
- 易(19721)
- 技术(16212)
- 务(16125)
- 财务(16080)
- 财务管理(16040)
- 银(15911)
- 银行(15844)
- 发(15735)
- 环境(15659)
- 企业财务(15106)
- 行(14994)
- 机构
- 学院(373834)
- 大学(368518)
- 济(150218)
- 经济(147168)
- 管理(143586)
- 理学(125691)
- 理学院(124310)
- 管理学(122033)
- 研究(121469)
- 管理学院(121355)
- 中国(92172)
- 农(84833)
- 科学(78436)
- 京(75491)
- 农业(66162)
- 财(65606)
- 业大(65462)
- 所(61645)
- 中心(58701)
- 研究所(56481)
- 江(55798)
- 财经(53115)
- 经(48522)
- 范(47792)
- 师范(47166)
- 北京(45700)
- 经济学(45697)
- 州(43871)
- 院(43104)
- 农业大学(42202)
- 基金
- 项目(262002)
- 科学(205421)
- 基金(190187)
- 研究(185915)
- 家(168104)
- 国家(166633)
- 科学基金(142487)
- 社会(118701)
- 社会科(112209)
- 社会科学(112176)
- 省(105147)
- 基金项目(101960)
- 自然(94052)
- 自然科(91910)
- 自然科学(91879)
- 自然科学基金(90239)
- 划(87617)
- 教育(85009)
- 资助(76143)
- 编号(74958)
- 重点(58884)
- 成果(58571)
- 发(57108)
- 部(57070)
- 创(54948)
- 创新(51335)
- 科研(51288)
- 课题(50984)
- 计划(49516)
- 国家社会(49306)
- 期刊
- 济(161709)
- 经济(161709)
- 研究(96935)
- 农(84590)
- 中国(71161)
- 学报(65624)
- 科学(58173)
- 农业(57244)
- 财(50629)
- 大学(49483)
- 学学(47390)
- 管理(46526)
- 业经(33328)
- 融(33071)
- 金融(33071)
- 教育(33037)
- 技术(31408)
- 业(28036)
- 财经(25025)
- 经济研究(24075)
- 问题(23178)
- 版(21505)
- 经(21491)
- 业大(18269)
- 科技(17835)
- 资源(17801)
- 技术经济(17788)
- 统计(17055)
- 世界(16571)
- 商业(16549)
共检索到530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春燕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一直被认为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对于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实现非农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方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发展规模、技术进步类型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增量将对行业间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计划、偏向性的产业发展政策、选择性的技术进步类型和瞄准性的政策扶持方案,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需求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琦 曾祥旭
利用贵州省施秉县的7个村569个农民的样本数据,通过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外面务工关系等,其中,年龄对非农就业的影响是先正后负,男性、家庭总人数、外面有务工关系起正向作用;而婚姻状况、人均耕地面积、家中老人、家中小孩、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村干部等变量的影响不显著。虽然人均耕地和受教育程度都不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但仍然急需解决好人地矛盾问题和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谭洪波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在采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不断加快,但与农村男性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及以下子女、家中是否有15岁以上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等。
关键词:
农村女性劳动力 非农就业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本文利用四川省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年龄、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未成年人数、60岁以上老人数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是否有技能、村集体经济收入、劳动力所在村附近企业数量和地形特征虚拟变量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农村劳动力的性别、家庭年收入对非农就业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影响因素 四川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海
基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引入制度变量,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规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户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国民经济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最重要因素,而制度变量通过影响二、三产业的发展间接影响非农就业。当前,增加农户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淑斌 苏群
劳动力转移理论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动力可能是农业收入下降或非农部门工资上涨。虽然都能促进非农就业,但这两种因素对土地市场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基于此,笔者考察了短期内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结果表明,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因非农就业动力而异。农业收入下降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抑制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抑制土地流转;而非农部门工资上涨拉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促进土地流转。因此,非农就业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关系并不等同于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劳动力大量非农就业没有引发土地快速流转的原因可能是农业经营环境恶化,利润下降。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土地流转 动力视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妍 脱继强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农村的问卷调查,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影响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降低了女性从事非农就业尤其是外出就业的可能性;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且文化程度越高者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就业;拥有技能的女性通常选择外出就业;配偶从事非农就业的女性比配偶纯粹务农的女性更有可能从事非农就业;另外,相比较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农村,苏中与苏北农村非农产业部门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当地女性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是外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桉
日本在资源贫乏、人多地少的背景下,走城市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第三产业发展之路,较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其中,政府教育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借鉴日本经验,推进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关键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关键词:
日本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非农就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其非农就业,且对其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就业。数字素养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学历匹配、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学习路径、丰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其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女性和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低学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其非农就业,且对其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就业。数字素养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学历匹配、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学习路径、丰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其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女性和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低学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春霞
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不是主要的,而个人及家庭因素的影响较显著。年龄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并在婚龄前后达到最大值;初中教育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超过其它教育水平;配偶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可以是替代的,也可以是互补的。
关键词:
农村 女性劳动力 外出就业倾向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春燕
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两个就业群体。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劳动力开始出现下岗失业等现象,他们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吗?实证研究发现,行业间城乡劳动力的关系是有差异的,他们之间或是互补,或是替代。其中农林牧渔,批发和零售业,信息、计算机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即农村劳动力的进入会使得这些行业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量下降。为使得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程持续、和谐地推进,需要相关的政策扶持在这一进程中利益受损的城镇劳动力。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城镇劳动力 互补 替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爽 张艳 扈立家
本文就是以调研资料为研究的数据基础,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农村劳动力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Logit模型,探究了在宏观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内部微观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选择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方天堃 于学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农村劳动力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然会发挥最为重要和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劳动力外出城镇务工已经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大量相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外出就业必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抑制和阻碍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闵远光
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城镇推力和城镇拉力。分析显示:2000年到2004年,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城镇因素中,城镇推力和拉力都有所增强,表明城镇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正日益加强。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力转移 城镇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