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2)
- 2023(18388)
- 2022(15601)
- 2021(14415)
- 2020(12131)
- 2019(27800)
- 2018(27364)
- 2017(52872)
- 2016(28015)
- 2015(31561)
- 2014(31157)
- 2013(30888)
- 2012(28089)
- 2011(25072)
- 2010(25267)
- 2009(23391)
- 2008(21822)
- 2007(19088)
- 2006(16680)
- 2005(14310)
- 学科
- 济(113795)
- 经济(113679)
- 业(87111)
- 管理(78878)
- 企(63026)
- 企业(63026)
- 方法(53110)
- 农(51831)
- 数学(47331)
- 数学方法(46772)
- 农业(34519)
- 中国(33229)
- 财(30356)
- 业经(29445)
- 融(28380)
- 金融(28378)
- 银(27086)
- 银行(27048)
- 行(26001)
- 地方(24530)
- 制(24519)
- 学(22073)
- 贸(20467)
- 贸易(20452)
- 易(19886)
- 务(19518)
- 财务(19442)
- 财务管理(19400)
- 企业财务(18506)
- 技术(18119)
- 机构
- 学院(390586)
- 大学(388708)
- 管理(159059)
- 济(158779)
- 经济(155344)
- 理学(138932)
- 理学院(137549)
- 管理学(135197)
- 管理学院(134500)
- 研究(124875)
- 中国(100365)
- 京(80224)
- 科学(76359)
- 农(74670)
- 财(71912)
- 业大(61489)
- 中心(61042)
- 所(60414)
- 财经(58261)
- 农业(57152)
- 江(56011)
- 研究所(55163)
- 经(53407)
- 范(49710)
- 北京(49696)
- 师范(49260)
- 经济学(47690)
- 州(46081)
- 院(45296)
- 财经大学(43535)
- 基金
- 项目(275005)
- 科学(217673)
- 研究(202421)
- 基金(201371)
- 家(174509)
- 国家(173031)
- 科学基金(150359)
- 社会(129250)
- 社会科(122373)
- 社会科学(122340)
- 基金项目(107376)
- 省(107300)
- 自然(97317)
- 自然科(95089)
- 自然科学(95070)
- 自然科学基金(93382)
- 教育(91618)
- 划(89247)
- 编号(83392)
- 资助(82011)
- 成果(65754)
- 重点(60981)
- 部(60797)
- 发(58831)
- 创(57238)
- 课题(55513)
- 国家社会(53482)
- 创新(53370)
- 科研(52819)
- 教育部(52351)
- 期刊
- 济(168078)
- 经济(168078)
- 研究(109471)
- 农(73934)
- 中国(72428)
- 学报(60188)
- 科学(55856)
- 财(53361)
- 管理(52799)
- 农业(50022)
- 大学(47274)
- 融(46720)
- 金融(46720)
- 学学(44800)
- 教育(37051)
- 技术(32950)
- 业经(32817)
- 财经(27403)
- 经济研究(25359)
- 业(23398)
- 经(23294)
- 问题(22789)
- 图书(21039)
- 版(19408)
- 理论(19092)
- 科技(18429)
- 技术经济(18130)
- 实践(17586)
- 践(17586)
- 资源(17403)
共检索到56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璐 邓晓霞
农户与农村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着不同的特征,并且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服务农村金融需求为目标进行评价,我国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绩效存在严重违背支农目标、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等问题。为了达到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应该尽快实现政策倾斜的具体化,强化资金回流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银行转型,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创设。
关键词:
需求特征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 服务绩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本文利用山东泰安农村地区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供给时的信贷完全满足、信贷完全配给和信贷部分配给行为。结果表明:与金融机构信贷完全满足行为相比,申贷农户家庭自有土地数量越多、面积越大,越有助于其降低遭受金融机构完全信贷配给行为;户主具有非农劳动专业技能和家庭资产价值越高反而促使金融机构对其申贷金额满足度下降。
关键词:
MNL模型 金融机构 信贷供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小刚 李妹
文章利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民收入有负向影响,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民收入几乎没有影响。农民收入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结构没有影响,对农村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定成
对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促进论、抑制论和介于其中的非显著论三种。为了验证可能的关系,通过对江西省1990年~2006年数据的协整分析,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正规金融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农村信贷市场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近乎单一地参与方式,已经明显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关键词:
农村正规金融 农民增收 金融伤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澎 张龙耀 李心丹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对如何改进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展开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正规信贷配给的形成机理及对其实现改进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目前实践中已有的"政银保"模式,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就其如何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银保"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发放单位贷款的期望利润来增加信贷市场的供给水平,从而缩小供需缺口、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5年的专题调查为数据来源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政银保"的确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受到的配给程度,这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关键词:
信贷配给 “政银保” 期望利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红丽 李宁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两大资金供给主体,二者长期共存并相互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动态合作机制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双方合作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越大,选择该策略的时间也越短;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创新双赢的合作模式、完善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减少合作投入成本、增大合作收益、避免单方面选择竞争,进而促进二者相互合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倩 曹廷求
文章利用山东省134家县市级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基层农信社董事特征和董事会特征对其绩效的影响。文章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农信社董事会及其成员的各类特征,并通过进一步的计量分析发现董事会及其成员的部分特征对农信社的绩效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董事的学历、董事会的规模和会议次数对银行的绩效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银行治理 董事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史小坤
本文运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现实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约束,指出农村二元金融模式脱离了中国农村现实的地理环境,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融资问题。在中国农村双重地理环境约束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并结合实例提出适合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约束的发展模式:以大型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中介的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联合模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纪淼 李宏瑾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1季度—2007年1季度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等代表农村正规金融的指标与第一产业增加值进行的协整检验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远远没有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但由于没有考虑非正规金融因素,上述结论并不一定表明金融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不适用性,相反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而这是今后农村金融改革应该注意的方向。
关键词:
农村正规金融 农村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鹏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3-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对Moran’I指数和散点图进行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其次,通过建立SLM、SEM和SDM三种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都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影响更为显著;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金向 董乃全
借鉴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1986-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Panel Data),运用个体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户人均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正规金融的信贷和非正规金融的借贷的投入与农户收入增长效应,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促进了农户收入的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却是负效应。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农户的收入均为负效应。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对收入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表明农村金融在信贷资金转换为投资配置效率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平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正规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组织 市场进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月丽 张忠根 战明华
本文从借款人类型社会资本结构效应出发,考察了利率市场化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绩效之间的关联机制。与已有理论不同的是,这一机制的逻辑是,利率市场化通过社会资本对借款人类型的鉴别作用,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信息获取能力内生化,从而影响了其经济绩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给出了关于利率市场化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关系的两个命题,进而据此提出了一个可以验证的推论。然后,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利率改革的阶段划分,本文利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对推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了利率市场化对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研究结果的意义在于:即使对于具有严重不完全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仍应重视市场化的利率价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李子奈
本文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配给行为。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一半以上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正式机构的贷款。政府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银行和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决策主要决定于政府的农村金融政策。为改善农村信贷抑制程度,政府必须推动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信贷配给 联立离散选择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玉奎 冯乾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理论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间长期呈倒U型关系;实证上,综合农村正规金融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指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相关数据检验显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符合库兹涅茨效应假说,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尚不满足倒U型关系,而更倾向正相关关系;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上述结论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农村金融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农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实际,因此二者关系应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