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05)
- 2023(21123)
- 2022(17928)
- 2021(16886)
- 2020(14161)
- 2019(32454)
- 2018(31983)
- 2017(61707)
- 2016(33246)
- 2015(37172)
- 2014(36822)
- 2013(36231)
- 2012(33340)
- 2011(29982)
- 2010(30020)
- 2009(28045)
- 2008(27806)
- 2007(24628)
- 2006(21864)
- 2005(19727)
- 学科
- 济(136084)
- 经济(135903)
- 业(112300)
- 管理(109739)
- 企(98068)
- 企业(98068)
- 方法(59608)
- 数学(49109)
- 数学方法(48481)
- 财(41613)
- 农(40823)
- 中国(38316)
- 业经(37057)
- 制(30741)
- 农业(27510)
- 务(27357)
- 财务(27274)
- 财务管理(27224)
- 贸(25911)
- 贸易(25892)
- 企业财务(25809)
- 地方(25247)
- 易(25239)
- 技术(24926)
- 学(24272)
- 理论(24147)
- 和(23277)
- 策(23001)
- 银(22667)
- 银行(22628)
- 机构
- 学院(470403)
- 大学(469473)
- 济(197511)
- 经济(193493)
- 管理(189128)
- 理学(162547)
- 理学院(160839)
- 管理学(158350)
- 管理学院(157443)
- 研究(156280)
- 中国(122169)
- 京(99691)
- 财(94458)
- 科学(91248)
- 所(76439)
- 财经(74297)
- 农(71707)
- 中心(71099)
- 江(70106)
- 研究所(68812)
- 经(67669)
- 业大(64973)
- 北京(63281)
- 范(59921)
- 经济学(59521)
- 师范(59446)
- 院(56962)
- 州(55767)
- 农业(55593)
- 财经大学(55090)
- 基金
- 项目(311006)
- 科学(247510)
- 研究(233047)
- 基金(227767)
- 家(196175)
- 国家(194484)
- 科学基金(169201)
- 社会(149385)
- 社会科(141676)
- 社会科学(141643)
- 基金项目(119525)
- 省(119460)
- 自然(107740)
- 教育(106950)
- 自然科(105266)
- 自然科学(105243)
- 自然科学基金(103400)
- 划(99948)
- 编号(94868)
- 资助(93595)
- 成果(77666)
- 部(69883)
- 重点(68908)
- 创(66861)
- 发(66259)
- 课题(65135)
- 创新(61927)
- 国家社会(61837)
- 教育部(60850)
- 制(60267)
- 期刊
- 济(222036)
- 经济(222036)
- 研究(144370)
- 中国(92909)
- 管理(75309)
- 财(75293)
- 农(66617)
- 学报(65828)
- 科学(64224)
- 大学(52146)
- 教育(51982)
- 学学(48927)
- 农业(45776)
- 融(45456)
- 金融(45456)
- 技术(42736)
- 财经(37144)
- 业经(36774)
- 经济研究(35267)
- 经(31957)
- 问题(28513)
- 业(25895)
- 技术经济(24345)
- 贸(23472)
- 现代(22407)
- 科技(21813)
- 图书(21742)
- 理论(21705)
- 世界(21581)
- 版(20851)
共检索到709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志泉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各类资源的主要消耗者,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双重限制。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下,中国制造业必须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原创技术创新能力、引进吸收消化创新能力与集成创新能力之分。因此,"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以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集成、战略集成、知识集成和组织集成。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集成创新 制造企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翠霞 杨晨曦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水平 技术来源选择 制造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红霞
在全球经济格局急剧变化的环境下,制造业的成本管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企业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需要创新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力求在成本方面拥有广泛领域的竞争优势。文章阐述了创新成本的核算方式以及管理方法,在传统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标准作业成本法,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帮助企业及时灵活调整经营策略,适应新的环境,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
新制造环境 企业 成本管理 创新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锋 张瑶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装备制造业出口第一大国,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德国作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其装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德国"工业4.0"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相似,在两大战略的背景下,加强中德两国装备制造业的合作,对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的。文章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对中德装备制造业的合作展开分析,根据复制动态方程的分析结果判定均衡解的稳定性,并进行数值模拟来探讨稳定解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德两国实现装备制造业合作共赢局面的主要因素是中德两国合作超额收益、成本以及竞争的投机收益和被竞争方所遭受的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德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合作路径、控制合作成本、构建较好的信任机制等稳定双方合作关系的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范丹
"中国制造"正走到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同时制造业给环境带来的累积负面效应也不断涌现。在以提升制造业集约化水平为宗旨的"工业4.0"时代,环境规制政策能否引导中国制造业顺利转型、改善环境污染困扰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创新力与经济增速均衡视角,在目前环境规制强度基础上通过分层次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环境困局和环境政策关键问题,针对各行业不同污染水平,在稳增长促创新的前提下提出差异化环境规制策略,为促进制造业创新转型、完善和优化环境规制政策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 环境规制 创新力 经济增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泳 胡雯 陈康辉 戎蓉 尤建新
低碳经济要求制造企业克服经济增长与环境超载之间的矛盾,但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往往无法达到"双赢"。本文以战略分析和创新理论为依据,论述了低碳约束下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作用机理以及创新要素,设计了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低碳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的难点,提出了三方面的创新策略,并通过对卡特彼勒的案例分析验证了上述策略。结果表明:制造业可以通过改造价值链以建立逆向供应链、增强服务以及构建低碳技术壁垒的方式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学术成果,为我国现代制造业顺应低碳经济需求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兰
随着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制造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新企业制造成本管理方式有助于企业战略性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寻找全新的成本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按照企业需求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成本信息,以此来帮助管理者进行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本文结合传统的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形成的标准作业成本法成为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保留了两者的优势功能,在成本管理上形成互补优势,成为全新制造体系下企业控制成本最佳方式。
关键词:
新制造环境 成本管理 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建强 马蕾
分析了延迟策略实施视角下中国经济转型期制造业服务创新模式。首先,回顾了现有制造业与服务业创新文献以证实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存在性;其次,探析了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延迟策略实施机理,发现实施过程需要服务创新支撑;再次,从延迟策略视角出发,分析了客户订单分离点两侧服务创新的特点;最后,构建了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制造业服务创新的两种模式。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可根据其现有所处制造行业的具体特征进行服务创新,创新可取的路径分别是制造流程的内向软化和沿"微笑曲线"的外向延展。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 延迟策略 服务创新 客户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莉静 潘美兰
合作创新是制造业企业整合资源、分担创新风险以及提升创新效率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其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核心知识泄露、核心竞争力丧失等风险。为探究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策略,基于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中的开放策略、半开放策略、不开放策略,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知识共享策略选择博弈模型,运用MATLAB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演示不同决策参数变化对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限理性下,制造业企业会选择半开放策略,决策受企业自身知识泄露风险系数、知识成本、知识隐藏系数、合作伙伴知识吸收能力、违约金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企业合作创新 知识共享策略 演化博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姜乐 马彤兵 刘东日 刘若溪 王盼 郝伟男
制造业对沈阳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沈阳制造业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沈阳制造业大而不强。目前沈阳制造业正积进行服务化转型,从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和特征出发,系统分析沈阳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基于工业工程的制造业服务化创新模式,以及沈阳制造业实施服务化转型的策略,促进沈阳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服务化 创新途径与策略 沈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建伟 杨合湘
制造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机而非割裂、全面而非零散、动态而非静态地研究制造业生态问题。制造业生态能够影响要素组织配置、决定产业结构体系、左右价值功能实现,对制造业发展形成内层、底层、外围层三层作用机制。全球制造业生态的主要类型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创新引领型生态,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链条协同型生态,以及以中国、越南为代表的分工嵌入型生态。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国制造业生态的发展趋势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应聚焦问题制约、顺应趋势变化、把握发展机遇,优化制造业生态策略,打通产业链断点堵点薄弱点,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再造创新发展新路径;培育"链主"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搭建产业协作新架构;建立产业—要素协同发展机制,夯实要素禀赋新支撑;增强政策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优化政策引导新环境,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伟 李颖洁
风电装备制造业作为风电产业的上游产业,已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本文基于产业链的视角,在分析国内外风电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分工协作、交易成本及产业集聚等角度剖析了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滞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坚持风电国产化、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产业集聚程度等。
关键词:
风电装备制造业 产业链 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慧燕 李宏
笔者构建工序分工模式下东道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序分工促进了东道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利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参与工序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且参与全球工序分工对其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高技术密集度行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外国直接投资、有形资本积累、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科研经费投入也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球工序分工 人力资本 创新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彦飞 王孝炯 王丽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创新效率的高低是影响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研究发现:制造业创新效率整体较低,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创新环境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行业人员素质、研发氛围和市场结构有助于减少创新投入冗余,而企业规模和政策支持更容易造成创新投入浪费。鉴于此,政府要加快完善创新环境,特别是软性环境建设。此外,要优化政策支持方式,灵活运用政策工具组合,引导、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洵
3G时代电信企业的竞争将沿着产业价值链展开。电信运营商只有积极有效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协同运作,才能实现电信产业链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共生多赢。本文运用产业价值链整合与重构基本理论方法,首先界定了基于电信产业链整合的价值创新内涵。其次,分析了电信产业价值创新系统演变趋势。最后,分析了电信产业模块化价值创新策略,构造了电信产业价值创新的分析框架,指出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电信产业价值创新可分为三个层面,即产品层次模块化创新、企业层次模块化创新和产业层次模块化创新,并且分析了各个层次创新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3G 电信产业 价值创新 产业链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