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08)
2023(14362)
2022(12452)
2021(11551)
2020(9648)
2019(22296)
2018(21923)
2017(42800)
2016(22921)
2015(25687)
2014(25363)
2013(24810)
2012(22470)
2011(20003)
2010(19538)
2009(17371)
2008(16436)
2007(13943)
2006(11682)
2005(9518)
作者
(63605)
(53137)
(52523)
(50005)
(33546)
(25345)
(23849)
(20980)
(20153)
(18535)
(18073)
(17516)
(16527)
(16469)
(16325)
(15909)
(15886)
(15874)
(15068)
(14965)
(12988)
(12716)
(12691)
(12001)
(11836)
(11696)
(11500)
(11338)
(10576)
(10548)
学科
(93643)
经济(93550)
管理(65364)
(62937)
(52359)
企业(52359)
方法(46495)
数学(41098)
数学方法(40519)
(24411)
(22218)
中国(22124)
业经(21362)
地方(19294)
(18861)
农业(16261)
(15674)
贸易(15668)
技术(15628)
(15170)
理论(14749)
环境(14523)
(14416)
财务(14337)
财务管理(14309)
(14241)
(14221)
产业(13833)
企业财务(13541)
(12558)
机构
学院(316297)
大学(316219)
管理(131572)
(126495)
经济(123979)
理学(116349)
理学院(115161)
管理学(112988)
管理学院(112430)
研究(99514)
中国(70702)
(65130)
科学(63077)
(54645)
业大(48803)
(48681)
(47538)
中心(45732)
财经(45686)
研究所(44047)
(42783)
(41828)
(40627)
师范(40246)
北京(39979)
经济学(38276)
农业(38219)
(37030)
(35150)
经济学院(34921)
基金
项目(232491)
科学(184190)
基金(170240)
研究(168145)
(148209)
国家(147045)
科学基金(128111)
社会(106925)
社会科(101580)
社会科学(101555)
基金项目(91249)
(91058)
自然(84636)
自然科(82705)
自然科学(82688)
自然科学基金(81169)
教育(77159)
(76165)
资助(69883)
编号(67916)
成果(52256)
重点(51549)
(51010)
(49390)
(48814)
课题(45542)
创新(45507)
科研(44726)
国家社会(44196)
教育部(44057)
期刊
(126738)
经济(126738)
研究(86082)
中国(50383)
学报(49570)
管理(46455)
科学(45870)
(43087)
(40020)
大学(38262)
学学(36315)
教育(31076)
农业(30646)
技术(28567)
业经(22510)
财经(21080)
经济研究(20762)
(20572)
金融(20572)
(18049)
问题(16824)
科技(16109)
图书(15503)
技术经济(15479)
(15313)
理论(15045)
商业(14454)
(14316)
统计(14120)
资源(14029)
共检索到428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小平  邓晓卫  焦军彩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明显。本文从五个方面归纳了产业集聚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集聚效应对产业布局的作用,并通过国内外的实践,论证了基于集聚效应优化产业布局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君华  彭玉兰  
产业布局与空间经济理论伴随着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产生而发展。在每一个分支学科(如: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节点上,都可以找到空间经济学中某一特定研究线索的理论渊源。通过对产业布局与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在相当程度上,新经济地理和城市经济学正是由于吸收和发展了早期经济学分支学科关于空间问题的讨论而发展起来的,而它的“软肋”所在也是由于忽视了早期学者的一些真知灼见。新经济地理学存在两大缺陷:其一是分工外生给定,因而不可能发生企业内部或产业内部的垂直分离现象;其二是对产业区内部的市场结构和分工结构缺乏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娜  傅泽强  谢园园  沈鹏  高宝  李林子  
从产业布局的概念出发,梳理了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得出,目前针对产业布局与生态承载力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产业布局的生态承载力约束方面,而产业布局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方面尚未有直接的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产业布局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针对产业布局优化方面的研究多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提出优化措施,基于生态承载力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尚未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未来还应加强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互动关系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方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吉昌  田红娜  
做强哈尔滨都市圈对于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实现东北经济区振兴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优化都市圈产业布局,是做强哈尔滨都市圈的关键性环节。因此,研究哈尔滨都市圈的范围及其产业布局现状,弄清哈尔滨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哈尔滨都市圈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根基,产业布局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与安全大局。然而,在完全竞争与均质空间框架下,新古典经济学面临空间不可能定理的困境。为了突破空间不可能定理,学术界形成了三大研究范式:一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空间异质,研究产业布局;二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外部经济,研究产业布局;三是构建不完全竞争模型,引入规模报酬递增与运输成本,研究产业布局,文章依次对三大研究范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总结。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几个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遵白  吴贵生  
从物联网的历史演进可知,物联网不是泡沫,而是IT产业新一代主导设计标准。它也是支撑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因此,要从战略的观点认识物联网,并坚持长远性、全局性、关键性和明道性原则。利用技术路线图这种多维分析工具,通过对市场需求、产业目标、关键技术、政策需求四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知道,物联网布局的战略重点是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和智能工业等战略性应用,其中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和智能医疗应在2012年前以国家主导方式启动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战豫  
文章基于对河南省重点建设的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分析,给出这些产业集聚区分布的规律性描述和所存在的问题;立足河南省各地区中心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对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影响水平划分区位,给出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区位选择差异;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战豫  
文章基于对河南省重点建设的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分析,给出这些产业集聚区分布的规律性描述和所存在的问题;立足河南省各地区中心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对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影响水平划分区位,给出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区位选择差异;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玉砚  
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城镇化是互促互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对山西产业布局和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应该通过以"一核一圈三群"的"人"字形城镇化格局为依托,选择具有区位优势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升级调整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结构;以产业链延伸为导向进行多元化发展,加快资源型经济平稳转型;强化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城镇化产业布局的合理推动力等路径优化山西产业布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甘宜沅  梁运文  曹平  
目前南宁市主要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产业功能定位较为混乱,缺少全局性统一规划布局,致使产业布局雷同现象严重,难以形成产业错位发展效应。基于南宁市"事实型"、"规划型"和"预期型"主导产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文章对南宁市主要的六大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以期在获得主导产业布局错位差异化效应的基础上促进南宁市产业集群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柳林  余艳锋  周开洪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芦笋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然而却不是芦笋生产强国。该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及调查和文献研究法,对我国芦笋现状及产业布局进行分析,发现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芦笋存在产业缺乏完整的布局规划;小农生产模式普遍,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化;芦笋加工企业小而散,深加工程度不够;产业技术研发体系滞后,未真正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芦笋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正视这些瓶颈,以优化芦笋产业布局为着力点之一,提出重力打造湖北黄陂﹑山西永济﹑山东曹县﹑福建东山等四大芦笋产业基地;构建芦笋产业八大集群,形成产业规模、集群优势;推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分布差异(一)数量分布差异中国实施开放政策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绍华  
创新型经济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聚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新区理应成为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但其现阶段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必须对其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明确主导产业,增强高新区产业协作性及对区域产业的带动促进作用;扩大主导产业规模经济,提升主导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培育发展品牌龙头企业,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带动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能生  李建明  
从产业空间布局视角出发,将反映城市间交通联系的运输距离矩阵及经济距离矩阵引入空间杜宾模型,采用地级城市AOD和AQI两套雾霾数据,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和多样化的产业集聚与交通运输互动对雾霾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交通因素后,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显著地产生了雾霾污染的区域传输效应,多样化集聚作用不明显;(2)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加大交通运输压力引起的雾霾区域传输效应对大中小城市均作用显著,多样化集聚仅对中小城市作用显著,而对大城市表现出促进减排的负向溢出效应;(3)产业集聚与交通运输相互作用产生的区域传输效应存在有效边界和最强作用区间。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城市差异化产业空间布局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飒  
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布局风险是"文化产业风险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对产业布局的风险要素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认为可以借助数学方法,对其要素进行优先性的排序,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