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75)
- 2023(16566)
- 2022(14453)
- 2021(13414)
- 2020(11385)
- 2019(26768)
- 2018(26528)
- 2017(51644)
- 2016(28193)
- 2015(31859)
- 2014(32158)
- 2013(31753)
- 2012(29155)
- 2011(26074)
- 2010(25906)
- 2009(23918)
- 2008(23400)
- 2007(20470)
- 2006(17648)
- 2005(15211)
- 学科
- 济(116468)
- 经济(116343)
- 管理(79397)
- 业(75558)
- 企(61528)
- 企业(61528)
- 方法(57124)
- 数学(50614)
- 数学方法(49955)
- 中国(30577)
- 农(30429)
- 财(28851)
- 学(25386)
- 地方(24871)
- 业经(23715)
- 贸(20750)
- 贸易(20740)
- 农业(20630)
- 易(20074)
- 制(18581)
- 务(18376)
- 理论(18328)
- 财务(18296)
- 财务管理(18254)
- 环境(17904)
- 和(17570)
- 企业财务(17232)
- 技术(16700)
- 银(15503)
- 银行(15446)
- 机构
- 大学(402034)
- 学院(400393)
- 管理(159716)
- 济(159263)
- 经济(155703)
- 理学(139583)
- 理学院(138007)
- 管理学(135346)
- 管理学院(134639)
- 研究(131445)
- 中国(95717)
- 京(85028)
- 科学(83773)
- 财(70531)
- 所(65991)
- 农(65723)
- 业大(62038)
- 研究所(60513)
- 中心(60292)
- 财经(57717)
- 江(57085)
- 北京(53115)
- 范(52876)
- 经(52420)
- 师范(52365)
- 农业(51835)
- 经济学(48153)
- 院(47976)
- 州(46513)
- 经济学院(43750)
- 基金
- 项目(279662)
- 科学(219392)
- 基金(203104)
- 研究(200248)
- 家(177241)
- 国家(175845)
- 科学基金(151344)
- 社会(125569)
- 社会科(119009)
- 社会科学(118976)
- 省(109597)
- 基金项目(108757)
- 自然(100578)
- 自然科(98249)
- 自然科学(98222)
- 自然科学基金(96425)
- 教育(92488)
- 划(92272)
- 资助(84140)
- 编号(81707)
- 成果(65014)
- 重点(62266)
- 部(61230)
- 发(59100)
- 创(57218)
- 课题(55726)
- 科研(54045)
- 创新(53485)
- 教育部(52281)
- 大学(51954)
- 期刊
- 济(165723)
- 经济(165723)
- 研究(112900)
- 中国(68943)
- 学报(64686)
- 科学(59331)
- 农(58126)
- 管理(54865)
- 财(53838)
- 大学(48398)
- 学学(45694)
- 农业(40218)
- 教育(39800)
- 技术(35424)
- 融(28745)
- 金融(28745)
- 业经(27526)
- 财经(27080)
- 经济研究(26807)
- 问题(23602)
- 经(23097)
- 业(20729)
- 图书(20520)
- 技术经济(19923)
- 统计(19285)
- 版(18943)
- 理论(18824)
- 科技(18788)
- 资源(18371)
- 商业(18096)
共检索到563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晴宇 李月芬 解小雨
我国系统协调性研究多以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构建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系统间的不确定性。而集对分析主要用于处理问题的不确定性,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集对分析对位于长吉图区域的长春、九台、吉林、蛟河、敦化、延吉、龙井、和龙、图们以及珲春等10座城市的人口增长与空间扩张系统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除龙井与和龙以外,其他城市均已达到基本协调状态,但有些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也未能满足人口集聚所需,并且所有城市的协调性都十分不稳定。从2006-2012年数据来看,长春、吉林、延吉以及图们的系统协调性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姜鲁光
论文基于改进后的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和城市紧凑度,利用49个高铁城市2004、2013年城市人口和城区面积等数据,对中心城市的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高铁新城和母城的空间位置关系选取4个案例城市进行新城建设与规划的适宜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高铁新城中心城市的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较弱,以土地快速扩张为主,占65.31%,相应地人口与城市用地分别占55.01%、58.13%;其次是人地基本协调型,数量为13个,相应地拥有39.75%的人口和33.57%的城市建设用地。2)在高铁战略下新建的案例高铁新城主要分为"飞地式"、"城市副中心式"和"双城式"...
关键词:
空间扩张 人口增长 协调性 高铁新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鹏超 张宏敏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Kernel密度分析、均衡度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分析河南省18个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的演变特征、协调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上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二者增量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以郑州、洛阳、漯河等核心城市增长为主和以安阳、南阳、信阳等边缘城市增长为辅的核心一边缘形式。(2)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增量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均衡型为主,其城市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安阳、洛阳为轴线的西北部地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空间协调性较弱,以土地超前发展为主,其城市主要集中在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3)预测结果表明2003年之前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保持同步,之后二者关系出现失调;2030年城市人口与土地规模分别为3474万人、2710km2,结果比较可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勇 汪应宏
基于城镇建成区面积和城镇人口数据,构建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划定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度的分级标准,对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弱,呈现土地快速扩张态势;土地显著扩张是安徽省城镇发展的主要类型,全省共有8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显著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明显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人地基本协调,仅有2个城市表现出人口明显增长;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地显著扩张和土地明显扩张城市主要集中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人口明显增长城市的分布重心则相对北移,主要集中在皖北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人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农,曾昭俊
文章从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发展具有趋同性,即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增长率越低;(2)迁移的惯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3)对外开放能显著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经济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内陆地区,其作用尤为显著;(4)基础设施条件能显著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节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项本武 杨晓北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关键词:
城市便利性 人口增长 自然便利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项本武 杨晓北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关键词:
城市便利性 人口增长 自然便利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文章利用中国2010年以来全国人口普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考察2011~2020年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仍在持续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1~2020年的新增城市人口中,56%来自人口迁移,26%来自行政区划变动,自然增长仅占18%,人口迁移仍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三大增长来源对城市化发展贡献的差异趋于减小,迁移增长对城市化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所弱化,自然增长与区划变动的影响相对增大。探讨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对把握中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朱永磊
本文将可达性引入到城市人口增长模型中,分析了铁路提速引起的沿线城市可达性变化,进而对其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铁路提速对沿线城市人口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铁路提速所导致的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高1%,可使其人口出现0.39%的相应增长。特别是,对于提速沿线城市,其可达性每提高1%,可引起人口出现0.52%的相应增长。但对于非提速沿线城市,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铁路提速对提速沿线城市人口增长影响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我国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的可达性每提高1%,可引起其人口分别出现0.90%、1.5%的相应增长,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关键词:
城市人口 人口增长 可达性 交通 铁路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荣增
基于中国2003—2017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城市规模来看,大中城市的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小城市则由于人口规模小,难以形成有效的集聚效应而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作用不明显;从区域范围来看,东部地区的城市扩张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而中西部地区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应充分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考虑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城市扩张效应和不同区域城市扩张效应的差异,实现城市扩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管陵 葛扬
住房泡沫给家庭经济活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了巨大挑战,改变着家庭人口规模和城市人口流动规模。本文在索罗增长模型基础上构筑了住房泡沫与城市人口增长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住房泡沫变化对家庭生育和迁移决策的动态影响机制发现:住房泡沫对人口增长的直接影响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住房泡沫从抚养成本和家庭收入两个方面改变家庭净抚养人口数,进而间接影响人口增长率;住房泡沫通过驱动资本增长率,调整产业间劳动力配置,间接使人口增长率随资本增长率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山桂
以山东省城市扩张规律为研究对象,以C-D生产函数为工具,利用1984-2010年山东省二三产GDP、非农资本存量、二三产劳动力及城市建成区面积数据,估计并剥离出土地边际利用量,在此基础上构建边际分析模型,通过假设验证和函数拟合等方式,计量分析了山东省城市扩张出现的极限时点及其对应的城市规模,进而把握了山东省城市扩张规律。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增长极限 边际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瑾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经济增长与人口居住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因此,如何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全国36个重点城市的多项指标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方法,对城市经济增长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70%以上的重点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居环境与经济增长的不协调,或经济增长超前,或人居环境滞后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多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加大人居环境治理力度,重视环境基础设施投入,调整产业布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重视房地产业在人居环境中的影响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经济增长 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