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3)
- 2023(15298)
- 2022(12917)
- 2021(11991)
- 2020(9886)
- 2019(22644)
- 2018(22433)
- 2017(42808)
- 2016(22788)
- 2015(25386)
- 2014(24765)
- 2013(23829)
- 2012(21988)
- 2011(19916)
- 2010(20029)
- 2009(17934)
- 2008(17153)
- 2007(14966)
- 2006(13085)
- 2005(11391)
- 学科
- 济(98342)
- 经济(98255)
- 管理(67060)
- 业(65719)
- 企(54375)
- 企业(54375)
- 方法(41079)
- 数学(35840)
- 数学方法(35187)
- 中国(30487)
- 地方(25729)
- 农(25415)
- 业经(22757)
- 技术(22054)
- 财(20412)
- 农业(17477)
- 学(17056)
- 理论(16542)
- 贸(15894)
- 贸易(15876)
- 制(15794)
- 易(15297)
- 银(15126)
- 银行(15107)
- 环境(14805)
- 融(14747)
- 金融(14746)
- 行(14586)
- 技术管理(14554)
- 和(14326)
- 机构
- 学院(311344)
- 大学(307498)
- 济(128147)
- 经济(125476)
- 管理(125306)
- 理学(108290)
- 理学院(107115)
- 管理学(105025)
- 管理学院(104424)
- 研究(102470)
- 中国(76944)
- 京(64914)
- 科学(61708)
- 财(56201)
- 所(49115)
- 中心(47903)
- 江(46740)
- 农(46020)
- 财经(44681)
- 研究所(44537)
- 业大(43807)
- 范(42002)
- 师范(41601)
- 经(40650)
- 北京(40389)
- 经济学(38672)
- 院(37981)
- 州(37882)
- 农业(35609)
- 经济学院(34732)
- 基金
- 项目(214702)
- 科学(172434)
- 研究(158771)
- 基金(155960)
- 家(135104)
- 国家(133960)
- 科学基金(117846)
- 社会(102324)
- 社会科(97260)
- 社会科学(97240)
- 省(86254)
- 基金项目(82834)
- 自然(75803)
- 自然科(74245)
- 自然科学(74231)
- 教育(74139)
- 自然科学基金(72869)
- 划(71842)
- 编号(64303)
- 资助(62605)
- 发(50481)
- 成果(50321)
- 创(49637)
- 重点(48180)
- 部(46518)
- 创新(45644)
- 课题(44644)
- 国家社会(42492)
- 教育部(40614)
- 科研(40432)
- 期刊
- 济(140636)
- 经济(140636)
- 研究(90522)
- 中国(65038)
- 管理(49548)
- 科学(42561)
- 财(42389)
- 农(42002)
- 学报(41802)
- 教育(38707)
- 大学(33362)
- 技术(32324)
- 学学(31211)
- 农业(29051)
- 融(28031)
- 金融(28031)
- 业经(24771)
- 经济研究(22656)
- 财经(21297)
- 问题(19275)
- 经(18442)
- 技术经济(16940)
- 科技(16552)
- 业(16246)
- 统计(15594)
- 策(15549)
- 图书(15213)
- 商业(14739)
- 现代(14475)
- 发(14017)
共检索到462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代明 郑闽 王颖贤
集散效应是城市的主体核心功能,其演变过程则是城市形态转换的主要表征。通过构建知识集聚-创新-扩散(AID)的数理模型,阐释知识集散过程中知识集聚、知识创新及知识扩散间的影响机理,并用以对我国东中西部和港澳台地区样本城市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丰富发展中的城市和知识经济理论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集散催生出"知识城市"形态。知识集散效应是知识城市的核心功能:知识的集聚(A)、创新(I)与扩散(D)呈现为一个正向互动循环累积的过程,知识城市主要担当这一过程的集聚点、创新枢纽与扩散源的角色,持续发挥着知识集散的功能和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吴福象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贸易自由度约束下的局域溢出模型,探究了创新的空间扩散与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称均衡是模型的唯一内点均衡;当角点均衡时,存在唯一的贸易自由度支撑区间,此时,如果运输成本变小,则技能劳动力、R&D部门、制造业部门以及创新活动将变得更集聚,同时创新的空间扩散程度变大,外围区域在研发创新方面的劣势减弱;从增长和福利评价的角度看,在技能劳动力存量不变的条件下,创新的空间扩散对整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影响,然而,当区域的经济增长源于可流动的技能劳动力集聚时,中心区域的技能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总是偏好集聚状态,当且仅当创新的空间扩散效应足够大或者集聚租金较小时,外围区域的普通劳动力偏好集聚状态。因此,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贸易自由度,有助于增大创新空间扩散效应,减小集聚租金,提高全域劳动力福利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鹏飞 刘新梅
从创新扩散的视角,利用35个国家的互联网数据研究了影响互联网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上网价格、人口密度及电信设施发展程度会对扩散速度产生显著影响,但城市化水平对互联网扩散速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创新扩散 互联网 国际比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维双 刘涛
对技术创新扩散环境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就环境因素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技术创新扩散轨迹的不稳定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因素的影响入手,分别对基本的Bass模型和扩展的Bass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对新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技术创新扩散 扩散环境 扩散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超 武华维 赵燕清 许海云 方曙
[目的/意义]知识内容扩散强度的研究对于把握知识向技术、产业转化程度,有效推动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文章立足于创新过程,明确创新过程的3个创新活动环节,将论文、专利、产品说明书分别作为3个创新环节的知识内容反映载体,同时引入"场论"构建基于创新全过程的知识扩散模型。然后,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借鉴引力模型构建知识内容的扩散强度分析模型。最后,以东部地区中成药产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知识向应用研究扩散的强度高于向产业应用扩散的强度,一方面说明中成药产业技术以科学理论为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中成药技术尚未在产业中得到充分应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超杰 王新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满足的追求,作为能够承载人们诸多精神需求的时尚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时尚是如何从现象成为消费潮流的?如何使消费者认同、接受时尚?如何对时尚产品进行推广?一直是营销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主要课题。文章将创新扩散的理论和模型引入对时尚这种非功能特征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推导出适合时尚推广的模型,以期能够从新的角度为时尚的传播和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时尚 创新扩散 Bass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若愚 张莹
本文考察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扩散的影响。在分析金融集聚促进创新扩散具有融资支持、信息传递、风险分散三大机制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将三大机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6-2018年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扩散的促进机制与成效差异。结果表明:第一,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主要通过信息传递机制促进区域创新扩散。第二,从金融各子行业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保险业集聚有利于创新扩散,且作用机制全面、成效显著;证券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抑制了长三角大部分城市的创新;银行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扩散呈现积极影响,但主要是通过风险分散机制发挥作用的。第三,从空间效应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创新腹地金融集聚的本地发展效应要弱于创新极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扩散更多通过跨地市的空间转移完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跃
为探讨知识创新的扩散机理,在Lotka-Volterra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知识创新扩散模型,分别探讨了竞争系数、扩散速度、初始状态等因素对扩散过程的影响作用。数理建模与仿真实验表明:知识创新扩散过程与竞争系数、扩散速度、初始状态等紧密相关,其中竞争系数直接影响知识创新扩散的最终均衡状态,扩散拐点与竞争系数、扩散速度和初始状态都相关,由此,提出了建立用户参与创新机制、多源扩散机制等,以推动知识创新的快速扩散和尽快达到扩散均衡。
关键词:
知识创新 扩散模型 仿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傅荣 王佩珊
介绍原有创新扩散模型及其局限性,根据移动互联网产品特点进行改进,构建适用于迭代产品扩散的改进模型。利用移动互联网产品实际数据对产品迭代扩散改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仿真软件中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揭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迭代扩散特点。对比原有模型和改进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结果说明产品迭代扩散改进模型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更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士海 韩之俊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并依据耐用品品牌的市场特征,系统地提出了耐用品品牌的垄断品牌扩散模型、寡头品牌扩散模型、品牌竞争扩散模型和品牌竞争扩散一般模型;采用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品牌的实际数据对前三个模型进行了验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玉雄 李怀祖
本文首先在垂直创新的思想下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的技术扩散模型 ,并给出了稳态解求解的方法。然后 ,以上述模型为基础 ,本文着重讨论了跟随国知识产权保护对稳态经济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加强跟随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降低领导国的创新速度和跟随国的模仿速度 ,从而降低稳态经济增长率。所以 ,就稳态而言 ,加强跟随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领导国经济和跟随国经济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施冬健 张黎
聚集效应是因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而形成的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两种力量的作用:一方面聚集经济作为空间聚集的吸引力推动着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聚集不经济则作为排斥力限制着城市的进一步聚集和规模扩大。城市是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组合的空间景观,是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过程与结果,总是处于集聚力与扩散力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
关键词:
城市 集聚 扩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晋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不断运用新的管理经营方法,积极实施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的产品定价以及广告组合营销等相关的决策优化,以切实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的科学性、有效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斌 邵鲁宁 尤建新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通过对广义Bass模型的扩展,提出了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和价格下降影响的中国电动汽车的创新扩散模型。利用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扩散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通过该模型,预测了在自由、基本和理想三种市场效能情景下2012~2020年电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情况。结果表明,对电动汽车的创新采用者来说,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比价格更能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在理想情景下,电动汽车的年销量在2019年达到最高点,2020年累计销量达到635万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燕群 何永芳
为研究企业集群中技术创新采纳企业微观决策对宏观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文章以企业合作专利创新网络为载体,研究企业间个体技术创新采纳博弈及技术创新扩散模型,以及技术创新的扩散机制、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合作专利的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特性;技术创新扩散的速度和规模与网络结构、网络规模、选择强度、采纳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收益有关。
关键词:
企业集群 创新网络 博弈 创新扩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