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74)
- 2023(17638)
- 2022(15197)
- 2021(13945)
- 2020(11615)
- 2019(26736)
- 2018(26416)
- 2017(51268)
- 2016(27479)
- 2015(30878)
- 2014(30627)
- 2013(29996)
- 2012(27780)
- 2011(25100)
- 2010(25071)
- 2009(22742)
- 2008(22054)
- 2007(19372)
- 2006(16990)
- 2005(14819)
- 学科
- 济(120123)
- 经济(120009)
- 管理(78756)
- 业(77676)
- 企(63676)
- 企业(63676)
- 方法(53244)
- 数学(46270)
- 数学方法(45704)
- 中国(32673)
- 农(32153)
- 地方(29039)
- 业经(27711)
- 财(26992)
- 学(22586)
- 农业(21815)
- 贸(21092)
- 贸易(21077)
- 易(20350)
- 制(19815)
- 技术(18963)
- 理论(18477)
- 环境(18194)
- 和(18058)
- 银(17539)
- 银行(17498)
- 融(17283)
- 金融(17281)
- 务(17173)
- 财务(17092)
- 机构
- 学院(388131)
- 大学(387875)
- 济(158662)
- 管理(156158)
- 经济(155350)
- 理学(135586)
- 理学院(134133)
- 管理学(131839)
- 管理学院(131125)
- 研究(128877)
- 中国(95407)
- 京(82360)
- 科学(78253)
- 财(70853)
- 所(62971)
- 农(60175)
- 中心(58565)
- 财经(57324)
- 研究所(57309)
- 江(56480)
- 业大(56456)
- 经(52185)
- 范(51927)
- 北京(51924)
- 师范(51445)
- 经济学(47686)
- 院(47446)
- 农业(46741)
- 州(46162)
- 经济学院(43136)
- 基金
- 项目(267309)
- 科学(211433)
- 研究(197060)
- 基金(193894)
- 家(167880)
- 国家(166450)
- 科学基金(144371)
- 社会(124939)
- 社会科(118592)
- 社会科学(118563)
- 省(104636)
- 基金项目(102663)
- 自然(93291)
- 自然科(91156)
- 自然科学(91137)
- 教育(90935)
- 自然科学基金(89490)
- 划(87650)
- 编号(80660)
- 资助(80190)
- 成果(64385)
- 发(60004)
- 重点(59647)
- 部(58929)
- 创(55725)
- 课题(55552)
- 创新(51891)
- 国家社会(51253)
- 教育部(51040)
- 科研(50639)
- 期刊
- 济(172663)
- 经济(172663)
- 研究(113535)
- 中国(72742)
- 管理(58487)
- 学报(57578)
- 农(54669)
- 科学(54560)
- 财(52277)
- 大学(44709)
- 教育(44430)
- 学学(41971)
- 农业(38130)
- 技术(35530)
- 融(33681)
- 金融(33681)
- 业经(30271)
- 经济研究(27536)
- 财经(27524)
- 经(23584)
- 问题(22667)
- 图书(20356)
- 业(19593)
- 技术经济(19212)
- 商业(18567)
- 科技(18459)
- 理论(18243)
- 现代(17619)
- 统计(17616)
- 版(16880)
共检索到566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楠
本文首先在阐述产业集聚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养禽业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特征,其后分析了养禽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最后对产业集聚带来的功能优势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养禽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其它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养禽业 产业集聚 功能优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致良
餐饮业地理集聚上的分散化有利于餐饮经济的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地区餐饮业的集聚状态又主要受地区消费水平、地区市场容量以及地区旅游业发展状态的影响;因此,地区餐饮业可以采取产业创新、市场深化以及旅游带动发展战略,以促进餐饮业地理集聚上的分散化,最终推动餐饮经济的整体增长。
关键词:
产业地理集聚 地区餐饮业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喻春光 刘友金
本文从分析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了工业园区概念的基本内涵及政府设立工业园区的主要动因,分析了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关系,指出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定位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并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思路。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 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秀梅
传统产业在旅游业的驱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杭扇作为杭州传统产业的品牌产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当前,随着杭州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扩大,杭扇更显示了其独特的发展优势。本文分析了浙江传统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并着重以杭扇为例分析传统产业发展建设的思路和对策,以为传统产业的定位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传统产业 品牌建设 杭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凤 李昕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相辅相承、互动发展的,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转化为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又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揭示每一种模式的典型特点;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基于间接R&D、生产要素和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模型,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存在显著的拉动作用;从技术溢出角度来看,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传统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从投入要素来看,劳动和资本投入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小于R&D和间接R&D的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凤 李昕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相辅相承、互动发展的,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转化为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又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揭示每一种模式的典型特点;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基于间接R&D、生产要素和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模型,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存在显著的拉动作用;从技术溢出角度来看,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传统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勇清 李世才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型,具体包括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关联度模型和持续发展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处于中度耦合、轻度衰退发展型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爱雪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摆脱依靠资源实现增长的约束,产业实现升级改造和多元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形势下,传统产业还将继续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而应通过其良好互动发展共同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传统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济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军 赵方圆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产业关联协调指标体系,测度并比较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三大区域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均体现为传统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R&D经费内部支出;但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存在地区差异,东部为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中部为企业数量和利润总额,西部为R&D经费内部支出和工业总产值。总的来看,尽管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关联度都在中等以上水平,但整体协调度均不高,且区域间存在明显
关键词:
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 互动发展 灰色关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飞
文章首先对产业集聚与产业同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二者之间的概念进行详细的界定与区分,并结合图表分析了山西省现阶段的产业同构与集聚现状。针对现有产业发展的模式提出了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以期帮助山西在下一步的转型发展中有更大的选择。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同构 现状分析 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菅青 吴骏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既是由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立足现实基础的务实选择。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它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数据缺乏,导致对相关产业的评价与选择困难。文章以合肥市家电产业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的"双峰逼近效应",将倒逼产业协同规律的识别与政府功能定位。本文在评述协同发展文献的基础上,采用1998—2011年中国省际数据对产业协同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面板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新兴产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比重对协同度无显著影响;环境规制未能抑制高污染行业增长,传统产业高能耗特征依然显著;人力资本增长提升了协同水平;而市场化改革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黄永春
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发现,通过知识的累积、融合与编码,产业升级能够提高企业的增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昆山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调研数据,对产业升级、增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传统产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越有利于突破性创新;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越不利于突破性创新,但有利于增量性创新。
关键词:
传统产业升级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邬丽萍 柯颖 谭威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产业组织变革,产业价值链片断化分解与空间重组,全球生产网络逐步形成,城市群形成与发展面临新的经济环境。论文在组织梳理城市发展现状、实践背景、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包含空间集聚、产业集聚与全球生产网络区域空间镶嵌的价值区段集聚的集聚经济三维研究框架,分析基于集聚经济三维框架的推动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