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69)
2023(17893)
2022(15145)
2021(13965)
2020(11712)
2019(26995)
2018(26532)
2017(51775)
2016(27363)
2015(30707)
2014(30253)
2013(29810)
2012(26801)
2011(23735)
2010(23678)
2009(22294)
2008(21193)
2007(18493)
2006(16177)
2005(14286)
作者
(76480)
(63346)
(63056)
(59779)
(40355)
(30299)
(28693)
(24793)
(24216)
(22449)
(21614)
(21338)
(20056)
(19807)
(19664)
(19292)
(18892)
(18592)
(18231)
(18030)
(15489)
(15412)
(15408)
(14636)
(14264)
(14025)
(14022)
(13890)
(12623)
(12461)
学科
(115168)
经济(115042)
(99477)
管理(89950)
(88408)
企业(88408)
方法(54153)
数学(44208)
数学方法(43623)
(34602)
业经(34342)
(33894)
中国(32405)
(27770)
金融(27768)
(26005)
银行(25969)
(25003)
(24782)
财务(24690)
财务管理(24656)
农业(24243)
(23613)
企业财务(23331)
地方(22990)
理论(22557)
技术(21097)
(20374)
(19871)
(19423)
机构
学院(386986)
大学(382795)
管理(159941)
(159072)
经济(155883)
理学(138651)
理学院(137306)
管理学(135034)
管理学院(134342)
研究(119836)
中国(96912)
(79989)
(73412)
科学(72381)
(60233)
财经(59573)
(57875)
中心(56561)
业大(55749)
(55391)
(54199)
研究所(52654)
北京(49875)
经济学(48078)
(47109)
农业(47063)
师范(46689)
(45450)
财经大学(44364)
(43873)
基金
项目(263992)
科学(209484)
研究(195079)
基金(193082)
(166226)
国家(164768)
科学基金(144569)
社会(124607)
社会科(118291)
社会科学(118262)
(103460)
基金项目(102620)
自然(93595)
自然科(91481)
自然科学(91461)
自然科学基金(89816)
教育(88929)
(85445)
编号(79295)
资助(79213)
成果(62164)
重点(58313)
(57961)
(56862)
(56458)
课题(53533)
创新(52538)
国家社会(51347)
科研(50372)
教育部(50359)
期刊
(172377)
经济(172377)
研究(111401)
中国(67359)
管理(62015)
(58441)
(55352)
学报(54753)
科学(52517)
大学(43072)
(42453)
金融(42453)
学学(40956)
农业(38179)
技术(37230)
教育(36608)
业经(30565)
财经(29385)
经济研究(27030)
(25245)
问题(22151)
(21283)
技术经济(20729)
现代(18622)
理论(18429)
商业(18153)
科技(17891)
财会(17457)
统计(17018)
(16905)
共检索到559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齐敏  
从集成体、联接机制、场线和场界四个部分来研究物流业与工业的集成场,根据业务集成程度将业务集成维度分为物流资源集成、物流功能集成以及物流服务集成三个指标。利用隶属度及模糊评价方法从集成维度、服务维度以及关系维度三个维度,来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融合程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根据集成场基本范畴,分析物流集成体主导的物流链和制造集成体主导的供应链的网链结构形成及融合过程,探讨场源、基核在两业网链形成、融合过程中的发展机理,提炼集成体间联接键及竞合关系理论以指导两业联动在实践中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志娟  董千里  
随着物流功能的集成和制造过程的标准化发展,物流一体化服务逐步嵌入制造过程,直接服务于生产工位。然而,目前两业联动的研究局限于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间的关系,难以带动产业的联动发展,因此,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研究应转向物流链与产品供应链的关系研究。文章基于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模型,从集成场的视角,对制造集成体与物流集成体之间的竞合关系进行了分析,以非合作博弈模型的解作为谈判的基础,运用合作博弈模型,得出只有在双方选择集体理性的条件下,能够促进物流链与产品供应链的融合,并指出u0,ν0,t0,U四个参数影响两业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从集成场视角分析和构建两业联动发展模式类型,提出基于关系维、集成维和过程维模式类型为评价基础的省域两业联动发展水平评价模型,通过FUZZY隶属度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即省域两业联动发展综合指数,并能从集成场视角构成的模式类型指出其模式完善的途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董展  
针对集成体主导的物流链与供应链,探讨其两链融合的联接键构建问题;在分析两链融合过程的联接键内涵、性质、类型和构建的必要性基础上,分别以集成物流商或集成供应商为主导的物流链切入供应链上下游交集处作为切入点,探讨其联接键在两链融合中的作用,提出构建和运用联接键的几个重要观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永飞  郭玥  
本文以场域理论为视角,根据科研场域、教育场域、产业场域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将创新模式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一元创新模式、二元创新模式和三元创新模式三个阶段,根据场域的性质、资本、惯习以及行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从融合动力、价值共创、利益分配和障碍协调四个方面探索实现科研、教育、产业融合创新的作用机理,根据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推导出叠加式、衍生式、螺旋式、共生式四种融合创新模式,并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为例分析国内高校在科研、教育、产业融合方面进行的探索,为充分发挥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探索科研、教育、产业功能为一体的“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多元主体耦合协同创新模式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钟俊娟  王健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了我国物流业及其子行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相互关系及融合情况,并基于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以验证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所得的结果。结果显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投入产出表所得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即我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物流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物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最后提出:通过促进物流业内部及外部融合,推动物流业结构调整、服务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协调发展,提高物流业的竞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路  
首先分析了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的背景,然后从内外驱动力、演化过程和理想载体几个方面阐述了二者的融合机理和融合模式,最后提出融合措施,以期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董千里  闫柏睿  
物流业高质量体现在面向市场满足需求的高质量,需要细而专地满足需求,并依托专而结网、依网而成链,稳定网链结构不仅成为竞争的基础,而且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国家产业链、全球价值链价值增值。针对物流业发展的庞杂体系及复杂问题,从中抓住最关键环节、最重要因素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进行探讨,以承载物流业发展的物流链、供应链等网链结构及其合成场元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网链间集成体、基核、联接键之间同构联系构建研究系统,以体现网链结构客观特征的对称平衡、需求互动、效率经济原理以及体现网链结构主观特征的结构创新、主动优化原理为基础,从集成场的性质、功能出发,运用国内典型的合同物流企业、全球领先物流企业和全球第三方物流研究等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要从物流链、供应链、供应链集成乃至产业链等所能提供的集成物流服务质量进行网链结构机理梳理,可充分利用集成体、基核、联接键所构成的微观网链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发挥主导网链、承载创新和稳定链接作用;强化微观网链、宏观网络及其间链接与物流业高质量的联系,运用微观网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动能与政策势能之间关系,从而奠基合成场元及网链结构在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作用;可用合成场元及网链成熟度支撑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提升其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价值链的增值能力和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欣雨  王健  
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产业融合角度入手,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LISA集聚图以及空间核密度分析揭示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区域差异、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其中江苏和广东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最高,达到优质协调级别。(2)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总体基尼系数、区域间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我国整体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区域内却因为虹吸效应差异在进一步扩大。(3)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已形成两大稳定的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高-高”集聚区和以甘肃为中心的“低-低”集聚区。(4)在考虑到时间滞后和空间临近的条件下,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演进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欣雨  王健  
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产业融合角度入手,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LISA集聚图以及空间核密度分析揭示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区域差异、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其中江苏和广东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最高,达到优质协调级别。(2)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总体基尼系数、区域间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我国整体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区域内却因为虹吸效应差异在进一步扩大。(3)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已形成两大稳定的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高-高”集聚区和以甘肃为中心的“低-低”集聚区。(4)在考虑到时间滞后和空间临近的条件下,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演进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秦燕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应用,支撑了物流业从附属型产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现代化、综合性先导行业。现代物流业在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和分离外包,对内外物流服务单元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供给方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本文基于物流业和制造业融合共创的视角,对制造业物流服务场景化创新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制造业物流服务场景化创新,依赖于供给端智能化升级与智慧物流的融合,基于物理信息系统、协作应用平台和合作生态,更加精益地共同为最终消费者创造价值。匹配生产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制造业物流服务场景化创新的主要场景包括信息咨询服务、定采服务、库存资产处置服务、定产定销服务及交付和售后增值服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程度要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